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幾點看法
高中語文教學幾點看法
我擔任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這兩個班的語文基礎相對較差,普通話發音不標準,基礎知識不扎實,而且部分學生根本不重視語文學科學習,我所面臨的困難和壓力可想而知。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不濃厚,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學語文,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他們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下面簡單談談我對于語文教學的幾點看法。
一、激發興趣、提高課堂質量
大部分學生總覺得語文學與不學一個樣,語文成績完全靠運氣,而且進入到高中階段,各學科都有大量的習題,學生們學習語文的時間會更少。而且在這所學校學生一直都比較重視理科如生物、化學等,再加上學生沒有學習的自覺性,語文教學在夾縫中求生存,只能在課堂上要質量,要效率。努力為學生學語文、自己教語文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學習環境。我經常在備課時準備一些與作家作品有關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在課堂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如在學校《我有一個夢想》時讓學生在課堂發表演講。會在語文晚修時間組織辯論賽、背誦PK賽等活動,使得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很慶幸,我帶的兩個班的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都很高漲,在學校中段考中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高一六班的語文成績在10個普通班里名列前茅。
二.、營造民主課堂。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在課堂上多關注語文弱科同學,給他們精神鼓勵,讓學生在自信的陽光下成長,學習。對各班成績優秀但語文總拖后腿的學生,利用課余和晚修時間幫他們掃除學習中的疑問,耐心的講解以此打動他們,激起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收到良好效果。善于捕捉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科方面的某一閃光點,以此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信心。為了克服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本學期以來,我們組進行單元教學的嘗試,教師授課時以單元作為教學單位,注重單元特點,按不同問題特點進行有效而針對性的教學。在教學中我們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樹立大語文觀,全面進行大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三、提高效率,上好講評課
進入高中,面臨著內容多、任務重、時間緊等一系列困難,學生的習題訓練也很多,但我們不能因為時間緊就忽略訓練和試卷講評的過程。我認為認真抓好講評課的重要環節,通過講評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提高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習慣,是高中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講評前認真分析試卷,有明確的目的性;講評過程引思路、給時間、講技巧、富有針對性;講評后,引導學生領悟小結,注意深化鞏固,突出實效性。
其次,講清試題的角度。
即是怎樣來考的,重點教授學生分析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如,試題自身是給一篇科技短文選擇題,實質是考查文章作者的思想傾向,文章的主要內容的。再如,以變換了的種種說法,考查對句意或文意的理解;文言文中,以句間關系的理解,考查翻譯能力(即翻譯時加上什么樣的關聯詞)......
第三、講清解題規律或方法。
如判斷語句是否有語病常用三種方法:語法結構分析法、邏輯事理分析法和表達效果分析法。
第四,糾正錯誤務必落實。
對于教師而言,要了解學生錯在何處,為何錯,哪些學生錯,有針對性地改進復習教學工作。對于學生而言,要求答錯的學生要找出答錯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錯改正錯誤的規律。
第五,要講究拓展。
某題考查某內容、某種角度,同樣的考查內容,還可以從哪個角度考。同樣的要補充,有些變化的更應補充。這樣,即可以以一定的量的重復,加上一定的變化,來增強對此一類題的理解,做到練一些題,通曉某一類題。對于學生而言,還可以自選課外題,以拓展對某一類題的范圍、考查方式的認識。另外,還特別注意在講評中堅持正面教育,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促使成績較好的學生看到差距,向更高遠的目標奮進;引導成績較差的學生總結教訓,鼓起勇氣,樹立信心。
四、結合教學大綱,緊抓基礎知識
語文學科是一門特別注重積累的學科,很少有人能夠不真抓實干就能取得成功。進入高中我布置了學生以下幾項常規性工作:每天積累易讀錯、寫錯的字詞5個,成語3個;每個月除常規考試外額外完成習作一篇;(編輯:制度大全)堅持記周記做摘抄,加強閱讀。堅持在每節課前五分鐘開展詩詞賞析或演講成語故事或介紹名句等小活動,通過這三項常規訓練,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種能力同時發展。在備課過程中刻苦鉆研深挖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以及教學的關鍵問題。我們在備知識的同時,要掌握所教各個班級該學科的整體水平,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到對癥下藥,量體裁衣,不斷增強備課力度。
五、多聽課,勤反思
教學期間因為自己剛工作,教學經驗不足,所以多聽其他教師的課是彌補自己經驗不足的好辦法。在認真聽課的同時也積極進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學習其他老師的優點,如教學設計、教學思路、教學技巧等方面。多做教學筆記,在個案中進行自我分析與總結,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在網上學習專業技能。
篇2:中學信息技術參賽論文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合探索
中學信息技術參賽論文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合的探索
蛟河一中肖鵬
摘要:本文主要表述了,有關信息技術與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整合的基本過程。在積極主動做好硬件、軟件的基礎上,大膽嘗試,勇于創新,采取探究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并用對比教學法,取得初步成效。
關鍵詞:信息技術、整合,探究式、互動式,課程
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教育部原部長---陳至立
一、引言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不僅從手段上,而且從觀念上,教學模式上都引起教學的深層變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成了教學改革的一個大的突破口,于是我們就圍繞這一突破口展開研究。
二、提高技能,有的放矢
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一線教師,在于他們的思想,在于他們的理論,在于他們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有的放矢。首先,利用學校微機窒,培訓骨干教師基本的微機操作,網上信息瀏覽、下載,并加大教師教育軟件運用力度(如powerpoint、authware、flash等)。通過這些培訓,大部分教師都能熟練準確利用網絡快速制成一些課件,并能生動,形象,逼真地運用到日常教學中。但這些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整合,這些課件僅僅是教師講解的一個展示平臺,而非真正去開發學生智力,而非讓學生主性地動腦動手學習。在觀念上,這仍是教師去描繪,學生認真去記。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課題小組成員集體參加“Intel未來教育”培訓,轉變觀念,拓寬視野,勇于構建,大膽嘗試。真正在日常教學中體現“主導---主體”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認真思考過問題后,自己先利用網絡查找答案,然后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并拿出相關依據,形成大討論形式,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真正做到師全互動,生生互動。
就這樣,在這一學期里,這個課題研究己在兩個班級充分實驗,通過和其他班對比,已顯示出一一些成效。由于學校的便利條件,在微機課時間,學生能夠查找相關資料,并會簡單使用powerpoint,flash等軟件。比如我們在學習高中語文第五冊《宇宙的未來》時,同學們大多利用網絡查找一些關于宇宙的問題,通過網絡的學習,很多同學都能把恒星和黑洞的關系生動、形象的介紹出來。
在這一系列利用網絡的教學過程中,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促進了了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促使了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
三、常規教學與整合教學對比
世上萬物,只有通過對比方能顯示出各自特點,在實驗之初,我選定了兩個班,并針對一些基本問題做了問卷調查:(/人)
篇3:亦談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效率
亦談如何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效率
語文課堂教學的提高,更是體現學生對母語的熟練掌握及運用,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史上的先人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一個好的教師不應向學生“奉送真理”,而引導學生去“發現真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教學的對象應注重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的安排要合理、科學,真正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
現在語文教學是花費時間多,精力投入多,學生收效少,學生不喜歡學語文,更不喜歡寫作文。究其原因之一是閱讀課未上好,整體感知課文有待提高。整體感知就是從文章的整體出發,初步了解,把握文章的材料、主旨、情感傾向和表現形式。強調整體感知是為了消除語文教學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端,是揣摩語言的基礎,是進行其它一切學習的前提。就現行教材來說,入選的課文均是文質兼美的范文,語言是優美的。又能貼切的反映生活。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為什么老是提不上去呢?可以說至少有這樣兩方面:(一)是范文注重分析太多,學生缺少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二)是注重考試,分析講解占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結果學生對語言沒有得到深入理解,表達思維就無從發展,能力就不能形成,牽移效果就差。二是閱讀面狹窄,不注重積累和吸收。很多學生的語文學習局限于課本內的內容,對于課本中的課外閱讀的要求就很難做到,更談不上中外名著的閱讀了,對比古人讀書成誦,確有不如啊。朱喜曾就此說過“讀書之法,在于熟讀而精思”,“大抵須先熟讀,使其言皆出吾之口,繼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手吾之心。”勿庸置疑這就是語感的培養,思維的拓寬;殊不知“懸梁刺股”、“螢囊夜讀”等等故事傳為千古刻苦攻讀的佳話。而讀與寫,密切相關。實實在在的閱讀一些名篇名著,可以使中學生拓展胸襟,開闊眼界,提高審美能力。因此,語文課堂上第一位的是“讀”,不但要讓學生讀,而且要多讀、巧讀,把聽說讀寫思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課文的書面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總之,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是勢在必行的當學生的智力得以充分開發,能力得以普遍提高,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整體效率的最終目的就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