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資源綜合利用條例實施細則
濟南市資源綜合利用條例實施細則最新版
第一條根據《濟南市資源綜合利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市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負責市屬以上(含市屬)單位的監督、管理。縣(市、區)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負責對其轄區內縣屬以下單位和個人的監督、管理。
第三條凡從事資源綜合利用和產生、排放工業廢棄物的單位應當按照《濟南市資源綜合利用統計報表制度》的規定向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報送統計資料。
第四條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項目)和產品的登記認定按照《濟南市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項目)和產品認定管理辦法》的規定辦理。
第五條新建、擴建和改建項目,凡產生工業廢棄物的,其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均應當有包括以下內容的資源綜合利用章節:
(一)工業廢棄物的種類、名稱、產生量、污染及危害情況;
(二)國內外對該廢棄物的利用情況綜述和利用途徑優化分析和效益分析。
經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審查論證的資源綜合利用配套工程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對于分期建設的主體工程,可以先部分投產,但資源綜合利用工程必須與全部工程同時投產。
第六條產生、排放工業廢棄物的單位應當根據全市的總體規劃和要求,結合企業的實際,編制包括廢棄物的年度利用量、技術改造、技術開發及支持其他單位開展綜合利用措施等為主要內容的資源綜合利用計劃,并按照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的審查批復意見組織實施。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我市廢棄物的排放、污染和利用情況,確定我市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單位,加強監督、管理和協調工作。
第七條經過加工的工業廢棄物,由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對加工成本和質量進行評價,并由物價部門核定收費標準后,加工單位方可收取費用。
第八條產生及利用工業廢棄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簽訂供用合同并加強對廢棄物的貯運管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第九條在距離粉煤灰、煤矸石堆存點二十公里范圍內生產實心粘土磚,必須摻用不低于百分之十的粉煤灰和煤矸石;生產水泥、商品混凝土等其他建筑材料,應當優先摻用粉煤灰和煤矸石。
第十條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粉煤灰和煤矸石筑路、筑壩、回填的有關設計標準核查其粉煤灰和煤矸石的使用量,并負責對利用情況進行監督和協調。
第十一條綜合利用粉煤灰,運距在二十公里以內的,排放粉煤灰的企業應當向利用單位或個人每立方米支付不少于三元的裝運補助費;運距超過二十公里的,每增加五公里增加一元。
第十二條享受《條例》第十二條規定補貼的單位或個人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利用粉煤灰生產建筑材料或其他制品的(包括排放企業自用部分),其產品或制品必須經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認定;
(二)建筑設計單位和建設項目應當在濟南市行政區域內,設計中所采用的粉煤灰、煤矸石建材制品應為本市產品,其摻用量不少于百分之三十,建筑工程按設計施工;
(三)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的筑路、筑壩、回填等工程項目已經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審批認定;
(四)建筑施工單位使用的粉煤灰、煤矸石建材制品應當經過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認定,使用的粘土磚已經繳納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基金;
(五)利用引黃工程配套沉沙設施的沉淀泥沙生產的建材制品,已經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認定。
第十三條享受《條例》第十二條規定補貼的單位或個人應當向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提交書面申請并提供產品、項目的技術資料,認定證明,生產、銷售、使用的憑證和統計資料以及能說明利用量的其它資料。
第十四條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自收到單位或個人書面申請等有關資料后三十日內,特殊情況下六十日內核定利用量和補貼,并書面通知申請單位或個人。
第十五條《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補貼,市屬以上(含市屬)單位由市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負責核定與發放;縣屬以下單位和個人由縣(市、區)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負責核定與發放。
補貼從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基金中列支。
第十六條《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補貼應當用于獎勵利廢建材生產、建筑設計、建筑施工的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的有關人員。
第十七條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基金(以下簡稱基金)依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按照以下標準繳納:
(一)火力電廠排放粉煤灰,除本廠利用部分和裝有固定設施直接輸送到資源綜合利用單位的,煤礦排放煤矸石,除本廠利用部分,每噸繳納零點二元;
(二)新建、擴建粉煤灰、煤矸石場地占用可耕地的,每畝繳納一千元;
(三)在距離粉煤灰、煤矸石堆存點二十公里范圍內筑路、筑壩等建設取土工程占用可耕地的,每畝繳納八百元(路基占地除外);
(四)普通實心粘土磚(利用黃河泥沙的除外)每塊繳納五厘;
(五)取土生產磚瓦占用可耕地的,每畝繳納一千元;
國家和省調整基金征收的范圍和標準時,按照調整后的范圍和標準繳納。
第十八條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基金按照以下方法征收:
(一)排放粉煤灰、煤矸石的,市屬以上(含市屬)企業由市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征收,縣屬以下企業和個人由縣(市、區)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征收,每季度征收一次,季后五日內征收;
(二)占用可耕地的,由縣級以上土地管理部門隨辦理征用地手續代收;
(三)生產銷售實心粘土磚的,市屬及以上企業由市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征收,縣屬及以下企業由縣(市、區)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征收;
建筑工程應當使用已經繳納基金的粘土磚,使用未交納基金的,應當補交。市區建筑工程由市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征收,或者委托有關部門代收;縣(市)建筑工程由縣(市)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征收。
第十九條征收基金使用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票據,由市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加蓋財務章后統一發放使用;市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應當實行交舊領新制度,加強專用發票的使用管理。
第二十條被委托單位代收的基金應當于季后五日內全額交同級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市、縣(市、區)資源綜合利用主管部門應當于季后十日內全額上交市資源綜合利用基金專戶。
第二十一條基金主要用于:
(一)資源綜合利用重點項目的扶持;
(二)對資源綜合利用單位和個人的補貼、補助;
(三)對資源綜合利用先進單位和個人的表彰獎勵;
(四)資源綜合利用的宣傳、培訓;
(五)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的其他支出。
第二十二條本實施細則由濟南市經濟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本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資源綜合利用申報資料
1、企業申報文件;
2、省資源綜合利用產品(項目)免稅資格認定申請表;
3、資源綜合利用情況說明;
4、有資質的質檢機構(省級)出具的摻渣檢監分析報告;
5、有資質的質檢機構出具的質量檢測報告;
6、不破壞資源、不造成二次污染的證明;
7、有資質咨詢服務機構出具的單獨核算證明;
8、資源來源證明(原產廢渣企業銷售合同、發票復印件,通過中間商供貨并提供證明的不能作為依據);
9、工商、稅務登記證、生產許可證復印件;
10、國家、省財政支持的項目竣工驗收批件;
11、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情況的說明;
12、換證企業提供資源綜合利用證書復印件。以上材料一式七份。
篇2:秸稈禁燒綜合利用工作方案
為促進資源節約、保護生態環境,根據《合肥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市政府《關于合肥市油菜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意見》(合政〔20**〕120號)精神,結合實際,現就包河區20**年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為指導,以保護大氣環境、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按照“標本兼治,堵疏并舉”的原則,堅持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相結合,全面防控與重點治理相結合,行政推動與技術服務相結合,因地制宜,多措并舉,高標準完成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任務,為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創造良好的大氣環境。
二、目標任務
午秋兩季禁燒區內禁止露天焚燒秸稈、雜草、油菜殼、稻麥等,確保駱崗機場飛機飛行安全和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切實保障城鄉居民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配合中介組織做好秸稈打捆收購工作,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
三、重點區域
駱崗街道、大圩鎮、義城街道、煙墩街道、淝河鎮。
四、工作安排
5月1日起至6月30日為午季禁燒階段,共分3個階段進行。
(一)組織發動階段(5月1―5月15日)。各相關鎮街要制定具體可行的工作方案,成立專門的工作機構和督查組,做到組織、人員、車輛和經費“四落實”,形成上下貫通、左右聯動、行動迅速、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落實秸稈集中堆放點,聯系機械設備。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環保意識,提高參與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的自覺性。
(二)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階段(5月16日―6月15日)。各相關鎮街,區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堅持24小時巡查,防止秸稈焚燒現象發生。鎮村搬運突擊隊(滅火隊)要幫助困難戶、無勞力戶搬運秸稈。區禁燒辦要每天向市禁燒辦、區政府報告秸稈禁燒、綜合利用工作進展情況。鎮街禁燒辦要安排專人24小時值班,保證信息暢通。對違反規定、焚燒嚴重的地方,區禁燒辦要及時在全區通報。
(三)總結考評階段(6月16日―6月30日)。對照區政府與各相關鎮街簽訂的目標責任書,由區農委、財政、環保、公安等部門牽頭,根據各地禁燒任務完成情況、禁燒成效、區督查組督查情況,以及實地查看綜合利用現場情況,對各單位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進行考核。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區政府通報表彰,并給予一定資金獎勵。
五、主要措施
(一)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指導,政策扶持,示范帶動,有序調整,科學發展”的思路,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壓縮糧油生產,從源頭減少秸稈產出量。大圩、義城、煙墩等鎮街要結合本地實際,大力發展蔬菜園藝業、林木花卉業、園區農業、生態農業、設施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推動土地流轉,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二)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按照市政府部署要求,扎實做好秸稈禁燒網格劃分“三定”(定區域、定人員、定責任)和網格管理基礎工作(一圖、一冊、一庫),建立一、二、三級管理網格,形成“邊界明確、責任落實、上下互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鎮街、村居、組三級管理體系,推進秸稈禁燒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三)加快秸稈“離田”。各相關鎮街要從有利于搬運和收購的角度出發,盡快落實秸稈集中堆放點,繼續采用“四個多一點”的秸稈“離田”措施,即多打捆一點、多堆放一點、多挑運一點、多堆腐漚制一點。要積極與收購企業聯系落實打捆機械,配合收購企業收購;要組織搬運突擊隊,幫助困難戶、無勞力戶搬運秸稈,確保秸稈及時“離田”,及時打捆,既不耽誤農時,也不出現露天焚燒現象。
六、組織保障
(一)廣泛宣傳,營造氛圍。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宣傳媒體,有針對性地宣傳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的意義及依法保護環境、利用資源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農民群眾的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農業部門要采取舉辦培訓班、送科技下鄉、印發技術資料等形式,加強宣傳教育,讓農民變被動焚燒為主動利用。鎮(街)、村(居)要組織流動宣傳車、懸掛條幅、標語等,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強大聲勢,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鎮村干部要主動上門宣傳發動,讓每一戶都做出禁燒承諾。
(二)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區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全區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的組織領導、部署安排、督查考核和推進落實。區政府將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納入鎮街年度目標管理進行考核,與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其責任主體地位、年度工作目標及獎懲措施。各鎮、街行政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要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強化行政措施,實行區直部門聯系鎮街、鎮街干部包村、村組干部包地塊、黨團員聯戶的“四聯包”立體責任網絡,保證禁燒工作落實到村組、地塊,責任落實到人頭。
(三)強化協作,密切配合。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涉及千家萬戶,需要鎮、街道,區有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互相配合,才能把這項工作抓好。各鎮街要大力支持和配合收購企業做好收購信息發布、組織農民、協調堆放場所等工作,確保秸稈能及時收購。農業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推廣秸稈堆腐還田技術,加大禁燒督查力度,推動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的開展。環保部門負責秸稈禁燒執法工作。財政部門負責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經費保障。宣傳部門負責有關法律法規及禁燒有關情況的宣傳報道工作。
(四)嚴格考核,加強執法。禁燒期間,區督查組到鎮、街對秸稈禁燒工作進行督查,發現露天焚燒現象,將在新聞媒體上通報。禁燒工作結束后,根據區政府目標管理責任書有關要求,對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進行綜合考評,工作突出的鎮、街道和個人,區政府將給予表彰、獎勵,工作不力的,將給予通報批評。鎮、街要組織小分隊,深入到田間地頭宣傳、巡回檢查,一旦發現焚燒現象,快速出擊,及時制止、撲滅。對違反《合肥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規定,情節嚴重的當事人,環保部門可以依據條例給予200元以下罰款。
(五)加大投入,明確獎補。今年市里的獎補政策進一步加大提高,區政府將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主要用于補助秸稈搬運、堆放、看管等費用。各鎮街也要制定相應的獎補政策,為秸稈禁燒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堅實保障。
篇3: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評選先進包保單位表彰方案
固鎮縣20**年午季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評選先進包保單位表彰方案
一、獎項設置
先進包保單位、先進鄉鎮
二、評選辦法
1、包保單位評選比例和數量
全縣共85家包保單位,評選數量24個(含縣農委),占比約28.24%。
2、秸稈禁燒先進鄉鎮5個。
3、評選標準
1、先進包保單位評選標準
(1)包保村火點情況。未發現火點包括衛星遙感監控、省、市、縣及鎮村督查巡查組均未發現火點。
(2)包保單位值守情況。包保人員盡職盡責,禁燒期間堅守崗位,吃住在村;縣領導及縣督查巡查組巡查時包保單位人員未發現脫崗情況。
(3)秸稈禁燒情況。禁燒期間包保村未發生焚燒秸稈情況。
(4)秸稈清理情況。包保村田間及“四邊一上”秸稈清理及時、徹底。
(5)對包保村支持情況。包保單位在人力、技術、資金上對包保村支持力度。
2、先進鄉鎮評選標準
衛星遙感監控,省、市、縣督查巡查組均未發現火點及《考核細則》。
四、評選方式
1、先進包保單位評選方式
(1)鄉鎮推薦。各鄉鎮根據包保單位實際包保情況,擇優推薦,并上報《20**年午季秸稈禁燒先進包保單位申報表》。
(2)縣禁燒辦初步審核。縣禁燒辦根據各鄉鎮所報審批表,對包保單位在禁燒期間工作表現進行初步審核。
(3)包保縣領導審核。縣禁燒辦進過初步審核后,上報各鄉鎮推薦先進包保單位至包保縣領導,由包保縣領導根據各方情況審核所報單位。
(4)公示。
2、先進鄉鎮評選方式
參見《考核細則》(附后)
五、獎勵辦法
1、向先進包保單位頒發證書,并且根據有關規定被表彰單位下一年度公共財政預算增加10%。
2、排名前五位的鄉鎮(單位)每個獎勵6萬元,獎金的30%用于獎勵鄉鎮(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剩余資金用于對禁燒工作表現突出人員的獎勵。
六、時間安排
1、請各鄉鎮于20**年7月日前上報《20**年午季秸稈禁燒先進包保單位申報表》。
2、縣禁燒辦對各鄉鎮所報材料進行審核、匯總。
3、20**年7月日,縣禁燒辦將審核匯總后材料上報包保縣領導辦公室。
4、20**年7月日前,依據相關程序確定名單,并進行公示。
5、20**年7月日,在固鎮縣20**年午季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總結大會上對先進包保單位進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