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成本管理體系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體系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程序

2024-07-10 閱讀 6689

成本管理體系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1、目的

成本核算是對實際成本水平的一種檢查和測量。成本核算的目的就是為確保本公司能及時識別和消除成本水平的不符合,提供符合成本控制要求和成本水平要求的證據,以證實實現成本目標、降低和保持成本水平的符合性和成本管理體系的符合性。通過核算還可以為領導提供準確的成本信息,幫助領導正確的進行成本決策和持續改進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本公司對成本核算的管理與控制。

3、職責

3.1首席財務官負責領導本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負責成本核算的管理與控制,并批準成本報告和報表。

3.2財務部是本公司成本核算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本公司成本核算的管理與控制,并具體組織實施成本核算和編制成本報表。有權對各有關部門的核算工作進行考核。

3.3各部門和單位負責組織本部門和單位對成本控制的業績進行會計核算、統計核算和業務核算,并對核算正確性和準確性負責。各單位負責計算本單位的產品成本,并對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和準確性負責。

4、工作程序

4.1確定核算的范圍、內容和方式

4.1.1本公司已確定的成本核算范圍包括對以下方面的成本控制業績進行核算(檢查和測量):

a)目標成本實現的程度(包括:總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和降低成本);

b)提高成本因素所浪費或損失;

c)成本控制方案實施的結果;

d)定額的準確程度;

e)預算實施的結果;

f)成本計劃執行情況和結果。

4.1.2依據確定的核算范圍,本公司確定了以下三種核算方式:

a)會計核算(適用于產品成本核算,包括:總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和降低產品成本的核算以及預算實施結果的核算);

b)業務核算(適用于提高成本因素所浪費或損失、成本控制方案實施的結果和定額準確程度的核算);

c)統計核算(適用于成本計劃執行情況和結果的核算)。

4.1.3核算的內容是將上述成本控制的業績指標數據按其性質、類別、產品、項目、過程、會計科目和所在的責任區域、部門/單位以及風險程度等進行分類、整理、歸集、匯總、分配和計算。核算的主要內容是實際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計算。

4.2確定核算的方法、依據和核算期

4.2.1各單位應根據核算的范圍和內容識別和選擇正確的方法對產品成本和成本控制的業績進行核算。本公司根據機械產品特點,規定產品成本核算的方法仍采用職能基礎的實際成本法。由于本公司機械產品特點屬于小批量多品種生產,所以,公司規定按品種法計算產品成本。

4.2.2本公司已確定的產品成本核算的報告期通常為一各月。

4.2.3對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浪費或損失的核算,應在每次開展的識別和確定提高成本因素的活動過程中進行。

4.2.4對預算實施結果的測量――決算,每年進行一次。

4.2.5對定額準確程度的核算,視需要可不定期進行。

4.2.6對成本計劃執行情況和結果的核算期應與計劃期保持一致。

4.2.7對每一個成本控制方案實施結果都應進行核算。

4.2.8核算的主要依據可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核算的基本原則(包括:會計核算、統計核算和業務核算);

b)現行會計制度和統計制度;

c)法律法規要求;

d)總帳和分類明細帳信息;

e)會計憑證等原始記錄;

f)法定計量單位;

g)本公司有關核算的規定。

(不限于此)

4.3核算的實施

4.3.1產品成本核算

4.3.1.1財務部應組織各單位應按例行核算制度和時限要求實施產品成本核算。

4.3.1.2各單位應按規定的時間結產和封帳。有期初和期末在產品和半成品的單位應按期進行盤點,以計算期初期末差額成本。

4.3.1.3各單位應按規定的時間收集材料、工資、制造費用等成本信息,進行材料集合、作帳、分配間接費用和計算產品成本。

4.3.1.4各單位在計算產品成本后,如果有按定額、標準或計劃成本等非實際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的情況,應進行成本差異分析,以正確判定實際發生成本的水平。

4.3.1.5各單位在計算產品成本后,應對產品成本計算的準確性和正確性進行復核。

4.3.1.6財務部在組織進行職能基礎的產品成本核算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a)正確確定費用的歸屬,分清有關費用的界限:

――分清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

――分清生產成本與資本支出的界限;

――分清生產成本與營業外支出的界限。

b)正確分攤費用,分清有關成本的界限:

――分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界限;

――分清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成本的界限;

――分清各種產品成本費用的界限;

――分清完工產品成本與在產品成本的界限(修理和制造單位)。

c)加強成本管理基礎工作,保證成本資料真實可靠:

――加強定額管理;

――建立健全原始記錄;

――嚴格材料物資計量、領發、零退和盤點制度;

――制定和修訂內部計劃價格或標準價格。

d)結合本公司的生產特點、管理者的要求、現行的會計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和慣例,各生產和經營單位應采用適當的方法、公式、口徑等計算成本。

4.3.2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浪費或損失的核算

4.3.2.1財務部應組織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對提高成本因素所產生的浪費或損失的金額逐項進行核算。

4.3.2.2對一些非定量的(定性的)提高成本因素所造成的浪費或損失,可以進行估算或估計(因為進行定量的核算是不實際的)。

4.3.2.3對預算、定額、成本計劃等

核算,可以按慣例或本公司有關規定實施。

4.4核算結果的報告

4.4.1月份、季度、半年度和年度成本報表的上報部門、領導和時間各部門和單位應按公司財務報告管理辦法執行。

4.4.2財務部負責對各單位的成本報表進行復核和匯總,其上報匯總資料的時間按4.4.1條要求執行。

5、相關/支持性文件

5.1《財務報告管理辦法》

5.2《會計制度》

6、記錄

6.1《成本報表》

6.2會計憑證等原始記錄

6.3《總帳》

6.4《費用明細分類帳》

篇2:成本核算員安全生產職責

1、遵守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標準、規定和安全生產政策,嚴格執行上級和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2、按公司成本管理的要求,負責統計與核算機械單機成本;

3、負責編制單機成本報表、非計劃修理質量分析表、機械高值材料消耗報表等;

4、負責裝卸機械輔助生產費用、車間費用的分類、統計、核算工作;

5、負責編制輔助生產成本報表和機械成本總表;

6、負責編報機械維修考核指標完成情況;

7、負責登記機械變動情況;

8、按照要求,按時報送或提供各類報表;

9、負責本崗位責任范圍內安全、防火及衛生工作;

10、積極主動完成上級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篇3:企業成本核算基本方法

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1)品種法

1)定義

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品種法的成本計算對象為:產品品種。實際工作中,可以將“品種法”之下的成本對象變通應用為:

產品類別

產品品種

產品品種規格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

以“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

成本計算期一般采用“會計期間”

以“品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費用

以“品種”為主要對象進行成本分析

4)適用范圍

品種法適合于大批大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采掘業、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終產品的企業。

(2)分批法

1)定義

以產品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產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種很廣義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有“批號”、“批次”的定義??梢园凑障铝蟹绞酱_定成本對象:

產品品種

存貨核算中分批實際計價法下的“批”。

生產批次

制藥等企業的產品“批號”

客戶訂單――即按照客戶訂單計算成本的方法

其他企業需要并自定義的“批”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

以“批號”、“批次”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

成本計算期一般采用“自,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

若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在產品間分配采用定額法

4)適用范圍

單件、小批生產企業

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的企業――因而也稱“訂單法”

(3)分步法

1)定義

以產品生產階段、“步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樣是廣義的,在實際工作中有豐富的、靈活多樣的具體內涵和應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定義為下列“步”含義:

部門――即計算考核“部門成本”

車間

工序

特定的生產、加工階段

工作中心

上述五種情況的隨意組合

3)計算方法及要點

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體計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它按照生產加工階段、步驟計算成本所導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計算流程、方法和含義,

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點:

按照“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

成本計算期一般采用“會計期間”法

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產品、期末在產品,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產費用。

區分:

狹義的“完工、在產品”――指最后一個“步驟”即最終完工產品和“在產品”

廣義的“完工、在產品”――指各個“步驟”自己的完工產品和“在產品”

4)適用范圍

大批大量多步驟多階段生產的企業

管理上要求按照生產階段、步驟、車間計算成本

冶金、紡織、造紙企業、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產的企業等。

(4)分類法

1)定義

以“產品類”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類法的成本對象為產品“類”,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定義為:

產品自然類別

管理需要的產品類別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分類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點,可概括如下:

以“產品類”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成本計算單;

“產品類”的成本計算方法同于“品種”

某“類產品”的成本計算出來后,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體品種,以計算品種的成本。

類中選定某產品為“標準產品”

定義其他產品與標準產品的換算系統

按照換算系統之比例將“類產品”的成本分解計算到具體品種產品的成本。

4)適用范圍

分類法適合于產品品種規格繁多,并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的企業。如:鞋廠、軋鋼廠等。

(5)ABC成本法

從70年代開始,在一些發達國家開始研究作業成本法(ABC法),現在,已經被很多國家采用。它是一種將制造費用等間接費用不按傳統的(以車間為費用歸集和分配對象)方法,而是以“作業”為費用歸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夠更加合理地分配間接費用,使成本的計算更加合理。由于它只是間接費用的一種分配方法,因此,企業實際上還要結合其他基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

成本管理系統能夠滿足企業成本核算的各種計算方法的選擇,但是,由于各個企業的成本核算還有許多具體的、特殊的要求,有的企業的隨意性還比較大。再此,建議企業在成本核算中,應該選擇適當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規范成本的核算過程,減少隨意性,一旦確定一種成本核算方法之后,不要隨意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