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詩歌鑒賞的教學心得

詩歌鑒賞的教學心得

2024-08-01 閱讀 6893

詩歌鑒賞的教學心得

1、重課本

以課本復習為切入點,以課要的詩歌中典型手法為例子,重視課本后邊的練習題。如第三冊P35。

①“映階碧草自春色,融葉黃鸝空好音。”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參考此例,說說這聯哪兩個字眼境界的關系最為密切;為什么?(有一年高考就考了這個“鬧”字)。②過去的評家說《登高》為“杜集七言詩第一”,甚至稱它是“曠代之作”。回答下邊的問題,體會上述評論的含義。本詩前兩聯寫景,后兩聯抒情,說說這首詩情景交融的特點。這些試題設置跟高考難度相當。

高考試題的表現手法,題型是不會脫離課文。因此,我們補習班鄭長俊老師將課文上的詩設計成題,讓學生練,以練代復習,老師點撥。

根據課文歸納表現手法。如:

(1)、借景抒情:孤帆遠影碧空盡

(情景交融)唯見長江天際流

楊柳岸曉風殘月

(2)、直抒胸臆: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直抒胸臆、襯托)

關于虛實結合的手法,結合課文可以歸納。柳永《雨鈴霖》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情;下片對別后生活的設想,則是虛寫了。

《揚州慢》虛實相濟,寫出昔盛今衰的感慨。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寫眼前(實),往事知多少(回憶、虛)、“小樓昨夜又東風”(實)、“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虛),時空交錯,虛實結合,畫面對比鮮明。課文中其他手法還很多。

2、重積累

鑒賞能力的提高,不能操之過急,要慢慢浸潤。選好詩、選好題型練,練習就要熟記于心,把同類歸納起來,然后演繹開去,提升能力。“舉一反三”難,“舉三反一”看行不行?我們每周堅持練一首詩。

四、詩詞鑒賞方法指導

1、品語言

詩歌的語言是高度濃縮化的語言。往往具有暗示性、跳躍性、多義性,穩喻性等特點。句式有倒裝、省略。對詩歌的語句的理解,相當于文言文翻譯,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文言文翻譯,一定要吃透整詩歌意境的前提下完成,切不可望文生義。所以先是讀懂語言翻譯要準確,然后再品語言。然而,補習班的學生古文很差,“鄒忌修八尺有余”,他會翻譯成,“鄒忌修這個人身高八尺多。”“余于仆碑,又悲夫古書之不存”,他翻譯成,“多余的仆碑,又悲嘆古書不存有。”這些學生要叫他讀懂古詩可能就更難了。

品詩歌語言還要從遣詞造句、修辭手法等去把握。

2、明意象

對意象要歸類議

明月、流水、斜陽;梅、蘭、竹、菊、杜鵑、大雁、登高、憑欄等。弄清意象義......

3、悟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機組合在一起的詩歌整體情境。賞析意境,把握意與象、情與景的關系。注意意象色彩。暖色預示著熱烈活潑、積極向上、意氣風氣;冷色代表冷漠低沉、消極頹廢、孤寂凄涼。我們應通過想象和聯想把握意境。入詩入畫入情,理解詩情畫意。所以讀詩要讀出畫面色彩、感情色彩。我給學生開玩笑說,讀詩就要讀出詩的“色”、“情”。也就是說:寫了什么景,表達了什么情,構成了什么畫面,用了什么手法。

4、辨手法

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這些要給學生梳理。

5、重規范

(1)規范答題

如分析技巧型的步驟

①準確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②結合詩句闡釋為什是用了這種手法。

③此手法怎一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一樣的感情。

如王晶老師分析詩情感變化的模式:這首詩抒發了,轉而表達。

(2)注意答題的層次

觀點+分析+評價

(3)注意語言的規范

簡潔、生動、說內行話、要運用術語。

以上是我們的一些做法。文章中有不妥之處,望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篇2:文化藝術節原創詩歌比賽策劃書

一.策劃主題:社團文化藝術節

二.主辦單位:院團委

三.承辦單位:基礎部征途詩文協會

四.活動目的: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展示校園多彩文化,促進詩文的發展,為同學們提供一個展示詩文才情的舞臺,以達到“提高文學素養,傳承詩文精神”的目的。同時,歌頌黨,歌頌祖國,激勵我們成才報效祖國。

五.活動主題:永遠跟黨走,成才報祖國

六.參賽人員:學院全院學生

七.參賽要求:

1.參賽內容以“永遠跟黨走,成才報祖國”為主題。參賽體裁不限(詩歌類)。

2.表現方式:不限(如朗誦詩歌話劇詩歌對唱詩歌伴舞),可適當添加才藝展示。

3.適當普通話。

1.充滿創新元素。

2.可以個人或集體報名

八.報名方式:1.在值班處報名2.電話或短信報名

九.活動時間:初賽:5月11日

復賽:5月15日決賽:5月22日

十.活動地點:01教室

十一.初賽

1.五一前,一期宣傳。

2.五一后,二期宣傳;安排人員值班。

3.整理報名名單,安排好各個初賽負責人員。

4.聯系評委做好評分細則。

5.申請教室到位;電腦音響到位。

6.初賽所需器材:展板紅紙白紙染料彩筆

7.初賽總結。

十二.復賽(添加伴奏)

1.整理復賽名單,安排好各個復賽負責人員。

2.聯系評委做好評分細則。

3.申請教室到位;電腦音響到位。

4.復賽所需器材:展板紅紙白紙染料彩筆

5.復賽總結。

十三.決賽

1.展板海報宣傳。

2.整理決賽名單,安排好決賽負責人員。

3.聯系評委做好評分細則。

4.布置會場;安排接待等工作人員。

5.提前引導評委和決賽人員進入場地;選手佩帶牌號。

6.申請教室到位;電腦音響話筒(2個)橫幅多媒體氣球彩帶證書獎品到位。

7.邀請嘉賓:

8.流程安排(具體安排)。

十四.獎項設置

1.一等獎:伯創獎一名

2.二等獎:仲譽降二名

3.三等獎:叔榮獎三名

4.優秀獎:才情獎人氣獎風格獎唯美獎各一名

十五.所需物品

總共所需:展板3個紅紙10張白紙10張色卡紙10張染料若干畫筆若干粉筆若干氣球若干彩帶若干教室橫幅話筒2個音響多媒體證書10份禮品10份

注:如有需要另行申請

十六.活動總結

篇3:詩歌散文朗誦比賽活動方案

為了貫徹落實吳忠市教育局【**】―42號文件精神,在迎接**年北京奧運會、自治區成立50周年和吳忠市建市10周年之際,特組織本校“歌頌祖國、贊美家鄉”主題詩歌散文朗誦大賽,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宗旨:

以青少年的視角和語言歌頌祖國、贊美家鄉話幸福和諧的美好生活為主,調動廣大青少年詩歌、散文的創作熱情,陶冶情操,豐富審美情趣,繁榮校園文化,推進和諧校園建設,落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二、活動主題:

參賽作品以歌唱祖國、贊美家鄉、慶祝“六一”、迎接自治區50周年大慶、吳忠市建市10周年和迎奧運為主題,題材不限;參賽作品表演形式不限,提倡創新,風格多樣化;作品內容健康向上,語言優美,體現時代性、民族性、創造性,學生原創作品將獲得加分獎勵。

三、分組說明:

組:7~9歲,1999年6月1日~*年5月30日出生(一二三年級)

組:10~12歲,1996年6月1日~1999年5月30日出生(四五六年級)

組:13~15歲,1993年6月1日~1996年5月30日出生(七*年級)

四、參賽形式、要求:

個人朗誦、男女朗誦、組合朗誦(組合朗誦人數不得超過四人)。

要求各班于3月19日將參加學校比賽的選手名單上報政教處,全體老師要高度重視這項活動,“歌頌祖國、贊美家鄉”詩歌散文朗誦活動是貫徹黨的*大精神,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班主任老師要充分發動,認真組織,力爭學生全員參與,語文學科老師要積極予以輔導協助完成此項工作。

五、比賽日程安排:

第一階段:(3月11日~3月14日),宣傳、發動,組織班級比賽。

第二階段:(3月17日~3月20日),組織學校級朗誦比賽。

第三階段:(3月20日~3月30日),上報活動方案、市級參賽組別和選手名單。

第四階段:(4月1日~4月20日),參加市區學校選拔賽和全市復賽。

第五階段:(5月4日~5月10日),參加自治區晉級賽。

第六階段:(5月12日~5月17日),參加自治區半決賽、決賽暨頒獎晚會。

六、獎項設置:

比賽每組別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三名。每組第一名將代表學校參加市區學校選拔賽和晉級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