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1:3歲兒童性格培養

1:3歲兒童性格培養

2024-08-01 閱讀 9570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1-3歲兒童性格培養

一、1歲~1歲6個月:孩子的積極探索求知期

1.對自我與周圍環境的進一步認識

自我意識是意識的一個方面,即認識自己,把自己作為主體從客體中區別出來,這是人個性特征的重要標志之一。孩子1歲以后,由于語言能力進一步發展,開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學會了像成人叫他那樣叫自己。與此同時他還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及身體的一些部位,如“腳”、“眼睛”等,能意識到自己身體的感覺,如“寶寶餓”、“寶寶痛”等。當孩子可以憑借自己的雙腳在家里到處走動參觀之后,他的探索活動就更加積極活躍了。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件東西,他都要去看一看、摸一摸、動一動。

在這個階段,孩子通過對周圍環境的積極探索,廣泛、多方面地接觸和認識了事物,同時也訓練了自己運用物體的技能為向下一個階段發展做好了準備。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探索行為加以阻止和訓斥,便會令孩子感到自己的探索是在做錯事,孩子往往也會對自己產生懷疑。這樣不但會壓制孩子的好奇心,還會在他心里留下自我懷疑的陰影,妨礙他自信心的樹立,失去探索的熱情。

當然,學步期的孩子還不能區別周圍環境中哪些東西是安全的,哪些東西是不安全的。因此在這個時期內,家長必須實行一些特別的安全措施,如將藥品、有毒物品放置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家長要經常檢查房間,看一看地上是不是有釘子、紐扣、刀片等尖銳物品。這個時期孩子的玩具體積必須大一點,以免孩子把它們放進自己嘴里。家用電器也在危險物品之列,不能讓孩子接觸,電器插座應安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以免孩子亂動,有觸電的危險。

2.孩子與大人:從怕生到交往

很多1歲以后的孩子還很認生,初見生人時總是疑心重重,自我防范意識很強。很多成年人不了解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一見有個小家伙在那里看自己,就一把抱住,結果嚇得孩子直往父母的懷里鉆,甚至大哭起來。這樣一來,孩子就大方不起來了。家長應在客人一來時就提醒客人:“孩子認生,先別理他,我們聊一會兒,他就會主動來找你玩的。”

這一階段的孩子正處于既有與人交往的愿望,又怕生人的心理狀態期。因此在孩子會行走后,應該經常讓他與生人接觸熟悉,如經常帶他出去逛一逛,每天領他到別的小朋友玩的地方玩,盡管他可能一時同別的孩子還玩不到一起,但孩子還是有興趣的,慢慢地他就會同別的孩子一起玩了。

3.孩子之間的交往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初到一起時,會主動地相互注視、逗笑,你摸摸我、我碰碰你。這是孩子間的一種交往形式,也是孩子社會性的需要。然而,他們在一起玩耍時還不會互相配合,往往是各玩各的,時而還免不了發生一些“小爭端”,小伙伴常常不打招呼就搶走對方的東西。家長可能對此很不滿意,認為是孩子自私,有時還會給孩子一點懲罰。其實這屬于正常現象,這是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不夠完善造成的。

1歲多的孩子,自我意識處于萌芽階段,僅僅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獨立的力量,僅僅懂得“我”的含義,有時甚至還不會說“我”這個字,并且還不能意識到在我之外還有“你”、“他”的存在和力量。因此這段時期的孩子,想法是:我的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孩子的這種認識不能稱為自私。隨著孩子知識和經驗的增長,自我意識的不斷完善,交往愿望的日益增強和語言的發展,在正確的教育下,他的這一問題是不難克服的。

4.積極地探索求知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能理解大人的態度了,即使他還不能說話,但大人對他所做的事是否贊成,他可以通過大人的語言、臉色等完全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孩子已有了探索求知的要求,不要認為他去摸電線、拿手機僅僅是為了好玩,這也是他探索的內容之一。他想了解一個物品,就要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用嘴嘗一嘗,仔細考查,這是這個年齡的孩子認識周圍環境的方式。對孩子來說,世界充滿了他剛剛發現的各種新事物。這些發現既可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欲,也可能是造成孩子意外傷害的原因。所以這段時間既要保護孩子探索求知的積極性,又要保證孩子的安全和家用物品的安全。

想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就要把重點放在預防上。將危險、易損的物品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給孩子專門騰出房間的一部分,或院子里的一個角落,讓他在那里安全、自由地探索一切他感興趣的東西。如果孩子拿了不該玩的物品,家長要引導孩子,要想辦法用另一個可玩的東西去換,而不是硬搶過來。當然,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并不是一定不能對孩子說“不同意”或“不行”,只是越少越好,這樣孩子才會更重視這個“不”字,并從“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比如孩子要去摸帶電插座時,家長必須嚴厲地告訴孩子“不行”,并且伴以嚴厲的語調、臉色來表明態度。僅僅這樣還不夠,對1歲半左右的孩子,還必須用行為來告訴他。即刻帶他離開電插座,這樣他就會知道你認真了。然而有的孩子還會再去摸電插座,這時你應該和上次一樣,堅決制止他。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那個東西真的是不能摸、不能碰的。

5.孩子為什么愛打人

愛用手打人也是1歲多孩子的特征之一。孩子的這個行為在這個年齡段很常見,然而卻帶給大人很大的困惑。1歲多的孩子走路、爬、跳、拿、摔、丟等動作都能做了,但這些動作還不夠熟練,常常是東跌西撞,讓人覺得孩子十分頑皮。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周圍一切充滿好奇,但又無法用語言表達,就只好用特有的工具――動作了。孩子用手拍打也許有以下的原因:

篇2:高段閱讀教學引導學生賞析文學人物性格特點

  高段閱讀教學,如何引導學生賞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點?

  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應分析人物生活的特定環境,分析人物在此環境下的所說、所做、所想,并且對這些內容進行連貫思考,從而認識人物的本質特征.此外,還應注意引導學生以發展的觀點評價人物,允許學生用自己的眼觀點評人物,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高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閱讀課文要在準確把握人物、情節、環境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課文的情感,正是通過人物的情感來反映社會生活,進而理解課文的主旨就非常容易了。所以,理解人物形象就成了閱讀課文的重中之重了。在教學中應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展開想象,進入課文所創設的境界,那么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必定真切深刻。

  要引導學生賞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點,就要懂得分析課文中的人物性格形象,以下我簡單歸納幾種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學生能抓住這個關鍵的問題,理解賞析作品就不是難事了。

  1、從分析人物的描寫入手。

  (1)正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來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從而反映作品的主題的描寫。

  ①通過肖像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②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③通過動作行為刻畫人物形象。

  (2)側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他人的言行,來間接刻畫人物的描寫。

  2、從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入手。

  課文的故事情節是課文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閱讀課文,既要緊緊抓住人物某個動作或某個事件,同時,也要注意課文情節的曲折跌宕。

  3、從分析小說的環境入手。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人物的活動,事件的展開,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中進行的。課文的環境描寫除了有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的作用外,還有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中,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要素。閱讀課文時,只有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篇3:高段閱讀教學引導學生賞析文學作品中人物性格特點

高段閱讀教學,如何引導學生賞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點

海口市秀英區農場小學黃嬌學分號:527421

在小學高段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分析人物形象,對于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正確理解課文的主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自身的語言來分析。語言描寫,指人物對話和獨白。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應是他身份、經歷、思想感情的反映。例如,課文《林沖棒打洪教頭》中,“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林沖連說:‘不敢,不敢’。”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洪教頭目中無人,林沖謙遜忍讓。

第二,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自身的行動來分析。行動描寫,指人物的行為、動作。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動作活起來的,人物的行為是受其思想意識支配的,因此,人物的行動反映著人物的思想和內心世界。例如,課文《林沖棒打洪教頭》中,林沖尋思,莊客稱他教頭,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父了,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柴進指著林沖對洪教頭說:“這位是林教頭。”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動作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洪教頭魯莽無禮,林沖謙遜禮讓。

第三,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外貌來分析。對人物外貌的描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或折射出人物的經歷、命運。例如課文《望月》中,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你說,月亮像什么?”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可以引導學生從小外甥的外貌描寫中體會到小外甥聰明可愛的特點。

第四,可以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分析。心理描寫,指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思想活動的描寫。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質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嫦娥奔月》中,“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寶劍,迫不及待地闖進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藥交出來。嫦娥心里想,讓這樣的人吃了長生不老藥,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嗎?于是,她便機智地與逢蒙周旋。逢蒙見嫦娥不肯交出仙藥,就翻箱倒柜,四處搜尋。眼看就要搜到百寶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通過對嫦娥的心理描寫,體現嫦娥為了老百姓甘愿犧牲自己的精神。

海口市,文學作品,主題,教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