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運用互批自改手段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研究報告

《運用互批自改手段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研究報告

2024-07-31 閱讀 7125

一、課題的提出:

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它既是對學生作文情況的檢查、評估、交流和總結,又是對學生繼續修改作文的指導。但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我們語文教師一直被作文教學的“高耗低效”所困擾著,學生怕寫作文,寫出的文章空洞無物,言不由衷。久而久之,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甚至視作文為畏途,一寫作文就犯頭痛。每次批改作文,教師辛辛苦苦字斟句酌、精批細改的作文發下去后,學生并不領情,教師在作文本上批改出的錯別字、錯誤標點、語句不通、結構內容等有必要修改的問題,學生并不重視,據統計學生拿到作文最關心成績的占76%,關心好句子的占17%,關心老師評語的占7%。教師精疲力竭,學生作文收效甚微。學生拿到被教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數后,就將作文本丟在一旁。至于老師為什么要這樣批改,自己在這次作文評改中有哪些收獲,就不再研究無人問津了,長此下去,學生的作文能力難以提高。

如何有效的改變這一現狀,使學生積極、樂觀的投入到作文評改中來,真正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這是語文教師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

從古到今,修改就是文章問世的必經之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要求教師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修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現實教學中,學生自覺修改習作的情況不容樂觀,調查顯示學生中,寫完作文后很少修改的占89.8%,認為沒有必要性的占64%,不知怎樣修改的也占到78%之多,學生自覺修改作文的行為存在嚴重的問題。

二、課題的界定

通常所說的“互批”是指互相修改文章、作品,并且加上批語。“自改”指由學生自己獨立改變就有情況,使自己有所進步。我們所研究的“互批自改”指的是學生寫完作文后,同學之間互相批閱,以此吸取別人的寫作之長,開拓自己的寫作思路。在此基礎上再獨立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品讀自己作品的過程中,找出好詞好句,修改不合理的內容,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批改作文的方法很多,我們主要研究“互批自改”。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念,我們通過激發學生批閱作文的興趣;指導技法,落實修改內容;教師示范,統一符號交給學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使學生會改;出示片段,讓學生之間互相批閱作文,使學生取長補短,傾聽他人意見,并且從同伴作品的錦詞佳句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出示對比文章,增強修改的信心;在此基礎上獨立修改自己的習作,使自己的作品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等要求,同時借鑒同伴作品的長處,使自己的作文水平不斷提高。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以行動研究法進行研究。

四、研究過程

(一)、激發興趣、增強修改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關鍵是要激發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興趣。要想引起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給學生講一些古今中外文學家反復錘煉、修改文章的故事,如“推敲”的故事,講述唐朝的人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佳句,美國作家海明威不顧體殘多病先后多次修改《老人與海》的傳說……通過聽故事學生對修改有了感悟認識,有了學習的榜樣,學生就會對修改產生沖動。讓學生懂得文章寫完后反復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誘人光芒,給讀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自身的努力而獲得成功,從而感受到學習的歡樂,激發奮發向上的動力,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教師應給學生自改作文展示的機會,讓作者和讀者反復品讀、比較,感受自改與互改作文帶來的喜悅。

(二)指導技法,落實修改內容。

很多教師害怕談技法指導,認為就是隨心所欲的表達,技法指導是障礙,其實不然,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技法指導更何況學習寫作文呢。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是在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要想讓學生能夠順利的修改自己的習作必須上好作文修改指導專項課。培養學生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習慣,不僅可使文章質量更好,而且能培養學生辦事嚴肅認真的習慣。

首先使每位明確修改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1、修改錯別字和錯誤的標點符號。

我們首先開展了“有趣的標點符號”的游戲。上課時我在黑板上寫出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然后讓學生讀這句話,學生讀法不同。有的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的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的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我們還讓學生讀同學中不加標點符號的作文,學生讀得氣喘吁吁,聽的學生樂得前仰后合。這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們意識到了標點符號的重要。然后發給每小組學生一篇作文,讓學生找出錯字和別字,以及用得不恰當的標點符號和缺少標點符號的地方。學生通過有趣的標點符號游戲,和互批自改作文,知道了作文時要正確使用加標點,標點運用更加準確,作文中的錯別字大大減少。

2、修改句子,做到語句通順。

篇2:《運用互批自改手段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研究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它既是對學生作文情況的檢查、評估、交流和總結,又是對學生繼續修改作文的指導。但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我們語文教師一直被作文教學的“高耗低效”所困擾著,學生怕寫作文,寫出的文章空洞無物,言不由衷。久而久之,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甚至視作文為畏途,一寫作文就犯頭痛。每次批改作文,教師辛辛苦苦字斟句酌、精批細改的作文發下去后,學生并不領情,教師在作文本上批改出的錯別字、錯誤標點、語句不通、結構內容等有必要修改的問題,學生并不重視,據統計學生拿到作文最關心成績的占76%,關心好句子的占17%,關心老師評語的占7%。教師精疲力竭,學生作文收效甚微。學生拿到被教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數后,就將作文本丟在一旁。至于老師為什么要這樣批改,自己在這次作文評改中有哪些收獲,就不再研究無人問津了,長此下去,學生的作文能力難以提高。

如何有效的改變這一現狀,使學生積極、樂觀的投入到作文評改中來,真正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這是語文教師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

從古到今,修改就是文章問世的必經之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要求教師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修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現實教學中,學生自覺修改習作的情況不容樂觀,調查顯示學生中,寫完作文后很少修改的占89.8%,認為沒有必要性的占64%,不知怎樣修改的也占到78%之多,學生自覺修改作文的行為存在嚴重的問題。

二、課題的界定

通常所說的“互批”是指互相修改文章、作品,并且加上批語。“自改”指由學生自己獨立改變就有情況,使自己有所進步。我們所研究的“互批自改”指的是學生寫完作文后,同學之間互相批閱,以此吸取別人的寫作之長,開拓自己的寫作思路。在此基礎上再獨立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品讀自己作品的過程中,找出好詞好句,修改不合理的內容,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批改作文的方法很多,我們主要研究“互批自改”。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念,我們通過激發學生批閱作文的興趣;指導技法,落實修改內容;教師示范,統一符號交給學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使學生會改;出示片段,讓學生之間互相批閱作文,使學生取長補短,傾聽他人意見,并且從同伴作品的錦詞佳句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出示對比文章,增強修改的信心;在此基礎上獨立修改自己的習作,使自己的作品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等要求,同時借鑒同伴作品的長處,使自己的作文水平不斷提高。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以行動研究法進行研究。

四、研究過程

(一)、激發興趣、增強修改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關鍵是要激發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興趣。要想引起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給學生講一些古今中外文學家反復錘煉、修改文章的故事,如“推敲”的故事,講述唐朝的人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佳句,美國作家海明威不顧體殘多病先后多次修改《老人與海》的傳說……通過聽故事學生對修改有了感悟認識,有了學習的榜樣,學生就會對修改產生沖動。讓學生懂得文章寫完后反復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誘人光芒,給讀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自身的努力而獲得成功,從而感受到學習的歡樂,激發奮發向上的動力,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教師應給學生自改作文展示的機會,讓作者和讀者反復品讀、比較,感受自改與互改作文帶來的喜悅。

(二)指導技法,落實修改內容。

很多教師害怕談技法指導,認為就是隨心所欲的表達,技法指導是障礙,其實不然,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技法指導更何況學習寫作文呢。

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是在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要想讓學生能夠順利的修改自己的習作必須上好作文修改指導專項課。培養學生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習慣,不僅可使文章質量更好,而且能培養學生辦事嚴肅認真的習慣。

首先使每位明確修改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1、修改錯別字和錯誤的標點符號。

我們首先開展了“有趣的標點符號”的游戲。上課時我在黑板上寫出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然后讓學生讀這句話,學生讀法不同。有的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的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有的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我們還讓學生讀同學中不加標點符號的作文,學生讀得氣喘吁吁,聽的學生樂得前仰后合。這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們意識到了標點符號的重要。然后發給每小組學生一篇作文,讓學生找出錯字和別字,以及用得不恰當的標點符號和缺少標點符號的地方。學生通過有趣的標點符號游戲,和互批自改作文,知道了作文時要正確使用加標點,標點運用更加準確,作文中的錯別字大大減少。

2、修改句子,做到語句通順。

篇3:如何提高薪酬管理的滿意度

如何提高薪酬管理的滿意度

  員工對薪酬管理的滿意程度是衡理薪酬管理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標準。讓員工對薪酬滿意,使其能更好地為公司工作,是進行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員工對薪酬管理的滿意程度越高,薪酬的激勵效果越明顯,員工就會更好的工作,于是就會得到更高的薪酬,這是一種正向循環;如果員工對薪酬的滿意度較低,則會陷入負向循環,長此以往,會造成員工的流失。員工對薪酬管理的滿意度,取決于薪酬的社會平均比較和公正度。

  社會平均比較是指員工會將自己的薪酬水平與同等行業同等崗位的薪酬進行比較,如果發現自己的薪酬高于平均水平,則滿意度會提高,如果發現自己的薪酬低于平均水平,則滿意度會降低。薪酬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對崗位的價值進行市場評估,確定能吸引員工的薪酬標準。

  公平度是指員工把自己薪酬與其他員工薪酬進行比較之后感覺到的平等程度。提高公平程度是薪酬管理中的難點。實際上,人力資源部門不可能在這點上做到讓全體員工滿意。許多公司之所以實行的薪酬保密制度,就是為了防止員工得知其他員工的薪酬水平后,降低對薪酬管理公平度的認同。另外,如果沒有對公平度的認同,員工也會很難認同薪酬與績效間的聯系,從而降低績效考評的效果。

  提高薪酬管理的滿意度可以從與社會平均水平比較和提高公平度兩個方面進行。可以建議將公司員工的薪酬水平定在稍高于同行業同崗位的薪酬水平之上,這樣有利于員工的穩定和招募。

  公平度是員工的主觀感受,人力資源部門不要試圖通過修訂薪酬制度來解決這個問題。當然,薪酬制度在不適應公司發展的需要時,可以進行修訂,但它不是提高公平度的最有效辦法。在解決這個問題上,人力資源部門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薪酬管理的過程中,而不是薪酬管理的結果上。

  比如,在制定薪酬制度時,我們可以讓員工參與進來。實踐證明,員工參與決策能使決策更易于推行。一些老板和管理者擔心,員工參與薪酬制度的制定會極大的促使政策傾向于員工自身的利益,而不顧及公司的利益。這個問題在現實中是存在的,但解決辦法是讓老板、管理者和員工一起來討論分歧點,求得各自利益的平衡。實際上,員工不會因為自身的利益而導致不負責任的決策。

  員工參與或不參與的區別僅在于:如果員工參與,在政策制定之彰就會發現并解決問題;如果員工不參與,當政策執行時,同樣會暴露出問題,但這時往往已喪失了解決問題的時機。

  另外,人力資源部門還要促使老板、管理者和員工建立起經常性的關于薪酬管理的溝通,促進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總之,溝通、參與與信任會顯著影響員工對薪酬管理的看法,從而提高對薪酬管理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