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心理教學策略學生才有收獲
把握心理教學策略,學生才有收獲
新課程改革:我們追求怎樣的歷史教學?這個問題時時縈繞著我,今天的學習讓我茅塞頓開,專家說只有樹立起“心理生命課堂”觀,建構起“生活化的課堂”,才能夠真正教給學生“有生命的歷史”,確實是這樣。雅斯貝爾斯詩意地說:“教育是一片云推動一片云,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個靈魂召喚一個靈魂”??梢娊逃且婚T藝術,構建輕負、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是我們廣大教師教學的追求,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應該讓有效的教促進有效的學,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為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提供足夠的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回顧自己的歷史教學,特別在新課程改革之初,只見“學生在活動,不見學生有體驗,只見學生在合作,不見學生有收獲,只見學生在熱鬧,不見學生在思考“的現象出現的更多,在聽評課時這種現象時有發生,尤其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更突出。講課老師在津津有味的講課,學生卻在那里自己干自己的,老師問一問,學生齊答,表面上熱熱鬧鬧,小組討論,實際上什么也沒學到。這些問題怎樣解決,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平時的聽課所得,結合中國近代史的具體事例談幾點做法。
一、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有效實施分層教學,能有效避免上述現象。
學生是一個群體,其閱歷、素質、知識儲備、能力、家庭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我們的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正視個體差異,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學實施因材施教。針對差異化的學生個體,實行分層教學是多么重要,實行分層教學,學生就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就能在活動中有體驗,在合作中有收獲、有思考,達到提優補差的雙重效果。我在上課前用一定的時間了解學生,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是后進生,B層是成績中等生,C層是成績優秀生,分層的方法不告訴學生,學生只知道自己屬于哪一層即可,分層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學生進步了,可重新調整ABC三個層次。如學習《長征》一課時,自主探究題分層設計的問題是:
1、長征開始的原因是什么?
2、遵義會議在哪一年召開?
3、遵義會議有什么歷史意義?
4、指導學生完成黑板上依據長征路線畫示意圖,找一找紅軍長征的路線。(突出瑞金、遵義、吳起鎮三個地點,組織學生對照著課本標注出來。)
(1).紅軍經過哪些省份?
(2).請對號入座地說出黑板上這三點的地名。(瑞金、遵義、吳起鎮)
5、紅軍長征有何意義?
6、如何記住遵義會議這一年?
7、“動腦筋”:紅軍長征途中,除敵人圍追堵截外,還遇到哪些困難和問題?
8、你是怎樣理解遵義會議意義的?
9、你怎樣看待紅軍長征?長征精神是什么?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我們怎樣發揚長征精神?
10、前面我們還學習了哪些精神?有何相同點?1
篇2:把握心理教學策略學生才有收獲
把握心理教學策略,學生才有收獲
新課程改革:我們追求怎樣的歷史教學?這個問題時時縈繞著我,今天的學習讓我茅塞頓開,專家說只有樹立起“心理生命課堂”觀,建構起“生活化的課堂”,才能夠真正教給學生“有生命的歷史”,確實是這樣。雅斯貝爾斯詩意地說:“教育是一片云推動一片云,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個靈魂召喚一個靈魂”。可見教育是一門藝術,構建輕負、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是我們廣大教師教學的追求,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應該讓有效的教促進有效的學,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為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提供足夠的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回顧自己的歷史教學,特別在新課程改革之初,只見“學生在活動,不見學生有體驗,只見學生在合作,不見學生有收獲,只見學生在熱鬧,不見學生在思考“的現象出現的更多,在聽評課時這種現象時有發生,尤其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更突出。講課老師在津津有味的講課,學生卻在那里自己干自己的,老師問一問,學生齊答,表面上熱熱鬧鬧,小組討論,實際上什么也沒學到。這些問題怎樣解決,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平時的聽課所得,結合中國近代史的具體事例談幾點做法。
一、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有效實施分層教學,能有效避免上述現象。
學生是一個群體,其閱歷、素質、知識儲備、能力、家庭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我們的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正視個體差異,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學實施因材施教。針對差異化的學生個體,實行分層教學是多么重要,實行分層教學,學生就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就能在活動中有體驗,在合作中有收獲、有思考,達到提優補差的雙重效果。我在上課前用一定的時間了解學生,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是后進生,B層是成績中等生,C層是成績優秀生,分層的方法不告訴學生,學生只知道自己屬于哪一層即可,分層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學生進步了,可重新調整ABC三個層次。如學習《長征》一課時,自主探究題分層設計的問題是:
1、長征開始的原因是什么?
2、遵義會議在哪一年召開?
3、遵義會議有什么歷史意義?
4、指導學生完成黑板上依據長征路線畫示意圖,找一找紅軍長征的路線。(突出瑞金、遵義、吳起鎮三個地點,組織學生對照著課本標注出來。)
(1).紅軍經過哪些省份?
(2).請對號入座地說出黑板上這三點的地名。(瑞金、遵義、吳起鎮)
5、紅軍長征有何意義?
6、如何記住遵義會議這一年?
7、“動腦筋”:紅軍長征途中,除敵人圍追堵截外,還遇到哪些困難和問題?
8、你是怎樣理解遵義會議意義的?
9、你怎樣看待紅軍長征?長征精神是什么?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我們怎樣發揚長征精神?
10、前面我們還學習了哪些精神?有何相同點?1
篇3:低年級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低年級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策略
第一,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是學生形成自己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開始。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過的那樣:“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開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靈魂。”因此,作為班級領導者、管理者和組織者的班主任,應該在強調學生成績的時候,更要注重學生德育方面的發展,使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班主任就好比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要想做好這一工程,就必須要多方位了解和親近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個性和特征,比如能力、性格、愛好等,了解學生不同的生活環境,了解班級學生家長的文化層次,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生活上和學習上都給予學生更多的愛和鼓勵,讓學生在愛中茁壯成長,而不是處于一種被管制、被壓迫之中。當然這種愛不是對學生的放縱,只愛不嚴是溺愛、只嚴不愛是冰冷,這樣的教育都注定是失敗的。只有把握好愛與嚴的尺度,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做好班主任工作。
第二,要一視同仁,起到榜樣示范作用。
在學校里,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班主任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要認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要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得當,要做學生的表率。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公正公平地對每一個學生,無論是優秀的學生還是有待提升的學生,小學班主任都要做到一視同仁,對待有關學生的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是非分明,對正確的言行進行肯定,對錯誤的言行要及時批評和制止。只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班主任才能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成為一種無聲的教育,才能以自己高尚的道德風范去影響學生,做好學生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第三,要精心培養班干部,組建有力的班干部團隊,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自律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和領導意識。
班主任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管理者和領導者,但不是事無巨細,也不是學生的保姆,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和主人,因此,一定要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班級的建設與管理中來。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對班級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小學班主任在選拔和班干部時要特別慎重,要通過公平選舉的方式而不是直接指定的方式來選拔,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展開公平的競爭,讓學生自我推薦,上臺演說就某個職位來展開積極的競爭,然后由學生進行公平的投票,這樣選出來的班干部就更有說服力,在學生中也更有威信,更能激起全體學生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對于班干部的優點班主任要進行表揚,并將有代表性的班干部先進事跡講給學生們聽,使其他學生能夠學習班干部身上的優點。另外班主任也應積極支持和鼓勵班干部的工作,畢竟小學生的年齡還尚小,領導能力和領導方法都和有限,因此,班主任對其工作應及時給予指導,同時也應嚴格要求其在知識、能力上取得巨大進步,增強其以身作則的意識,提高責任意識。小學班主任要積極培養班干部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從而更好地管理班級。
第四,學習是學生的本職工作,作為班主任應切實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指導,針對每個人的學習能力情況,因人制宜地制定出符合其每個學生自身的學習目標。
小學生年齡尚小、有著獨特的心理特征,因此在學習上不能給予小學生太多的壓力,班主任應在學校的工作安排基礎上,結合自己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抗壓情況以及心理素質特點,給每個小學生制定一份符合其自身特點的學習目標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明顯且又易于承受的壓力下自覺要求自己,這樣既能使每個學生都有努力奮斗的動力,又能有效的避免盲目、低效的學習和生活、避免好高騖遠等不良心態的養成。
總之,作為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要緊跟教育形勢的發展,不斷創新思路、靈活管理。以學生為中心,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及時認識和承認自身的不足、汲取經驗,努力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不斷加強自己的理論修養、充實和完善自己,形成系統科學的工作方法,真正做到心中有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將全體學生都凝聚在一起,一起來進行班級的建設,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