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是聽覺藝術小學老師談音樂教學方法
合唱是聽覺的藝術小學老師談音樂教學方法
我們學校一直都有自己的合唱團,這些孩子都是音樂老師從各個班級中精心挑選出來的,他們有好的素養,好的音色,好的音準,這些都是在音樂課上鍛煉出來的,但是這些好苗子還是太少了,有的孩子音準不是太好,聲音不和諧。于是我們就在思考,可以試著在以后在課堂上適當加入合唱教學。
在很多合唱教育專家人士看來,小學班級課堂合唱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獨立感、協調感、均衡感等綜合音樂感知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和協作精神。在我們的音樂教材中從三、四年級也開始出現簡單的合唱歌曲,學生由于缺少和聲觀念和和聲技能的訓練,突然進行合唱歌曲的學習,雖然能獨立完成自己的聲部演唱,但在聲部合唱時難以做到聲部的穩定和和諧統一。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進行合唱訓練。由一兩個和弦音的訓練開始,再進行小節、樂句的合唱訓練,逐步形成合唱氛圍,到了中高段進行合唱歌曲教學時,合唱技能就會自然銜接,教學效果就會水到渠成,訓練就會行之有效。相信這樣一來,我們學校的合唱必定會更加成熟。
“合唱是聽覺的藝術”這是一位資深的合唱指揮家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以前剛聽到這句話時還不太理解,經過指揮排練了幾首合唱作品后,才逐漸理解了這句的深刻含義。
這句話是合唱藝術規律的一個辨證說法,她不但指出合唱藝術和其他音樂形式,特別是獨唱的不同特點,更指出了合唱藝術的內在特點。這句話對我們如何理解合唱藝術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是語錄式的警句,應該在每次排練前都應該向合唱隊員做專門提示,讓隊員逐步理解“聽”在排練、演出中的重要性和方法。
這里的“聽”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合唱隊員除了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更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聽上,合唱的要求是和諧統一,具體就是音色、音量、音準、感覺等方面都要和諧統一,怎樣做到這些方面的和諧統一?我以為主要靠每個合唱隊員都養成聽的習慣,特別是音準的統一,更要靠聽才能做到,在基本音準方面要聽到鋼琴的聲音才能做到,在唱和聲時要敢于聽、善于聽其他聲部的聲音,要有和聲的感覺,才能找到音準,才能唱準。從而才能產生共振的泛音效果。比如有的合唱隊員唱和聲時怕唱不準,不聽其他聲部的音高(聲音),有意識的屏蔽掉其他聲部的聲音,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
作為指導老師就應該經常告誡大家:“合唱是聽覺的藝術”。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就要從一年級開始教育孩子們,學會靜下心來傾聽音樂,傾聽人家的聲音,傾聽鋼琴的聲音,要讓我們發出來的聲音和諧統一,我想經過幾年的潛移默化,學生的合唱能力必定能上一個臺階,這需要老師的堅持。
香港的著名童聲合唱教育家、指揮家唐少偉先生也曾經說過:“搞好童聲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強學校普通班級的合唱教學,這也是香港童聲合唱發展迅速的基礎……”;而且日本的童聲合唱比賽,不僅有校級合唱團比賽,更有為數眾多的班級合唱團參加。我們學校的藝術節也把班級合唱放入比賽行目中,在比賽中也顯示了音樂課合唱教學的必要性,所以我們以后可以借鑒他們的方式,把合唱教學融入進課堂教學,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一方面有助于把我們學校的合唱越搞越好。
港下實驗小學陸一丹
篇2:對于教學方法選擇究竟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究竟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發布者:羅婧
我認為在教學方法的選擇應考慮三個方面因素:
第一個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有的放矢地去加以創造性運用教學方法。不能是過分成人化的教學。而所謂兒童化的教學,不是說我只去迎合兒童,而是說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和他思維的特點,我怎么去改造我的教學方法,使它更好地適應我們兒童的身心發展的特點,而且讓學生更感興趣,更激發他的學習的熱情,這是我們特別要關注的。
第二個方面,更關注整體的氛圍的創設。體育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既要去采用教學方法去教,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創立一個讓他感到比較輕松的,沒有壓力的,同時是歡快的這樣一種氛圍。尤其在小學,創造這樣一種教學的環境和氛圍,讓孩子在不知不覺當中他去運動。比如說兒歌,它是個氛圍的創設,它不只是一個方法的運用。那么這樣的話,就讓孩子在一種非常輕松自如,這樣一種氛圍當中,他不知不覺地就去完成很多東西。那么這樣的氛圍的創設,我們認為在我們體育教師的,教學實踐當中,以后要有意識地去營造。
第三個方面,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新舊兩種學習方法之間的關系。在課程標準里面,提出了一些新的學習方法,但是我們還知道我們以前還有一些其他的,我們非常熟悉的接受式的學習方法。不管是接受式的學習方法,還是課程標準里,體現出來的學習方法,其實都各有特點,各有所適應的教學對象。我們以前大家都熟悉的技術教學,對于大家快速地掌握這個技術方面,是有積極作用的。那么,它唯一的一個表現的不足,就是忽略了同學之間,還有師生之間,相互之間的關系。它強調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快捷的一種技術的信息流的傳遞。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可能更多的注重的是活動過程里面,學生多方面的體驗,多方面的參與,促進學生多維目標的一個達成。但是我為什么說它們相輔相成呢,如果把接受式教學全部撇開不說,學生技術這個層面,達不到那個層次的話,你后面再用單純的用這些東西,用這些新型的學習方法的話,也很難有效果。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內容,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合理地運用。
語文,課程改革
篇3:請初中階段學習策略教學方法
請談談初中階段學習策略教學的方法
發布者:鐘新輝
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通過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1真情告白,巧妙引導
開學第一課非常重要,一般筆者不會直接講新課。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幫他們分析學習的現狀,再介紹學英語的方法及要求。筆者會用流利的充滿真情的英語告訴他們,筆者不僅是他們的老師,而且是他們最要好的朋友:“Iamnotonlyyourteacherbutyourbestfriend.”讓學生感覺到筆者確實要真心真意地幫助他們:“Nomatterwhenyouareintroublepleaseaskmetohelpyou.”并能夠讓他們把英語學好。其次,筆者會在黑板上寫下一些話鼓勵學生學好英語,如:“Nothingisimpossible.”“Keepmoving.”“Nevergiveup.”同時筆者發現這些話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會拿出筆記本抄下這些話并不停地讀。許多原來一上英語課就頭疼的學生也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就這樣,“Tobebetterstudents”邁出決心學好英語的第一步。
2由易到難,逐漸提高
2.1學好音標,掌握學好英語的武器
因為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剛接手時筆者會從最基礎的音標入手。在教單詞時筆者先讓他們自己預習,再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讀,同時看他們哪些音標會念,哪些念不準,哪些人錯了,哪些根本不認識,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單詞時一個音標一個音標地復習、認識、學會、鞏固。慢慢的,學生會自己認讀單詞了。學習英語的最大困難讀說就這樣被漸漸地克服。
2.2日積月累,擴大詞匯量
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學習離不開詞匯。學生不掌握一定的詞匯,閱讀、翻譯、聽說、書寫都無法順利進行。為此,筆者要求學生每天都要練習一張英語單詞,每學完一單元后學生自己制作一個詞匯表,舉行單詞背寫大賽,看誰能熟練地寫出這些單詞,并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筆者還要求學生每天輪流進行5分鐘演講,材料內容不限。演講過后,筆者及時表揚,肯定他們的成績和進步,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心理上得到滿足,并自覺擴大自己的詞匯量。這樣長期堅持,所有學生的詞匯量都有了增加。
2.3定期閱讀,提高閱讀寫作能力
在教學中筆者每周都要給學生布置兩篇閱讀理解,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強語感,同時也能鞏固和擴大詞匯量,有利于促進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吸取信息量,擴大詞匯量和知識面,使學生適應各種題材的閱讀。同時筆者會根據教學內容與閱讀材料布置寫作題目。通過這種方法,學生鞏固了單詞、語法,在量的積累后達到質的飛躍。學生不知不覺地喜歡英語了,成績也得到提高。
3持之以恒,成功教學
萬丈高樓平地起,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學習英語是練功夫的過程,并不是那么輕松。要不怕困難,堅持學習。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日積月累,付出長期的努力。人貴有志,學貴有恒。當他們明白了這個道理時,下一步就要盯住他們,在教學中多關心他們,督促其認真學習。學英語沒有捷徑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語,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非下苦功不可。下苦功就是要進行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使各項技能達到純熟的地步。同時筆者提倡成功教學,讓學生時刻感覺到這就進步了,這就很棒。
學習終歸是枯燥的,只有學習的成功才能帶來學習后續的動力。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贊揚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求知欲望,同時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筆者盡可能多地創造成功的機會。比如在提問時筆者從不會為難某個學生,總是仔細斟酌把問題留給適合他的人,并適時地給學生一些表揚,如:“你讀音挺準的,將來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翻譯家。”多請學生解釋英語問題,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就是一名英語教師等。注意關注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能及時、適當地進行鼓勵,決不讓一個學生再掉隊。
策略,初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