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生物教師期末教學反思
本學期生物教師期末教學反思
本學期即將尾聲,現結合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
(1)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系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薄,怕打斷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是潛在的狀態。對于教師來說,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揮作用。
(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于提出問題由于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于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制定其策略:
(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
(3)創設問題情況,激發提問興趣。
(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提問興趣。
(5)強化活動課程,促進自主學習。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遇此情況是讓其發展下去,還是把他們的熱情消滅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二、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
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
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是:
(1)從一個實例(或現象)入手,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分組進行探究。
(2)每組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設計方案。
(3)方案的實施。各小組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或實驗,然后小組得出結論。
(4)師生共同對各小組結論進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結果。在整個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但對于整個探究過程選題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實,一定是先發散,后集中。如《生長素發現》一節的教學,可以窗臺上的植物彎向光源生長,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交流結果。這樣以探究、實踐為核心,完全擯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多樣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高效完成生物學科的學習任務,達成課堂課程目標。活動方式如探究活動、創新活動、實踐活動等。
篇2:《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教學反思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教學反思
本課是對單元學習活動的一個小結,在充分感知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分析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包括對人類的意義,對生物與生物之間的意義。讓學生從衣、食、住、行幾方面說說一天生活中,都要和哪些動植物發生聯系。通過這樣的交流活動,學生明顯體會到多種多樣的動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在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人與動物的關系”汽泡圖,就更為簡便了。
交流“植物與人類的關系”,結合學生的討論,結合課文中資料的閱讀,讓學生自行設計一張“人與植物的關系”汽泡圖,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此項活動能較為順利開展。在充分討論動、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基礎上,設想:如果缺少了生物多樣性,人類生活會怎樣?引導學生從“生態平衡”“生物間的食物聯系”等角度進行考慮,意識到:雖然地球生物種類多樣,但如果部分缺少,會引起大自然生態系統的不平衡,從而最終影響到人類的生活、生存,為后面講解“保護生樣多樣性”作下鋪墊。
“生物多樣性與其他生物”教學環節,并不是從生物的食物聯系角度來分析,而是從相互依存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內容,要充分展示學生集體的思維結晶,一兩個學生是舉不出太多例子的,而在全班共同的思考、討論下,學生能講出很多實例,如:蒼耳有鉤,借助有毛皮的動物來傳播種子;鱷魚靠牙簽鳥剔除牙縫里的殘渣;犀牛靠犀鳥來預警等等。
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自然明白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也自然懂得應該保護生物的多樣性。該如何保護?這是本課的最終要求?讓學生通過網絡等渠道了解家長生物多樣性的情況,聯系生活,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破壞、傷害動植物的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倡議,尤其要強調“人類是生物家族中平等的一員,不可任意主宰其他生物的生存與否”這一思想。
正值我校“兩型”學校創建時期,本課結束后,我布置了一份作業:以“校園生物多樣性與我們的生活”為主題,寫一篇作文,要求結合“校園生物大搜索”活動中對校園動植物的了解,結合本課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提出一些愛綠護綠的“金點子”,說說自己的感想。我想,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應該更有話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