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育社區平臺實現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利用教育社區平臺實現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臨江市花山中心學校尹鳳鳴
【摘要】利用“吉林省教育社區”平臺,實現“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把技術與教學實踐的融合落實到每個教師的日常教學、教研活動中。實現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學方式改革的目的。
【關鍵詞】吉林省教育社區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正文】
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標和標志工程是“三通工程”,其中“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是“三通工程”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指出:“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深入應用未來的發展方向。
“吉林省教育社區”是實現“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一個很好平臺。它能讓所有教師都擁有實名的網絡學習空間,真正把技術與教學實踐的融合落實到每個教師的日常教學、教研活動中。實現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學方式改革的目的。
一、“吉林省教育社區”簡介
**年3月,吉林省教師博客網開通。**年2月,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于將“教師博客網”華麗轉型為“吉林省教育社區”。截止目前,來自全省各地七萬基層一線教師在“吉林省教育社區”平臺實名注冊,組建了759個研修圈子,構建了2.5萬個教師網絡研修博客,發布教育教學日志、圖片、影音等原創信息30余萬條。
吉林省教育社區架構于吉林省教育云服務平臺之上,由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提供最專業的運維支撐環境,分散于各地的管理員則提供了基于內容的在線管理,創新探索出了一種開放共享的發展模式。
“吉林省教育社區”是基于教師自主發展的、本土化資源共建共享型的社區平臺。吉林省教育社區扎實起步,突破地域“數字鴻溝”,協調參與、共同建設,從點滴積累的服務功能做起,不斷成熟、強大,業已成為全省廣大教師交流教育思想、溝通教學方法、搭建教師友誼的“網上教師家園”。
二、我校實現“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探索
我校開展了以“人人建設網絡學習空間,校校擁有網絡教研平臺”為主題的“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培訓活動。
培訓后,我校76名教師全部在“吉林省教育社區”實名注冊網絡學習空間,網絡學習空間統一命名為“臨江市花山中心學校+姓名+網絡學習空間”,組建了“臨江市花山中心學校網絡學習空間”圈子。
1、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反思、交流經驗
我們學校要求每位從事一線教學的老師每周寫一篇教學反思。外出學習、參加教研活動和各種競賽的老師必須撰寫心得體會。現在要求老師將教學反思和心得體會的電子文檔必須在自己的空間發布,供同行交流學習。
2、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集體備課
備課是教師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上好課的基礎。傳統備課都要求老師撰寫詳盡的紙質教案,教師怨言很大,認為這些紙質教案大都是勞民傷財,不符合實際,又造成了嚴重的浪費。現在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集體備課、電子備課就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同一學科的老師組成一個備課小組,分工備課,將自己的一次備課撰寫的電子教案上傳至網絡學習空間,使用的老師再在上課前進行二次備課,使其符合自己的教學風格。網絡學習空間集體備課得到了老師的認可,也節約了資源。為今后的學校的無紙化辦公計劃打下了堅實基礎。
3、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共享課程資源
篇2:網絡在學習生活中作用基于網絡學習學與教研究
網絡在學習生活中的作用基于網絡學習的學與教研究
摘要:
隨著計算機以及網絡的發展,基于網絡的教學已經越來越普及,很多教學手段以及方法也隨之進一步向多元化發展;相大量的中小學英語老師對英語的教學仍然停留在中國式英語的狀態,對中小學生學習真正的英語形成了瓶頸。然而他們的時間緊,不能抽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培訓。本文就針對這種情況,提出利用網絡教學對中小學英語教師進行培畝lf,同時給出了幾個需要培訓的英語方面內容。
關鍵詞:網絡教學;多媒體;英語;培訓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和互聯網的全球普及,利用網絡時效性、便捷性、經濟性等有利條件所構建的互聯網遠程教育教學培訓平臺現已被世界各國視為國家戰略和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得到重視和發展。基于此,本文擬對當前我國利用互聯網技術較多的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問題略加探討,以期對互聯網遠程教育之良莠利弊有清醒認識的同時,還可對遠程網絡的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方法手段的改進與提高有所裨益。
一、中小學遠程英語教師網絡培訓的優勢性(一)對于網絡課堂的課程可以達到重復收聽的目的:一個人不能保證上課的所有時間都是100%注意力集中,稍微一走神,可能老師上課教授的知識就漏掉了,而這一知識點恰恰是其所不掌握的,但是如果利用網絡教學,學生可以反復收聽、收看老師講解的知識,就不會存在知識點被遺漏的問題,這樣保證了授課老師的最終目的;而且針對自己薄弱的知識點可以做更為詳細的筆記,這樣在自己覺得重要的部分不會漏掉授課的每一個細節的同時,將自己薄弱的知識環節全部彌補上,從而更加有利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更好的開展工作。
(二)利用BBS如遇問題可以隨時和授課教師溝通:1.一般的課堂,如果老師上課,學員只能在課堂休息期間提問,那時很多學員沒有領會全部的知識,只能是提出相對膚淺的問題,而且一旦下課,無法找到授課教師,那樣沒有辦法溝通,往往是在課后學員經過消化理解之后會出現大量的更為深層次的問題,這樣溝通就會出現問題,而問題得不到解決。如果應用網絡教學,這樣的情況就不會出現,在網絡平臺上建立針對各個教師的BBS,或者針對授課教師和學員進行一對一的溝通,這樣可以讓同學們有問題的時候就提問,每天保證教師到BBS上瀏覽學員的問題,保證學員的問題在幾個工作日內必須做出回答,這樣,學員的問題就能夠得到很好的回復,從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深層次問題的解答。
2.課堂教學中每個學員所問的問題只有其本人能夠知曉,同時教師也只能面向某一位學員的問題進行解答,而其他的學員不知道這一問題是否也是自己所未了解的知識點。通過BBS這種方式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某學員在網絡上提出問題,所有學員是可以看到這一問題的,然后通過老師的解答,不僅提問的學員可以了解相關的知識,其他學員也可以看到問題以及答案,這樣就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其他學員如果存在相關的問題,也可以在別的學員提問的基礎之上繼續提問,老師也可以繼續答疑,這樣一個問題可能會引發多個不同角度的問題出現,從而解決了一系列的相關問題。這樣一來,所有的學員都能對最初的同題以及從該問題引發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做一個系統的了解,如此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對一個問題的深入講解能夠達到全班的學員的理解,大大提升了問題解答的效率,提高了知識面的拓展。
(三)普通課堂的教學方式中,教師讓學員在課堂上所學的資料可能很多人只是稍微熟悉了一下就結束了,沒有深人的了解到每一個細節,老師講解的地方對于學員來說也未必面面俱到。如果下課之后學員還能繼續學習課堂上的資料那么對于學員來說可以把課堂上的知識進一步消化理解。網絡教學就可以做到這一點:課后教師可以將本堂課程中的所有資料上傳到學員空間,大家都可以分享這些資料,在空余的時間就可以把這些資料進行反復整理,進一步消化老師上課所教授的知識。這些資料的形式不僅是文本的,同時可以是視頻、音頻、圖像等多種多媒體的形式;內容也可以是多種的,比如可以是新聞的,那么這種多媒體形式就是視頻信息,不僅從畫面,而且從聲音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可以是一位主要人員的講話,那么這種多媒體形式就可以為音頻信息,從聽覺的角度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可以是相關文化的介紹,那么這種多媒體形式可以為圖像、圖形、相關的動畫等,從視覺上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
這樣就省掉了老師上課時的擔憂,可以讓學員下課后更好的學習課堂上沒有那么多時間講解的課堂資料。
篇3:網絡學習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成效關系呈倒U性曲線
淺談網絡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成效關系呈倒U性曲線
【摘要】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成效關系呈倒U性曲線,學習動機的強弱也直接影響網絡學習的效果,而網絡課程承擔著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的使命。本文首先闡述了學習動機的概念及其對網絡學習的重要性,然后在分析其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設計能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的網絡課程。
【關鍵詞】學習動機;網絡學習;網絡課程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因特網的普及,網絡學習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模式。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言語、形態、眼神等激勵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然而在網絡學習過程中,由于師生的時空分離,教師不能及時的運用激勵手段來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因而導致學習者學習動機、興趣日益衰減,沒毅力繼續學習,結果造成一些學習者中途退出學習行列。網絡課程既凝聚了教學內容的信息,又融會了教師的激勵措施,即應該具有激勵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本文就圍繞網絡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動機、作用、設計具有激發和維持學習者學習動機的網絡課程等問題展開探討。
一: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傳統教育心理學把學習動機定義為激發與維持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原因。但現代教育心理學賦予這一概念更多的含義。如沃爾夫克(Woolfolk,A.E.,20**)說:學習動機不只是涉及學生要學或想學,還涉及更多含義,包括計劃、目標導向,對所要學與如何學的任務的反省認知意識,主動尋求新信息,對反饋的清晰知覺,對成就的自豪與滿意和不怕失敗。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驅動器”。
學習動機可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指出:“一般稱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至少應包括三方面的內驅動決定成分,即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附屬內驅力。”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求,要求掌握知識的需要,以及系統地闡述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需要,也稱之為內部學習動機。由內部學習動機激起的學習活動的滿足在學習過程本身,而不在學習活動之外的獎賞或分數,可以說是“樂在其中”。例如:有的兒童對閱讀文藝作品很感興趣,一有空就讀文藝作品,從中不僅獲得知識,而且獲得語言表達技能。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個體因自己的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附屬內驅力是學生為了獲得和保持長者們(如家長、教師等)的贊許與認可而表現出來的把學習搞好的一種需求。后兩者也稱外部動機。無論是內部學習動機還是外部學習動機,都是促使網絡學習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的支持性條件。
二:網絡學習中的學習動機的重要性
網絡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并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學習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面對網絡學習環境中大量的信息和無人監督看管的情況下,學習者能主動地、積極地、獨立地選擇、接受和理解信息的動力來源于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因此網絡學習中學習動機對網絡學習的效果具有關鍵作用。主要表現在:
1.驅動功能
在網絡化的學習環境中,教師和學習者處于一種相對分離的狀態,學習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學習者自覺性和積極性。學習動機是引起學生學習行為的內驅力,它可以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高漲的學習熱情,驅使學生積極采取一系列學習行為去接受信息,并對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建構。
2.導向功能
網絡學習要求學生對各種學習資料、媒體和手段作出自主選擇,相對獨立地開展學習活動。面對豐富的教育教學信息,學生容易迷茫困惑、無所適從。而學習動機猶如指南針,能將學生的學習行為引向一定的學習目標。從紛繁復雜的信息中選擇有意義的、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避免無關信息,采取有意義的學習行為,直到實現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