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提高思想品德復習效率
如何更好的提高思想品德復習效率
思想品德作為中考的考試科目之一,其內容年年更新,與之密切聯系的社會焦點、熱點問題也變化多端。因此進入復習階段,采用何種復習方法對學生提高成績十分重要,而這個階段不同的老師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現將我的復習方法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一、抓好基礎知識的復習。在思想品德課的復習中,掌握基礎知識,夯實基礎知識是關鍵。在教學中我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平時上課感覺不錯但是一考試就暴露出一些問題,分析其根源就是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落實不到位。針對這種情況就必須對基礎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做適量的練習,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通過對基礎知識的復習,讓學生有意識地形成主干知識的結構體系,避免片面地、孤立地掌握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
在中考復習過程中由于中考考試范圍的內容往往寬度大、發散強、跨章節、跨教材、拓展深,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復習態度和實效。因此激發學生的復習熱情,提高有效的復習結果,至關重要。于是我將中考范圍的基礎知識進行梳理歸納,使其系統化,重點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二、抓好時事熱點專題的復習。近年來思想品德中考命題角度多,選材范圍廣,注重理論和實際的聯系,靈活多變。不僅僅是強調基本原理、基本觀點的常規記憶和簡單分析回答,而是注重“題在書外,理在書內”,要求考生要以教材中的知識為依據,加強與社會熱點,社會實踐及自己的生活實際相聯系,體現通過試題引導考生關注社會,關注人與自然關注國家的發展與變化。如:圍繞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現狀提出國家為什么要實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與近一年的國內外時事熱點、焦點聯系。講述黨和政府如何關心幫助弱勢群體的問題。聯系時事熱點焦點,我要求學生不要局限于書中單一的弱勢群體問題,要有一個更高、更深、更廣的認識,眼下國家正在構建和諧社會,關注民生,聚焦民生問題更重要。弱勢群體只是一個小范圍,民生問題是一個大范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黨和政府高度重視。
三、對學生答題方法給予指導。在考試中,有很多學生不注意答題的方法技巧,只知道照搬書中自己識記的內容,往往“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答題時抓不住答題要點,因此在復習階段,要把答題技巧作為一個重點,納入到復習的計劃教學中。幫助學生對題目進行認真審閱,分析,根據題意認真作答,做到講練結合,提高學生熟中生巧的能力。
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思想品德考試題,每一個題型都是由材料組成的,無論是客觀性試題還是主觀性試題,都要有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步驟。其具體方法如下:
(一)解答選擇題要掌握四個步驟。1.審。仔細讀題,審題,找出題中關鍵詞。可采用首尾法,詞語頻率法,引號法。2.憶。根據找出的題干關鍵詞,聯系所學教材知識思考是什么原理、觀點。回憶確認正確答案。3.選。根據已確認的知識答案,對照選項,進行對照排查,選出正確答案。4.查。根據題目的要求,設問的指向逐一分析,對照選項,采用排除法,檢查前面的選擇是否正確。
(二)解答主觀題的步驟:1、對材料進行逐段逐句逐層的閱讀,找出關鍵詞語,通過關鍵詞語聯系所學知識。2、落實到具體是所學的哪些知識內容,涉及到哪些概念,原理或觀點,然后根據題目的要求,組織有效的答案。3是答題要規范化。先是答出題目的觀點,表明自己的態度,再答出有關教材中的觀點,即說明材料詮釋問題的理論依據。然后用事實證明,答題不僅要有理,還要有據。最后要簡述自己對問題的認識體會。這一步是很多考生往往容易忽視的,所以要反復強調并在平時的考試中加以嚴格要求和訓練。4、答題時要注意邏輯性和知識的準確性。這樣做,學生在中考時,才能夠考出理想的成績。
四、做好考前的心理輔導。由于中考難度大,考生壓力很大。容易出現心理過分緊張,考試焦慮,情緒失控等心理障礙。教師在后期的復習中,要進行有關的心理疏導,針對學生不同情況幫助他們緩解壓力,釋放不良情緒,正確面對中考,積級迎接中考。
總之,教師只有在復習時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考升入理想的高中。
篇2:思想品德課備課制度
備課是上好課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必須認真備好課。
1、學期備課,即教學計劃。每學期開學前(寒暑假期間),教師應認真鉆研教學大綱,通讀教材,了解分析學生的現狀,把握知識系統和結構,明確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重點、難點,安排學期教學進度。主要包括學生情況分析、教材分析、學期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措施和教學時間安排,各單元所需的直觀教具等。
學期備課應在教研組研究通過后,報教導處審批,一式兩份,個人、教導處各存一份。
2、單元備課。以個人備課為主,在教師自備的基礎上,備課組還要集體研討,確定單元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教材處理、課時劃分、形成性測試題的選編等。其內容包括單元名稱、單元教學目的要求、本單元知識結構、重難點、學生情況分析、課時劃分、每節課解決的主要問題、教學方法、所需電教設備、教具等。同一年級應做到教學內容、進度、習題三統一。單元備課由教研組長檢查審定,一式兩份,個人、教研組各存一份備查。
3、課時備課。應超前一周備課,要求有備課本。教案要獨立完成,不照抄他人及教學參考書,不用舊教案。教案必須有下列內容:本課時教學目標(目的)、教學重點、難點、課的類型、課前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師生雙邊活動安排及作業設計等。
4、所教學科一律書面備課,無教案不能上講臺。
5、備課要書寫正規,眉目清楚。
篇3: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兩門課程中具體落實促進學生發展這一評價根本目?
怎樣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兩門課程中,具體落實促進學生的發展這一評價的根本目的?
發布者:張林誠
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兩門課程中,要具體落實促進學生的發展這一評價的根本目的,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評價要真實、公正、可信,要客觀記錄和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思想品德發展狀況,調動學生道德學習的積極性。
2.對學生思想品德課程的評價不僅要重視結果,更要注重發展、變化和過程,要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評價結合起來。要注意給予學生足夠的機會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
3.要重視學生、教師和家長在評價過程中的作用,使評價成為學生、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學生、教師共同發展的過程。
4.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以及學校教師在設計思想品德課程評價方案時,必須以本課程評價目標與實施要求為依據,綜合多方面獲取的考查信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課程學習作出正確的評價。要注意評價的導向性,不能用單一的知識性考試成績作為對學生思想品德課程學習質量評價的唯一方式,更不能在招生考試中放棄或弱化思想品德課程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