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筒混合機托輥調整
1引言
托輥裝置是混合機筒體裝置的支撐部件,承受整個筒體裝置和筒體內混合料的重量、以及工作運轉載荷,并傳遞到基礎。混合機一般只設給料端、排料端兩對拖輥。從橫斷面看,?對拖輥對稱布置在?圈垂直中心線的兩側,左右夾角30°。給料端拖輪組安裝在同一底座上;排料端拖輥組連同擋輥裝置共用同一底座,(見圖2);這種安裝方式便于保證正確位置,且能大大減小地基橫向剪力。
圓筒混合機是支撐在托輥上的巨大回轉體。它長期處于重載工作環境中,且在兩支點托輥上長期連續運轉,是燒結礦生產線上最為關鍵的設備之一。混合機托輥是混合機設備中的重要部件,混合機托輥調整得是否適當,不但直接影響到混合機擋輥、簡體及滾圈等各部位的受力情況,而且還直接反映在托輥軸承溫度的變化和使用壽命上。因此,正確地調整托輥對位置對混合機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
2托輥的調整原理
混合機傾斜安裝,筒體自重與摩擦產生軸向力,又因?圈與托輥軸線不平行而產生附加軸向力,軸向合力主要由擋輪承擔。就混合機而言,因筒體重量很大,筒體的位置很難固定,理論上應允許沿軸向往復串動;為了使托輥和?圈工作表面磨損均勻,也要求筒體軸向串動。圓筒混合機與回轉窯相比較,在結構上類似,但圓筒混合機有他自身的特點,主要區別是,混合機的體積較小,長徑也小,但轉速比混合機要高,一般可達到每分鐘5~7轉,是回轉窯轉速的2~3倍。因此,圓筒混合機托輥調整可以借鑒回轉窯拖輪調整的成功經驗,還必須結合混合機自身的特點進行調整,要減輕擋輪的負荷、同時防止沖擊;所以,需要了解和掌握托輥的調整原理。
2.1托輥的調整目的
要保證圓筒混合機機械設備的長期安全運轉,關鍵問題在于托輥調整以及開式齒輪的調整。調整托輥的目的:一是維持混合機軸線的直線性;二是使筒體能沿軸向正常往復串動同時還要防止對擋輪產生沖擊;三是讓各擋托輥均勻地承擔筒體載荷;四是使大齒輪齒面均勻磨損。只有通過調整托輥達到以上的目的才能保證混合機正常運行。
2.2托輥的受力分析
混合機軸線與水平線成2.62%至5.24%的斜度。當筒體處于靜止狀態時,筒體及輪帶自重G的下滑分力F明顯小于輪帶與托輥間的摩擦力因而筒體在這種情況下不會往下滑動如圖3示。但當混合機轉動時,簡體就會緩慢向下滑動動。原因是當混合機運轉時,?圈與托輥的接觸處受力情況發生了變化。以?圈為對象,其低端上除了受平行于筒體軸線下滑力F、法向反力,v以及摩擦力之外,還有一個由大齒輪傳動時產生的圓周力P,其方向沿?圈切線、垂直于簡體下滑力F如圖4示。
受力關系
受力關系
圓周力P與簡體的下滑力F的合力R,雖不能克服摩擦阻力而使筒體下滑,但是,受筒體、?圈、托輥等零件的制造誤差以及開式齒輪傳動誤差等因素的影響,當混合機轉動時能在接觸處產生彈性滑動,這是造成混合機在運轉時簡體下滑的根本原因。
2.3托輥的調整原理
如果把托輥軸線相對于筒體軸線在垂直面上的投影不平行稱為傾斜,在水平面的投影不平行稱為偏斜,那么托輥的調整就是通過調整托輥相對位置,使得托輥軸線與混合機筒體軸線在水平面的投影產生偏斜,從而產生使筒體上串的力;當它大于筒體白重的下滑分力時,筒體能上串,反之使筒體下滑。控制混合機下滑就是通過將托輥調斜的辦法來達到控串的目的,即根據混合機的回轉方向,把托輥軸線調斜一點,使其與筒體軸線呈微小偏角,這就是控制混合機筒體下滑的基本原理。根據混合機轉向調整托輥的正確方向如圖5所示。
3托輥的調整方法
圖5筒體轉向一定時
托輥的調整方向
(1)在調整托輥
前必須根據筒體的串動情況,結合儀器的測量徹底查明串動原因,方可按調整步驟進行調整。
(2)根據上下擋輪軸承的溫度情況,應檢查各擋輪與?圈的接觸和托輥軸承止推盤受力情況,據此選擇一對或兩對托輥進行調整,直到筒體正常串動為止,但托輥軸線的傾斜角度最大不得超過0.3°。
(3)先從給料端的各對托輥開始調整,以頂絲的旋轉角度控制托輥的移動量,每次調整要在頂絲端部做好標記,每次調整只允許30~60°的微量旋動,在綜合觀察混合機運行48小時后才可進行下次微調。
(4)在混合機慢轉或是靜止情況下,托輥頂絲難以旋動,因此調整托輥一般只能在混合機正常運行時進行。
(5)在調整時,嚴禁利用受力最大的托輥調整,否則容易使
筒體迅速向下或向上串而造成事故,還容易使托輥及?圈受到損傷。
(6)調整托輥幾種方法:兩個頂絲同量頂進同量退出;一個頂絲進,一個頂絲退;只進退其中一個頂絲。
(7)?圈處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都要調直,如欲將簡體抬高,就要把同一端的兩個托輥同時向筒體中心線移動;欲將簡體中心線在水平面內移動,就把同一端的兩個托輥朝同一方向平移。
托輥調整后,托輥與?圈的接觸面均勻,?圈表而接觸寬度在70%~80%以上,兩個托輥的接觸成對稱狀態,筒體無異常串動,這表明混合機運轉是正常狀態。
4托輥調整注意事項
(1)托輥應全面檢查,正確判斷。筒體下滑時,上推力小的托輥先調;簡體上串時,上推力大的托輥先調。
(2)進料端托輥只做微量調。調整后注意托輥溫度與電機電流的變化,每次調整要做好完整的記錄。
(3)托輥擺放位置不能調成八字形,同時也不能使各擋托輥擺成促使筒體下串的位置。這樣會造成托輥不均勻磨損與調整失敗。
(4)混合機中心調整主要是通過調整托輥的中心來調整?圈中心,從而使混合機在各擋托輥的支撐下處于良好的受力狀態。
(5)調整托輥采取微調觀察效果再微調的辦法。不能一步調整到位。因此,在調整之初,一定要觀察?圈接觸效果及擋輪的受力情況,擋輥受力過大,說明筒體成下滑的趨勢,運轉負荷也比較大。
(6)為了使托輥與滾罔有一個固定的良好接觸面,調整后的托輥應使兩托輥的兩軸端中心距相等。
(7)混合機長期運轉會出現基礎下沉、支撐件磨損,使得托輥離混合機中心線遠近不同,造成托輥受力不均。特別是?圈與托輥長期在一個位置接觸還會出現點蝕、磨損不均等現象。
(8)維持合理的上下串動量對回轉窯類設備是比較成熟的經驗,圓筒混合機與回轉窯相比筒體重量輕、轉速高,對托輥的調整有不同的要求;混合機托輥調整要使串動量盡可能小或維持一個上串的趨勢,防止筒體對擋輪形成沖擊;以擋輪受力較小、筒體運行平穩無沖擊為調整目的,不必強求筒體的串動。
5用壓鉛法調整托輥
用壓鉛法榆查混合機軸線及托輥受力情況可以在動態下進行,與混合機實際運行情況較為接近。
用壓鉛法檢查筒體軸線的彎曲情況是將2mm直徑的保險絲平行與托輥軸線放人?圈與托輥的接觸面問碾壓,然后把碾壓過的鉛絲取下進行分析。
根據壓出的鉛絲大小形狀。可判斷托輥與?圈問的接觸受力情況及相對位置。當鉛絲成長方形時。表明托輥軸線與筒體軸線平行;當鉛絲成菱形時,表明托輥軸線與筒體軸線偏斜;當鉛絲成梯形時,表明托輥軸線與窯軸線傾斜;當鉛絲成梯形加菱形時,托輥軸線與窯軸線既有偏斜又有傾斜。因此,鉛絲壓出后是菱形表明托輥與?圈處于最好狀態。
當出現梯形時,說明托輥軸線在垂直面傾斜,這就要求在托輥軸承座下加墊予以消除。如果某個托輥比其它托輥碾壓的鉛絲過寬或過窄則說明該托輥受力過大或過小,也就是該托輥太靠近或遠離窯的軸線。這可以向外移或向里頂該托輥來消除受力不均。因混合機托輥運行狀態非常復雜,鉛絲檢驗法是間接測量方法,只能定性查明情況,不能定量分析,這種方法只有在積累一定經驗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并作出準確判斷。
篇2:托輥旋轉阻力測試儀操作規程
一.儀表出現負號,只要將應變片傳感器卸下螺絲翻轉180。,再裝上即可。
二.調零前應將扛板輕輕放在應變片傳感器上,以免傳感器上有預壓力,人為造成測量誤差。
三.在安裝和測試過程中,絕對禁止傳感器的摔打,磕碰和過載,以免傳感頭變形。
四.不同直徑的托輥應配相應長度的杠板,以保證測量值即為該托輥的旋轉阻力(保證杠桿比為1:1)。
五.注意操作現場交流電源電壓變化,保證交流供電電壓為220V±10%,否則應加交流穩壓源。
六.測量托輥旋轉阻力時,必須緩慢提高托輥的轉速,如在達到托輥規定的線速度前,儀表已顯示阻力值超過5-6N,則應立即停止操作,以免測量值超過傳感器的額定值,造成傳感器的損壞。該傳感器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載為10N(1公斤力)。
七.測試結束請將調速裝置的按鈕回到零位,以免下次測試時的沖擊造成傳感器的損壞。
八.測量完畢,應將傳感器收藏保管好。
篇3:托輥旋轉阻力試驗臺操作規程
1.該試驗臺用于測試托輥的旋轉阻力,試驗應同相關人員進行。
2.托輥旋轉阻力試驗臺應每年自檢一次。
3.檢測前須檢查儀器、設備是否在周檢范圍,儀器、設備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4.被測托輥應經1450r/min轉速連續跑合15min.
5.將被測托輥放置在20—25環境溫度下2h,再將托輥放置于支承輥上,在托輥的一端安裝力臂桿,力臂桿另一端置于測力計上。放下摩擦輪,使托輥承受250N的壓力。
6.啟動電機,待托輥外圓線速度穩定在2.0m/s時,記錄測力計讀數。
7.檢測結束后,檢查儀器、設備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并對試驗臺位進行試驗后清理。
8.若在試驗過程中或試驗結束后發現設備不正常,應重新對設備進行校驗,并按以上方法重新進行本次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