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幸福在寫作教學中延伸

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幸福在寫作教學中延伸

2024-08-01 閱讀 8630

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幸福在寫作教學中延伸

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一直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一線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積極探索、不斷革新,試圖尋求一條出路,從而真正走出困境。但現狀卻令人擔憂:學生空洞的文章越來越多,假話、套話在作文中層出不窮,過分地追求技巧,以致孤獨了寫作的靈魂,打動人的作品越來越少,僵硬化的作品越來越多;真情實感的作品越來越少,迎合讀者心態的作品越來越多。功利性太強,思想性匱乏。根據這種狀況,我們開始了創新作文的探索,下面就本學期在這方面的研究心得進行簡要地闡述。

一、真實的生活體驗是幸福寫作的源泉。

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要說:“學生不是沒有寫作素材,而是缺少積累素材的心靈。”學生的生活雖波瀾不驚,但平淡中的那份真實足以成為寫作中的靈魂,真心的感悟也足以讓平凡的生活留下深深的印記。這學期,我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平時的素材積累,引導學生留心生活,關注生活,用心體味生活。開學之初,我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其中有一個內容就是寫隨筆。要求學生有事便寫,有感便發,有悟便記,沒有體裁的限制,沒有字數的制約,沒有主題的束縛,全是率性而為的真實體驗。從收集上來的部分同學的作品來看,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創作的幸福:雖有些稚嫩,卻分明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有些同學也如此反饋:當他們情緒低落的時候,總有文思如泉涌的感覺。

月考試卷發下之后,我抓住時機,教給他們寫場面的技巧,于是《試卷發下之后》的片段作文就新鮮出爐;冬意瑟瑟之時,我拋出寫景的方法,邊觀察邊感悟,于是《冬(可填“日”“風”“霧”等)》的文字便流淌在學生的筆端;學完小說這一單元后,我又引導他們學習教材中的手法,刻畫身邊的人物,突出人物的性格,于是《我身邊的(填一個人)》的習作便活靈活現......這如涓涓細流般的片段作文為學生積累了不少的寫作素材,寫成完整的篇章自然就不費勁了。

二、師生的平等對話激活了學生寫作的幸福感

傳統的寫作教學隨意性太強,作文指導更是流于形式。時間寬松時,出個作文題,再給點開頭結尾、布局謀篇的指導;時間緊張時,就是一個題目擺在黑板上,讓學生當堂完成,有時甚至還把作文布置成了回家作業。我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閱讀教學上,卻忽視對作文的教學。在對學生的調查中,學生提出了許多寫作困惑,有很多學生把寫作文當成是他們學習中最頭疼的事。

學生的肺腑之言引發了我們深深的思考:在指導寫作時,我們把作文與學生割裂開來了,在寫作實踐時,我們也忽略了學生這個主體--不管愿不愿意,不管會不會,我們的寫作要求永遠是“一視同仁”,這些框架就成了學生通向寫作之路的巨大障礙。醒悟到了這一點,我嘗試著聆聽學生的聲音,并把小作文當成我的試驗田:學《鄉愁》一詩時,學生的詩興頗濃,幾番朗讀之后,也有躍躍欲試的感覺,我便順水推舟,讓學生寫一首小詩作為一次小作文,并且不限字數,不限節數,學生饒有興趣,也很是意外,要知道考試中,詩歌體裁是被排除在外的。作品收上來后,學生自創小詩雖顯稚拙,但也有不少精妙的詩句,不少出人意料的詩行,還有的學生在課余偶拾幾句,也會拿來與老師分享。有時候,我會出示多個小作文的題目,供學生們選擇,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時候,我也會讓學生自擬題目,尊重學生的寫作自由。同時,我還會提醒學生到我的空間里去看看我的日志,讀一讀老師的心情故事,感受老師在寫作中的快樂與收獲。與學生平等對話,學生感受到了被尊重的幸福感,

三、獨具匠心的寫作設計堅定了學生幸福寫作的信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最不喜歡的寫作,我們更需要精心設計,以迎合學生的口味,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在一次情境作文教學中,我一開始就模擬了一個“演播現場”,主持的節目也是與當時正舉行的南非世界杯有關的內容。這樣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在一次書信練筆中,我把書信的格式和信封的填寫方法教給了學生,然后布置學生每人寫一封信,可以寫給父母、老師、朋友、同學等,并且告訴他們,他們寫好的信經老師批改之后要謄寫到信紙上,塞進信封,最后貼上郵票寄出去,所以一定要認真寫。E-MAIL時代的孩子對書信這種古老的交流方式既陌生,又好奇,每個同學都認真地寫信,認真地填寫信封,一并交到我這里統一投遞。信件投遞之后,留給孩子們更多期待和驚喜。沒過幾天,一學生告訴我,他的朋友收到他的信了,意外并快樂著;另一學生告訴我,他的媽媽收到他的信了,感動并享受著;還有一學生悄悄地對我說:“老師,我的信是寫給你的,你收到了嗎?”這聲聲詢問,我感受到寫作的種子已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四、不拘一格的批改形式增強了寫作的幸福指數

有人說,真正的好作文不是改出來的。但我認為,老師精心批改、得當的評語可能會改變學生對作文的看法,會影響學生寫作的態度。在現實工作中,老師們把作文批改當作是一件苦差事,寫出的評語自然是平淡無味,優點無非就是“語句流暢,中心明確,結構合理,條理清晰”一類的語言,缺點大概也就是“敘事不生動,描寫不細致,中心不明確”之類的話語,久而久之,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沒有了新鮮感。這一學期,我嘗試著改變常態,采用“賞識批改法”來對待學生的作文。幾乎每一位學生每隔一篇作文就能看到老師細致的點評,并且在評語中能看到許多來自老師的肯定意見。一位平時寫作平平的學生,在一次習作中寫了父親對她的關愛,語言真摯,構思與立意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進步,于是我給她寫下這樣的評語:富于文采,也不失真摯。父母之愛在你的筆端如一首詩,含蓄厚重;更如一首歌,美妙悠揚。細膩的你,因為心中有愛,自然字字有意。作文講評課上,我不僅讀了她的文章,還讀了我的評語,我分明看到她因受到贊美而無限歡欣的神情。

平時的片段寫作我會更注重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讓同學們互相評價,在評價中學習。假期的寫作我還調動了家長的力量,讓學生把篇篇作文裝訂成集,進行了簡單的排版與美工,再在文后附上家長的點評......

對于學生的習作,我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評價機制,用賞識肯定的目光尋找作品中的閃光點,充分保護學生的寫作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以上這些嘗試只是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探索。作文抒寫的是一種心靈之音,需要的是真實的體驗,真誠的感悟。寫作的興趣一旦被激發,寫作的習慣一旦養成,寫作的信念一旦堅持,寫作的幸福感也就隨之而來。寫作教學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敢于嘗試,大膽創新,語文老師定會迎來作文教學的春天。

篇2:結合自己教學實踐從整合角度寫作教學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整合的角度談談寫作教學

發布者:鄧宣盛

寫作教學的整合必須要解放學生。把學生從單一的學校生活和課堂學習解放出來,幫助學生打通學校和生活、課內和課外、學科之間的壁壘,讓學生主動地親近自然,走向社會,主動積極地進行多角度,多范圍地學習、思考。把學生從機械沉重的作業負擔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讀好書,讀自己喜歡的書,把課外閱讀作為一種需要和習慣,用閱讀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解放出來,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放飛,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和心靈去感受、體驗,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兩外,降低寫作的門檻,不要給學生過多的束縛,讓學生自由地表達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好正確的引導。從小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尊重他人,對自己說過的話,寫過的文字要負責任。要鼓勵學生說真話,說實話,說自己心里想說的話。對于有些因為文字的表達形式,導致表達的效果受到影響的文章,不能因為文字的形式就全盤否定整篇文章,而應該幫助學生對文字進行修改,讓學生從小就養成重內心,重內容,注重表達真情實感的文風。

篇3: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