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談提高網絡輿情應對能力優秀論文

談提高網絡輿情應對能力優秀論文

2024-07-31 閱讀 3018

談如何提高網絡輿情應對能力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我國逐步進入高度信息化的時代。面對新媒體網絡的“爆炸式”發展,*****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規范有序運行。”短短36字諍言,為網絡發展“點明”了方向。如何應對網絡輿情,成為新形勢下考量黨政部門政治智慧和執政能力的重要標準。

如何貫徹好、落實好**大報告精神,如何及時有效應對日趨復雜的網絡輿情,筆者結合近年來的工作實踐,總結出應對網絡輿情的“五字訣”,與大家共同學習。

一是“疏”字訣,網絡輿情宜疏不宜賭。當前,網絡媒體開放性、交互性、爆炸性的特征越來越明顯。面對紛繁的網絡輿情,特別是在網絡群體性事件面前,如果采取“屏蔽”、“刪帖”等強制手段,往往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容易導致事態的進一步激化,給政府部門的公信力造成重大損害。因此,我們一定要在“疏”上做文章,堅持以開放的胸懷、開明的姿態、陽光的心態面對輿情、面對媒體、面對公眾,及時發布消息和撰寫發表網評文章,同網民坦誠溝通,贏得網民的理解和支持,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二是“明”字訣,網絡輿情宜明不宜暗。當前,干部腐敗、名車豪宅、征地拆遷、教育醫療、環境污染是網絡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選人用人、干部作風方面,社會關注度高,很容易成為“熱炒”的對象,集聚形成網絡輿情。“民意”不受重視,很可能演變為“民怨”和“民憤”,導致負面網絡輿情的集中涌現。因此,我們要不斷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對各項重大工作尤其是干部選拔任用等群眾關注度高的工作,只要不涉及保密事項,就要在第一時間發布。要發揮好地方媒體,如縣級網站、部門網站的作用,通過開設官方微博、開展網*談等,加大與網民的互動交流力度,聽取網民的心聲,把網絡輿情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三是“快”字訣,網絡輿情宜急不宜緩。傳播迅速是網絡輿情的一大特點,一般而言,網絡輿情處置有“黃金24小時”的說法,如果不在24小時內對網絡輿情進行積極回應,就可能會導致小事拖大,輿情成為熱點。面對突發網絡輿情事件,我們不能久拖不決、消極對待,而要及時跟進,在第一時間組織力量調查事件真相,第一時間把真相公布于眾,搶占輿論先機。如事件復雜,不要等到有完整結果后再進行公布,而要根據進展情況分段公布,滿足公眾的知情權,發出正面聲音、消弭負面傳言,引導網絡輿情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四是“真”字決,網絡輿情宜實不宜虛。目前,網絡與手機等無線終端已經互聯,人們對網絡信息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參與者越來越多,往往容易一石激起千層浪,謠言、猜測縱行,真假難辨。對各類網絡輿情,我們不能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要深入研究分析,做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還原輿情信息的本來面目,深挖群眾的根本訴求,把握住問題的關鍵點,從而達到對癥下藥、藥到病除的目的。廣大領導干部要著力加強對網絡輿情規律等相關問題的學習研究,深入把握網絡輿情發展趨勢,善于運用網絡手段、網絡語言來處理網絡輿情,切實提高應對和處理網絡輿情的本領。

五是“統”字訣,網絡輿情宜攬不宜推。當前,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利益訴求的重要渠道,甚至有說法稱“寫信不如*,*不如上網”,為追求“眼球效應”,網民往往信奉“偏執才能注目,極端才能傳播”的做法,稀松平常的問題也往往被披上非“官”即“富”或“色”的外衣。面對此類網絡輿情,有些職能部門往往會以不屬于受理范圍或不在能力范圍為由,或不管不問,放任自流;或推諉扯皮,導致事態的進一步擴大。因此,我們要建立組織部門為主體,宣傳部門為主導,涉網部門相配合,網絡媒體為主渠道的“四位一體”網絡輿情導控機制,對相關輿情信息,無論真實與否,都要及時調查研判,及時交辦、轉辦、協辦、督辦,立足抓落實,及時澄清事實,發布相關信息,樹立良好形象。

篇2:談提高網絡輿情應對能力優秀論文

談如何提高網絡輿情應對能力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我國逐步進入高度信息化的時代。面對新媒體網絡的“爆炸式”發展,*****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規范有序運行。”短短36字諍言,為網絡發展“點明”了方向。如何應對網絡輿情,成為新形勢下考量黨政部門政治智慧和執政能力的重要標準。

如何貫徹好、落實好**大報告精神,如何及時有效應對日趨復雜的網絡輿情,筆者結合近年來的工作實踐,總結出應對網絡輿情的“五字訣”,與大家共同學習。

一是“疏”字訣,網絡輿情宜疏不宜賭。當前,網絡媒體開放性、交互性、爆炸性的特征越來越明顯。面對紛繁的網絡輿情,特別是在網絡群體性事件面前,如果采取“屏蔽”、“刪帖”等強制手段,往往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容易導致事態的進一步激化,給政府部門的公信力造成重大損害。因此,我們一定要在“疏”上做文章,堅持以開放的胸懷、開明的姿態、陽光的心態面對輿情、面對媒體、面對公眾,及時發布消息和撰寫發表網評文章,同網民坦誠溝通,贏得網民的理解和支持,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二是“明”字訣,網絡輿情宜明不宜暗。當前,干部腐敗、名車豪宅、征地拆遷、教育醫療、環境污染是網絡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選人用人、干部作風方面,社會關注度高,很容易成為“熱炒”的對象,集聚形成網絡輿情。“民意”不受重視,很可能演變為“民怨”和“民憤”,導致負面網絡輿情的集中涌現。因此,我們要不斷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對各項重大工作尤其是干部選拔任用等群眾關注度高的工作,只要不涉及保密事項,就要在第一時間發布。要發揮好地方媒體,如縣級網站、部門網站的作用,通過開設官方微博、開展網*談等,加大與網民的互動交流力度,聽取網民的心聲,把網絡輿情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三是“快”字訣,網絡輿情宜急不宜緩。傳播迅速是網絡輿情的一大特點,一般而言,網絡輿情處置有“黃金24小時”的說法,如果不在24小時內對網絡輿情進行積極回應,就可能會導致小事拖大,輿情成為熱點。面對突發網絡輿情事件,我們不能久拖不決、消極對待,而要及時跟進,在第一時間組織力量調查事件真相,第一時間把真相公布于眾,搶占輿論先機。如事件復雜,不要等到有完整結果后再進行公布,而要根據進展情況分段公布,滿足公眾的知情權,發出正面聲音、消弭負面傳言,引導網絡輿情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四是“真”字決,網絡輿情宜實不宜虛。目前,網絡與手機等無線終端已經互聯,人們對網絡信息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參與者越來越多,往往容易一石激起千層浪,謠言、猜測縱行,真假難辨。對各類網絡輿情,我們不能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要深入研究分析,做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還原輿情信息的本來面目,深挖群眾的根本訴求,把握住問題的關鍵點,從而達到對癥下藥、藥到病除的目的。廣大領導干部要著力加強對網絡輿情規律等相關問題的學習研究,深入把握網絡輿情發展趨勢,善于運用網絡手段、網絡語言來處理網絡輿情,切實提高應對和處理網絡輿情的本領。

五是“統”字訣,網絡輿情宜攬不宜推。當前,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利益訴求的重要渠道,甚至有說法稱“寫信不如*,*不如上網”,為追求“眼球效應”,網民往往信奉“偏執才能注目,極端才能傳播”的做法,稀松平常的問題也往往被披上非“官”即“富”或“色”的外衣。面對此類網絡輿情,有些職能部門往往會以不屬于受理范圍或不在能力范圍為由,或不管不問,放任自流;或推諉扯皮,導致事態的進一步擴大。因此,我們要建立組織部門為主體,宣傳部門為主導,涉網部門相配合,網絡媒體為主渠道的“四位一體”網絡輿情導控機制,對相關輿情信息,無論真實與否,都要及時調查研判,及時交辦、轉辦、協辦、督辦,立足抓落實,及時澄清事實,發布相關信息,樹立良好形象。

篇3: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師范生壓力應對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師范生壓力應對

一、團體方案名稱

學習倍輕松――師范生壓力應對

二、團體規模

由10人小組、6――9個小組組成。

三、參加對象

高校在校師范生

四、團體活動時間、地點

活動時間:20**年9月21-22日,每次2-3個小時,共五次。活動地點:安靜的、有活動桌椅的寬敞教室。

五、團體整體目標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機制的創新、課改的推進、人事制度的變革以及社會對教育的評價要求越來越高,師范生面臨的職業壓力越來越大。而不良心理壓力不僅會影響師范生們自身的學習和生活質量,還會影響教師和學生的工作學習環境,影響和諧學校氛圍的營造。為此,希望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營造一個真誠、理解、支持的小組氛圍,使師范生們通過活動和分享,學會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調節自我,學會面對現實,及時化解沖突與矛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進心理健康,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

六、團體活動方案

七、團體活動具體安排

第一單元促進認識建立信任

活動一:成員相互按摩

一、活動目的

1、促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形成團隊;

2、活躍氛圍,激發成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活動時間:

大約30分鐘。

寬敞的室內。

四、活動順序:

1、參與者先隨意圍成大圈,三到四人一組,認識成員,并記住他們;

2、主持人將分好組的成員分配到教室的不同位置3、主持人說“按摩”,大家開始相互按摩。

5、幾次活動后,請各個小組成員派出代表,分別談談感受。

六、交流分享:

1、怎樣才能盡快了解成員?有經驗可與大家分享嗎?

2、當開始按摩時,你有什么感覺?你與家庭成員交流過你的感受嗎?

3、當按摩進行一段時間后成員間還會不會那么陌生,大家關系有什么變化?

4、活動中你還觀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七、注意事項:

1、游戲的活動空間要大一些,方便大家分組按摩。

2、在交流分享環節中,主持人要多與成員交流,問他們參加活動后的感受。

活動二:動物星球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探索自我概念,促進對自我壓力狀態的了解;

2、促進成員對壓力狀態的相互宣泄,彼此獲得心理上的相互支持;

3、加深相互之間的了解,盡快彼此熟悉。

二、活動時間:

大約50分鐘。

將不同顏色的彩色大卡紙(圓形或橢圓形)剪成8―10張大小接近但形狀不同的紙片(拼合后仍可復原成一張)、記號筆若干。

四、活動場地:

寬敞的室內。

五、活動順序:

1、活動開始時請每位參與者隨意拿一張紙片和一支記號筆;

2、請參與者思考“假如我是一只動物,一只最能代表自我的動物,我希望自己是什么,為什么?并將此動物名稱寫在紙上(只能寫一個);

3、參與者拿著寫好的紙,尋找同色卡紙片的“動物”同伴形成新組合;

4、新組合成員要迅速將不同形狀的紙片拼合復原,最先完成組合的“動物星球”將獲得獎勵,最后完成的要表演節目;

5、小組交流,集體分享。組內交流,以“我希望,因為”的方式自我介紹并解釋選擇代表“動物”的理由,然后派代表向所有成員介紹本“動物星球”的成員。

六、交流分享:

1、開展上述活動的每個程序中有什么感想?

2、交流過程中看到、聽到了什么?有何體驗?

3、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動物,是否反映了你此時的心理狀態?

七、注意事項:

1、活動能夠反映出每個成員潛意識中對自我的評價,因此,主持人要注意傾聽,以便重點提問,深入挖掘個性特質。

2、主持人要鼓勵成員發表自己看法,也可以將“同種動物”引出,鼓勵推薦自己、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