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亦談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效率

亦談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效率

2024-07-31 閱讀 1059

亦談如何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效率

語文課堂教學的提高,更是體現學生對母語的熟練掌握及運用,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史上的先人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一個好的教師不應向學生“奉送真理”,而引導學生去“發現真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教學的對象應注重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的安排要合理、科學,真正達到潛移默化的目的。

現在語文教學是花費時間多,精力投入多,學生收效少,學生不喜歡學語文,更不喜歡寫作文。究其原因之一是閱讀課未上好,整體感知課文有待提高。整體感知就是從文章的整體出發,初步了解,把握文章的材料、主旨、情感傾向和表現形式。強調整體感知是為了消除語文教學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端,是揣摩語言的基礎,是進行其它一切學習的前提。就現行教材來說,入選的課文均是文質兼美的范文,語言是優美的。又能貼切的反映生活。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為什么老是提不上去呢?可以說至少有這樣兩方面:(一)是范文注重分析太多,學生缺少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二)是注重考試,分析講解占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結果學生對語言沒有得到深入理解,表達思維就無從發展,能力就不能形成,牽移效果就差。二是閱讀面狹窄,不注重積累和吸收。很多學生的語文學習局限于課本內的內容,對于課本中的課外閱讀的要求就很難做到,更談不上中外名著的閱讀了,對比古人讀書成誦,確有不如啊。朱喜曾就此說過“讀書之法,在于熟讀而精思”,“大抵須先熟讀,使其言皆出吾之口,繼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手吾之心?!蔽鹩怪靡蛇@就是語感的培養,思維的拓寬;殊不知“懸梁刺股”、“螢囊夜讀”等等故事傳為千古刻苦攻讀的佳話。而讀與寫,密切相關。實實在在的閱讀一些名篇名著,可以使中學生拓展胸襟,開闊眼界,提高審美能力。因此,語文課堂上第一位的是“讀”,不但要讓學生讀,而且要多讀、巧讀,把聽說讀寫思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課文的書面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總之,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是勢在必行的當學生的智力得以充分開發,能力得以普遍提高,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整體效率的最終目的就能實現。

篇2: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須從深入解讀課文開始

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須從深入解讀課文開始

做語文教師的都知道課文解讀的重要,曾有教育專家老師指出:教師要上好一節閱讀課,有三個關鍵:一是對課文要有正確深入的解讀,二是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三是靈活機動的課堂實施。語文教學首先要解決的是課文解讀問題,而課文解讀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要確定“教什么”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研究“怎么教”很可能南轅北轍。在新課程背景下,要讓我們的閱讀教學真正凸顯語文學科的功能,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實現高效課堂,深入解讀課文無疑成為閱讀教學的根本之根本,從某種意義上說,課文解讀,已成為制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高低、精彩與否的關鍵。那么,究竟應該如何通過深入解讀課文來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呢?

品味精彩優美的語言文字,不僅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走進作者內心,觸摸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的心聲,獲得與作者、課文的感情共鳴,從而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世界,還可以在對語言文字進行揣摩、推敲、咀嚼、鑒賞中獲得美感與語感。同時,品味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規范學生語言表達內化課文語言的過程。這一過程是細膩的、入微的、動態的,對學生來講是刻骨銘心的,學生通過品讀感悟到難以言表的愉悅感,這就是課文解讀有效性的最好見證。

朱熹說:“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見得?!边@是讀書人的切身體會。語文教師,是學生與課文間的一座橋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必須擔負起深入解讀課文的責任,認真鉆研教材,大到整篇課文,小到一個詞語,都要反復品味,仔細琢磨,整體觀照,力求讀通、讀厚、讀薄、讀準。只有這樣,我們在課堂上才能成為一個諳熟一切的向導,在前邊引領著,提示著,點拔著;學生才能自己讀,讀明白,讀得“言”“意”兼得,才能既看到課文表面的風景又領略到課文背后的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