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科學老師下水實驗小學教材講解
說說科學老師的“下水實驗”小學教材講解
因為要在教材培訓會議上講解四年級分冊,所以自己親自做了不少實驗來采集數據,以備講解時用;因為五年級教學《太陽和影子》、《看月亮》,所以自己也親自觀測了一天、一月。因為親自去做了,所以發現了很多意外的驚喜,突然意識到,“下水實驗”對于科學老師來說,是那么必要。
《小學學科教學建議?科學》中就建議:“教材上的觀察、實驗活動,教師在上課前要親自做一遍,保證課堂教學順利實施。”言下之意,就是鼓勵教師多做“下水實驗”。所謂“下水實驗”就是教師在進行上課指導學生實驗前,自己在器材室進行對課堂上要進行的實驗多次預演或試驗,從而有效指導學生科學探究的行為。它包括這個探究活動需要什么材料,需要多少時間,有些什么現象,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可以獲得哪些數據或證據,可以推斷出什么結論等等,從而對課堂教學了然于胸,游刃有余。
就以《看月亮》為例,師生們可以提出很多有意思的問題:月相變化的規律是怎樣的?月相為什么會變化?月亮每天都是相同時間出來的嗎?月亮多久時間會圓一次呢?月亮在天空中運行的路線是東升西落還是西升東落呢?月相變化的周期是多久?月亮每天都是在相同的方位升起嗎?如果天氣晴朗,是否每天都可以看見月亮呢……那么熟悉的月亮,突然之間就會讓學生變得陌生起來。其實這些問題,如果前幾年來問我,我也還是懵懵懂懂,現在回答起來,不能說完全能詳細解釋清楚,但是大致可以回答出來,這說明,就月亮的話題我也還需進一步研究和思考。那么我是如何研究的呢?很簡單的方式:觀察。每天看,隔幾小時看,每天記錄,日復一日,好多問題就會有解答了。比如,月亮的運行軌跡,幾年前我也被這個問題唬住了,太陽石東升西落,月亮的運行是不是相反的呢?真的不確定了,于是需要觀察,天空中找好參照物,隔一個小時看一次,就能發現也是東升西落呀!比如,月亮每天出來的時間是不是相同呢?有一點可以確定的,八月十五的時候傍晚六點左右月亮會從東方升起,其他時間呢?通過親自觀察,你才會發現,在農歷初三初四日子,在傍晚五點左右就能在西南方的天空看到一彎細細的月亮,而到晚上*x點月亮就早早下山了。我還發現了,初一那天果然是看不見月亮的,原因就是月亮被照亮的一面剛好在反面,所以我們是看不見的。從初三初四開始,能看到月亮,一天天往后,月亮越來越“胖”,而升起的方位也越來越往東靠,過了十五,月亮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晚,到下旬中后期,要到深夜凌晨才看得見月亮在東方升起,所以早上五六點的時候,有幾個孩子看見了在南方或西南方的天空,看到一個淡淡的月亮。如此種種,在親自觀察后,我的收獲很多,在指導學生課后實踐活動時,也會更有針對性。
所以,越來越感受到“下水實驗”對科學老師的重要性,誠然,“下水實驗”的實質就是一種精心備課,教師以學習者的角色,設身處地的去實踐,以探知水之深淺。
通過下水實驗的途徑,可以促使教師轉移教學焦點,由從自身出發,從自身的教出發,變為從學生出發,從學生的學出發,立足于如何讓學生探究得主動、探究得精彩、探究得有效。為此,科學課中,“下水實驗”應該成為我們科學教師的職業習慣。用“下水實驗”來沉下我們的心,用“下水實驗”來精確我們的課堂,用“下水實驗”來提高課堂效率,用“下水實驗”來升我們對科學課的新理解!
港下實驗小學尤春來
篇2:說說科學老師下水實驗小學教材講解
說說科學老師的“下水實驗”小學教材講解
因為要在教材培訓會議上講解四年級分冊,所以自己親自做了不少實驗來采集數據,以備講解時用;因為五年級教學《太陽和影子》、《看月亮》,所以自己也親自觀測了一天、一月。因為親自去做了,所以發現了很多意外的驚喜,突然意識到,“下水實驗”對于科學老師來說,是那么必要。
《小學學科教學建議?科學》中就建議:“教材上的觀察、實驗活動,教師在上課前要親自做一遍,保證課堂教學順利實施。”言下之意,就是鼓勵教師多做“下水實驗”。所謂“下水實驗”就是教師在進行上課指導學生實驗前,自己在器材室進行對課堂上要進行的實驗多次預演或試驗,從而有效指導學生科學探究的行為。它包括這個探究活動需要什么材料,需要多少時間,有些什么現象,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可以獲得哪些數據或證據,可以推斷出什么結論等等,從而對課堂教學了然于胸,游刃有余。
就以《看月亮》為例,師生們可以提出很多有意思的問題:月相變化的規律是怎樣的?月相為什么會變化?月亮每天都是相同時間出來的嗎?月亮多久時間會圓一次呢?月亮在天空中運行的路線是東升西落還是西升東落呢?月相變化的周期是多久?月亮每天都是在相同的方位升起嗎?如果天氣晴朗,是否每天都可以看見月亮呢……那么熟悉的月亮,突然之間就會讓學生變得陌生起來。其實這些問題,如果前幾年來問我,我也還是懵懵懂懂,現在回答起來,不能說完全能詳細解釋清楚,但是大致可以回答出來,這說明,就月亮的話題我也還需進一步研究和思考。那么我是如何研究的呢?很簡單的方式:觀察。每天看,隔幾小時看,每天記錄,日復一日,好多問題就會有解答了。比如,月亮的運行軌跡,幾年前我也被這個問題唬住了,太陽石東升西落,月亮的運行是不是相反的呢?真的不確定了,于是需要觀察,天空中找好參照物,隔一個小時看一次,就能發現也是東升西落呀!比如,月亮每天出來的時間是不是相同呢?有一點可以確定的,八月十五的時候傍晚六點左右月亮會從東方升起,其他時間呢?通過親自觀察,你才會發現,在農歷初三初四日子,在傍晚五點左右就能在西南方的天空看到一彎細細的月亮,而到晚上*x點月亮就早早下山了。我還發現了,初一那天果然是看不見月亮的,原因就是月亮被照亮的一面剛好在反面,所以我們是看不見的。從初三初四開始,能看到月亮,一天天往后,月亮越來越“胖”,而升起的方位也越來越往東靠,過了十五,月亮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晚,到下旬中后期,要到深夜凌晨才看得見月亮在東方升起,所以早上五六點的時候,有幾個孩子看見了在南方或西南方的天空,看到一個淡淡的月亮。如此種種,在親自觀察后,我的收獲很多,在指導學生課后實踐活動時,也會更有針對性。
所以,越來越感受到“下水實驗”對科學老師的重要性,誠然,“下水實驗”的實質就是一種精心備課,教師以學習者的角色,設身處地的去實踐,以探知水之深淺。
通過下水實驗的途徑,可以促使教師轉移教學焦點,由從自身出發,從自身的教出發,變為從學生出發,從學生的學出發,立足于如何讓學生探究得主動、探究得精彩、探究得有效。為此,科學課中,“下水實驗”應該成為我們科學教師的職業習慣。用“下水實驗”來沉下我們的心,用“下水實驗”來精確我們的課堂,用“下水實驗”來提高課堂效率,用“下水實驗”來升我們對科學課的新理解!
港下實驗小學尤春來
篇3:小學科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科學實驗室的安全工作、環境保護工作、消防工作是關系到人身和財產安全的頭等大事,要經常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學校應定期對實驗室安全技術管理工作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二.科學實驗室設一名兼職安全員,具體負責安全工作。對不符合規定的操作或不利于安全的因素進行監督,有權停止有礙安全的操作。
三.科學實驗室使用制度,要張掛在明顯地方,嚴格貫徹執行。每逢重大節假日要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四.對設備,要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
五.科學實驗室要做好通風排氣工作。有毒藥品的使用要嚴格按規定操作,如有撒落,應立刻采用科學方法處理。接觸過有毒藥品的手,應及時清洗干凈。
六.對易燃、易爆和劇毒等危險品,要按規定存放,并妥善保管。領用時必須經保管老師批準,同時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剩余部分要立即放回,并做好詳細記錄。
七.電器設備和電源線路必須按規定裝設,禁止超負荷用電。不準亂拉亂結電線。
八.實驗室內不得明火取暖,嚴禁抽煙。
九.配齊消防器材并能保證應急使用。實驗教師要學習和掌握實驗室傷害救護常識,能在突發事故中做好急救工作。
十.對違反操作,玩忽職守,忽視安全而造成火災、被盜、污染、中毒、人身重大損傷,精密、貴重儀器和大型設備損壞等重大事故,實驗室要保護好現場,立即向學校報告。學校有關部門要及時對事故作嚴肅處理,追究有關人員相關責任。對隱瞞不報或縮小、擴大事故真相者,應予以從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