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突破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課尷尬局面

突破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課尷尬局面

2024-07-31 閱讀 4408

如何突破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課的尷尬局面

澄邁縣永發(fā)中心學校排坡小學李應民

口語交際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的訓練形式之一。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課卻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歸結起來有以下幾種尷尬的場景:一是口語交際課如同虛設,授課教師僅是走過場而已。二是課堂冷清,沒人發(fā)言,“口語”課變成了“無語”課。三是一兩個尖子生象征性地說幾句,大部分學生做“旁聽者”。面對這些現(xiàn)象,該如何解決呢?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討:

一、提高認識,避免“走過場”

許多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因口語交際課難上,總是匆匆走過場,甚至根本就沒上。有的教師為了應付考試的需要,把每單元的口語交際的話題內容隨便編上幾句讓學生背熟就算了事。大體上講,很多教師根本就沒有把口語交際課落到實處。這一點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小學語文訓練少不了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這幾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試想如果缺少了“說”這一塊,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就不完整,更談不上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與提高。因此,我覺得農村小學語文的口語交際課同樣要引起重視,不能敷衍了事,不能走過場,更不能不上。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認識,將口語交際課真真正正地落到實處,還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教學。

二、為了避免口語交際課冷冷清清的場面,教師要把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讓課堂上“要我說”的局面轉變?yōu)椤拔乙f”的局面。教材上許多口語交際的話題都比較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教學資源。別外,教師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農村的孩子對鄉(xiāng)村風光比較熟悉,可以讓學生描繪一下四圍的風或者說說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像放風箏、釣魚、捉螞蚱、放牛、喂豬、養(yǎng)雞等等均可作為口語交際的題材。總之,不管用什么辦法,通過什么形式,或者利用什么資源,只要先把學生的興趣激發(fā)起來,口語交際課就不會出現(xiàn)冷冷清清的局面了。這也為以后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注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激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是良好的開端,而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又是對口語交際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和完成一切聽、說的交際活動,在實際中學習和掌握口語交際的知識和技能。

篇2:寫作與口語交際教學

關于寫作與口語交際教學

摘要: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最好方法:精心設計課前導語,精講多練讀出感情,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培養(yǎng)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促使學生學會朗讀。

近幾年的教學活動中,我努力改變自己以前古老的做法。把學生們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充分讓他們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變以前的被動學為主動學;呆板學為靈活學;苦學為樂學。正是有了這種思想作前提,在教學中注重抓住一個項目“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做實驗,通過反復實踐,初見成效。

關鍵字:寫作、口語、交際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語

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餐,讓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雨”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說:“你們都見過‘雨’,‘雨’對我們大家是再熟悉不過的事物,它與我們的生活時時相伴,就象我們的好朋友,誰也離不開誰,可你們知道下雨時天氣怎樣?風怎樣?雨水是怎樣的?莊稼又是怎樣的等等這些情景嗎?你們想了解嗎?”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于寫‘雨’的課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方面的知識,請你們用自己的能力去閱讀課文,并尋求答案好嗎?”話音剛落,學生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

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一年級時上閱讀課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揚、鼓勵。二年級時,我便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還要有一定的感情投入,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lián)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致理解全篇內容。

三、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教授、講授再講授,就象一個媽媽,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講讀課文我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讀,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我再做適當點撥。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松愉快。

四、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1.聯(lián)系上、下文詞句義,直接感知詞語意。一些詞語在出現(xiàn)時,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詞語意,觸手可及,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時,就應放手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理解詞語。

如《將相和》一文中的“負荊請罪”一詞。前文有“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這樣通過閱讀前文中的詞句,可以直接感知詞意,理解詞語。這是聯(lián)系上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翠鳥》一文“鮮艷”一詞語。下文有“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本身已能夠說明“鮮艷”了。教學時應先讓學生讀下面的語句,再提煉出“鮮艷”一詞。只有在讀中悟出詞語意,若去粘講,則會適得其反,畫蛇添足。

2、聯(lián)系上、下文語句間關系,理解詞語。語句間關系錯綜復雜,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虛詞,想通過口頭釋意,有板有眼,唯恐丟字漏字,掛一漏萬,則會顯得吃力不討好。最實用的方法應是引導學生讀懂前、后句子,挖崛語句間的關系,從而理解詞語。如《海濱小城》一文中“人們把街道打掃得干凈,甚至連一片落葉都沒有”一句中要理解“甚至”,先要弄清“打掃得十分干凈”與“連一片落葉都沒有”的關系是:后者表前者的程度深,值得一提,非常突出,所以用“甚至”。聯(lián)系上下文語句間關系理解詞語可先去掉需理解的詞語,讀懂句子,悟出關系,再說明用這個詞語來表示上、下句的層次關系。

3、聯(lián)系上、下文語句所述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理解詞語。這種方法是被理解的詞語大多是在記事的課文中,學生往往特別關心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此時,學生對維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續(xù)性有強烈欲望。教師可抓住契機,可利用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來理解詞語。如《養(yǎng)花》一文中的“循環(huán)”一詞,從字典中找解釋,顯然行不通。由于“我”愛花,又有腿病,所以“我”想借養(yǎng)花來調節(jié)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于是,總是寫一會兒就到院子里看看,……然后回……然后再……,就是“循環(huán)”繼續(xù)往下發(fā)展,遇到突變天氣,全家搶救花草,第二天,天氣好轉,又搬出來,再次形象地理解了詞語。

五、培養(yǎng)學生抓重點詞句

萬丈高樓離不開一塊塊的磚,就如文章一定有精美的詞句。小學生學習語文,不能像看小說,只顧及故事情節(jié)的精彩,而應從字里行間尋找重點詞語和句子,去細細體會,才能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爬天都峰》一文中(下面都以本文為例),第6、7自然段,從“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向上爬”等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及面對困難時勇往直前的精神,從“終于”二字體會爬山的辛苦及爬上山頂后的喜悅。

六、培養(yǎng)學生學會朗讀

讀出語言、語調、語速或感情等方面,如讀“我爬得上去嗎?”“你也來爬天都峰”等句子時,要揣摩人物內心的感受,“我爬得上去嗎?”理解出我缺乏自信的心理,語速慢,讀出疑問,“你也來爬天都峰”讀出對對方勇氣的稱贊,應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方面進行具體指導,“也”重點突出,讀重、讀長些,因而,朗讀要根據(jù)文章的感情需要進行適當?shù)闹笇В欢螘r間后學生就會大有進步。

通過閱讀教學實踐探索,以上做法不失為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之妙法。

篇3:優(yōu)秀教學論文口語交際教學

優(yōu)秀教學論文淺談口語交際教學

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因此新課程中的口語交際課顯得尤為重要,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不被教師所重視,我校在此方面進行了不懈努力,探索了一條適合實際需要的口語交際教學的路子。

一、目標導行

口語交際應該說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是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因此口語交際目標的確立教師必須應有恰當?shù)陌盐眨猩顚哟蔚乃伎迹^不能單純的看作原來的聽說訓練,這一點我校的課改教師達成了共識,要在突出重點目標的同時充分考慮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著眼于整體。從這種意義上講,口語交際的訓練應是學生綜合性學習的體現(xiàn),對此我校課改教師從目標的確立上各抒已見進行深層次的研討。例如三年級以“秋天的快樂”為主題的口語交際課在教學目標的確立過程中,教師經過研討認為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此前雖然學習了有關秋天的課文,對秋天有些感性的認識,但平時觀察積累不夠,因此將教學目標確立為讓學生在一周的時間中采用調查訪問的方式收集秋天里同學們做過的有趣的事,然后課堂上進行交流,從而真切的感受到秋天帶來的快樂。目標定好之后,便是指導學生的實際操作,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調查、訪問,這是學生與人交往的過程,因此還是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訪問能力的訓練,并指導學生進行信息的處理。這是學生最受益的過程。正是有了操作性、實際性的目標,有了過程的指導,才有在課堂上交流時,學生有條理、有內容的精彩描述。有位教師小結時這樣寫到:“這次口語交際課的目標是我們組教師共同研究的,考慮角度多,能制定出更合理,更有效的目標,由此使學生進行調查、訪問獲得很多材料,匯報時才如此精彩,我的心里真的高興,我想定好交際目標,將單純的口語交際向綜合性學習發(fā)展,是一條好的途徑,我與各位老師和學生共同受益。”正如這位教師所言,只有堅持向綜合性學習方向努力,定好目標,指導操作,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才會獲得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二、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

口語交際教學,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交際的欲望。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會使學生心情愉悅,樂于思維,敢于表達。利用各種方式巧妙地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的情境,會提高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在情境中練習,在情境中發(fā)展。如教學二年級《秋天里》,有位教師這樣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首先與學生進行對話,讓學生說說自己眼里的秋天,學生說的不夠具體,這時教師激發(fā)學生想不想親身感受一下秋天呢?接著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美麗的龍灣公園,去觀察秋天,親近秋天,看看秋天的花、草、小動物,還有人們的衣著等。學生在秋天里盡情地欣賞、盡情地感受。然后回到教室,進行討論交流,這時的學生熱情極高,紛紛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感受到的秋天。學生在此過程中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