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研討會發言材料:多措并舉,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思品研討會發言材料:多措并舉,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尊重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首先感謝市教研室給我這次機會,與諸位同行共同探討思品課教學的有關問題,倍感榮幸!現把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零碎的做法稍作整理,作為個人對20**年中考的一個不成熟的總結,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在今年的畢業班教學與備考工作中,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讓學生愛好這門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內因,學生肯不肯學,信心足不足,積極性高不高,直接決定了學習的效果。尤其是畢業班,學生的思想波動比較大,不穩定他們的思想,是不能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的。因此,我在接手學生的開始,就十分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給學生進行了理想前途教育,讓每一位想升學的學生都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有自信。并且有針對性找部分學生談一次話,期望通過師生間平等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師生間的親和力,營造優良的學習氛
圍,從而促進他們學習積極性的提高,穩定他們的學習情緒、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讓學生真正愛學、樂學、想學。
第二、學案導學,以學定教,提高課堂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要提高教學效率,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我們學校的老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用了市教研室所推廣的“學案導學,以學定教”進行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一)制定優質學案,在團隊配合中要實力。
我們學科教師在鉆研課標和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市教研室下發的學案,結合本校實際學情,對學案進行增刪、修改,將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特別是具體的操作層次上的方法和技巧編入學案,只有這樣經過自己的思考、加工、制作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帶著自己編寫的學案參與集體備課(每周二上午第三節課),在集體研討中與其他老師交流,從而完善學案,形成定稿。事實充分說明,學科成績好壞,取決于學科教師團隊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挖掘團隊合力,配合協作,才能得到提高。
(二)充分利用學案,提高課堂效率
我們任課教師在拿到學案后,結合學案和學情,再一次鉆研課標和分析教材,對重點知識、重要問題進行標注,同時,要將這節課的具體操作過程在學案項目的一旁寫清楚,真正實現教案、學案、操作案的一體化。課上根據學案,簡單的問題,在經小組交流后,問題基本都能解決;對于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在學生渴望釋疑的心理狀態下,教師應針對疑難點,快速確定講的內容,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問題為案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律,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學案導學、以學定教”必須要求學生有充分的課前預習,只有充分的課前預習才能發揮學案的作用,學生才能解決基礎知識,找出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和存在的疑問并做好標記,上課時解決。久而久之,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也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更加樂于學習。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思品課本來就時間緊、任務重,使用學案無疑會加大課堂容量,如果沒有充分的課前預習,45分鐘很有可能不夠用,這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原因。所以學案印出來后,一般在周四或周五發給學生下周的學案,目的是讓學生提前根據學案預習教材,明確學習目標、把握教材重難點、查詢疑惑知識,完成課前預習題目,將不會或者不懂的問題進行標注,以便課上更好的自主學習;上課前,教師必須進行分層抽查學案,及時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從而把握學情,更好的引導學生課上完成學習任務,將學生中的疑惑問題有效的解決。課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標注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等多種合作形式,發揮優秀學生的帶頭作用,多角度、多層次的辨析,盡可能的相互啟發,消除個體疑點。
實踐證明,學案導學、以學定教對于課改的順利實施,對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第三、要突出時政熱(焦)點,提高學生的遷移力。
時政熱(焦)點是教材核心內容的一種呈現形式,是教材的課外拓展和延伸。時政熱(焦)點問題很多,對于20**年的中考來說,最大的時政熱(焦)點莫過于“輝煌60周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20**年上海世博會、走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20**感動中國人物評選、20**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王家嶺3.28透水事故、玉樹地震、打擊手機淫穢色情網站保護未成年人成長、全力抗大旱、民生問題”等一系列重大時政熱(焦)點問題。中考試題將時事熱點與教材的重點有機整合,著重考察學生關注社會的程度和知識遷移的能力。為此,我在復習過程中,緊跟時代步伐,以時事熱點問題為背景,注意材料的選取,注意命題的針對性,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如在處理“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這個熱點材料時,我先引導學生歸納需要用到的知識點(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國情,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青少年怎樣做貢獻,我國是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等知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考慮出題人可能從哪些角度命題,然后根據不同的題目去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更好的去適應中考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熟悉這些內容,還要很好地將這些內容與教材相關內容進行聯系,并根據近年來中考啟示類試題的解題要求能夠準確地生發表自己的正確看法,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整合、遷移能力。
第四、把握中考動態,在變化的信息和熱點中明確復習方向。對中考脈搏的把握,是做好中考總復習的有效前提,在進行中考復習前至少要做好“四研”:研究新課程標準、研究教材、研究考試說明、研究近幾年來的中考試卷,以把握命題的指向性,在復習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研究教材與考試說明,就知道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有所刪補;研究中考,你就會發現近幾年來中考主觀題在一些敏感問題較少涉及,那么對這些專題內容在總復習中我們只要求作面的了解而不必作點的深入分析,就懂得有所側重。
考前的幾個月,我總要認真地研究最近兩年的中考試卷,從中發現問題,尋找命題的方向和出卷老師的思路,哪些內容考過,本地的時事怎么考等等。每一年的時政熱點都很多,哪些內容該作專題講,哪些內容要作重點講,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時政熱點,是重點,但不一定是考點,考試說明里面強調,思想品德課所關注的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這是共性的問題;同時它關注學生的發展,堅持以學生為本,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這是個性的問題。因此,整合一年來的時政熱點,首先必須源于教材然后又跳出教材,最終回歸生活,以學生身邊的實際為結合點,從而達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第五、注重方法,在精選試題和有效訓練中多下功夫。思品課時有限,只有科學的復習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在總復習上,我采用三輪復習法,通過分段復習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第一輪以師生共同建構和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為主,輔之以合作探究、小組互動討論的方法,圍繞中考目標重新梳理教材,形成縱向和橫向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查漏補缺,達到“開卷有益”。
第二輪以專題復習和歸類復習為主,在此之前形成的知識體系中打破教材順序,用專題提煉精華,達到系統的整合。在這一輪復習中要注意前后知識的綜合,在突出學科知識的整體把握的同時,還要突出知識的內在聯系的考查,有機地將初一至初三年級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內容融為一體,努力體現宏觀把握和微觀落實的考試特點。
第三輪重點進行綜合模擬訓練,側重考前模擬功能,以練為主,著重進行材料的整理歸檔,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好泰安各縣市的模擬題。復習過程中,我輔之以時政熱點教學,激發學生課后探索求知的欲望,學會找熱點。在模擬考試方面,實行分層教學,以難-中-易的方式出試卷,效果較好,難的目的是讓尖子生引起重視,不讓尖子生產生考試容易考的錯覺,易是為了讓學困生看到希望,只要認真學習方法對頭就會考出較好的成績,從而讓考試發揮考前練兵的目的。需要說明的是在這一輪復習中因為時間緊,堅決防止題海戰術,要精選題目,對不同的題目進行分類、剪貼,從而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高做題質量。對于學生的測試,要及時、認真地進行精講點評,在精評中給予表揚鼓勵,這樣學生就愿意接受測試。希望得到你的肯定,在競爭中提高能力,真正發揮測試效能。
總之,“教無定法,但有規律可循”。中考著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而對能力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因此,在學習中,我們要狠抓基礎知識,注意讓學生熟讀教材,掌握基本概念、觀點。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一、必須“牢記”,二、必須“會用”,學會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從而掌握知識點內在聯系和系統性,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還有,以課本為基礎,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做題能力,要根據不同的題型,強調典型實用的做題方法并且用相應的題目進行訓練,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篇2:泰新一中高三數學教學研討會發言稿
泰新一中高三數學教學研討會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新泰一中數學教研組任課老師楊銳,在20**年20**學年擔任數學備課組長,取得備課組成績和個人教學成績雙豐收。現在我介紹一些我個人和備課組在高三復習中的做法,與大家交流。
高考命題是以《高考數學考試說明》為依據的,高三數學復習要以《說明》為指導,在內容取舍上,應以考試內容為準,不隨意擴充、拓寬和加深;注意各知識點的難度控制。
一、復習步驟和目標
第一輪:注重基礎.(20**年9月初20**年3月上旬).6個半月。定位是以點帶面打基礎。以課本為依托,夯實基礎,以章節為單位,將零碎與散亂的知識點串起來,并將它們系統化,加強知識的縱向與橫向聯系,重點在于將各知識點的網絡化及融會貫通,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的數學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生最熟悉,最親切。為了對中學數學教學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高考試題源于課本,高于課本,有些是課本題目經過加工改造,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題。課本是考試內容的具體化,是中、低檔題目的直接來源,是解題能力的生長點。因此,數學復習要立足于課本,重基礎教學。口號是:基礎基礎再基礎。
第二輪:(20**年3月上旬5月初).一個半月。定位是重點專題上臺階,綜合訓練提能力。要求:瞄準考點,精設專題,使所學知識與高考好好對接。方法:突出重點,歸納遷移,加強做題的規范性,準確性和時效性訓練,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口號是:提高提高再提高。題目的難度較第一輪略有上升.先是分章節的綜合訓練,(制度大全)教師主要是評講卷,針對卷子中學生暴露的問題一一點評;然后是針對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主要側重于選擇題和填空題的訓練.
專題安排主要是:主干知識6大塊:(1)函數、方程、不等式、導數;(2)數列;(3)三角;(4)解析幾何;(5)立體幾何;(6)概率與復數.主要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能力.
第三輪:(20**年5月初至高考)1個月。定位是綜合訓練攀高峰,知識回扣固基礎。根據各地的高考信息編擬好沖刺訓練的模擬試卷,通過規范訓練,發現平時復習的薄弱點和思維的易錯點,提高實踐能力,走近高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擬題,這時候是高強度的訓練.訓練考試技巧和學生的應試心理的調整階段,也就是加強非智力因素的訓練了.回歸課本,查缺補漏,再現知識點.樹立信心,以積極的心態應對考試.口號是:規范規范再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