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為什么說語文課程建設關鍵在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

為什么說語文課程建設關鍵在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

2024-07-31 閱讀 3357

為什么說語文課程建設的關鍵在語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發布者:賴怡華

(1)新課程對教師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教師不再只是教材的執行者,而要升級為課程的研究者,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課程的建設者。從學理層面說,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既承載著語文課程的建設任務,又決定著語文課程建設的質量,進而決定著語文課程目標的最終達成。

(2)新課程的推進,要靠一線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創造性的落實,教師本身的學科知識是否完善、教育知識是否合理、教學實踐知識是否豐富,這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益,影響著課程在育人、在培養學生全面語文素養方面的價值的發揮。語文課程建設肯定需要大批高水平的語文教師成長和涌現。

(3)語文教師的人生價值在課堂,在講壇,生命意義在于通過語文教學促進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生命的成長和豐腴。語文教師拿什么去影響他人?去激蕩他人?去成就他人?簡單的回答就四個字:“德、才、學、識”。

(4)語文教師是語文教育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實施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學生的語文素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好壞,即教師專業知識儲備是否全面,人文素養是否完備,教育藝術是否高超,教育方法是否恰當。語文教師所具備的專業素養與語文教育改革的成敗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系。

(5)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師就必須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素養,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有開闊的視野,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人文性的培養,才能在實踐中區運用。

總之,新課程改革中,授課的方式和評價機制都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話,作為語文課程的建設,自然的也要同步發展,多方面的考慮,比如說研究的學習,研究教學的方式方法等等,以此來提高語文教師的學業知識、教育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這樣的話就更加要求的專業化的發展。所以說,語文課程建設的關鍵在語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振興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師,離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任何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設想都難以變成現實,這是人們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得出的經驗和教訓。教育質量的提高與教師專業化發展是緊密地、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因此,語文課程建設的關鍵在語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語文,的,課程

篇2:新課標下語文教師角色定位

新課標下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

內容提要:

新課標下,語文教師又要怎樣扮演自己的角色呢?首先,語文教師應在學生與教材之間起著“橋”的作用,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教師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在閱讀上教師應做打開學生閱讀視野的大門的鑰匙,要求我們不能整天圍著教材轉,要給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讓學生從課堂學習中走向課外學習。在學生人文精神的滲透上教師要做藝術感染的天使,引導學生發現教材、生活中的美,從而感受、創造美。在創新精神上做學生的開路先鋒,教師要超越自我,敢讓學生向自己挑戰,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

隨著語文教學的發展,我們語文教師對自己的角色要不斷有新的認識,不管我們扮演什么角色,都是為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新課標語文教師角色定位

語文教學是一臺戲,教師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這臺戲的質量,然而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學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論,這不是語文教師應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談談對語文教師應扮演角色的幾點認識:

一、語文教師應在學生與教材之間扮演“橋”的角色。

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我們不能把我們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同時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的差異性,總之,教師要扮演好橋的角色,就是讓教師不要越權代替學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論。要讓學生充分與教材交流。

教師如何能扮演好橋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否則就是橋搭了學生也不愿意通過。這一點我認為應從減輕學生閱讀時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感悟上入手,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教學時不讓學生感到閱讀就是為了回答問題和做“條塊”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閱讀是為了感受一種美。其次,我們要設計好教材這個誘餌,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發現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藝術美和思想美,使學生感到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而是藝術,思想的結晶,要讓學生萌發從教材中感受到這些東西的欲望,最后我們在教學中重點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獲取知識。

二、在閱讀上教師應做打開學生閱讀視野的大門的鑰匙。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健全學生心靈人格有重要作用,社會各方面已形成共識,但現實中許多做法,仍值得各界的探討。下面,再就閱讀的視角、角色、空間作個探討。

1、閱讀活動中的視角定位

多年來,語文教育習慣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強的文學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錮學生的審美評價想象,總試圖“通過少數經典范文的反復嚼爛,讓學生舉一反三,讀懂天下所有文章”。對于語文教育的弊端,一位特級教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的語文課正逐漸變成一門純粹的技術課,語文教育正在異變為一項純粹的技能培訓和手藝磨練課。抽象意義上的語文教學,讓學生在文山題海中跋涉,使閱讀一直難走出惡性循環的怪圈。

語文學習與做其他事情一樣都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更應是“廣積糧”,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點燃學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創造,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

篇3:語文教師專業素養

淺談關于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發布者:吳祥秀

你想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認為,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首先要多讀書,語文教師應該三教九流,無書不讀。在讀書的過程中你可以了解各個方面的知識領域,讓你在課堂教學中自由發揮讓你的學生們由衷的欽佩你。想要讓孩子們讀書,首先要捫心自問,我們讀了什么書。我們讓孩子讀好書,我們自己讀了幾本好書。我們要做到在學生視野里的書,我們要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因勢利導。只有博覽群書之后,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幾本書。世上的書多得成千上萬,真正合乎心靈需要的書也就那么三五本。海子身邊常帶的只有四本書,梭羅到瓦爾登湖邊生活的時候,也沒帶幾本書。我們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三五本書,常讀常新,才能有所收獲。

其次就是博取眾家之所長,獨樹一幟。在教學上你首先要知道你的同行都在干些什么,你的學科前輩走到了哪里,這樣你才能沿著他們的路繼續走下去。沿著他們的路繼續走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在他們總結的經驗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

最后,我們還要不斷反思,勇于放棄,從零開始。不管我們有多么豐富的經驗,不管我們的教學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一旦發現不能和教育大潮流吻合,我們就要深刻的反思,勇敢地棄舊從新。這是教育者應當自覺擔負的責任,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不允許我們有絲毫的偏差。同時我們要始終將學生置于我們的視野之內,他的一舉一動都是我們研究的對象,還要謹記學生是有感情,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有自己的意志,我們不能強迫他接受我們的觀點看法,只能接近他,走進他的心靈世界,用心交心,用愛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