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管理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課程管理崗位職責
職責描述:
1.課程素材收集及課程研發;
2.收集課程意見反饋并持續改進;
3.組織優秀課程評選;
4.負責E-Learning系統建設。
任職要求: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教育背景,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等專業畢業;
2.3年以上培訓工作經驗,具有大型企業培訓課程體系建設經驗;
3.具有開發設計培課程及編寫教材的工作經驗,能夠根據受眾不同進行個性化課程研發。
課程管理崗位
篇2:全面6S推進目視化管理課程
全面6S推進與目視化管理課程
課程背景
6S管理是推行全面質量和安全管理的基礎,是全世界制造型企業通用的管理語言,是日本工業企業崛起重要的法寶。也是企業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改善現場、提升效率、美化環境、提升士氣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6S管理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國企業就開始逐步逐步引進5S這一先進管理工具,并創造出了6S、7S等,有不少企業因為領悟的6S的精髓,堅持不懈推進,無論是工廠安全、產品品質或制作效率都得到的全面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提升了員工的自我修養。也有不少企業借助推進5S管理而擺脫經營困境,并逐漸樹立品牌。
然而,有相當多的企業都知道了6S這個概念,但是推進過程停滯不前,效果不佳或很難得到維持。走進現場,到處都可以看到工具凌亂擺放,機器設備布局混亂,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成品、不良品、輔材擺放雜亂無章,定位定置管理差,工人衣著不整,士氣低落,不良、浪費現象隨處可見。究其原因,可能包括了企業對6S管理的認識不夠、員工對6S理解不深而參與度不夠、對6S理解存在誤區、缺少可以借鑒和效仿的案例……
本課程將結合企業在推進6S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講述一個正確、科學地推進6S工作的方法和步驟,以及在推進6S管理工作中的技巧。同時將講解大量的案例,引導學員深刻理解6S的核心精髓,并指導學員如何進行變革,如何突破變革的阻力,如何避免6S工作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廢。同時管理人員在本次培訓中還將掌握如何讓一線員工積極參與6S管理,如何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6S推行體系,如何及時發現6S推行過程中的問題、并積極找到解決措施,如何實施目視化管理等。
課程目的
1.理解6S的真正意義與作用,了解推行6S的重要性
2.掌握6S推進中的各個步驟的關鍵要領及具體實施方法
3.了解6S與品質、效率、安全、士氣的關系
4.掌握6S推進的技巧與緩解6S推進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方法
5.掌握目視管理的要求與應用技巧
6.了解促進員工參與的方法與手段
7.掌握6S固化標準化的方法,并能持續改善
8.熟悉6S推進常用工具的運用
授課方法:講授實例、案例分析研討、經驗分享、實作練習
授課對象:企業高層管、廠長、生產或倉儲經理、6S專員或主管、車間主任及、各部門相關的負責人及管理人員、一線員工等(特別說明:要針對培訓對象適當調整教材,管理人員和一線員工要區別培訓)
課程大綱
1.現場管理及6S概述
1)什么是現場管理以及為什么需要現場管理
2)現代企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3)6S在管理系統中的作用
4)作為普通員工,6S工作給我工作帶來的幫助以及實際工作中我們面臨的問題
5)實施6S的其它作用和必要性
6)正確理解和看待6S
2.6S的概念與要點(重點案例研討)
1)6S的起源
2)整理的概念及推進執行的具體要求,范例講授(要與不要的判斷標準、明確場所的基準、廢棄處理的原則等)
3)整頓的概念及推進執行的具體要求(特別講解三定的概念、原則和作用,整頓的三要素),范例講授
4)清掃的概念及推進執行的具體要求,范例講授
5)清潔的概念及推進執行的具體要求,范例講授
6)典型的6S改善案例詳解,范例講授
7)素養的概念與行為化管理(良好的職業素養應包括的內容)
8)安全(6S)簡述(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如何從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到我會安全的轉變,安全意識等)
3.6S實施的常用工具與實施技巧
1)紅牌作戰法
2)定置管理法
3)定點拍照法與實施要領
4)形跡管理法
5)實際操作案例介紹
4.6S巡查與整改
1)6S巡查標準的制定
2)6S巡查組織的建立、職責及具體要求
3)6S巡查的展開
4)巡查結果的整理公布
5)問題改善與追蹤
5.6S項目在公司推行步驟及要點
1)6S推行組織與職責
2)如何策劃推行6S活動
3)如何讓員工積極參與6S管理(激勵、活動、制度、宣傳等)
4)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對策
5)領導是堅持的核心
6.目視化管理簡介
1)目視化管理的作用
2)目視化管理的重點與要點
3)目視化管理實施的方法
4)目視化管理的常用工具
篇3:中學課程管理制度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為規范管理和便于操作,特制訂以下細則。
一、確定校本課程方案的依據
1、國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性文件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福建省教育廳頒布的《福建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計劃(試行)》是我校目前開設校本課程的主要依據。
2、學校的教育哲學或辦學宗旨
校本課程開發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需要一種明確的學校教育哲學,通常用培養目標或辦學宗旨等來表示。我校的辦學宗旨是:把學生培養成社會英才,具體化為培養學生下列品質:自信心、民族性、創新、現代化、健康、堅毅。
3、學生需求的評估
校本課程的設置必須考慮學生的需求、興趣,這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起點。為此,我校通過問卷調查開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到目前在校學生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①學習方法的指導;
②與人交往和相處的能力;
③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
④安全防患意識與臨危應變能力等等。
4、學校課程資源的評估
校本課程的設置還必須基于學校的現有課程資源,這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可能性的保障。根據我校目前課程資源:如圖書館、語音室、多媒體教室等狀況,將充分開發和利用,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開發第二門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綜上所述,以及學校的傳統與優勢,經學校課程開發領導小組集體討論、審議,初步確定我校現階段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為:
1、學會交往,在合作中學習;2、學會自信,養成自我認同感知和堅毅的品質;3、學會探究,至少學會一門探索性課程;4、掌握一項體育技能和一項閑暇技能;5、學會自我保護,具有安全防患意識;6、具有現代中國人的意識。
三、校本課程的組織管理
1、學校建立“福州第十六中學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為第一責任人。學校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制定課程實施方案,決定實施計劃和相應步驟,協調各方面工作,為學校開設課程提供各種保證。
2、教務處、教科室:學校實施課程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制定具體的課程實施進度和組織課程的日常運作,檢查各年級課程實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向校長匯報并提出處理意見,聘請校本課程的任職教師,把具體的工作要求布置給各年段和各學科教研組。
3、年段、教研組:課程組織管理的重要環節,上承校長和學校課程管理職能部門,下接年段內各班主任和校本課程的任職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起著組織、協調和監控作用。
4、班主任和任職教師:具體負責對學生的組織實施和授課指導工作,要求隨時了解學生學習進展情況,關注學生的態度和表現,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四、校本課程的總體結構
根據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計劃(試行)》規定和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學校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擬定了學校校本課程計劃(如下所示),并從七年級開始實施。
五、課程材料的撰寫
學校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對任課教師進行適當的培訓,指導他們撰寫課程材料,課程材料撰寫完成后,交學校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審定,通過后才予以使用。
六、教學方式、方法
我校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方法主要是探究式和對話式教學法。在學生親自體驗和查閱有關資料、調查訪談等基礎上,結合問題,以舉例與對話進行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對話、討論或由學生主持,或由教師主持,或師生共同主持,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七、考核評價
我校校本課程對學生評價考核,由期末考查(開卷)、學生參與度與撰寫學習心得體會等部分組成。其中包括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調查、查閱資料,討論中發現、提出問題,發表意見等的參與度為評價考核的重要標準。學生學習評價由教師與學生共同認定,由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點評等相結合,評價結果記入《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報告單》相關項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