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低年級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策略
第一,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是學生形成自己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開始。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過的那樣:“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開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靈魂。”因此,作為班級領導者、管理者和組織者的班主任,應該在強調學生成績的時候,更要注重學生德育方面的發展,使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班主任就好比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要想做好這一工程,就必須要多方位了解和親近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個性和特征,比如能力、性格、愛好等,了解學生不同的生活環境,了解班級學生家長的文化層次,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生活上和學習上都給予學生更多的愛和鼓勵,讓學生在愛中茁壯成長,而不是處于一種被管制、被壓迫之中。當然這種愛不是對學生的放縱,只愛不嚴是溺愛、只嚴不愛是冰冷,這樣的教育都注定是失敗的。只有把握好愛與嚴的尺度,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做好班主任工作。
第二,要一視同仁,起到榜樣示范作用。
在學校里,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班主任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要認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要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得當,要做學生的表率。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公正公平地對每一個學生,無論是優秀的學生還是有待提升的學生,小學班主任都要做到一視同仁,對待有關學生的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是非分明,對正確的言行進行肯定,對錯誤的言行要及時批評和制止。只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班主任才能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成為一種無聲的教育,才能以自己高尚的道德風范去影響學生,做好學生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第三,要精心培養班干部,組建有力的班干部團隊,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自律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和領導意識。
班主任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管理者和領導者,但不是事無巨細,也不是學生的保姆,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和主人,因此,一定要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班級的建設與管理中來。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對班級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小學班主任在選拔和班干部時要特別慎重,要通過公平選舉的方式而不是直接指定的方式來選拔,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展開公平的競爭,讓學生自我推薦,上臺演說就某個職位來展開積極的競爭,然后由學生進行公平的投票,這樣選出來的班干部就更有說服力,在學生中也更有威信,更能激起全體學生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對于班干部的優點班主任要進行表揚,并將有代表性的班干部先進事跡講給學生們聽,使其他學生能夠學習班干部身上的優點。另外班主任也應積極支持和鼓勵班干部的工作,畢竟小學生的年齡還尚小,領導能力和領導方法都和有限,因此,班主任對其工作應及時給予指導,同時也應嚴格要求其在知識、能力上取得巨大進步,增強其以身作則的意識,提高責任意識。小學班主任要積極培養班干部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從而更好地管理班級。
第四,學習是學生的本職工作,作為班主任應切實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指導,針對每個人的學習能力情況,因人制宜地制定出符合其每個學生自身的學習目標。
小學生年齡尚小、有著獨特的心理特征,因此在學習上不能給予小學生太多的壓力,班主任應在學校的工作安排基礎上,結合自己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抗壓情況以及心理素質特點,給每個小學生制定一份符合其自身特點的學習目標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明顯且又易于承受的壓力下自覺要求自己,這樣既能使每個學生都有努力奮斗的動力,又能有效的避免盲目、低效的學習和生活、避免好高騖遠等不良心態的養成。
總之,作為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要緊跟教育形勢的發展,不斷創新思路、靈活管理。以學生為中心,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及時認識和承認自身的不足、汲取經驗,努力使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不斷加強自己的理論修養、充實和完善自己,形成系統科學的工作方法,真正做到心中有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將全體學生都凝聚在一起,一起來進行班級的建設,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篇2:新課程標準下班主任生本管理
新課程標準下班主任的生本管理
內容提要新課程標準下班主任的各項工作都應該有一個實質性的轉變,班主任只有打破以往的管理模式,切實在思想上和作風上實現這種轉變,才能把一個班級治理好。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班主任生本管理
新課程標準下對班主任的各項要求都有一個實質性的變化,班主任如果還按著以往的管理班級的經驗對學生、對班級進行管理,那將是寸步難行。那么新課程理念下班主任如何才能治理好一個班級呢?進過多年的摸索,我探索出了以下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1、由“偏愛優等生”轉向“熱愛每一個學生”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不言而喻的,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學生總會有差別。這就決定了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平等地去接受每一個學生,接受每一名受教育者,因為教師的職責就是把每一名學生都培養成社會需要的各種各樣的人才。本班的學生有點本來就基礎差,底子薄,再加上他們不愛學習,貪玩,因此造成學習成績很不理想,我對他們也就失去了管教的興趣,對他們總是愛搭不理的,如果他們違反了紀律,我就把他們叫過來一頓暴訓,對那些聽話的,愛學習的卻偏愛有加。結果造成了我和那部分差生的敵對現象,他們不但更不愛學習了,還經常違反紀律,讓我很是頭疼。后來,經過學習《班主任治班方略》和老師們的幫助,我改變了這種工作作風,開始由偏愛好學生轉向每一個學生。上課時,也經常提問他們,生病了,我對他們也是無微不至的關懷。我還經常深入到他們中間和他們聊天,說笑。慢慢的,他們對我的敵對態度消失了,我說的話他們也能聽了,把他們又拉回到學習的軌道上來了。例如我班的鄭繼新,非常的不愛學習,而且上課總是說小話,這頭說說,那頭看看,讓上課的老師很是反感,下課就到我那里告狀,我也不問青紅皂白,把他叫過來就是一通狠訓。開始的時候還管點事,后來,哪個老師都來告狀,我也無計可施,他確是輕車熟路,應付自如,什么都不怕了,在來到辦公室好像是做客一樣,絲毫不覺得不好意思。面對此種情況,我也束手無策,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采取放任自流,聽之任之的做法。后來,學習了郭思樂的生本教育之后,我恍然大悟,茅塞頓開。他在違反紀律之后,我不是狂風驟雨,而是把他叫來,讓他坐下,慢慢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他對此很是不適應,不好意思坐下,后來看到我確實是發自內心的,才坐下來和我對話。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以后說再也不說話了。果然,從那以后,他變化的很多,盡管還有時改不了,但是老師一說,他也會聽從了。因為學習靜下心來了,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
2、由“嚴師”轉向“良師益友”
“嚴師出高徒”這句話雖然有許多可取之處,但并不絕對。班主任不應該總是嚴厲,嚴格,嚴肅,居高臨下,這樣不但會導致學生與班主任關系的疏遠,還會產生對立化。我上面舉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于那些不愛學習、經常違紀的學生,我不是耐心地說服教育,而是采取高高在上的樣子,對他們嚴厲訓斥,結果卻適得其反,他們不是向好的方向發展,而是變本加厲,越來越放肆。如果不是我及時改變工作做法,班級會是什么樣,他們會走上什么道路,結果真不得而知。
3、由“武斷專橫”轉向“民主平等”
班主任不要總自以為是,讓學生惟命是從,那樣會泯滅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扼殺其主觀能動性。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一種知識的交流,更是一種情感的溝通,民主平等的氛圍有助于這種交流。原來,班里舉辦什么活動,選什么人參加,讓什么人當班干部,全是我一人說了算,造成了學生不服班干部管理,活動參加的積極性也不高,使班級在評比中總是落后。后來,我重新讓學生們自己行使民主權利,自己投票選出他們服氣的班干部。這樣,在班級活動方面,有些事情我根本就不用管了,完全由他們自己做主,結果事情更讓我出乎意料地滿意。如本學期的跳繩比賽,體育委員張偉挑選了幾個隊員,在場上比賽很出色,獲得了二等獎。紀律委員李偉,帶領女住宿聲,連續三個月獲得五星級宿舍。籃球比賽中,經過班委開會商量,選出的五名隊員,在場上也是表現突出,首戰告捷。總之,由于學生們能夠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他們確實把自己當成了這個集體中的一員,也使得這個集體向更和諧的方向發展。
篇3:家校互動工具校訊通平臺與班主任管理應用探究
家校互動的工具“校訊通”平臺與班主任管理的應用探究
摘要:在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的推動下,各級各類學校普遍通過使用“校訊通”平臺來開展家校互動工作。班主任應創新性地探索應用“校訊通”平臺,適時對學生開展客觀、全面的教育評價,以便為學生的高效學習、愉快生活、健康成長提供技術支持。本文從班主任應用“校訊通”平臺進行教育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應堅持的基本理念和具體操作策略三個方面開展自我的探析,以期初步探索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利用“校訊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學生展開教育評價,進而促進育人成才工作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校訊通教育評價班主任家校互動
教育評價是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和教育目標,利用測量和非測量的種種方法系統地收集資料信息,對學生的發展變化及影響學生發展變化的各種要素進行價值分析和價值判斷,并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班主任根據學生的常規表現、道德紀律、學習態度、考試成績、團結同學等對其進行客觀、全面的教育評價無疑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潮流,“校訊通”平臺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好幫手進入了班主任的工作中,它融合了手機短信、計算機網絡集成綜合服務、Internet等多種信息技術,為教師和家長提供了全新的“語音+網絡+短信”的交流平臺,其業務功能主要包括家校互動、親情電話、平安短信、網站輔助服務等。“校訊通”平臺為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常規管理、德育考核、成績分析、課程目標等門類教育評價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例如:某班主任只要將本班同學的各種考試成績,通過電腦錄入“校訊通”平臺之“成績管理”就可以同時生成各種考試的成績表,并可通過“家長短信箱”之“成績發送”把學生的成績發送到家長終端,讓家長準確、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考試成績。
作為“校訊通”平臺基本單位的班級是校訊通功能得以實現和升華的主陣地。身為班級平臺管理員的班主任應該多學習、多實踐,努力用好“校訊通”各個模塊功能,對學生的少發一些隨意、告狀式的教育評價短信,多一些客觀、積極的教育評價,以教育評價促進學生成長,促成相關的教育教學目標。
一、班主任應用“校訊通”平臺進行教育評價中存在的偏異
1.以發送教育測量屬性的考試成績為主,忽視對非測量屬性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等的評價溝通。
教育實踐證明,教育評價和考試考試有著根本的區別。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與學生交往的一言一行,都能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期望和評價。這種非顯性評價其實貫穿于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但考試則是一種較為嚴格的具體、顯性評價方式,它根據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命題,通過學生解答問題的過程與結果考察和掌握學生的發展狀況。
小學新課程標準所設定的評價指標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班主任一般通過下述界面發送本班學生在周測、月考、模擬考的各科成績:
家長收到到的短信呈現為:
我們可以看到:僵化地使用成績發送模式并不能全面地反映該同學在近段時間的學習態度、任務完成等教育教學指標,也不能體現班主任對該生測試成績、學習狀態等的客觀評價!
2.班主任經常性利用“校訊通”平臺發送上學遲到、作業沒交等負面教育評價,給學生、家長帶來了心理壓力。
當學生出現上學遲到、作業沒交、成績下降等“問題”時,不少班主任首先想到的是通過“校訊通”告訴其家長,讓家長加以管教,如“尊敬的家長:您好!*X今天下午未按學校要求的時間返校上課,煩請您核實她的去向,并向班主任匯報!”;有些老師只報“憂”不報“喜”,學生只要在學校犯了小毛病,總要發條短信批評一番;如此,“校訊通”儼然異化成為了“告狀通”。
教師將本屬于自己份內的教育任務推卸給家長,這不僅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同時還會給學生、家長的心理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作為學生,他總在擔心老師會打自己的小報告;作為家長,他總在擔心孩子給自己丟臉或學校讓自己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