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學隨筆:家庭作業,誰說了算?

教學隨筆:家庭作業,誰說了算?

2024-08-01 閱讀 3446

教學隨筆:家庭作業,誰說了算?

家庭作業如何布置?家庭作業的量應該以多少為宜?這些問題是教師經常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然而,家庭作業還是走進了很多的誤區,如作業量過多,作業形式單調等。客觀上造成了學生厭倦家庭作業,導致厭學情緒的蔓延。教育各級主管部門針對家庭作業的規定有很多,但是實際效果還是差強人意。那么,家庭作業應該怎么處理,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家庭作業應該誰說了算?我認為家庭作業應該由孩子說了算,也就是應該著眼于孩子個性的發展,重視孩子獨立自主的選擇,以孩子學習的需要為軸心,以家庭、社會、學校成員之間的活動創造出家庭作業的各種形式,增強家庭作業的趣味性、探究性和主動性。

改革之一:做與不做,孩子說了算

筆者在班級推行過一種“改革”:要不要做家庭作業由學生說了算。

在筆者所任教的班級中,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用老師布置作業,而差生卻需要老師和家長不斷的督促才能很好的完成,甚至還有部分“冥頑不靈”的學生不做作業。

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非常的苦惱:難度高的作業,差生不能完成;作業難度低,優生沒有興趣。每一天都要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以適用不同的學生,對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那么何妨放開呢?做與不做,孩子說了算!

有了這樣一個想法,我自己也大吃一驚。但是,仔細分析這樣做的利弊,我又充滿了信心。新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理念,應該著眼于人的發展。讓孩子自己選擇,無疑是讓孩子做自己學習的主人,在做了主人之后,他們肯定會更加努力的面對自己的學習。

事實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在我宣布了這樣的決定后,全班同學“一片叫好”!他們的興奮溢于言表,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充滿美好的想象和無比的信心。

我受到了學生情緒的感染,我相信我的實驗一定會成功!

改革之二:做什么作業,孩子說了算

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的實際情況,孩子和家長一起制訂一周的作業計劃,學習小組進行交流修正。

在最初的實踐中,我馬上收到了家長的反饋:很多家長都是表達了對我這項改革的支持和理解,認為這樣比較符合孩子的個性特點;但也有部分家長表示質疑,擔心孩子在這樣的改革中會耽誤自己“正經的學業”。

我在進行了充分的解釋說明之后,獲得了家長的大力配合。

我為孩子開了自主作業的類型清單:

1、看電視:選擇收看國家地理雜志推出的關于人、自然、社會節目,收看東方時空、人與自然、動物世界等欄目;

2、看書:制定看書計劃,書的類型可以是詩詞經典、名篇佳作、兒童讀物等;

3、活動:如家庭親子活動、知識競賽、文娛活動、社區活動;

4、創作:創作童話、兒歌、小說等;

5、日記:記下一天的生活,記錄自己學習成長的經歷;

......

在實踐中,學生在作業的形式上變化多了:有的為自己制定了一周的讀書計劃,有的為自己制定了社會實踐的計劃,還有的編小報、寫小說、寫童話、講故事......。最有創意的是孩子讓家長寫作文,自己給家長批改;家長給孩子寫信,孩子給家長回信;孩子給家長洗腳,家長寫感受,孩子寫感受等等。這些活動,沒有家長的緊密配合,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事實就是,只要孩子能夠進步,對學習活動有自己的興趣,家長對這樣的付出,是愿意的。

孩子說了算,讓孩子的主人翁意識得到充分的張揚,讓他們體會到自主的樂趣。一段時間下來,一部分觀望的家長也對這次家庭作業的改革充滿的信心。

改革之三:做多長時間,孩子們說了算

作業種類的增加,作業形式的變化,給孩子帶來的是新鮮與好奇。教師因勢利導的指引,對孩子保持長久的興趣起到關鍵作用。

為了保證孩子們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作業,我又宣布了作業做多長時間,由孩子們說了算。如在結合課文《南京大屠殺》之后,學生提出要編一份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小報,喚起國人對歷史的警醒。但是,一個完晚上的時間編寫一份小報,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孩子們決定利用周末的時間來編寫,而沒有到周末以前,則需要進行很多材料的收集。學生在自由的安排了時間之后,他們交上來的作業,讓我感到驚喜:精致的插圖,精選的歷史圖片,合理的排版、漂亮的字體......如果我們急于求成,我看不到這么好的“作業”,孩子們也不會有這樣的成功感。

這樣,“長作業”的概念被我自然而然的引進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也被孩子們自然而然的接受。“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育原本是可以這樣,也本來應該是這樣的。

改革之四:讓誰來評價,孩子們說了算

有作業,必然涉及到評價問題。既然寫不寫作業、做什么作業、做多長時間都由孩子作主了,評價何妨也讓孩子自己選擇評價的人呢。

讓家長評價:孩子很多活動都是孩子和家長一起設計完成的,那么,家長就應該是第一個評價人。家長給孩子獨創的作業寫上自己的感受,對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是一個最直接的把握。

讓同伴評價:很多作業是同伴互助完成的,那么對各自分工的完成情況,完成的質量等方面,同伴互助式的評價是一種互相鼓勵,更是一種互相學習的過程。

讓老師評價:孩子花了心血完成的作業,需要獲得鼓勵和贊賞,而最想獲得贊許的對象應該是教師,這是習慣使然,也是教學機制的必然。教師在孩子們的作業過程中,在作業完成后,都不應該忘記自己是孩子學習的指導者,既負有引導責任,也負有評價義務。教師將贊美的語言送給孩子,是對孩子自由作業成果的肯定,更是一種推動。

讓學校來評價:教師應該注意適時的將孩子作業的成果進行推廣,平行班級之間的推廣和展示,不同年級之間的互相學習,以及全校性自由作業的展評,對孩子創造性的作業無疑是由有很大的促進的。

“讓學生說了算”,這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是一項大膽的試驗,我自己對此信心也不是很足,同室的老師也表示擔憂。當然,開始反對最多的是我的家長。但是隨著實驗的深入,最感受到這些改革好處的也是家長。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竟然能夠主動學習,主動去完成作業,主動為自己找事情做了。

篇2:教研隨筆對六環節教學步驟理解

寫心得1、“六環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六種手段和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在一節課中,不一定要把六種手段全部運用,才叫“六環節”。要把每種手段運用得充分,可以突出某一個環節,而忽略某一環節。就如同外出旅游,與其被導游領著疲于奔命地走完全部景點,不如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充分欣賞。

2、教學要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要把握“六環節”的實質,一是要強調自主學習。建構主義告訴我們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學習是學生自主地、能動地、富有創造性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看書、做題、回答問題、實驗操作、總結知識結構.......都是自己學習的形式。二是強調交流合作。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在不斷地交流、溝通、合作,即多邊互動過程中實現的。

3、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理解了不一定能夠說出來,只有說出來才能達到深刻地理解。如果一節課既無自主學習的活動,又無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這樣的課堂就是傳統的缺乏活力的課堂,就是老師滿堂灌的課堂。

篇3:小學教學管理隨筆分層小組勝于平衡小組

在大班額的情況下分組式教學勢在必行,但怎么分組是個技術活。

許多專家、教師倡議的是平衡小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質,家庭背景,性別等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將內向的同學與善談外向的同學組合,將成績偏差的與成績較好的學生組合,并兼顧男女比例,以保證學生能夠最大限度的互補,互相幫助,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這種分組方法比較深入人心,從理論層面上講是科學合理的。

但是,鮮有人知道它的執行難度和局限性。首先,就是各組之間的管理組織困難。老師想要長期做到公平合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得不首先培養一批有毅力、處事公義的組長幫助組織教學并及時統計各組間競爭結果的數據,這個過程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實在太大了,沒有多少老師會堅持下去。試聯想在黨紀國法高壓限制下仍然層出不窮的貪官污吏事件,官員們可大都是社會精英啊,他們尚且如此不值得人民信任,何況身處社會底層的百姓的兒女們,有多少敢讓老師放心交托任務呢?第二,組內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有效提升。那些學習成績處于中下層的學生,根本就不是什么學不會需要幫助的類型。他們往往智力更好、反應更機敏,就是“兩天打魚三天篩網”,惰性特別強,單調枯燥的學習任務他們能逃避就逃避。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得有多大的本事、多大的感染力才能帶得動他們啊!第三,壞習慣強大的學生具有更強的負面影響力。在老師布置任務時,積極參與的往往是那些性格溫和習慣良好的學生,他們幾乎包攬了絕大部分的小組合作任務,其余的組員們也不全是不愿意干,而是時間利用效率極低,半天也弄不出個像樣的小小成果,太耽誤事兒了。久而久之,他們干脆就退居二線,做些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他們對學習以外的信息量倒是極其豐富,聊個八卦、傳播點同學間的小秘密那是講的眉飛色舞,不一會兒就把組內的“軍心”給動搖了。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在將班級分成了八個平衡小組之后,很快又確定了分層小組。我根據學生成績將他們分成A,B,C三大層,每層兩個小組。每一次布置任務時,我是分三個層次要求的。每一次統計把關的結果時,我很容易就能找出來各層里那些未完成任務的名單,對他們及時進行督促或者批評。在平衡小組里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懈怠型學生就不那么容易蒙混過關了。那些曾經想破罐破摔的學生也不得不動起來。我給他們布置的任務不多,只要他們肯干一定會完成。如果他們不懂,那就可以向自己所在的平衡小組里成績好的學生求問。注意,這可是他們自己主動求知的過程,比起被動接受輔導或幫助來說,效果絕對不一樣。這種分組教學法我已經堅持了兩年,班級成績的確在節節攀升,而且這種分組法也更有利于班級形成互幫互助的和諧氛圍。

所以,根據我們學校生源質量差異太大的學情,我堅持“分層小組”為主,“平衡小組”為輔的分組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