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市人民醫院院長醫療質量查房制度

市人民醫院院長醫療質量查房制度

2024-07-10 閱讀 6702

某市人民醫院院長醫療質量查房制度

院長查房是院長深入科室調查研究的基本過程,是院長帶領相關職能科室檢查工作、現場辦公、解決問題的途徑,也是對職能科室工作的考核。為了提高醫療質量,促進科室管理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使院長對臨床、醫技科室的管理,醫、教、研和人才培養情況有了更加深入的掌握,特制定醫院院長醫療質量查房制度。

1、查房內容:三級查房,病案質量,護理質量,科研教學,醫院感染管理,醫療缺陷管理及指標完成情況。

2、人員組成:院領導、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和醫院質量管理委員會成員。

3、查房時間:每月一次。

4、查房對象:查房前3天,由醫院質量管理委員確定被查科室,范圍包括全院各臨床、醫技科室。

5、查房方法:查房當日準時參加被查科室交班后,參加被查科室三級查房,或(和)查閱病歷和各種分類資料、查現場、看操作、現場提問、詢問病人等形式進行。

6、情況反饋:在現場查房后進行,向被查科室反饋查房情況,重點通報存在問題,查房資料記錄歸檔。

篇2:附院查房制度

附屬醫院查房制度

一、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1、科主任、主任醫師查房每周1~2次,應有主治醫師、住院醫師、護士長和有關人員參加,內容包括審查和決定急、重、疑難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診斷及治療計劃,抽查醫囑、病歷、護理質量并聽取各級醫師、護士對診療護理工作的意見,進行必要的示教工作。對所查病人,應親自詢問診療情況和病情變化,了解生活和一般狀況,并全面查體。

2、主治醫師查房,每日一次,應有住院醫師參加。內容包括:系統了解主管住院患者的病情變化,系統進行全面物理檢查,檢查醫囑執行情況及治療效果,對新入院、重危、未明確診斷、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進行重點檢查討論,確定新方案,決定出院、轉科、會診,檢查所管住院醫師的病歷,對不符合病歷書寫要求的,都要一一予以糾正,聽取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意見。

3、住院醫師查房每日上、下午至少各一次,系統巡視,檢查所管患者的全面情況,對危重患者隨時視察處理,及時報告上級醫師。對新入院、手術后、疑難、待診斷的患者都要重點巡視,根據各項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提出進一步檢查、治療意見。檢查當天醫囑執行情況,必要時給予臨時醫囑。妥善安排患者的膳食,主動征求患者對醫療、護理、生活安排等方面的意見。

4、每次查房后應及時將查房情況、病人的生命體征和主要陽性體征及其變化,以及有鑒別意義的陰性體征和分析及下步處理意見,詳細記錄于病程記錄之內。

5、教學查房:對實習、進修醫師進行以教學為目的的查房,結合臨床病例進行討論、示教和講課,每周1~2次,由各科主任安排。

二、護理查房制度

1、常規查房

1)一般護理查房:護理部組織,每月1次。逐科檢查執行護理規章制度、專科護理質量、危重病人護理、病區管理、護理文書等情況。

2)護士長查房:每日不少于3次,對病區護理質量、危重病人、護士職責履行、臨床護理、病區護理等工作進行檢查、督促、落實。

3)整體護理查房:由護士長或專科護士組織,對新入、危重、特殊檢查、待手術及術后病人,進行及時處置,修訂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做好記錄。

4)護士長夜查房:每周二次。由夜班護士長不定時下科室進行查房,重點巡視規章制度落實情況,解決護理問題,指導危重病人搶救。

5)節假日查房:節日、雙休日,每日1~2次。由護理部或護士長對全院或病區進行巡查,檢查節假日期間各科值班人員工作情況和規章制度落實情況,指導危重病人搶救。

2、教學查房

1)科室教學查房:每月組織1次。針對典型疑難病例或護理問題,預先安排專人準備,提出重點需解決的問題,由護士長或專科護士主持,并做詳細記錄。

2)全院教學查房:每月由護理部組織,事先選擇典型病例,科室做好準備,全院護士參加,必要時可隨時提問及進行答疑。

三、業務查房制度:

由業務副院長率領,醫務科、護理部及有關科室負責人參加,每月一次。查房內容包括醫護質量、醫療制度、病區管理等,查房結束后由醫務科記錄質量、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并督促、檢查落實情況。

篇3:醫院核心制度之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醫院十三項核心制度之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1.查房時間

1.1主任(副)醫師:每周至少查房1次;負責病區大查房。

1.2主治醫師:帶領實習醫師、住院或進修醫師每周查房不能少于2次,重危病人隨時查房。

1.3住院、進修醫師:每日查房3次(包括下午與值班醫生的交接班查房)。

2.新入院病例:住院醫師應當于病人入院2小時內查房,并于8小時內完成首次病程錄;主治醫師應當于病人入院48小時內查房,并完成主治醫師首次查房記錄;主任(副)醫師應當于病人入院72小時內查房,并完成主任醫師查房記錄。

3.一般病例:新入院病人入院3天以上未滿一周出院者,需具備三級查房記錄。主任查房記錄中應包括:疾病診斷依據,必須鑒別的鑒別診斷,治療原則,治療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4.危重病例:住院醫師應隨時觀察病情變化并及時處理,必要時請上級醫師臨時查房。主任查房記錄中應包括:當前主要矛盾,解決主要矛盾的途徑、措施和方法。

5.疑難病例:每周必須進行三級查房,必要時組織院內、外會診。主任查房記錄中應包括: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在鑒別診斷中的意義,明確診斷的途徑、措施和方法。

6.住院醫生應在查房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病歷、*光片、各項有關檢查報告及所需要的檢查器材等。查房時,住院醫師要報告病歷摘要、目前病情、檢查化驗結果及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上級醫師可根據情況做必要的檢查并提出診治意見,并做出明確的指示。

7.查房內容:

7.1住院、進修醫師查房

7.1.1查房對象:對分管病人進行系統查房,危重患者隨時查房,要求重點巡視急危重、疑難、待診斷、新入院、手術后的患者。

7.1.2查房準備:體檢、輔助檢查報告、醫囑。

7.1.3查房內容:督促上級醫師查房時實習醫師的準備工作,完成病史(主訴、現病史、個人史、家族史)、體檢(體位正確)、實驗室檢查結果、初步診斷;并對實習醫師匯報病員病情的不足部分加以補充,提出自己的診療建議;檢查化驗報告單,分析檢查結果,提出進一步檢查或治療意見;核查當天醫囑執行情況;給予必要的臨時醫囑、次晨特殊檢查的醫囑;詢問、檢查患者飲食情況;主動征求患者對醫療、飲食等方面的意見;對上級醫師提出的問題必須認真回答,做好床頭筆記(查房備忘錄)等。

7.1.4病史記錄:(a)首次病程錄、病程錄、醫囑、三級醫師發言討論記錄、搶救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交(接)班記錄、專科記錄、階段小結、出院記錄。(b)督促檢查實習醫師所填寫的各種申請單、會診單,并在此申請單上簽名。

7.1.5教學:對實習醫師督導,做好實習醫師病史、病程錄的修改工作。對不合格病歷應責令重寫;對實習醫師進行教學查房,查房時進行考查性提問。

7.2主治醫師查房

7.2.1查房對象:新病人、分管病人。

7.2.2查房形式:對所分管病人進行系統查房。

7.2.3查房準備:體檢、做出診斷與鑒別診斷、完成新病人48小時內第一次診斷、決定制定具體診療計劃。

7.2.4查房內容:傾聽患者的陳述,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并征求對醫療、護理、飲食等的意見;尤其對新入院、急危重、診斷未明及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進行重點檢查與討論,制定具體診斷計劃;聽取住院醫師和護士的意見;檢查病歷;核查醫囑執行情況及治療效果;點評住院醫師匯報、病史小結、診斷與鑒別診斷、手術方案、患者病情進展的預見性分析及防范意見;主任醫師查房前的準備;對下級醫師病情匯報做必要的補充,尤其對疑難、重危病例應及時提出自己的診療建議,并完成主任醫師的各項指示。

7.2.5病史記錄:新病人入院后48小時內修改住院醫師病史,做出診斷并在病史相應欄目上簽字;書寫病程錄、醫囑更改理由、修改三級醫師發言討論記錄、補充搶救記錄、修改下級醫師病史、簽發告知書、會診單。

7.2.6帶教:對下級醫師應嚴格要求,積極管理;分析教育啟發、注意保護病人隱私,關鍵詞用英文;認真檢查下級醫師診療工作完成質量,修改病史,對不合格病歷應責令重寫,明確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帶領下級醫師查房,多做考查性提問,檢查住院醫師對實習醫師的帶教工作的完成情況。

7.3主任(副)醫師查房

7.3.1查房對象:新病人3天內查房、危重病人、重大手術、疑難病人、告病危后3天內連續查房。

7.3.2查房形式:正規(大)查房、告病危后3天內連續查房。

7.3.3查房準備:組織討論、考查提問。

7.3.4查房內容:指導疑難病例的診治;審查對新病人、重危病人的診斷、診療計劃;決定重大手術及特殊檢查項目治療方案;檢查病人診療進展情況,及時了解治療效果,決定出院、轉院等事宜;抽查病歷、醫囑、醫療、護理質量;聽取醫師、護士對診療護理的意見;查房時應介紹國內外最新診療進展,并有選擇性地指導臨床實踐;積極參與重危病人搶救工作;分管床位的副主任以上醫師必須每日留有明確去向,以便下級醫師請示,及時參與患者的診治。

7.3.5帶教:對下級醫師病史匯報進行分析;講解診斷與鑒別診斷及治療(手術)方案新進展;明確診斷、主要診療矛盾、治療原則、預見分析,講述時中英文相結合;對下級醫師督導、啟發式提問,結合臨床實踐介紹國內外新進展;對各級醫師嚴格要求,科學管理,針對診療工作中的不足,及時指出、以提高下級醫師的診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