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教課堂中發揮電化教學作用
如何在幼教課堂中發揮電化教學的作用
論文關鍵詞:電化教學電教媒體幼兒課堂
論文摘要:在幼兒教育課堂教學中,恰當準確地運用電教媒體這一手段,可以大大增強教學效果和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較短時間內愉快地獲取大量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的許多課程都是幼兒非常熟悉的內容,如何將這些熟知的內容講出新意,使幼兒在熟知的基礎上接受到新的知識,以此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常規教學中不易掌握的難點。電教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較好地幫助解決了這個問題,也促進幼兒學習有效性的提高。在平時的組織教學活動時,合理利用電教媒體,往往有多重收效。
1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以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激發其學習興趣
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對學生來說“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幼兒學習的巨大力量。幼兒年齡小,無意注意、無意識記憶不占優勢,他們的學習活動常受直接興趣所支配,因此,幼兒園教師更要重視幼兒興趣激發的研究。在幼兒課堂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形聲結合、聲畫并茂的特點,圍繞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各種情境,可以調動幼兒的學習情緒,激發求知欲,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例如組織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活動,在學習歌曲《小蝌蚪》時,筆者根據歌曲內容錄制了反映歌詞的錄像片,圖像上有小蝌蚪的發育過程。原本幼兒對歌詞既不理解又容易產生錯覺,等看到真實的小蝌蚪及它的生長過程就很容易理解了。幼兒學得扎實又高興,和著那優美、歡快的音樂,很快就把歌曲學會了。
以往教學常識課“認識七星瓢蟲”是利用圖片教學講解,枯燥乏味。運用電化教學,課一開始,首先出示七星瓢蟲圖片,幼兒邊觀察邊回答問題。一會兒幼兒注意力就不集中了,有些不耐煩。用抽拉的形式讓七星瓢蟲的腿反復地伸縮,幼兒的注意力又集中了,仔細觀察,認真聽講,七星瓢蟲的腿動起來使幼兒非常感興趣,學得也就輕松愉快了。
再如“小蝌蚪找媽媽”的教育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作形象生動、繪聲繪色的多媒體動畫課件,這樣大大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使整個活動進展得非常順利。
2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熱情,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如在教唱《小燕子》這首歌曲時,筆者按傳統的教法,先教幼兒念會歌詞再逐句教唱,幼兒總是提不起精神。筆者找了一盒錄音帶,再制作一幅美麗的以春天為背景的課件,小燕子隨著優美的旋律飛舞,教學效果大不一樣。隨著那歡快而鮮明的節奏,看著優美的畫面,幼兒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懷抱,與小燕子一同遨游在廣闊無垠的田野,興趣濃了,歌曲一下子就學會了。他們還隨著錄音邊唱邊跳,可以說是一教室的“小燕子”在翩翩起舞,讓人享受到春天的快樂。
篇2:學校電化教學應用觀摩會活動方案
為了落實臥龍區教研室“關于確保電化教育、遠程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發揮電化教育、遠程教育資源的最佳應用效益,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和效益”的精神,加快我鎮教育信息化發展步伐,提高本鎮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應用遠程教育資源的水平,為我鎮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應用、管理奠定堅實的師資基礎,使該項工作真正取得實效,以期起到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促進校際經驗分享和交流,努力使我鎮電化教育上一個新臺階,特舉辦本次觀摩活動。
一、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按臥龍區有關現代信息技術教育、遠程教育精神和蒲山鎮中心學校電教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各中心小學校以校本培訓為基礎,以學科電教、計算機輔助教學為主體,做好遠程教育資源二次開發的研究和推廣。常規電教和現代技術多媒體教學齊頭并進,推進我鎮教學工作的全面現代化。
二、活動的時間和地點
時間:*年12月5日(8:30――11:30)
地點:槐樹灣中心小學多媒體教室
參加人員:蒲山鎮中心學校、各中心小學業務主任、電教專干。
三、觀摩活動安排
1、8:40蒲山鎮中心學校邰付祥書記做活動安排。
2、8:50槐樹灣中心小學校長郭平作《搭建遠程教育平臺,服務常規教育教學》的專題報告。
3、9:00集中觀摩蒲山鎮槐樹灣小學計算機教室、遠程教育接收教室和電教教材室,聽取電教專干李
篇3:論電化教學對幼兒園傳統教學影響
論電化教學對幼兒園傳統教學的影響
宋玖洋河南省實驗幼兒園
摘要:幼兒園教學,泛指3~6歲的學前適齡兒童在公辦,民辦幼兒園所接受的教學活動,概括地說,幼兒園教學有內容上的非學術性,方法上的多樣性,形式上的非正式性,是學齡前兒童走向小學前重要的組成部分。
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技術手段,電化教學是傳統教學的重大變革,有著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電化教學也存在缺陷與不足,由于其起步時間較晚,發展時間較短,應用體質較傳統教學模式還尚不完善。如何才能把幼兒園教學與電化教學有機地結合,充分發揮電化教學的優勢與作用,本文通過分析電化教學應用于幼兒園教學,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關鍵詞:電化教學,幼兒園教學
一.淺析幼兒園教學與電化教學
(1)幼兒園教學的發展
我國的幼兒園教學開始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49年,歷經60多年來的發展過程,呈現出教師高學歷化、一體化的趨勢,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某些課程設置未能適應幼兒園教師長期發展的需求,由于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幼兒園間軟硬件設施差距過大,幼兒園教師的發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等。要促進幼兒園教學發展,有必要充分發揮各部門綜合作用,細化到各個方面,均衡的解決問題
**年開始,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的開始,對于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證,在這樣的趨勢下,當今幼兒園改革呈現以下發展特點:1.課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2、課程改革更多的將重點放在幼兒一邊;3、0~6歲學齡前兒童課程一體化;4,課程教學與社區服務相融合;5,重視教師職業水平的提高
(2)電化教學的發展
1.解放前的電化教學。
解放前,我國還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階段,經濟上非常貧窮,科學技術十分落后,教學事業也十分落后,鑒于國外視聽教學的發展,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使我國教學界人士開始初步嘗試電化教學。
(2)解放初期的電化教學。
解放后,隨著政局的穩定和經濟的復蘇,黨和政府開始注意到電化教學的發展,唱機、錄音機、幻燈片、唱片、錄音帶、教學影片開始進入學校,為電教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一批中小學和高等院校逐步開展了電化教學,并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
(3)重新起步的電化教學。
歷經十年*x,我國的教學事業止步不前,電化教學的發展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自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電化教學事業重新起步。*x同志在全國教學工作會議上代表黨中央提出:“要制定加速發展電視、廣播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措施,這是有效發展教學教學事業的重要途徑”。至此,我國電化教學事業進入了一個迅速發展的階段。
“教學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一觀點的提出,進一步推動了電化教學的發展。電化教學已成為我國教學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