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總結:幼兒攻擊性行為

總結:幼兒攻擊性行為

2024-08-01 閱讀 9942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總結:淺談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所謂的禮儀對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應該包括生活禮儀、交往禮儀和學習禮儀。良好的生活禮儀就是孩子們在園吃飯、入廁、盥洗、午睡等養成良好的習慣;友好地交往就是孩子們與成人和同伴之間交往產生的正能量現象或事跡;學習禮儀就是孩子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正確的坐姿、正確的書寫姿勢、閱讀和傾聽習慣等。

交往對孩子們來說并不是簡單地和成人問早、問好,他們會和同伴一起生活、游戲、學習等。在這些過程中,好多孩子任性、自私的現象都會暴露出來?!疤绽蠋煟∮钭ノ伊恕!薄疤绽蠋?,丁丁把我的油畫棒弄斷了。”“陶老師,樂樂把我的圖書撕壞了?!痹谟變簣@里,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孩子們的報告聲。打鬧的現象在他們身上應該算是家常便飯。因為他們年齡較小,沒有能力解決與同伴之間的小矛盾,所以就通過攻擊他人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也有的孩子喜歡主動的欺負別人。

幼兒的攻擊性行為首先會對他人造成傷害,被攻擊的孩子有可能身體會受傷,如被抓傷、跌傷等,嚴重時會出血或者留下疤痕,這類孩子容易受到驚嚇,產生自卑心理,不敢輕易和同伴相處,甚至怕上幼兒園;其次,會影響班級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教育活動或游戲活動中,有時會因為個別孩子的攻擊行為,導致活動中斷,因為教師先要解決眼前的矛盾;再次,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對自己的健康發展也是不利的,他認為很多事情可以通過攻擊的方式去解決,影響其個性和認知的發展。很多孩子因為被其攻擊,不和他交朋友,他的心理也會越來越孤僻,嚴重影響其交往能力的發展。

我覺得有必要對有攻擊性的幼兒加以干預、矯治,幼兒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只要家長和教師共同合作,更新教育觀念和態度,改變教育方式,幫助幼兒建立和諧的同伴關系,我相信此類孩子一定會改掉自己的不良行為,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利用問卷調查法,了解幼兒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原因。

為了客觀地了解家長和孩子的真實情況,我設計了問卷,讓二十五名家長不留姓名地如實填寫,然后進行了統計和分析。通過調查后,我發現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和家長的態度及教育方式有關。

有百分之六十四的家長偶爾會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吵。雖然是偶爾爭吵,但也會給孩子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給孩子提供了攻擊性行為的壞榜樣,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時,也會學著父母用語言攻擊對方;當孩子與同伴發生沖突時,有百分之四十的家長會馬上制止,并大聲指責自己的孩子不對。我覺得這樣的家長在無形間就會傷害孩子,讓孩子在同伴面前不知所措,喪失信心。作為家長應該先了解孩子之間的矛盾,然后心平氣和地引導他們自己解決;有百分之八十的家長讓孩子看帶些暴力的動畫片,如奧特曼、熊出沒、巴拉拉小魔仙,喜羊羊與灰太狼、鎧甲勇士等。這類孩子時常會模仿卡通人物的語言或動作,有時也有暴力傾向。家長應該選擇有意義的動畫片給孩子看,如大耳朵圖圖、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等,孩子們從中會有收獲的。

二、根據個案記錄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研究、分析,并采用措施干預。

案例一:一天早上,小宇穿了一件上面有喜羊羊和懶羊羊圖案的天藍色外套上了幼兒園,心情特別好??墒窍挛绲睦L畫課結束后,我發現他衣服上懶羊羊的圖案中都被不同顏色的水彩筆畫了一些長短不一的線條。仔細詢問后得知:在繪畫的時候,他旁邊的女孩小雅用筆畫在他的衣服上的,小雅還威脅他不許告訴老師聽,否則她會叫許多小朋友在他身上用水彩筆畫畫。所以,小宇不敢跟老師說,自己在偷偷的流淚。我隨即與小雅及其家長進行交流、溝通。這位家長挺通情達理的,她先對自己的女兒進行了教育,然后讓女兒給小宇道了歉,還買了一件同樣的衣服賠給了他。

在與小雅的交流中我明白了她不喜歡懶羊羊,覺得懶羊羊太懶了,就用筆畫在懶羊羊身上,她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看到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本能的去破壞它。所以他就在小宇衣服的懶羊羊上面亂畫,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對,給小宇帶來了傷害。

通過我和她媽媽的引導后,小雅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向小宇道了歉。也明白了該如何面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這說明當孩子侵犯別人的時候,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不要先急著指責孩子,而是要引導他們說出原因,在情境中對孩子進行教育,讓他們明辨是非,改掉一些不良行為。

案例二:一天,放學后操場上有七、八個小朋友在玩滑梯、蹺蹺板、秋千等玩具。幾位家長站在一旁邊聊天邊看著他們。婷婷在開心地蕩秋千,我班的飛飛連蹦帶跳的到了秋千架那兒,一只手抓住了秋千的鏈子,另一只手猛地從婷婷的背后把她往下推,自己就坐上去蕩了起來。幸好地上鋪的是軟墊子,婷婷沒有受傷。不過婷婷被嚇得哭了好久,當時婷婷的媽媽非常生氣,把飛飛從秋千上趕了下來,哪知道飛飛的奶奶心疼地抱起了孫子,跟婷婷的媽媽吵了起來,認為自己的孫子想玩就玩,推人也沒什么不對的,后來,在我和幾位家長的調解下,她們才各自帶著孩子回家了。

飛飛的行為實在是不可理喻,太霸道了。自己想蕩秋千完全可以與婷婷商量或稍微等一會兒。他的奶奶也蠻不講理,顛倒是非,沒有認識到孫子的行為會給婷婷帶來傷害,反而縱容他,也許就是因為她平時的縱容、溺愛,養成了飛飛自私、任性、霸道的性格。

后來,我和飛飛的媽媽進行了溝通,她覺得很困惑,有時候不知道該如何教育飛飛,她偶爾打罵孩子,飛飛的奶奶就會充當孩子的保護傘,還說在當今社會男孩就該霸道些,長大后才不會吃虧。我建議飛飛的媽媽平時多抽時間陪孩子,經常帶孩子與小伙伴一起玩,如果想達到某種目的就要引導他學會與別人商量,并尊重別人,同時用適宜的方法處理與同伴之間的小摩擦。

三、在情境中,讓幼兒學會換位思考。

丁丁是班上攻擊性最強的孩子,他經常無緣無故的打人、罵人、搶別人的玩具、藏別人的東西,我多次對他進行教育卻沒什么效果。一天,在午睡起床前,我故意把丁丁的鞋子藏到了玩具柜里,丁丁發現鞋子不見了,急得大吵起來:“陶老師,我的鞋子不見了。”我說:“你的鞋子放哪里的?我不知道啊!”他到處找,找不到后就大哭了起來。好多小朋友都安慰他,讓他別哭,大家一起幫他找,最后晨晨在玩具柜里找到了,遞給他穿了起來。

我趁機問他:“你鞋子找不到了是什么感覺?”他說:“很著急,以為再也找不到鞋子了,所以就想哭,特別難過?!蔽艺f:“你經常搶或藏小朋友的東西,他們的心情會怎么樣呢?”“他們也會和我一樣難過,老師我以后不藏小朋友東西了,不欺負他們,要幫助他們?!薄班牛@才是好孩子,你瞧,這些小朋友幫你找到了鞋子,可高興了,你要謝謝他們。”丁丁點了點頭跑去說謝謝了。

在這次情境活動中,丁丁終于體會到了難過的滋味,他的體驗讓他改變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認識到了自己的行為有時會給別人帶來傷害,學會了換位思考,替別人著想。

四、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幼兒和同伴之間友好地交往。

我組織幼兒開展了多種活動,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減少攻擊性的行為,友好地交往,互相幫助。如:綜合《能干的小手》,讓幼兒討論小手的作用,因為很多孩子都是用手去攻擊別人的。孩子們有的用小手模仿小動物,有的印手掌畫,有的說小手可以拿勺子吃飯、穿脫衣服、寫字、畫畫,幫助別人等。還上了《找朋友》、《朋友越多越快樂》等音樂活動,給幼兒講《朋友船》、兒歌《團結友愛親友親》等。這些活動給幼兒傳遞了正能量,他們能夠感受到和同伴在一起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帶來的快樂。

改善幼兒的攻擊性行為,離不開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這兩者要經常溝通,根據幼兒的特點制定合適的方案,再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干預、矯治。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他們會模仿成人的言談舉止。所以,教師和家長要成為孩子的好榜樣,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良好的性格。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更新教育觀念,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樂觀、自信地面對生活。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幼兒攻擊性行為與家庭教育方式關系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淺談幼兒攻擊性行為與家庭教育方式的關系

摘要:攻擊性行為是處在幼兒期的孩子經常出現的一種問題行為,它對攻擊者或者被攻擊者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有著許多不良的影響,幼兒的攻擊性行為也常常困擾著家長,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從家庭引起幼兒攻擊性行為的成因、預防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求為家庭對幼兒攻擊性行為采取相應有效的教育對策提供意見!

關鍵詞:攻擊性行為家庭教育預防

一、什么是攻擊性行為

心理學中把攻擊性定義為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目的的傷害行為,這種有意傷害包括直接的身體傷害(打人)、語言傷害(罵人、嘲笑人)和間接的、心理上的傷害(如背后說壞話、造謠誣蔑)。但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非敵意的推拉動作則不是攻擊行為。

二、引起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家庭因素

在一個家庭里,成員間互相尊重愛護,以禮相待,為人處事通情達理,使孩子生活在安定和睦、融洽溫暖、民主等愉快歡樂的氣氛中,有助于孩子良好行為的形成。而父母間互相爭吵、言行粗暴,對長輩缺乏孝敬,甚至虐待,使孩子生活在緊張的家庭氣氛中,那么就容易形成不良的行為。家庭中的一些不好的教育因素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這些不良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長錯誤的教育態度

孩子有時候根本不知道錯在哪里,有些家長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進行體罰。在這個時候孩子出于對家長的恐懼可能暫時壓抑住了攻擊性行為,但是多次以后忍受不住的時候就會表現出更嚴重的報復性攻擊性行為。例如:有些孩子本意是想幫媽媽打掃房間,但是在清掃的時候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在這個時候家長誤以為孩子是在搗亂,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或者打罵孩子。這時候孩子的自尊心就會嚴重地受到傷害,并且從中學習到家長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處理方式去對待同齡伙伴,那么攻擊行為就因此而慢慢產生。有的父母對孩子攻擊性行為不僅不制止,還聽之任之。他們認為,未來社會充滿競爭,要使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站得住腳,從小就應培養孩子不能吃虧的意識,有時還教孩子:“別人攻擊你,你一定要還擊”,使孩子從“以牙還牙”發展到欺負弱小。有的家長要求孩子“出人頭地”,對孩子的任性、粗暴表現視而不見不加以約束,以致出現了錯誤引導。

(二)缺乏和諧的家庭交往模式

家長有時候意見不統一時,就會有激烈的口角和動手的行為。對孩子出現的令人氣惱的行為,也會用拳腳制止。如果幼兒長期生長在暴力專制家庭教育下,其攻擊行為機率也很高.在幼兒開始有記性時,家長如果使用"以暴制暴"的手段解決,常常就會適得其反,產生"以暴養暴"的反效果。學前期的幼兒是模仿能力很強的階段,家長對幼兒實施暴力,無形中是在教育幼兒使用暴力,會在無形中給幼兒灌輸"暴力能夠解決問題"這樣的錯誤信息。所以幼兒在遇到用常法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就會采用攻擊行為。

(三)父母言行的影響也是導致孩子產生攻擊性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

俗話說:“積千累萬,不如有個好習慣?!庇變赫幱诎l展時期,各方面都還未定型,既容易養成好的習慣,也容易形成不良的習慣。幼兒最善于模仿,父母則是他們模仿的首要對象。他們總是喜歡模仿父母的一些行為模式,以達到自我滿足。孩子身上不少習慣就是直接從父母那里模仿來的。做父母的,應當注意自己日常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因此,父母的行為習慣好壞與否,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對孩子或者他人冷淡,漠不關心的父母,孩子往往會借助攻擊性行為來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通過攻擊行為來排除內心的孤獨。

(四)父母投其所好導致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產生

在日常生活中,年輕父母往往不能給孩子提供較為寬敞的游戲空間,而是提供繁雜、擁擠的活動空間。幼兒都比較喜歡玩玩具,而且現在的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要什么家長就給什么,家長往往會順著孩子的心意而給孩子購買一些具有攻擊傾向的玩具(手槍、大刀、寶劍等),許多的孩子在游戲中經常會使用這些“武器”去對同伴比劃,還有的家長給孩子買拳擊袋或拳擊手套,其本意在于當孩子發火時,用拳擊的方式發泄,家長孰不知當幼兒擁有這些“武器”,又缺乏相應的使用指導時,這只會增加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三、家庭中如何預防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幼兒攻擊性行為不僅對個體的健康發展不利,而且阻礙幼兒個性和認知的發展,也影響教師教育工作的正常實施。如果攻擊性行為升級,并延續到青少年時期,就容易產生攻擊性人格障礙,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社交困難等.正如教育學家陶行知所說:“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后只須順著他繼續地培養上去,自然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币虼耍粜孕袨樽鳛橐环N問題行為,我們有必要提前預防,以便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否則,以后矯治就會變得十分困難,或者這個問題解決了,那個問題又出現了,勞神費力,但事倍功半。

(一)善于和孩子溝通,走進孩子的生活

1、學會傾聽并給予正確引導

對于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家長要加強與孩子心靈上的溝通,分清是非,正確指導,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學會傾聽,當孩子講述的時候,大人盡量不要打斷他們的話題。要認真地傾聽并用眼睛告訴孩子,你在認真傾聽。當孩子講了一個幼稚的故事或者是無意義的事情的時候,家長也要鼓勵他們講完。當孩子受到了委屈向家長傾訴,家長要耐心地聽他講,讓他宣泄,讓他感覺到我們聽進了他的意見,理解了他內心所想的,家長是愿意和他進行交流的,那么我們就能夠很輕松地和自己的孩子有了心靈上的溝通了。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許多攻擊性行為都是由于不明白事理所引起的。作為家長應該以冷靜的態度解決孩子間的糾紛,分清孩子爭執的雙方誰是誰非,不能為了“息事寧人”而對無理取鬧的孩子妥協,不能給孩子留下“攻擊占便宜”的印象,因為妥協雖然贏得了一時的安寧,而實質上卻助長了孩子的攻擊行為,為其健康發展種下禍根。

2、協調溝通,注意對孩子教育的一致性

這里說的“一致性”包括兩個方面含義:一方面,是家庭內部成員對孩子的教育要求統一,教育步調要一致,決不能父親一個樣,母親一個樣,或者父母一個樣爺爺奶奶又一個樣,這樣會使孩子左右為難,不知所措,容易養成撒謊、投機取巧等不良行為。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社會教育保持一致。教育要與幼兒園、社會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父母應該主動與幼兒園老師聯系,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情況,有計劃地配合幼兒園開展教育。

3、要讓孩子與同伴進行多交往

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多,住的房子往往都是單人式的房子,缺少了與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互相往來玩耍的機會。家長在這個時候要有意識地讓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一起玩耍。在與孩子游戲中注意培養孩子學會和其他孩子分享玩具,共同游戲等。比如:孩子看到喜歡的玩具的時候,家長應該教導孩子說:“能給我玩玩嗎?”或者“我們一起玩好嗎?”等等。同時要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也拿出來給同伴玩,進行交換。讓孩子通過親身體驗明白哪些交往方式是適宜的,這樣,在孩子心目中,就會漸漸地產生合群和尊重別人、關心別人的愿望,并因此減少攻擊性行為。

(二)正確面對幼兒問題,耐心積極地給予指導

家長不要因為自己的孩子有攻擊行為,就給孩子貼上一個“不良孩子”的標簽。教育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只是不贊同他在某種特定情境下所做出的攻擊行為,而并非是對他本人有意見。攻擊行為是最令人頭痛的不良行為,要教育孩子“改邪歸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知難而上,而不要奢望能靠枯燥的說教,粗暴的限制恐嚇的方法去對待。管教孩子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家長持續而一致性,說到做到,堅持原則,多多使用積極的手段,讓孩子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家長所喜歡的,只有在無奈的情況下我們才使用一些消極的手段。

(三)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

一個家庭中的教養方式、教育方法不正確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家長應該使用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應該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平等對待。教育孩子要有要求,有規則,甚至也可以適當批評,但是要有度,要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加以說明,解釋其理由,要尊重孩子,鼓勵孩子發表意見。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的獨立性會越來越強,常常要求自己獨立地做一些事情,如果成人干涉得過多,事事包辦,容易使孩子產生依賴和懶惰、懦弱等不良行為。如:當孩子興致餑餑地說幫助我們的時候,也許你不需要他的幫忙或者會有越幫越忙的情況下,最好是答應他讓他參與到你的工作中來,尋找一些比較容易做的事情給他做,在他不懂的地方耐心地教導他。如果你真的不想讓他參與你的事情的時候,也要和孩子商定下次再要他來幫忙。常言道,“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教是禍害”所以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家長要樹立起威嚴。我們一定要做到對孩子嚴與愛并濟,對攻擊行為應當予以拘束,而不能因為心疼孩子卻視而不見,應該用正確的心境去對待。

(四)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員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的言談舉止、行為作風,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父母表現的許多行為總是為孩子所目睹的,孩子通過觀察、模仿他人的行為來學習如何做出自己的行為。不要無意中做出我們不想讓孩子學習的行為。因此,榜樣的作用在幼兒期是影響很大的,要培養孩子健康的行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五)家長要掌握好贊揚和批評的方法

家長給孩子的贊揚也要尋找適當的、不同的贊揚方式。對于小一點的孩子來說,通常以擁抱、親吻或其他身體上的接觸來配合切當的語言比較有效。對于大一點的孩子來說,也許低調的贊揚更為有效。比如說,家長與孩子間有特定的暗號,你一個眨眼或者豎起拇指,都在向孩子表明,你注意到了他的行為,并為他感到高興。有些大一點的孩子喜歡幽默的評論,比如你說“哇!是不是清潔隊來過這里啊”比直直地說:“你把房間整理得真干凈”效果更好。每個孩子都不同,父母要善于發現什么樣的表揚方式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孩子。另外,父母要有創意,如果一遍又一遍相同的贊揚說多了,就會變得味同嚼蠟,喪失了它的吸引力。父母可以經常變換方式,比如,在孩子的枕頭下放張小紙條,或者故意讓他“偷聽”到你對他的贊揚,借而獎勵一個小禮物,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不過最好不要用禮物、獎品來完全代替你的口頭贊揚。家長批評孩子要把握好時機。批評也是一門學問,要注意把握時機,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首先,不管孩子犯多大的錯誤,家長首先不應該在大庭廣眾前指責孩子,否則會深深刺激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會造成心理障礙。其次,非原則性的錯誤,盡量對孩子用探討的語氣,采取說服和疏導的辦法,打開孩子的心結。如果是思想品德方面的錯誤或者經家長一再提醒還做錯,家長可以在必要時給孩子一些懲罰,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嚴重性。最后,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應該及時給予批評糾正,不能拖后,否則會降低教育的效果。另外,批評時候說的話,不要顛來覆去地說個不停,否則孩子就會聽膩,失去了應有的教育效果

(六)讓幼兒體驗別人的感受

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要讓他有情感體驗,光講道理,在情感上不能觸動幼兒,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例如,當幼兒打了別人,人家疼,就讓他體驗到疼的滋味。當然不能打他,讓他通過挨打來體驗,但是可以讓他通過回憶摔倒的疼痛等來體驗別人的不舒服。再如玩玩具,要教給他一些知識和方法,別人在玩的時候,你如果想玩,應能和別人商量:“咱們輪流玩吧,你玩一會兒給我,我玩一會兒再給你”,同時,還讓他體驗到,“人家總是在玩,你在這時看著多難受呀!如果你總是玩,別人也同樣難受?!?/p>

四、總結

家長要注意不要給孩子提供模仿攻擊性行為的機會,在家庭中,家長必須要用充分的愛和時間為孩子創造一個和睦、友愛的環境氣氛,改變環境中的不良影響,并糾正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做錯了事要堅持說服教育,不要用打罵的方法,父母的表率作用是尤其重要的!我相信,如果每位父母都能這樣做的話,一定會避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產生!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