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幼兒園小朋友講故事要注意什么?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講故事要注意什么?
給孩子講故事要注意的問題
講故事是向幼兒傳遞知識、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幼兒的發(fā)展意義重大。它能在豐富幼兒經(jīng)驗知識的同時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如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思維力等,但必須注意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一次到幼兒園大班觀察,碰巧一個實習老師上語言課,她選擇的是給幼兒介紹愛因斯坦制作小板凳的故事。故事的開頭她是這樣講的: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愛因斯坦是誰嗎?“愛因斯坦是一個大西瓜”,“是一只花蝴蝶”...才開始,學生的反應就讓實習老師陷入一種無法掌控、比較難堪的境地。后來,在帶班老師的介入下全體幼兒安靜了,實習老師在一種郁悶的心境中講完了整個故事。整體上,這堂語言課沒有達到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的目的,孩子們沒能從老師的苦心講解中明白堅持不懈的重要。課失敗了,原因之一就在于講故事時沒能有效的提問。因此,教育者在講故事時,提出好的、適合幼兒發(fā)展水平與興趣需要的問題是故事能產(chǎn)生教育作用的重要因素,應予以重視。我認為,講故事時,提問應在時機與問題的設置上下功夫,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故事的開始部分。這一部分,教育者提問前應對幼兒的發(fā)展水平與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必須了解幼兒對該問題已掌握的相關經(jīng)驗,在該基礎上找到生發(fā)點。如上,實習老師講愛因斯坦的故事前應該思考:孩子們對愛因斯坦這個人了解多少?知道科學家這個概念嗎?如果孩子們對愛因斯坦一無所知,對“科學家”也是模模糊糊,老師提問時就應避免提諸如此類的問題。她可以采用另一種與內(nèi)容有關的方式提問以吸引幼兒,引起他們傾聽的強烈愿望。比如,用與手工制作相關的內(nèi)容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做手工嗎?你們以前做過些什么?你們對那些東西滿意嗎?有一個叫愛因斯坦的人也很喜歡,他啊,曾經(jīng)做了幾張比較丑陋的小凳子,你們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嗎?充分利用孩子舊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故事有“合適的距離”,這樣才能真正的吸引幼兒,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使之發(fā)揮應有的教育作用。
第二、故事進行中。一般說,為使故事達到傳遞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故事的長度與情節(jié)復雜度跟幼兒的年齡應呈正向關系。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故事的情節(jié)、語言等難度將相應的增加,故事的內(nèi)容也應有所不同。幼兒年齡越小,所聽的故事更接近現(xiàn)實生活。如果故事脫離了生活中這些原型提供的表象,他們便無法理解,其想象就是亂想而無意義,如實習老師所遭遇的情況。一位專家談到,2―3歲的孩子喜歡聽的故事是關于植物、動物等的;4―5歲的孩子由于想象力得到了發(fā)展,可提供一些民間傳說、神話、童話等題材的;5―6歲的孩子喜歡聽的則傾向于歷史人物類。選擇到適合孩子的故事,這只是吸引幼兒,促進發(fā)展的一個方面。幼兒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力不穩(wěn)定,持續(xù)時間比較短。讓他們?nèi)褙炞⒌穆犕暌粋€故事很難。適當?shù)奶釂杽t有助于解決這個問題,使孩子自始至終思想集中,感受故事的意境,體會故事的韻味。在故事進行中,可以隨時提出一些有懸念的問題。這些問題應有趣而簡單,讓幼兒通過自己思考、通過專注于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能解決。如上面,在故事進行過程中,老師可提出這樣一些問題:你們知道愛因斯坦是怎樣做的嗎?如果是你,可能會想出哪些解決辦法呢?孩子們會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無意注意,使思維跟上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從而通過邊聽邊思考的過程使思維得到訓練。
第三、結尾部分,這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一部分,所提問題不應定位于吸引幼兒的好奇心與注意力,而應以檢測幼兒的理解力為主,關注幼兒對故事整體內(nèi)容與思想的把握程度。可采用讓幼兒對故事進行復述、再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等多種辦法進行評估。在學生用語言表達的同時還可讓幼兒借助動作進行表演,運用多種感官體會故事。如上,老師可提出:哪些同學愿意來扮演愛因斯坦與老師?哪幾個同學來表演三張“可愛”的小凳子?另外,也可創(chuàng)設一個相似的情境,問幼兒,你們會怎么做?等等。
講故事是一種較好的教育方式。但如果故事中所提問題既不合適,又不當時,則不僅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甚至可能阻礙幼兒的發(fā)展。因此,家長與教師在運用時,一定要在適當?shù)臅r機提出適當?shù)膯栴},使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幼兒園講故事會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幼兒期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綱要》在語言領域也強調(diào)“發(fā)展幼兒語言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環(huán)境。”講故事,能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發(fā)展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鍛煉、豐富幼兒的詞匯、句子,有利于幼兒綜合素質(zhì)的健全與發(fā)展,更重要的是鍛煉幼兒的膽量,培養(yǎng)幼兒自信與勇氣。幼兒園特舉行講故事比賽,為幼兒營造一個學說話、敢說話、會說話、勇于表達的語言氛圍,為幼兒提供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
二.參加對象:全園小朋友
三.比賽時間:10日18日―10月21日(各班級預賽)
10月22日(全園決賽)
四、活動形式:
1、講故事表演。(2――4分鐘)
2、各班通過預賽評出優(yōu)勝者,參加全園比賽。
3、每班兩名優(yōu)勝者,分別由兩位教師各輔導一名參加決賽。(比賽成績將計入量化分。)
五、決賽時間、地點:
1、時間:*年10月21日(星期五)
2、地點:學校多媒體廳
六、活動流程:
1、參賽幼兒入場并按指定位置就坐。
2、參賽幼兒抽簽。
3、主持人介紹比賽規(guī)則。
4、按抽簽順序進行比賽。
5、現(xiàn)場頒獎。
七、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
分數(shù)
1、
主動有禮貌的自我介紹
1
2、
語速恰當吐字清楚
2
3、
能生動完整地講述故事
3
4、
普通話標準聲音響亮
2
5、
能伴隨肢體語言大膽講述
2
6、
總分
10
八、評委:學校領導、老師、家長委員會成員組成。
九、獎項設定:
評出一、二、三等獎。
評分標準及得分表
學生姓名:班級
評分標準
分數(shù)
得分
1、
主動有禮貌的自我介紹
1
2、
語速恰當吐字清楚
2
3、
能生動完整地講述故事
3
4、
普通話標準聲音響亮
2
5、
能伴隨肢體語言大膽講述
2
6、
總分
10分
篇3:幼兒區(qū)角游戲隨筆:我會講故事啦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幼兒區(qū)角游戲隨筆:我會講故事啦
區(qū)域活動是幼兒自主、自選的活動,在這兒幼兒有了更多按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活動的機會,滿足了個體的需要。可是短短的一個晨間,我們總是覺得特別累,原因不外乎是:孩子們不會玩,有的區(qū)域熱門,有的冷門,老師在的地方孩子們玩的好一點,老師不在的地方就特別吵,也不知道他們在玩什么。特別是語言區(qū),孩子們拿著幾本書,幾張圖片,看來看去,卻聽不到一句話。
今天,和往常一樣,菲菲和嘉穎早早地來了,她們選擇了語言區(qū),開始閱讀。看著她倆拿著書仔細翻看的認真樣子,還挺像模像樣的。就這樣過了好一會兒,因為人來得少,教室里特別地安靜,可是語言區(qū)也安靜得太“詭異”了,居然聽不到一點講故事的聲音。于是我輕輕地走過去,看看她們倆在玩什么。這一看,可把我嚇呆了,菲菲書是拿反的,眼睛也不知道看在哪里;嘉穎一頁一頁毫無目的地翻著書,根本一幅圖片、一句話都沒說。我問她們:“怎么不講故事呢?或者玩玩指偶呀?”她們愣愣地看著我,無動于衷。我心里想:故事已經(jīng)講過了,指偶和字卡也都一起認識過,知道怎么玩,可是為什么她們還是不愿動手、不愿開口呢?于是,我就坐下來,和她們一起玩“認字”的游戲。起先是她們跟著我念,后來人越來越多了,我們就一起把這周要認識的字先都學會,然后就和她們玩起了認字游戲,如:舉牌,拼擺,造句等。就在這樣一個個的小游戲中,孩子們有了學習的興趣,說對的時候,就顯得特別自豪,還和旁邊的小朋友兩兩玩起了游戲。最后,還在班級里找找你認識的字。會玩了之后,我再悄悄地走開,也能聽到他們講故事、認字的聲音了,有的小朋友還能自己把字顛來倒去地排列,變成不一樣的話呢!看來,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又想,明天換了一批孩子,他們還能這樣嗎?于是,在講評的時候我把語言區(qū)的玩法和規(guī)則和他們講了一下。
第二天,我先不動聲色地觀察了一下語言區(qū),起先幾個孩子還是不太會玩,不愿開口講話。我就先和他們玩了一遍后,有幾個孩子會講了,我就請他們來帶帶幾個不會講的,我先去其他的區(qū)域進行指導,時不時地去觀察一下,指導一下。幾天下來,語言區(qū)的情況明顯好轉(zhuǎn)了,孩子們學到了知識,興趣也就高了。
可見,不是孩子不會玩,是我們?nèi)狈τ行У刂笇А:⒆邮腔顒拥膫€體,每一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方法適合,有的方法可能就不適合,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這些不同的個體中尋找平衡點,找到他們所能接受的方法去傳授知識,不是一味地高領導,而是在一條總線下延伸支線,這個支線可以是任何一種不同的方法、方式,只要是有效的,孩子們可以接受的,能充分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讓其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fā)展。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區(qū)域活動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樂園!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