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教師課程標準(版)競賽題(含試卷)

小學語文教師課程標準(版)競賽題(含試卷)

2024-07-31 閱讀 5357

最新整理小學語文教師課程標準(**年版)競賽題

一、填空題。

1.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2.(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3.語文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語文課程目標按(九年一貫)整體設計,根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著眼于的整體提高.

5.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四個學段。

6.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7.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

8.(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9.教師應確立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10.(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11.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12.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寫字,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

12.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

13.各學段關于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14.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

15.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豐富積累、增強體驗,培養(yǎng)語感。

16.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17.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18.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評價的總要求。

19.評價“有感情地朗讀”,要以(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為)基礎,要防止(矯情做作)。

20.誦讀的評價,重在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

21.默讀的評價,應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22.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詞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

23.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24.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并且抵制抄襲行為。

25.為了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關于“寫作”的目標,第一學段定位于“(寫話)”,第二、三學段定位于“(習作)”,第四學段定位于寫作。

26.寫字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對于要求“會寫”的字的掌握情況,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在此基礎上,逐步要求書寫流利。

27.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流程(導入)→(初讀)→(熟讀)→(美讀)→(拓展延伸)→(寫字)。

28.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流程(導入)→(自讀自悟)→(質疑探究)→(品讀積累)→(拓展實踐)→(抄寫生字)。

29.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集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yè)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

30.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

31.第一學段,要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寫話時,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32.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是第一學段寫字的基本要求。

33.在第二學段閱讀教學中,要求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4.第二學段,要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35.第三學段的默讀要求,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36.第三學段,在閱讀中要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篇2:你認為音樂課程標準十年實驗主要成果是什么?

你認為音樂課程標準十年實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發(fā)布者:吳琪

1、如果說以往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更多關注的是音樂學科體系中的知識、技能,而在課程實驗中,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成為課程教學活動的中心。

以學生為主體,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進步;

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經驗;

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見解,細心保護和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建立平等交流的師生關系。

2、在一切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獨立思考。倡導同學間的合作學習,善于與他人交流、溝通、分享。倡導探究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評價甄別信息的能力。

3、將以往相對單一的“知識技能”課程目標,轉化為“三維融合”的課程目標:即“情感

篇3:新課程標準下班主任生本管理

新課程標準下班主任的生本管理

內容提要新課程標準下班主任的各項工作都應該有一個實質性的轉變,班主任只有打破以往的管理模式,切實在思想上和作風上實現這種轉變,才能把一個班級治理好。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班主任生本管理

新課程標準下對班主任的各項要求都有一個實質性的變化,班主任如果還按著以往的管理班級的經驗對學生、對班級進行管理,那將是寸步難行。那么新課程理念下班主任如何才能治理好一個班級呢?進過多年的摸索,我探索出了以下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1、由“偏愛優(yōu)等生”轉向“熱愛每一個學生”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不言而喻的,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學生總會有差別。這就決定了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平等地去接受每一個學生,接受每一名受教育者,因為教師的職責就是把每一名學生都培養(yǎng)成社會需要的各種各樣的人才。本班的學生有點本來就基礎差,底子薄,再加上他們不愛學習,貪玩,因此造成學習成績很不理想,我對他們也就失去了管教的興趣,對他們總是愛搭不理的,如果他們違反了紀律,我就把他們叫過來一頓暴訓,對那些聽話的,愛學習的卻偏愛有加。結果造成了我和那部分差生的敵對現象,他們不但更不愛學習了,還經常違反紀律,讓我很是頭疼。后來,經過學習《班主任治班方略》和老師們的幫助,我改變了這種工作作風,開始由偏愛好學生轉向每一個學生。上課時,也經常提問他們,生病了,我對他們也是無微不至的關懷。我還經常深入到他們中間和他們聊天,說笑。慢慢的,他們對我的敵對態(tài)度消失了,我說的話他們也能聽了,把他們又拉回到學習的軌道上來了。例如我班的鄭繼新,非常的不愛學習,而且上課總是說小話,這頭說說,那頭看看,讓上課的老師很是反感,下課就到我那里告狀,我也不問青紅皂白,把他叫過來就是一通狠訓。開始的時候還管點事,后來,哪個老師都來告狀,我也無計可施,他確是輕車熟路,應付自如,什么都不怕了,在來到辦公室好像是做客一樣,絲毫不覺得不好意思。面對此種情況,我也束手無策,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采取放任自流,聽之任之的做法。后來,學習了郭思樂的生本教育之后,我恍然大悟,茅塞頓開。他在違反紀律之后,我不是狂風驟雨,而是把他叫來,讓他坐下,慢慢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他對此很是不適應,不好意思坐下,后來看到我確實是發(fā)自內心的,才坐下來和我對話。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以后說再也不說話了。果然,從那以后,他變化的很多,盡管還有時改不了,但是老師一說,他也會聽從了。因為學習靜下心來了,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

2、由“嚴師”轉向“良師益友”

“嚴師出高徒”這句話雖然有許多可取之處,但并不絕對。班主任不應該總是嚴厲,嚴格,嚴肅,居高臨下,這樣不但會導致學生與班主任關系的疏遠,還會產生對立化。我上面舉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于那些不愛學習、經常違紀的學生,我不是耐心地說服教育,而是采取高高在上的樣子,對他們嚴厲訓斥,結果卻適得其反,他們不是向好的方向發(fā)展,而是變本加厲,越來越放肆。如果不是我及時改變工作做法,班級會是什么樣,他們會走上什么道路,結果真不得而知。

3、由“武斷專橫”轉向“民主平等”

班主任不要總自以為是,讓學生惟命是從,那樣會泯滅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扼殺其主觀能動性。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一種知識的交流,更是一種情感的溝通,民主平等的氛圍有助于這種交流。原來,班里舉辦什么活動,選什么人參加,讓什么人當班干部,全是我一人說了算,造成了學生不服班干部管理,活動參加的積極性也不高,使班級在評比中總是落后。后來,我重新讓學生們自己行使民主權利,自己投票選出他們服氣的班干部。這樣,在班級活動方面,有些事情我根本就不用管了,完全由他們自己做主,結果事情更讓我出乎意料地滿意。如本學期的跳繩比賽,體育委員張偉挑選了幾個隊員,在場上比賽很出色,獲得了二等獎。紀律委員李偉,帶領女住宿聲,連續(xù)三個月獲得五星級宿舍。籃球比賽中,經過班委開會商量,選出的五名隊員,在場上也是表現突出,首戰(zhàn)告捷。總之,由于學生們能夠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他們確實把自己當成了這個集體中的一員,也使得這個集體向更和諧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