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總結和反思

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總結和反思

2024-08-01 閱讀 3436

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總結和反思

1、在學習生物學知識之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是學習生物的重要目標之一,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又是學習、研究生物學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就可以更迅速更準確地學到生物學知識。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重樹立生命物質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的整體性、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生物進化和生態學等觀點。

2、倡導探究性學習生物學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

探究性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對生命世界的正確熟悉、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和對生物學規律的領悟,增進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多領域的、融合的合理知識結構與技能結構,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驗豐富而完整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結合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探究、協作的能力。

3、教育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融入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激發學生到生活中尋找學習生物學知識的愛好,有利于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方式的建立;使學習內容更具實用性,更有利于對生物學核心知識和方法的理解,對生物科學價值的正確熟悉,幫助學生規劃人生,促進全面發展。

4、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精選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正確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領會生物學知識間的內存、本質的聯系,學會運用舊知識和已有的學習經驗學習新的知識,通過概念圖的學習法構建生物學知識框架和知識體系,達到事半倍的學習效果。

5、據不同層次同學學習接受能力的不同,布置彈性作業

由于學生在初中學習時,缺乏學習生物學的動力和熱情而不夠重視,導致初中生物知識嚴重欠缺,影響高中生物學的學習,因此,剛開始放慢速度,以便讓學生能盡快把握高中生物學的學習方法,同時將作業分為兩個層次(A級為全班必做題,B級為選做題),(本文由制度大全精心為您提供)另外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嘗試破解往年的高考試題,使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保持長久的學習生物學熱情和學習干勁。

6、鼓勵學生動手制作生物模型,親自預備實驗材料,開展家庭小實驗的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7、科學指導各班的生物科代表開展工作,及時收集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征集學生對教學的建議。

8、章節復習時采用問題性答疑替代傳統的知識性回顧和歸納,引導學生學會對章節的知識進行自我小結,學會構建章節知識網絡。

9、及時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開放課堂教學,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的膽量,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教育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思考。

篇2:生物教學和生活經驗結合

淺談生物教學和生活經驗的結合

五指山思源實驗學校黎永聰

在生物教學中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種較好的方法就是注意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相結合。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產生疑問,容易引起學生的求知欲。筆者就生物教學中如何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相結合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景

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物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我們教學時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于學生探索的事物,創設鮮明的問題情景作為素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例如,在腌制咸菜時,為什么缸里的水會越來越多?為什么吃了過咸的菜容易感到口渴?為什么在釀酒時必須把壇口密封?為什么在移栽植物時必須剪去部分枝葉,必須帶土移栽?此外,還可以從新聞入手,挖掘新聞中蘊涵的生物學知識,設置生活化情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學習植物的生長素知識時,可以首先播放一大批果農在果園里整枝修剪的景象,創造學習情景,引出生長素的作用雙重性特點。

二、設計生活化的生物學實驗

實驗是生物學教學中的重要形式。它生動、簡潔、有效,對激發學生的生物學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以及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均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如在學習“生物組織中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鑒定”實驗時,教師可以首先給學生提供全脂奶粉(含有蛋白質、脂肪和蔗糖等成分)和脫脂奶粉(含有高蛋白、低脂肪等成分)的有關知識,并向學生介紹市場上的二種假冒脫脂奶粉:一種是用全脂奶粉冒充;另一種是用淀粉冒充。然后再向學生提供從市場上買來的假冒脫脂奶粉,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鑒定是用全脂奶粉還是用淀粉冒充。此外,在實驗中還應盡量使用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物質進行實驗。如在觀察滲透作用現象時,可用雞蛋或鴨蛋來制備半透膜;在驗證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時,可用馬鈴薯或蘿卜作為實驗材料;學習蛋白質的堅定實驗時,使用牛奶、蛋清等家庭廚房食用的食品等。這些生活化的實驗用品,使得學生從新的角度去認識生活中的物質,也使得課堂更貼近生活,增加了課堂的生活化和生動化。

三、利用生活化的教具

我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家華羅庚說過:“數缺形而少直觀,形缺數而難入微”,言簡意賅地解釋了數形結合的思想,這點在理科學習上尤為重要。教師的語言能力再好,學生的抽象思維也不容易跟上。因此,教具的直觀性對于學生的幫助很大,特別是生活化的教具,會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感到更有興趣,更好接受,印象更加深刻。如在進行食物中營養成分的教學時,我用學生喜歡吃的餅干、妙脆角、土豆片等袋裝食品做實物教具,讓學生閱讀說明,了解他們最喜歡吃的零食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再打開包裝看一看食品的廬山真面貌,使學生的注意力被緊緊抓住,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教學。還可以讓學生用生活中常見的硬紙片、塑料框、鐵絲等材料來自制DNA雙螺旋結構模型,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為原料參與教具的制作,能夠極大地豐富教學生活。

四、采用生活化的課堂語言

如果我們把枯燥的知識用生活化的語言去描述,就能夠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可觸摸、幽默風趣、通俗易懂,就能夠產生快樂的火花,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學習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知識時,用生活中的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來形象地說明生物的遺傳現象;“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和“十指有長短”來形象地說明生物的變異現象。又如同源染色體和姐妹染色體是一組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區別這二個概念:教師可以形象地把同源染色體比喻為“異卵雙胞胎(暗指兩條染色體來源不同、內部所含遺傳信息不相同)”,把姐妹染色體比喻為“同卵雙胞胎(暗指兩條染色體來源相同、內部所含遺傳信息相同)”。這種生活化的比喻,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活躍起來,笑聲一片,在歡樂的氣氛中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

五、列舉生活化的例子

學習生物膜的選擇透性功能時,給學生舉煮采湯的例子。剛開始把青菜和冷水一起放入鍋中時,菜葉是綠色的、冷水是無色的;煮好菜湯后,菜葉是黃色的、湯是綠色的。究其原因:加熱前,由于生物膜的選擇透性功能,色素被包圍在細胞中不能出來;加熱后,由于生物膜的選擇透性功能受到破壞,色素就能自由地從細胞中擴散出來進入到清水中,使湯呈現綠色。又如在學習生物的新陳代謝類型時,針對酵母菌特殊的異化作用類型,可以給學生舉一個釀酒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自己釀酒時,先把米飯煮熟(滅菌),然后和酵母片放在一起盛入一個大壇中,先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把壇口密封放置在溫暖的環境中。一個星期后,就會從壇口傳出濃濃酒味。在釀酒開始階段,把壇子敞口放置一段時間,是為了讓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而快速繁殖;后把壇口密封則是讓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而釀酒。由此可見,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其異化作用類型是特殊的兼性厭氧。

六、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生物學教學不僅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出生物學問題,還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和生物學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學生體驗到生物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生物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是知識理解的延伸與升華。

生物學知識源自于生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生物學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圍繞問題的解決,逐步把生活知識化生物化,讓學生在生活的實際情境中體驗生物學問題;另一方面,又要讓學生能把所學到的生物學知識自覺地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中,實現生物學知識生活化,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如在學習植物的水分代謝知識后,要求學生解釋為什么人們在移栽植物時,要帶土移栽(保護根毛,保證移栽后的植物仍具有較強的吸水能力)和剪去部分枝葉(減弱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又如在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關知識后,要求學生解釋市場上的一種新穎蔬菜

篇3:生物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

生物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許若云

生物活動教學是指在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建構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學生主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一、在實驗方面;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創設多種情景,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并養成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例如;七年級的學生的第一個實驗《觀察植物細胞》,本實驗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但是,對于如何觀察卻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師要創設恰當的情景來引導學生明確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細胞,而要想在顯微鏡下觀察得到細胞,材料必須薄而透明,要達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對觀察的材料進行處理,制成玻片標本才能觀察。以此同時,臨時裝片的制作又是本課的重點,因此,我們老師可以將書本上洋蔥磷片葉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進行歸納和總結,以便學生能夠理解,我們可以將整個制作過程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這樣,學生面對實驗臺上的各種用具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同時,教師要進行恰當的引導,并鼓勵學生大膽而又細心的進行實驗嘗試操作,對于不規范的操作,教師要進行耐心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本實驗是學生第一次通過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使用顯微鏡學生非常積極,在此,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顯微鏡,例如:調節粗細準焦螺旋要用雙手進行,轉動轉換器不能搬著物鏡進行。觀察到細胞之后教師就要及時引導學生分析細胞的外形特點,在此,細胞的結構又是本實驗的另一重點,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顯微鏡下的多種細胞結構,通過比較和分析,了解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按從外到內的順序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并指導學生正確繪圖,培養學生的繪圖技能,例如:繪圖要保證圖形的真實性,在一張紙上圖形要位于左上角,陰暗部分只能用鉛筆尖來點而不能涂等。最后,總結自己在實驗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培養學生歸納整合的能力以達到做實驗的目的。

創造性,教育性,趣味性,生活性,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