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讓教師踏上書階梯

讓教師踏上書階梯

2024-07-31 閱讀 4193

閱讀,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人生體驗。對于老師而言,閱讀絕不陌生,每個人都能洋洋灑灑寫出自身的閱讀故事。然而對于某些教師來說,閱讀之于他們,不只僅是休閑,不只僅是遣懷,更是一種生長的推動力。**年的秋天,我們需要閱讀,讀懂教育這本書,讀出不一樣的感受,讀出收獲,讀出生長。

“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在今天,宋人黃庭堅的這句話或許會被很多人認為太矯情。

雖然酷愛閱讀,并通過閱讀建立起頗具個性化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技能的教師有不少,僅記者接觸過的就有吉林的張曼凌,遼寧的劉衛民,北京的竇桂梅,山東的孫明霞,山西的聶明智,河南的竇愛君,安徽的薛瑞萍、吳禮明,湖南的馮梅,陜西的魏智淵,重慶的魏勇、周迪謙,四川的李鎮西,廣東的陳曉華等。江浙一帶,這樣的教師就更多了。但在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的大背景下,教師群體的閱讀狀況不容樂觀。

令人尷尬的教書不讀書現象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大夏書系籌劃人吳法源告訴記者,現在全國每年新出版的圖書約有12萬多種,假如加上修訂、重印和再版,數量可能達到20萬種,而其中,教育書籍只有三千多種。從出版社銷量監控來看,每月銷量在100本以上的教育書籍只有100種左右。教書的人不讀書(不包括教科書以和教參、習題集等教輔類書籍),在相當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尷尬卻又無奈的實際。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一些教育類出版社已經開始收縮出版規模。

“沒有時間!”這是很多教師給出的不閱讀理由。“兩眼一睜,忙到熄燈。”這是他們一起的工作感受,假如是班主任,那就得“熄了燈,想同學”。有的學校明確規定,班主任手機必需24小時開機,同學有情況,必需隨叫隨到。有教師調侃自身“起得比雞還早,睡得比狗還晚”,閱讀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師的閱讀情況,出現出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這樣一個逐漸下降的態勢,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工作時間對教師閱讀的直接影響。

曾有人以海綿里的水比喻時間,只要擠,總是能擠出一點來的;也有人強調要發揚“釘子精神”。對此,成都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四川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專家組成員陳大偉說,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根本不了解教師的實際工作情況。現在有不少學校,班額大,教師課時多,校長只想著教師上好課,拿出成果,根本不在意教師是否讀書。甚至有校長公開反對教師閱讀,原因是教師水平提高了,自身也快離任了,不如讓教師多上課多批卷更實際。這種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的做法,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教師。

吳法源則從出版的角度對教師閱讀率下降情況做了分析。他認為,除了教師沒有閱讀時間之外,出版社沒有充沛挖掘教師閱讀潛力也是一大原因。現在出版社的視線還是對準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或者沿海和內陸教育大省的省會城市,最新的教育書籍很少能夠出現在縣級新華書店。雖然現在可以通過網上書店購書,但對于很多農村地區的教師來說,因為客觀條件和個人習慣等原因,新華書店還是他們購書的首選。另外,現在教育書籍選題重復情況比較嚴重,往往是一家出版社想出一個好點子,其他出版社馬上跟上。一些名師重復出書,書商看到有的教師出書心切,于是弄一個書號,粗制濫造,一下子給幾人甚至十幾人出了書。這些都影響了教師本不旺盛的閱讀熱情。

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礎教育分社副社長魏振水則認為,應該注意到保守閱讀與現代閱讀的不同。有的教師不經常購買教育書籍,沒有閱讀紙質讀物的習慣,但他們可能會通過上網獲取自身所需要的教育信息。

功利性閱讀不可取嗎

教師的閱讀環境不理想,缺少閱讀時間,缺少好的讀物,這是影響教師閱讀最關鍵的兩個客觀原因。與此同時,教師的閱讀需求,閱讀的興趣也還是存在的,只是很多時候被忽視了。

魏振水對記者說,基礎教育分社從**年建立以來,出版了不少教師教育類書籍,像現代教育方法,班主任培訓方面的書,銷量都相當不錯。吳法源也說,**、20**兩年教育書籍的銷售形勢很好。兩位出版人都認為,這與新課程推進有關系。因為國家大力推進新課程,教師面臨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工作壓力發生閱讀需求。陳大偉在多年的教師教育工作中也發現,新教師的閱讀積極性比中老年教師高,原因就是新教師面臨的工作壓力比中老年教師大,“不平安感迫使新教師去閱讀”。

有人批評說,教師的這種閱讀太功利。陳大偉認為,帶著問題去讀,通過讀書解決工作中的問題,這有什么不好?閱讀習慣不是短時間內能養成的。哪怕教師是為了評職稱寫優秀論文需要去買書讀書,也是好事,應該肯定。一開始就強調閱讀的深度、廣度問題,只會打擊教師的閱讀興趣。

近年來,一些學校開展了營造書香學校活動,鼓勵教師和同學閱讀。令人遺憾的是,教師的參與熱情往往不如同學。某校在開學初列出一個教師書單,要求每一位教師在一個學期內至少讀完其中的三本,同時寫出若干閱讀筆記。期末時,老師們上交了閱讀筆記,學校領導越看越覺得這批閱讀筆記的整體水平有些超出本校教師的能力所和。上網搜索發現,大局部的讀書筆記是網上瀏覽的。還有的學校為了推動教師閱讀,采取了“沖擊法”(發揮典范的示范作用)、“危機法”(不通過閱讀考核取消相應的獎勵),同時,還組織師生進行以閱讀為主題的演講競賽、優秀論文評比等活動。“但是,這種大規模、形式化的推動只是使教師拒絕的外殼更加堅固。”學校負責這項工作的領導這樣對記者說。

對此,吳法源說,要讓教師閱讀,校長自身先得是一個讀書人。一些學校的讀書活動之所以支持不下去,往往是與校長自身不愛閱讀有關系。陳大偉認為,在缺乏閱讀的自組織條件和動力的情況下,這樣的“他組織”是讓教師養成閱讀習慣的必需的前提。但是,必需要使閱讀與教師自身的工作、生活發生關聯,影響、改變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這樣教師才會切身體會到閱讀的價值,才會真正喜歡閱讀。否則,教師只是感覺到自身在被迫完成一件學校強加的一項額外的任務,自然不會有真正的投入,這樣的閱讀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

有人來硬的,有人來軟的

哈爾濱市南馬路小學的經驗證實了吳法源和陳大偉兩人的看法。

南馬路小學校長趙翠娟屬于在北大荒生長起來的那一代人。1979年返城后,在小學當過鍋爐工,在聾啞學校教過書。1987年中師培訓后,分到了南馬路小學。趙翠娟當小學老師是半路出家,堅持不懈地讀書,讀教育理論,才使自身漸漸明白了什么是小學教育,漸漸明白了如何抓小學教育。因此,1994年,趙翠娟出任南馬路小學校長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成立教育理論研究會,組織老師們讀書學習。

那時,正是“人人下海”、“全民經商”的浮躁時期,安心讀書很不容易。南馬路小學的青年教師們的閱讀是在趙翠娟的嚴厲督促甚至呵斥下開始的。她對老師們說:“只要我在南馬路小學當一天校長,讀書就是這個學校最大的事。”一年、兩年、三年,老師們慢慢讀出了感覺,讀出了興趣,不愿意放下書本了。1999年,書不離身的趙翠娟從一本譯著中獲悉了“學習型組織”、“組織的學習能力”等觀點。她更有信心了,自身走的路沒有錯,只是過去的讀書還是教師個人的讀書、個人的學習,屬于學習型組織的第一階段,是一群人在學習。現在,她要帶領教師們向更高層次進發了,她把目光鎖定在“構建學習化學校”。經過多年持續不時的努力,如今,南馬路小學已經進入了“邊學習、邊工作、邊研究”的狀態。學習和工作已經是不可分割的一個結合體。“我們的老師有一種意識,要在南馬路小同學存下去,不讀書是不行的。”趙翠娟校長說。不久前,本報記者康麗在赴南馬路小學采訪,回來后感動不已,在采訪后記中,她寫道:“南馬路小學的教師是幸運的,他們在南馬路小學找到了幸福,找到了歸屬,找到了自我,所以他們澄澈清明,熱情生動。”

“只有教師自身真正體會到了閱讀的快樂,他們才會自覺地去閱讀。”江蘇南通師范第一小學教科室的范凌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