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新一中高三數學教學研討會發言稿
泰新一中高三數學教學研討會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新泰一中數學教研組任課老師楊銳,在20**年20**學年擔任數學備課組長,取得備課組成績和個人教學成績雙豐收。現在我介紹一些我個人和備課組在高三復習中的做法,與大家交流。
高考命題是以《高考數學考試說明》為依據的,高三數學復習要以《說明》為指導,在內容取舍上,應以考試內容為準,不隨意擴充、拓寬和加深;注意各知識點的難度控制。
一、復習步驟和目標
第一輪:注重基礎.(20**年9月初20**年3月上旬).6個半月。定位是以點帶面打基礎。以課本為依托,夯實基礎,以章節為單位,將零碎與散亂的知識點串起來,并將它們系統化,加強知識的縱向與橫向聯系,重點在于將各知識點的網絡化及融會貫通,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的數學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生最熟悉,最親切。為了對中學數學教學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高考試題源于課本,高于課本,有些是課本題目經過加工改造,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題。課本是考試內容的具體化,是中、低檔題目的直接來源,是解題能力的生長點。因此,數學復習要立足于課本,重基礎教學。口號是:基礎基礎再基礎。
第二輪:(20**年3月上旬5月初).一個半月。定位是重點專題上臺階,綜合訓練提能力。要求:瞄準考點,精設專題,使所學知識與高考好好對接。方法:突出重點,歸納遷移,加強做題的規范性,準確性和時效性訓練,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口號是:提高提高再提高。題目的難度較第一輪略有上升.先是分章節的綜合訓練,(制度大全)教師主要是評講卷,針對卷子中學生暴露的問題一一點評;然后是針對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主要側重于選擇題和填空題的訓練.
專題安排主要是:主干知識6大塊:(1)函數、方程、不等式、導數;(2)數列;(3)三角;(4)解析幾何;(5)立體幾何;(6)概率與復數.主要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能力.
第三輪:(20**年5月初至高考)1個月。定位是綜合訓練攀高峰,知識回扣固基礎。根據各地的高考信息編擬好沖刺訓練的模擬試卷,通過規范訓練,發現平時復習的薄弱點和思維的易錯點,提高實踐能力,走近高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擬題,這時候是高強度的訓練.訓練考試技巧和學生的應試心理的調整階段,也就是加強非智力因素的訓練了.回歸課本,查缺補漏,再現知識點.樹立信心,以積極的心態應對考試.口號是:規范規范再規范。
篇2:初中同學聚會發言稿
尊敬的老師、各位同學,您們好:
首先,我借此機會,代表今天到來的和沒到來的同學,向當年給我們諄諄教導,給我們無限關懷的趙老師和*x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對今天參加這次同學聚會的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并對未能參加的同學送去親切的問候和美好的祝愿。
重聚首,再牽手。不知不覺,我們已經畢業了20個年頭。我真的很感慨,20年不過是彈指一揮間。想起當年,我們初踏進先灘中學的校園時,正處金色年華,實在令人留戀,畢竟其中鐫刻了太多的憧憬和歷練。三個春秋的故事,我們整整用了20載來復述、咀嚼和保管。
憶當年血氣方剛,青春年少,記得你趣聞逸事,音容笑貌。想起那過去的日子,不禁感慨萬千,夢牽魂繞;提起那熟悉的名字,頓時倍感親切,心涌熱潮。難忘記啊!我們的每位老師,班級的每期板報,遲遲不交的作業,循循善誘的教導。難忘記啊!賽場獲勝的驕傲,成績優異的自豪,課間的追逐打鬧,偶爾的誤會爭吵,那悠揚深遠的鐘聲,那塵土飛揚的跑道,還有那參天的大樹,茂盛的野草……
人生漫長,人生也苦短,離開校園20年,我們已用各自的努力、誠實和勞動打造自己一生的黃金時段。回憶起從前,我們便覺得前途無限、天高地遠、無所不能,讓我們無畏放眼。看到今天,我們終于明白人生道理其實很簡單:事事我曾抗爭,成敗何必在我!
歲月難堪,雖然能褪去我們的青春容顏,卻無法褪去我們的校園友情。相聚,芬芳友情難忘。讓我們執手相看:看校園,撫今追昔,感慨萬千;看同窗,問寒問暖,交流共勉。絮絮情誼,曾經的童心、愛心和現在的責任心,使我們倍感溫暖。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把這次聚會當成人生的小驛站,休整片刻后再快馬加鞭,同時我們也會記住:相識不易,相處更難,同窗三載,因為有緣!黃金有價,情義難買,彼此珍重,相互攙扶,克服困難。
最后讓我們共同祝愿:師生之情天長地久!同窗之情天長地久!我們的健康天長地久,我們的快樂天長地久!
篇3:小學教師比武教研活動發言稿
開場白:這次教研活動的主題,就是為參賽老師出謀劃策,幫助我們組的成員,在教師比武中,積極展示技能學科老師的風采,發揮團隊的作用,集思廣益,提供一些幫助。
參賽的意義:我以為,作為一名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自身的智慧與能力,運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將教材知識,淺顯易懂的呈現給學生,讓全班孩子學會并且掌握,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和追求的目標。
而教學比武是實現目標的有效手段之一,雖然只是一節課,但那是日常工作,長期積累后的集中展示。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必須在平時的每一節課中,要有探索精神,不斷摸索適合學生,展示自我的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用心教學,積極反思,勤于動筆,將日常工作中的點滴,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為什么要寫?有什么好處?因為通過動筆,將零碎、散亂的思維變成文章,你就得重新系統地再思考,經過這一過程,你就能對這一事件有一個系統的歸納與總結,經過反復的捉摸,或許就能產生思想的火花,從而發現事件的本質。這時對于自身的成長來說,就產生了一個飛躍。這樣做之后,還能夠為你教學論文,教學經驗、總結,積累許多很好的素材。我覺得寫博客是一種更有效的記錄方式,省廳不僅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還舉辦評獎活動。寫博客的好處:你可以隨時隨地閱讀、下載,自己或他人的文章,還能夠與同行交流,更重要的是,還有獲獎的機會,可畏一舉多得。
綜合學科教師參賽的優勢:在坐的每一位都承擔好幾個年段的教學,所以比語、數學科更具優勢,因為你有選擇的空間,選教材、選班級。而這兩個條件,又是上好課的基礎條件。從我自身的學科與經歷,感覺二、三年級是開課的好班級,因為二、三年級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在造型時沒有思維定勢,在色彩的運用中能夠隨心所欲,因此作品常常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在教材上,以手工課為主,手工課容易合作,更容易出作品。
教材的研讀:好象是五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句諺語:書讀百篇,其義自見。所以在語文教學中特別強調讀的作用。其實我們的備課也一樣,因此才有了教材研讀這么一說。在你選擇好教材之后,接下來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讀你的教材,先讀再研。我是這樣理解的,從教材中的課題入手,它是教學目標的切入點與歸宿。接著是教材中的文字與圖片內容,只要是教材中出現的內容都是重點。讀的目的,就是理解教材中的所有內容。達到什么承諾才叫讀懂呢?我覺得,至少是理解了讀題與材料里的文字與圖片的關系,以及如何利用這些信息,讓學生學會本課知識,得出本課的教學目標。讀懂之后在于研,首先是研究教材與教師能力的結合,得出教法;其次是教材與學生的聯系,得出學法。接著決定采用什么流程,將教法與學法有機整合,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比賽的獲勝法寶:就是課堂上的亮點,也就是有給聽課教師眼前一亮的點。這可以預設,也有可能隨機。如果預設,可以在抓重點上,也可以在難點突破上……但無論在那個環節,都必須是創新,因此有難度。還有就是對課堂教學中突發事件的處理,因為教師的機智,化被動為主動的事件,更是課堂的亮點所在。當然,亮點的產生,其實還在于日常的積累,厚積才能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