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以揭趣為前提讓學生自覺參與教學過程

以揭趣為前提讓學生自覺參與教學過程

2024-07-31 閱讀 2081

以“揭趣”為前提,讓學生自覺參與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促進兒童“自我發展”的變化過程。教學的對象是人,是具有潛在智能,充滿著情感和個性差異的活生生的人,教學的目的只有通過學習者本身的積極參與、內化、吸收才能實現。教學的這一本質屬性決定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能否主動地投入成為教學的成敗的關鍵。一般來說,激發學習動機在導入新課時進行,這是學習新課的重要一步,根據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

1、用故事導入新授內容。例如在教學“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時,我一上課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神算“小精靈”嗎?一天,“小精靈”去小明家玩,見他正在做一道題:1800÷25=?“小精靈”看了后馬上答道:比值等于72.小明用約分方法果真也是這個得數,他驚訝極了,問道“你怎么會這么快知道得數呢?”“小精靈”笑著說:“我用的是比的基本性質呀?”同學們,你們想掌握這種本領嗎?通過用故事導入,新穎、自然,能立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2、創設問題情境,造成懸念,讓兒童因好奇而要學。一位教育家說過:“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庇薪涷灥睦蠋煶3O忍岢瞿芗ぐl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然后引導分析、思考、探究問題。例如:教學小數乘法前,可以出一道設疑題:“不用計算,誰知道2.235×1.4的積有幾位小數?”讓學生從驚訝中產生懸念,在急于探求問題的情境中興趣盎然地學習新知。

3、揭示事物,在觀察中引起思考,因探究而要學。例如,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讓學生觀察油桶,思考:工人師傅做這只油桶前如何預算材料?讓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從而進行新授課。

4、聯系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產生親切感,因貼近生活受到關注而要學。例如:教學“時、分的認識”。出示實物鐘問:“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東西,你們看,是什么?鐘表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幻燈片問:“這位小朋友叫明明,你們能從這三幅圖中,看出明明一天的作息時間嗎?”這樣的導入新課,既近學生生活實際,又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此外,還可以用其他方法,無論是好奇、求知、還是情感,關注的需求,都促其形成一種努力去探究的心理,這種探究心理的形成,對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學生來講,本身就是一種滿足,一種樂趣。其過程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探究

篇2:在音樂與戲劇表演教學過程中認識心理學訓練在其中作用和價值?

在音樂與戲劇表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認識心理學訓練在其中的作用和價值?

發布者:郭宓

我們國家的學生總體上來講在這種集體性的活動當中,包括學習性的活動當中這種個性特征這方面它的表現主要是體現出比較含蓄比較內斂,而且不是很外露的這樣一種心理特征。在行為的表現上面主要是體現出一種行為被動,不生動不豐富,思想與行為缺乏一種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因為經常是在國內和國外兩邊做訪問學者交流考察,經常有人在問我這樣的問題,說周老師你比較一下國內和國外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你覺得他們之間的差異在什么地方?那么經過我自己的觀察和我自己的分析以及其他的專家的一些分析,我覺得剛才我說的這樣一些特征是一個比較主要的特征。其實我們在基礎教育里面包括我們的音樂的基礎教育里面,我們特別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這一方面的扎實程度可以說是舉世公認的。但是為什么到了大學以后我們后勁顯得不足?就這種創造性的這樣一種體現就顯得不足了。實際上我們在基礎教育當中,我們比較強調的是共性的東西,對學生的這樣一種個性的尊重個性的保護和個性的這個激發這方面是我們以往的教育當中所缺乏的。比較薄弱的這樣一個環節所以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教育包括音樂教育那么他所要這個達到的一個根本的目標是塑造人,人格的完善,健全的人格,那么為了這樣一個共同的目標各個學科各個課程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去做。那么作為音樂教育它同樣有這樣一種功能,就是通過音樂的這樣一種手段去達到一種塑造完善的人格的這樣一種目標。那么就我們這一模塊來講,音樂與戲劇表演,我們是希望通過音樂與戲劇表演這樣一個模塊,能夠在這些方面做到一些改進和促進的一些作用來體現音樂藝術和其他的藝術相融合的過程當中所能夠展現出來的獨特的價值。我覺得就這一方面來講的話,作為老師來講,包括作為音樂老師來講,在看待培養學生的問題上,在看待自己的專業教學的問題上,首先應該做的有是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就是塑造人的這么一個高度,然后又能夠把它落實到一個基點,這樣一個基點就是我們的音樂的教學。

的,心理學,價值,教學,如何

篇3:合理機動地運用網絡資源更好地實現最優化教學過程

合理、機動地運用網絡資源更好地實現最優化的教學過程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容桂實驗學校馮麗玲

【摘要】把網絡資源帶到了課堂教學活動中,合理、機動地運用網絡資源,是把學習空間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視覺、聽覺和創新思維的環境的有效途徑。運用網絡資源時既要吸收傳統教學原則、方法的精華,恰當運用;又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方法,以便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實效,更好地實現最優化的教學過程。

【關鍵字】網絡資源;繼承與創新;教學有效性

一、問題的提出

豐富的網絡資源把枯燥、單調的教學內容和平面型的教學方式轉化成圖、音、像、影、文字等相結合的多媒體動態形式和立體式教學,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數學教學與學習環境,在教學實施上充分顯示了其靈活性、針對性、實時性和自主性的個性化教學特征。

然而,面對眼花繚亂的網絡資源,如何有效地應用網絡資源還是一個需要關注和深入研究的話題。網絡教學資源與傳統教育的運用方法有截然不同之處。但二者在引導學生發展智力與非智力,培養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等方面的任務是相同的。因此,網絡資源既要吸收傳統的教學原則、方法的精華,審時度適地運用,又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方法,以便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實效,更好地實現最優化的教學過程。

二、發揮網絡資源的輔助作用,提升教學的“效”度

網絡資源豐富多彩,它不僅可以把大量的圖片、文字、音樂整合到資源庫中,而且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信息資源的海洋。教材中有些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距離較遠,學生很難感知或無法感知,教學難度較大,此時就可以借助網絡資源直觀地呈現事物的主體并真實模擬它的變化過程,為學生提供多重感官刺激的感知材料,可突出感知對象,發揮網絡資源的輔助作用,強化感知效果,促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從而使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

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就是要我們恰當、合理、巧妙地利用音樂、實物投影、動畫制作等電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萌發求知的欲望。比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觀察的范圍》時,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作基礎,但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需要學生作出理性思考,通過觀察點與障礙物頂點的連線去確定觀察的范圍。因此,我借助多媒體演示情境圖: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桃子熟了,落得滿地都是,有只小猴聞到桃子的香味趕過來,可是果園有圍墻,他在圍墻的樹底下能看到果園里的桃子嗎?它現在只能看到哪些地方呢?請一個同學上臺在畫面上指一指。在這個導入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高漲,情感得到體驗,氣氛熱烈。孩子們嘰嘰喳喳,紛紛獻計獻策,積極動手實踐。真正實現了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網絡資源用其特有的生動、形象等表現手法,使知識多層次、多方位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從一個被動的“聽課者”成為一個學習過程的“參與者”,使他們不僅學習了知識,也學會了怎樣學習與怎樣思考。將網絡資源運用到教學中來,較好地解決了我們課堂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優化了課堂教學。但在教學實施應用中,教育者要根據實際情況,把人的要素放第一位,緊扣教材的內容,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這樣才有助于活動信息化、立體化,切忌在教學過程中完全依靠網絡技術。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分一分》時,除了展示網絡上對分數產生的意義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生活中分一分蘋果,折一折紙,涂一涂顏色,引導學生多觀察、多動手,觸摸實物,感知形體。讓多種信息資源與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豐富學生認識活動,促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有效培養了學生多元的、開放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