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初中教信息技術課論文
關于我如何在初中教信息技術課的論文
甘肅省金昌市第四中學蔡麗
摘要: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規定,包括制圖、文字處理、搜索資料、網頁制作等在內的信息技術課正逐漸成為各類學校教育的必修課程。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分八個部分探討了這個問題:即初識計算機,讓學生重視操作規程;巧設“導語”,激發學習興趣;巧用比喻,提高教學效果;學以致用,使學生樂學;因材施教,不妨讓游戲和動畫進入課堂;用好小助手,減輕教師輔導壓力;探索求知,強調重點;信息反饋,檢查質量。
關鍵字: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人類已跨入21世紀,信息社會已經來臨,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預示著人類經濟社會生活將發生新的巨大變化。信息的獲取、轉輸、處理和應用能力將作為人們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志。隨著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深入,許多有識之士認識到,在中小學進一步開展計算機文化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項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素質教育。教育部提出:“當今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發展信息技術,我國如果不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加快發展,就會拉大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差距。”《教育部關于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草案)》指出:信息技術必修課程在中學列入畢業考試科目。在條件成熟時,也可考慮作為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科目。為此,如何開展“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筆者根據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內容和教學目標
甘教委的信息技術課課本基本上是以應用為主,其中有基本技能操作(掌握鍵盤鼠標操作,了解操作系統windows的基本用法,上網搜索資料等)和一些日常應用很廣的應用軟件(windows中自帶的畫圖軟件,金山畫王軟件,office系列中的word、PowerPoint和FrontPage軟件等)操作。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進一步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努力拓展教學思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進一步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A教學以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要點,重在基本技能。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得新、想得巧,從而將學生引入創新學習的境界。
為此,如何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如何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筆者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采用了幾種教學方法和策略,總體上可以歸納為八個方面:
1、初識計算機,讓學生重視操作規程
在學生初識計算機時,讓學生們意識到認識計算機是一種文化,動態地看待信息技術知識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術教育的良好開端。
計算機是一種精密的設備,需要學生們的規范使用和護理才能保證其正常運行。如何讓學生們正確地使用計算機并對其進行護理呢?這就需將有關計算機的簡單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規程,和其它注意事項向學生認真介紹,并要求作為信息課的基本技能來掌握。以前,筆者所在學校也曾發生過此類事情。
A、學生亂敲打鍵盤,造成按鍵失靈。
B、不顧軟驅指示燈是否亮,亂插入,拔出軟盤,造成磁盤驅動器受損不能正常工作或軟盤不能繼續使用。
C、對鼠標亂用,新的鼠標靈敏度就很快降低。
D、不按正常步驟關閉計算機,忽視硬盤指示燈,強行操作,操作硬盤,造成死機現象時有發生等。
這些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們對計算機的主要性能不大了解,對遵循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規程不重視,甚至認為計算機水平就是這樣“大膽操作”來提高的。因此,當學生開始上機課之前,我都先要向學生介紹清楚軟驅、鼠標、硬盤、鍵盤等的性能、正確的操作規程及違規操作所造成的危害,這對于使學生正確地使用計算機,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形成嚴肅的學習風氣,迅速提高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篇2: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摘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本文在理論和實踐上對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闡述,通過創設情境,巧用答題器,小組協作,加強實訓,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從而構建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本文堅持*****和新課程理念,立足于教育教學實際,對于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價值性。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教師在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梢钥闯觯行Ы虒W就是有效率的教學。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的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課堂教學”。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在課堂教學規定的時間內,能夠合理運用教材,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營造健康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取信息技術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性地使用信息技術的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教學。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讓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學有所得是新課程改革中值得讓我們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深入研究的問題。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的直接操縱者,教師的教學策略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我們應該讓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煥發出它本身應有的生命活力,從而實現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最直接的老師,是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創設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學生的學習,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欲望,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才會使思維活動得以啟動運行。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狀態,就急于傳授,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不動感情的腦力活動就會帶來疲倦?!庇辛苏鎸嵉那榫尘湍芤幌伦游龑W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到知識。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時精心設計一個情境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如一首音樂、一張圖片、一段動畫、一篇精美小文等都可以起到誘發興趣的效果。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睂胄抡n是一節課的重要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本人重點在上課的時候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構建學習的欲望。比如本人在上七年級《信息技術》第二章第四節《文件管理》一課時創設了亞運圣火傳遞的情境,首先提問學生目前大家最關注的體育盛事是什么?當時是**年廣州亞運會籌辦期間,學生都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廣州亞運會,本人再引出課題:我們今天以圣火傳遞的形式來學習文件和文件管理的內容。學生們一聽就樂了,想著自己也可以傳遞亞運圣火,心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帶著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走進新課的教學,學生們的情緒高漲,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再如在學習電子表格Excel的公式與函數時,創設讓學生運用公式法和函數法統計開心農場各種農作物的總產量、各月平均產量和收益的情境,學生學得不亦樂乎!實踐證明,枯燥無味的學習,給學生帶來的只能是無窮無盡的學習煩惱和壓力,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形象,讓學生帶著快樂的心態去求知和學習,把學習場景變成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求知欲完全調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篇3: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引發思考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引發的思考
四川高縣碩勛中學李成軍
我長期任教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在多年的教學中,一些課堂教學過程記憶猶新,感悟頗多。在此我通過例舉幾個課堂教學實例,談談這些課堂教學實踐引發的自己關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版塊的一些設計、感悟。
案例一:“畫圖”軟件教學的思考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Windows中的“畫圖”軟件的學習我是作為一個重點來教學的,因為每年的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活動的“電腦繪畫”及“校訊通專項比賽”涉及該知識。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曾講授過這樣一個實例:
由于此圖為本校學生創作,教學時學生有親切感;由于是省級獲獎作品,質量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頗濃,我抓住該有利因素,引導學生觀察該畫的特點,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圖畫上下部分的人物很相像,于是我告訴同學們這幅畫的作者只畫了上面部分的人物,下面部分人物是由上部人物得到的,于是學生們急切地想知道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向學生介紹了該畫完成所使用的主要知識:1、網上搜索需要圖片并插入圖中方法(圖中“中國移動通信”圖標為互聯網上獲得)2、下方人物圖是對上方人物圖使用“選定”工具并復制得到的。
現行的初中信息技術教材中,Windows中的“畫圖”軟件的教學,教材介紹工具箱里的工具通常就是用文字描述其作用,而我的這節課采用具體實例圖來學習畫圖軟件工具欄中工具的作用,更直觀,更易懂,學生興趣更濃。所以該節“畫圖”軟件教學引發我的反思: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是不是能采取更多的諸如此種的“例題”來達成教學目標呢?
案例二:“電子郵件基礎”教學感悟:原來信技課也是可以上好的!
川教版8年級(下)第6課為“電子郵件基礎”,我在教學該課時結合互聯網的電子郵件發展及現狀,結合學生上網的興趣愛好,對授課內容進行了“革命性”的調整,摒棄了教本中“電子郵件的工作原理”、“收發電子郵件的軟件”等與學生不著邊際或實際意義不大的空洞教材內容,通過學生熟悉的QQ聊天引至學生感到很新奇也特有興趣的如何在網上用英語與外國人聊天,進而告知學生學習了本課的E-mil知識就知道了,學生一開始就顯示出濃厚的興趣。課堂教學中,在教材的電子郵箱(電子郵件地址)的標準格式內容基礎上我增講電子郵箱的類型及構成,特別是著重介紹了QQ郵箱的構成方式,這與學生自己的QQ號相聯系,引發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而增補的msn介紹,特意提到如何借助msn與外國人聊天,這一內容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課后我專門問學生聽得如何,一位女生興奮地說“太有趣了!”我想這應該歸功于經過刪增知識點后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實際、知識實用性強,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所以才有了這樣的效果。該節課堂實踐讓我感悟到原來農村中學向來被認作“鬧油油”的信息技術課也是可以上好的!
(上兩圖為“電子郵件基礎”教學增講內容課件截圖)
案例三:信息技術機房教學實用技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