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在課堂上樹立學困生信心

在課堂上樹立學困生信心

2024-07-31 閱讀 7050

如何在課堂上樹立學困生的信心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強調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課堂上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特別是班級中的學困生,他們的學習成績差,習慣差。如何在課堂上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益,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是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必須關注的問題。下面就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做法:首先、關注學困生,激發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重塑學習的自信心。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動機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與學困生交朋友。實踐證明,小學生也往往因為喜歡哪位教師,也就喜歡他教的那科。

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并理解他們,對學生感到有親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從而縮短師生之間的心里理距離,使他們主動投入到主動學習的活動中來。例如,我班符夢蝶同學,她的學習成績比較差,腦袋反應較慢,常常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內心還是想把學習搞好。于是,我在課堂教學時特別的尊重、注視、寬容她,常常用鼓勵的語言評價她的發言,那怕是一次小小的發言,讓她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樹立起主動參與學習的自信心。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強化的結果,成功的獎賞會使學困生產生喜悅的情緒,這種成功的喜悅又會轉化為進一步學習的強大動力,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通過老師、同學的幫助,她的努力,她的學習成績有了一點提高,課堂上有時也能大膽的發言。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為學困生創設能充分展示學習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到成功之樂,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來。

其次、關注學困生,使他們享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把學困生融合于各個學習小組,使他們的學習得到幫助和提高。此外,我們還要注意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樹立他們學習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體學生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全面提高學習質量。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團結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優等生可以得到發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和提高。因此,教師在組建學習小組時,就要有意識地把好、中、差三種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里,每個學習小組只安排一個差生。對小組里成績較好的學生,老師要給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和任務: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主動幫助學困生,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督促、幫助學困生主動積極思考問題,對學困生的幫助要有耐心,教師又給學困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每次小組討論、交流時必須發言。防止小組討論時優生發言,差生無言的局面。

通過優秀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和行為,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來啟發感染成績差的學生,讓他們能主動地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及時改正缺點趕上優等生。這樣,學困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中既感到有同學的幫助,享受到集體的溫暖,又使他們學習得到進步和提高,從而進一步樹立起自主學習的信心。

第三、關注學困生,教師的教學重心要下移。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除了面向全體以外,還要特別關注學困生,教學的重心必須向下移。首先,課堂小組合作討論時,教師要深入到各個小組中去,特別關注學困生的思考、發言,引導、幫助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傾聽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組合作討論結束后,在小組的匯報時,把教學的目標直接指向學困生,讓他們代表小組來匯報合作學習的結果。并提問:“通過剛才的討論,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為什么這樣想?”、“還有沒有其他的想法”等這樣的問題。有的學困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想回答又怕回答時,這時,老師要給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你很勇敢”的鼓勵。會使學生的思維發生質的飛躍。這既是檢查小組討論的情況,又可檢查學困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為教師及時調控課堂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在自主學習的活動中,教師要注意不斷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愛語文,會學語文,學好語文,進而使班上的學生全面發展。只有通教師的不斷幫助,學困生的成績才會提高,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篇2:議高中數學教學中產生學困生原因及對策

議高中數學教學中產生學困生的原因及對策

摘要: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過程中,數學學困生問題日漸凸現,其中高中數學學困生問題尤為突出。不少學生討厭學習數學,但數學又是高中階段必學的一科。教師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轉化數學中的學困生;要想轉化學困生就必須找到產生學困生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癥下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此事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經驗及做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學困生;原因;對策

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過程中,數學學困生問題日漸凸現,其中高中數學學困生問題尤為突出。不少學生討厭學習數學,但數學又是高中階段必學的一科。教師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轉化數學中的學困生;要想轉化學困生就必須找到產生學困生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癥下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此事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經驗及做法。

1高中生數學教學中產生學困生的原因

根據自身的數學教學經驗和與學生的相處,得到如下原因:

1.1基礎差

對數學學困生中有80%多的學生,在小學時就怕學數學,所以出現了進入高中了連一元二次方程都不會求解,甚至有少數學生有理數的加減法都不會。當然這部分學生進入高中要想學好數學,就比較困難。

1.2學習方法不科學

有一部分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因為初中數學學習,偏重單向思維,只問結果,少問原因;進入初高中階段,內容發生了變化,思維方法沒能及時轉變,造成學習吃力。還有不少學生平時根本不看書或“死讀書”,不看書的學生平時除了聽課,做作業外,從來不再去看課本,上課聽懂多少算多少,要記的知識沒有記住,這些學生在初中時,數學成績不錯,但到了高中就不行了。我曾經教的有一個學生,數學就是學不好,后來他主動來找我說:“高教師,我的數學為什么就是學不好,課本上的哪個公式在哪一頁我都記得……。”這個學生就是沒有科學學習數學的方法。

1.3數學學習心理障礙

高中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是指影響、制約、阻礙中學生積極主動和持久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訓練創造性思維、發展智力、培養數學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的一種心理狀態,也即是中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誤會”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理現象。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3.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求知的欲望

部分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對學知識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的認識,上課時不集中精力學習,課后不讀書、不做作業,貪玩游戲、上網,得過且過。學生沒有遠大理想、志向。

1.3.2自信心不足,畏懼心理嚴重

數學在中學生學習的各門學科中,是一門最難的學科,也是比較枯燥無味的。當學生遇到難的例題和難理解的內容時,因而產生畏難情緒,特別是應用題。由于某些學生基礎較差,或學習方法不當,或刻苦努力不夠,考試屢考屢敗,形成嚴重的失落心理。課堂不敢回答老師的提問,讓他發言時,緊張得面紅耳赤,渾身發抖,說話也聲音小結結巴巴,不善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還有一些學生做作業、考試時,也不相信自己的答案,一有機會,定會偷看、抄襲,寧可相信別人,也不相信自己。

1.3.3缺乏毅力,松散惰性

有些學生由于長期形成的松散、懶惰的壞習慣,害怕艱苦的腦力勞動,缺乏毅力,造成了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當遇到難以逾越的困難時,他們中的大多數就會退縮不前,喪失前進的勇氣和信心。學生說:“我一看到題目長的題連看都不想看別說做了”。表現出不良的行為習性。

篇3:關愛后進生學困生后進生轉化

關愛后進生學困生淺談后進生的轉化

【論文摘要】轉化教育學困生,是班主任一項重要的工作。抓好這一工作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有重要的意義。學困生向來不被人重視,一旦遇上愿意接納他們、關心他們的班主任,這些學困生的反應會特別強烈,轉變往往也最大。對待學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要盡量挖掘他們的優點和長處,讓他們多點信心,只要他們有少許進步,就立即加以稱贊,并向其他老師“宣傳”,以改善其他老師對他們的印象。只要不先入為主地對學困生存有偏見或抗拒心,只要肯花時間,班主任的轉化教育工作就一定會有收獲。

【關鍵詞】班主任學困生轉化教育了解尊重

所謂“學困生”,是指在心理素質、學習態度和成績或道德品質等方面存在某些問題,暫時處于后進狀態的學生。他們的自制力差、上課紀律差、與各科老師的關系差,此外,他們經常出事(吸煙、打架等),又常常欠交作業。最令人頭疼的,是許多學困生的問題都源于有問題的家庭,因此見家長亦往往解決不了問題。下面結合本人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及思考,就如何抓好學困生轉化教育工作的問題,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要調查研究,全面了解

轉化教育學困生的前提是了解學困生。沒有準確全面的了解,就沒有有的放矢的轉化教育。對學困生的了解,可從兩個方面入手:學困生的長處短處和學困生的生存環境。

第一,了解學困生的長處短處。不論屬于何種類型的學困生,他們都絕非一無是處。他們的心靈也許受到創傷,他們的天賦或許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但他們仍然向往真善美,他們渴望自己有所進步,渴望周圍環境對他的注意和尊重,這是學困生的共同心理特征。一般說來,學習成績差、紀律觀念淡薄、道德行為不良這樣的“綜合病癥”很難出現在同一個學生身上。有的學習成績差但紀律觀念強;有的自由散漫但無不良道德行為;有的道德行為不端而學習能力較強。還有的對文化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但在音體美方面富有天賦;有的學生對文史不感興趣卻偏愛數理化。班主任對此應有全面準確的了解,以求在轉化過程中揚長避短。

第二,了解學困生的生存環境。這里的生存環境包括家庭、班級和交往環境。1.了解家庭環境。這可以把握學困生在家庭受教育情況及在家中的地位。有些學困生在校內校外犯錯誤,卻在家庭中得到呵護;有些在班級中孤獨,在家庭也不受歡迎。對這類學困生,班主任應尤其注意,以免加劇其自暴自棄甚至鋌而走險心理的產生。2.了解班級環境。班級整體素質好、班風正,學困生就有可能會近朱而赤,轉化教育工作相對較易開展;班級整體素質不高、班風較差,學困生就有可能會近墨而黑,轉化教育工作難度增大。因此,班主任要營造一個積極融洽班風正的班級環境,這有助于做好轉化教育工作。3.了解交往環境。通常情況下,學困生總是愿意與他本人基本情況相似的學生交往,這種現象被學困生戲稱為交往中的“門當戶對”。他們借此獲得思想上的相互溝通,精神上的彼此慰藉。尤其是他們犯錯誤之后,更希望在盟友中尋求幫助和支持,而不愿與家長和老師溝通,不愿接受家長和老師的正面教育。更有甚者,他們還可能會與不良社會青年甚至黑社會勢力交往。因此,在轉化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要盡可能采取適宜的方法和有效措施,與家長、學校配合,限制學困生之間的交往,切斷其與不良社會青年和黑社會勢力的聯系。

二、要關懷尊重,耐心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