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電池機車充電工作業操作規程
1.對于防爆特殊型蓄電池極柱的焊接,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并通過主管部門考核、取得《允許操作證》的人員擔任。
2.配制硫酸電解液必須用純水或蒸餾水。
3.配制電解液時必須穿戴膠靴、橡膠圍裙、橡膠手套、護目眼鏡和口罩等防護用品。
4.在調合電解液時必須將硫酸徐徐倒入水中,嚴禁向硫酸內倒水(以免硫酸飛濺,燙傷工作人員)。
5.配制酸性電解液,遇有電解液燙傷時,應先用5%的硫酸鈉溶液清洗,然后再用清水沖洗。
6.配制堿性電解液,如果皮膚沾有堿液時,應先用3%的硼酸水清洗,然后再用清水沖洗。
7.禁止在充電過程中緊固連接線及螺帽等。禁止將扳手等工具放在電池上。
8.堿性蓄電池使用300~350個循環、酸性蓄電池使用6個月應全部更換一次電解液并進行清洗,然后按初充電方式進行充電。
9.每組電瓶使用達30個循環時,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并均衡充電一次。
10.每周應測量一次泄漏電流,清洗一次特殊工作栓。
11.每周必須檢查和調整每只蓄電池電解液的密度。
12.嚴禁占用機車充電。
13.在井行蓄電池充電室內測定電壓時,可使用普通型電壓表,但必須在揭開電池蓋10分鐘后進行。
14.妥善保管好防火工具及消防器材,確保其完好、有效。
15.作業時應穿著規定的勞動保護用品。
16.認真執行崗位責任制和交接班制度。
17.認真檢查電壓表、點溫計、密度計及溫度計等檢測儀表,確保其靈敏可靠。
18.充電前必須先進行整體檢查:
(1)電池裝置外部應完好,銘牌和防爆標志齊全。
(2)電池裝置的型號、額定工作電壓。
19.換電瓶箱時,必須把電機車控制器手把拉回零位,取下手把,抽出電機車上的插銷。
20.用推移方法換電瓶時,機車應與充電架對中,抽出電瓶箱與機車上的4個固定串銷,再平行推移到充電架上。
21.用吊車換電瓶時,應先檢查吊車起重鉤環、鋼絲繩、制動閘與電動按鈕,確認無誤后再進行起吊。吊車升起后,嚴禁人員在起重物下行走或站立。
22.充電工作開始前應先檢查充電機及充電機上的儀表,確認指示準確后再進行送電。
23.擦凈電池箱蓋上的灰塵、積水后,打開電池箱清洗干凈。
24.每次充電前都應對電源裝置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5.檢查各電池間連接極柱是否正確,接線端子的連接是否牢固。
26.充電機電源的兩極不得接反(電源的正極接電池的正極、電源的負極接電池負極)。
27.整流設備充電插銷必須采用電源裝置的專用插銷,不得用其他物品代用。
28.清除放在電瓶上的任何工具、物品與臟物,打開全部電池旋塞。
29.充電前應再檢查一次電源連接是否正確,觀察電壓表的指示值,并做好記錄。然后啟動整流器開始充電。
30.注意觀察電池在充電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其中包括電解液的密度和溫度、電池的端電壓、充電電流的變化),如有異常情況應停電處理,不準電池帶故障充電。
31.各種型號的電瓶及充電機,其充電方式、充電電流、充電時間、常規充電或快速充電,應按該產品說明書及有關技術文件執行。
32.在有80%的單體電池電壓升至2.4伏時,方可改用第二階段充電。當電解液冒出細密強烈氣泡,而且達到2.5伏以上,電壓、比重穩定3小時不變,即為充電完畢。
33.停止充電前各電池槽的比重:酸性為1.26±0.01,否則,可用蒸餾水(當大于1.270時)或比重為1.300的稀硫酸(當小于1.250時)調整;堿性為1.17~1.220。液面高出極板高度:酸性為10~20毫米,堿性為15~30毫米。
34.充電時電解液的溫度不得超過下列規定:合成堿電解液43℃;苛性鈉電解液35℃;硫酸電解液45℃。溫度超過時應立即停充或降低電流充電,待冷卻后再充。測量溫度時應不少于3塊電池。
35.注意連接線與極柱不得有過熱或松動現象。
36.電池中電解液溢出時,應及時吸出、擦凈。
37.監視充電設備的運行情況,遇有不正常現象立即停充,待處理后再充電。
38.在充電過程中,每小時必須檢查一次電池電壓、電流、液面、比重和溫度,并做好記錄。
39.充電完畢必須停止1~1.5小時,待冷卻后方可蓋上電池旋塞。擦凈注液口的酸堿跡,用清水沖刷后蓋上電池箱蓋,鎖上螺栓。
40.每班工作結束后,須填寫有關記錄并打掃環境衛生、整理好工具和儀表后,方可交接班。
篇2:電力機車防止蓄電池虧電管理辦法
目前,我段電力機車車型有SS4、H*D1C兩種,采用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因電力機車蓄電池容量小,采用微機控制的和諧系列機車,微機系統耗電量大,更容易發生蓄電池虧電情況。為了預防蓄電池虧電故障發生,特制定本辦法。
一、管理職責及分工
實行段長領導下的逐級負責管理制度,保證蓄電池的可靠運行。
主管段長:負責蓄電池管理的領導工作。
技術科:負責機車的檢修計劃編制、質量分析、范圍制定等技術管理工作。
教育科:負責運用和檢修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
檢修、整備車間:負責蓄電池的檢修和維護工作。并根據本車間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細化措施。
運用車間:負責落實防止蓄電池虧電的具體工作,并根據本車間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細化措施。
安全科:負責本辦法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考核。
二、機車運用及整備作業過程
1、乘務員交接班必須檢查機車上各屏柜內各種開關位置,防止開關位置不正確構成的隱患。
2、機車運行途中注意觀察機車控制電壓,特別是過分相過程應注意觀察控制電壓表的變化過程,過分相重新合閘后應確認機車控制電壓上升110V左右,保證充電機組正常。
3、途中停留時,斷電20分鐘后,必須升弓合閘,防止過度使用機車蓄電池造成虧電。
4、遇到接觸網停電時,應關閉頭燈、副燈等其它不必要的用電設備(僅保留標志燈),防止機車蓄電池虧電。H*D1C機車:接觸網停電時應斷電降弓,換向手柄、電鑰匙回零位,關閉低壓柜柜上GU1/TCU1(代號=23-F108),GU2/TCU2(代號=23-F109)自動開關。
5、機車整備作業過程中超過20分鐘應斷開機車蓄電池,在不升弓合閘狀態下,用機車蓄電池照明作業不得超過20分鐘。
6、機車整備作業結束,人員離開機車時應斷開機車蓄電池開關。
三、機車專檢及檢修作業過程
機車檢修作業過程應執行相應車型蓄電池的檢修范圍和工藝,防止作業過程引起蓄電池虧電。
1、機車檢修作業過程應及時斷開機車蓄電池,防止虧電。(責任主體,檢修車間)。
2、機車檢修作業過程不得使用輔助壓縮機打風調弓。
3、機車大、中修后應保證機車蓄電池保有容量在標稱容量的80%以上。小輔修應保證機車蓄電池保有容量在標稱容量的60%以上。
四、發生蓄電池虧電后的處理與考核
發生蓄電池虧電后,應及時報活處理,檢修車間應及時進行充電或更換。凡造成蓄電池虧電又隱瞞不報者,執行“誠信從寬,隱瞞從嚴”的原則,加重考核。
1、機車運用(包括多級重聯運行機車、有動力和無動力回送機車、在外單位大中修回送機車)途中發生的蓄電池虧電責任一律定相應的運用車間(兩組充電機組均故障時除外)。
2、整備調車作業過程發生蓄電池虧電責任一律定相應的整備車間。
3、檢修作業過程(包括專檢、臨修、小輔修等)蓄電池虧電責任一律定相應的檢修車間。
4、通過分析LKJ記錄文件,發現存在虧電記錄的責任定擁有當時車權的部門。
5、以擁有車鑰匙作為車權標志,作業過程發生的蓄電池虧電,責任定當時車權部門。外單位在車上作業,引起蓄電池虧電,責任定協助作業的部門。
6、交接過程發現的蓄電池虧電,原則上定交班部門。
7、車上沒有作業人員,未斷開蓄電池開關。按照蓄電池虧電處理,責任定當時擁有車權部門。
篇3:蓄電池機車充電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充電工必須在井下現場向區調度打電話進行交接班,做到上班不來,下班不走。
各點班必須認真履行自己的充電職責,認真檢查電瓶的電液配比、電池電壓、充電電流等情況,并認真做好充電記錄。
認真檢修機車,做到出車無影響、完好,無失爆出車。
充電工必須認真督促司機和跟車工按時換瓶,以保證每個電瓶都有充電時間,一般應不低于6小時,有事必須及時向調度匯報并做好記錄。
認真按電液配比濃度要求配比酸水,比重一般要求初充前為1。22±1°,充電后達1。26±1°嚴禁超過此標準對電瓶進行充電。
配比酸水時,應按要求做好個人防護,戴上護目鏡,防酸水套等,將硫酸徐徐倒入蒸餾水中,并不斷攪拌,嚴禁向硫酸內直接加水。
充電工必須由持有充電工合格證者擔任,并堅持持證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