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橋梁上部結構后張法預應力梁施工方法

橋梁上部結構后張法預應力梁施工方法

2024-07-11 閱讀 1457

橋梁工程上部結構后張法預應力梁施工方法

一、施工工藝框圖(略)

二、主要工序施工說明

本合同段橋梁工程上部結構為后張法預應力箱梁,梁長分30米、20米兩種。為保證施工質量,擬在各橋橋頭路基上設置箱梁預制場,采用預制場預制,預制場的位置見施工總平面布置(表4)。預制場用砼硬化,同時修建砼臺座,箱梁在臺座上預制。預制場設龍門吊機兩臺,負責吊裝模板、灌注砼及移梁運梁。

1.模板:外模板采用定型加工組合鋼模板,在模板外側安裝附著式振動器,以加強砼的振搗。內模板采用竹膠板。待所有鋼筋、波紋管、預埋件就位后,進行模板的支設,并用對拉螺栓調整、加固。模板加固時掛線調整,確保模板順直。

2.鋼筋及鋼絞線:在現場鋼筋加工場加工制作,在底模上就地綁扎,先在臺座上用石筆或墨線劃出鋼筋及波紋管定位骨架位置。然后綁扎底板筋及骨架筋,待波紋管固定就位后再綁扎其它鋼筋。鋼筋籠底部及側面設置砼墊塊,以確保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鋼絞線的下料長度應通過計算確定,計算時考慮孔道長度、穿心式千斤頂和錨夾具長度。鋼絞線的切斷采用切斷機或砂輪鋸。鋼絞線切割時,先在距切口30~50mm處用鐵絲綁扎。鋼絞線編束時,每隔1~1.5m綁扎一道鐵絲,絲扣向里,綁扎好的鋼絲束編號掛牌堆放。

3.波紋管:在骨架筋綁扎成型后,開始固定波紋管。波紋管按圖紙所示坐標位置,用U型鋼筋卡固定牢固,防止砼澆注時波紋管上浮。模板就位前,檢查波紋管是否完好,以防水泥漿進入管內。波紋管與錨墊板、螺旋鋼筋的銜接應處理好。

4.砼澆注及養護:預制場地與攪拌站距離較近,砼運輸可采用機動翻斗車,用龍門吊吊裝入模灌注。砼采用水平分層、一次澆注完成。澆注砼應對稱進行、用插入式震動器振搗密實,同時輔以附著式震動器振搗。砼澆注、振搗要隨時注意內模及波紋管不移位。板頂面砼應平整,并按規范要求拉毛或刷毛。砼澆注完成后,立即用φ10鋼筋檢查波紋管有無堵塞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從砼澆注開始就應注意砼的養護,以防止砼收縮而引起的裂縫或由于失水過快而引起收縮裂縫。對已成型的砼外露表面采用塑料薄膜覆蓋。氣溫較高時,應注意對構件進行灑水養護。養護時間最少保持7天,或達到設計強度為止。

5.養生:按規范要求的時間拆模,拆模后及時覆蓋灑水或涂養生劑養生。

6.拆內模:砼強度達到規范要求時,將內模拆除。拆除的內模應立即清理干凈,以備重復使用。

7.鋼絞線的制備及穿束:鋼絞線通常采用通過ASTMA416―92標準的高強度低松弛270級直徑Фj15.24mm鋼絞線(施工時采用設計標準)。鋼絞線下料采用切斷機或砂輪鋸。為方便鋼絞線在波紋管中穿束,整條鋼絞線的端部可采用d=2mm厚的夾片固定。穿束時先用壓氣清孔,然后用人工穿束。穿束結束后,應檢查整個鋼束能否在孔道內自由滑動。

8.預應力筋的張拉:當箱梁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時,可進行正彎矩鋼束的張拉。張拉千斤頂采用YCW100型或由錨具生產廠家指定的千斤頂型號。張拉設備使用前必須進行校驗,以確定張拉力與壓力表讀數之間的曲線關系。

第一次張拉前應對千斤頂的摩阻損失值按規范要求進行測定。預應力筋的張拉應在監理工程師在場時進行,張拉順序按設計編號進行。

預應力張拉采用雙控法施工,即以控制應力進行張拉,以伸長值校核,兩端鋼絞線的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對比,誤差應在±6%以內,否則要查明原因后再進行張拉。

預應力張拉程序按設計要求進行,對于自錨式千斤頂及低松馳鋼絞線,其張拉程序為:0→初應力(0.1σcon)→σcon(持荷2min)→σcon(錨固)。

理論伸長值的計算――按規范要求對鋼絞線進行試驗,計算時以鋼絞線的試驗彈性模量為依據。根據各束預應力筋的布置,將各直線段與曲線段分開計算,最后將各段的伸長值相加,即得到該鋼束的理論伸長值。

初張拉――按設計的箱梁預應力鋼束編號和張拉順序進行張拉。箱梁一般為兩側對稱張拉,張拉時同時對千斤頂主缸充油,使鋼絞線略為拉緊,并調整錨圈及千斤定位置,使孔道、錨具和千斤頂三者之軸線相吻合。當初應力達到張拉力的10%~25%時作標記,并觀查有無滑絲情況發生。

張拉――采用兩端同時逐級加壓的方法,兩端千斤頂的升壓速度應接近相等,當兩端達到最大超張拉噸位時鳴號,并持續供油維持張拉力不變,持荷2分鐘,然后兩端回油,同時測量鋼束的實際伸長量。

錨固――打開高壓泵截止閥,張拉缸油壓緩慢降到零,活塞回程,錨具夾片即自動跟進錨固,錨具外多余鋼絞線可用砂輪切割機切割,不準用電、氣焊切割。

9.壓漿、封錨

壓漿――在鋼束張拉后24小時內進行,水泥漿的水灰比控制在0.4~0.45,為減少水泥漿的收縮可摻入適當膨脹劑。水泥漿配制應先將水泥過細篩,其稠度控制在14~18s之間。壓漿采用UB3壓漿泵。壓漿應緩慢、均勻進行,最大壓力控制在0.5~0.7Mpa。比較集中和鄰近的孔道,先連續壓漿完成,以免發生串漿現象,使鄰孔的水泥漿凝固、堵塞孔道。壓漿時自梁一端壓入,在梁的另一端流出,直到流出的稠度達到規定的稠度為止。為保證壓漿飽滿,如監理工程師批準,也可進行二次壓漿,第二次壓漿應從梁的另一端進行,兩次壓漿的間隔時間以達到先壓注的水泥漿既充分泌水又未初凝為度,一般為30~45min。

10.封錨――封錨時要將端面砼鑿毛,然后綁扎鋼筋網片,模板固定牢固、保證其角度及垂直度正確,最后澆筑封錨砼。

篇2:國道橋梁施工方法

國道橋梁工程施工方法

1、基礎施工

本標段橋梁的基礎類型有兩種,明挖擴大基礎,鉆孔灌注樁基礎。

(1)擴大基礎開挖以反鏟挖掘機為主,人工檢平基底。為保證基坑穩定,挖出的土應立即運走或放至基坑邊緣1m以外,基底應避免超挖,但對超挖松動部分要徹底清除,不得補墊(一般保留10-20cm一層,下道工序前突擊挖除,并整平夯實)。

基礎砼的施工須在監理工程師驗收基坑合格后進行,計劃使用萬能鋼模按結構尺寸拼裝成型后,將加工好的鋼筋在模內安裝就位;也可先進行鋼筋拼裝,再支設模型,然后將集中拌和并經砼罐車運輸的砼通過砼輸送泵或吊車運送入模,人工用插入式振動器進行分層振搗。

2、鉆孔灌注樁

(1)護筒埋設

在進行鉆孔施工前應先平整場地,對于無水區,先在樁位處挖出直徑不小于2.5m的圓坑,然后在坑底分層填筑不小于50cm的粘土;對于樁處于水中的情況,則應進行圍堰筑島,或改河截流,筑島高度應高出水位1.5-2.0m,然后準確埋置護筒。

本標段基樁樁徑為ф1.5m,采用護筒為鋼制,長1.8-2.0m,內徑1.7m,埋置時,護筒中心線應對正測量標定的樁位中心,其偏差不得大于5cm,傾斜度不得大于1%,當護筒就位后,即在護筒周圍對稱、均勻地填筑最佳含水量的粘土,要分層夯實,達到最佳密實度。夯填時要隨時檢查,防止護筒偏斜。對于筑島護筒,可以先將樁位處填土部分挖除,深度以既能保證護筒頂端高度,又使底層不透水為宜,護筒就位后再在周圍分層回填。護筒埋置深度應不小于1.5m,必須確實保證護筒腳緊密不透水,護筒頂端高度應大于地下水位2m以上。

(2)鉆孔

當護筒埋置完畢后即可進行鉆機的就位工作。鉆機底座和頂端應平穩,在鉆機運行中不得產生位移和沉陷。鉆機頂部的起吊滑輪,轉盤中心和樁孔中心應在同一鉛垂線上,其偏差不得大于2cm。

在開鉆前應先開挖泥漿池和供水池,并制備一定數量的泥漿,其性能指標見下表:

地層情況相對密度粘度S靜切力

(pa)含砂率%膠體率

%失水率ML/30min酸堿度

PH一般地層1.05-1.2016-221.0-2.5≤4≥96≤258-10

易坍地層1.2-1.4519-283-5≤4≥96≤158-10

以上指標應在鉆進過程中每2小時測定一次,及時調整,當鉆進到細砂、粉砂層時,為了防止流砂,可向井內投入適量水泥,以提高護壁能力。由溢漿口排出的泥漿經沉淀濾渣后可循環使用。

開鉆機,應先啟動正循環鉆機的泥漿泵和轉盤,待泥漿進入鉆孔一定數量,方可開始鉆進,進尺和轉速應適當控制,防止發生糊鉆、埋鉆事故。在粘性土中,宜用中等鉆速,在砂性土中,宜用低檔慢速,二者均應大泵量、稀泥漿鉆進。

鉆機在鉆進過程中,要經常檢查鉆頭直徑,及時補焊,防止因鉆頭磨損造成縮孔。鉆孔完成后,應提升鉆錐距孔底10-20cm,繼續循環,以相對密度在1.1-1.2的泥漿壓入,將鉆孔內的鉆渣和稠泥漿換出,直到孔內泥漿的相對密度≮1.2,粘度≮20,含砂率小于4%為止,且護筒內的泥漿頂面應始終大于地下水位1m以上。

成孔后要認真檢查鉆孔的深度、垂直度和直徑,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后方可開展下一步的工作。

⑶、安裝鋼筋骨架

為避免搬運過程中的變形,鋼筋骨架宜在現場提前加工,加工時應在骨架內部每隔1.5-2.0m設置一道加勁圈,防止吊運時骨架變形;另外,還應在骨架外部加焊"耳"式鋼筋,以確保鋼筋各截面有足夠的保護層。

骨架吊放采用"兩點法",第一吊點設在骨架上部,第二吊點設在骨架長度的中點上三分點之間。對于長骨架,起吊時,先提第一吊點,使骨架離開地面后,第一吊點停止起吊;繼續提升第二吊點,隨著第二吊點不斷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點,直到骨架與地面垂直。解除第一吊點,將骨架下端對準孔口,徐徐下降,此時應注意使骨架保持豎直,嚴禁擺動碰撞孔壁。

對于多骨架的入孔,可先將第一節骨架下落到最后一個加勁箍時,在孔口設立臨時支撐,再起吊第二節,使之與第一節處于同一豎直線上,進行焊接,焊好后,即可解除支撐繼續吊放,如此循環,直到骨架標高與設計標高相差不大于5cm后,即可將骨架固定在孔口的支撐上,撤去吊繩,準備進行下道工序。

⑷、灌注水下砼

砼的灌注通過導管來完成。導管使用前要進行必要的檢查和壓力實驗,要求管道通暢,接合嚴密牢固,不透氣、不漏水,管道內壁要清潔光滑(可以刷一層廢機油,以減小對首批樁底砼的摩阻力)。導管底口距孔底以0.3-0.4m為宜,導管頂部安放儲料斗。導管安裝結束后應再次測量孔底沉淀,厚度不得大于30cm,否則要進行二次清孔,方法是在孔底進行高壓噴水或噴氣,待沉渣懸浮后,即可進行砼的灌注。

為了保證首批砼封底成功,可在導管內填入一直徑比導管小2-2.5cm的木球,用鐵絲吊懸固定,待儲料斗和導管內裝上足夠的砼時,便可剪斷鐵絲使砼快速推動木球將導管內的水和泥漿擠走,并將導管埋入砼至少1m,使之與泥漿隔離。

水下砼要求有很好的和易性。為了提高砼的拌和質量,我們計劃建設砼拌和站一座,機械配料,自動計量,同時用砼罐車運輸。在向導管漏斗內放料時,漏斗口應安裝篩網,以防個別大骨料卡管。

砼的澆注須連續進行,中間不得停頓。導管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4m,拔升導管時必須經過測量和計算。為防止鋼筋骨架被砼頂托上升,當砼接近和初進入鋼筋時,應保持較深的埋管,并徐徐灌入砼,砼埋至骨架1-2米后,應適當提升導管,減小其埋置深度(但不得小于1m),以增加骨架在導管底口以下的埋深,從而增加砼對鋼筋骨架的握力。

為確保樁頂砼的質量,應在設計高度之上多灌0.5-1m高的砼,以將孔內的泥漿等全部頂出樁頂設計標高以外,待砼凝固后,再將此段鑿除。

⑸、鉆孔灌注樁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A、坍孔

當孔內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細密的水泡,出渣量顯著增加而不見進尺,鉆機負荷顯著增加等情況出現時,即可判斷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土至坍孔以上1-2m;若坍孔嚴重或發生在孔口,則應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淀密實后再行鉆進。

B、導管進水

由于首批封底砼儲量不足,未能埋沒導管底口引起的進水,可以將導管提出后,用空氣吸泥機或抓斗,將封底砼清出,然后重新下導管灌注。如果是導管接口不嚴引起的進水,則應撥換原管重新下管。方法是將新管插入原砼中不小于50cm,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將導管內的雜物清出,然后灌入比設計水泥量高5-10%的砼,待埋管1m以上后,即可恢復原配合比繼續灌注。

由于導管超拔導致進水,處理方法與上述措施相同

C、卡管

卡管主要是由于砼離析,骨料中有大石塊或砼在導管內停留時間太長所致,因此實際操作中要以預防為主,砼的配運要嚴格控制,導管埋深不宜過大,對已卡管的情況,可用長桿沖搗導管內的砼,或在導管內吊入振搗器,或用吊繩抖動導管的辦法使砼下落。

D、埋管

導管無法拔出稱為埋管,其原因是:導管埋入砼過深,導管內外砼已初凝使導管與砼間摩阻力過大,或提管過猛將導管拉斷。因此在施工中要以預防為主,嚴格控制埋管深度不得超過6m,在導管上端裝設附著式振搗器,每隔數分鐘振搗一次,使導管周圍的砼不致過早地初凝,首批砼摻入緩凝劑,加速灌注速度,導管接頭螺栓事先應檢查是否穩妥,提升導管時不可猛拔,若埋管事故已發生,初時可用鏈滑車、千斤頂試拔,如仍拔不出,當樁孔較大,已灌的表層砼尚未初凝時,可另下一根導管,按前述第二項導管漏水事故的處理要求相應處理,如表層砼已初凝,新管插不下去,則應按斷樁處理。

2、下部工程

(1)系梁施工

a、基坑開挖、鑿除多余樁頭

在基樁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即可進行系梁基坑開挖施工。首先要進行測量放線,確定基坑的位置及開挖深度、范圍,報請監理工程師批準后在專人指揮下由挖掘機進行開挖。

基底在施工中應避免超挖,對于超挖松動部分應徹底清除,不得補墊。挖出土應堆在基坑邊緣1m以外或運走,防止再次落入坑中。鑿除多余樁頭應剝離樁頂四周的砼,扒出鋼筋,再用風鉆或風鎬在設計標高以上10-20cm的截面四周打眼,間距20-30cm,深度約50cm,然后用大錘鋼釬即可將多余樁頭砸斷,用吊車吊出坑外,剩下部分可由人工鑿至設計高度,并檢平。此時技術人員應認真填寫樁質檢報告單,提交監理工程師簽認,并對挖好的基坑及成樁進行拍照記錄。

b、鋼筋拼裝及模型支設

承臺的鋼筋在基坑檢查完畢后進行現場拼裝綁扎,所有鋼筋均應準確安設,拼裝時應注意調直基樁和系梁的連接鋼筋,而鋼模型則在鋼筋檢驗合格后支設,根據設計要求,每塊模板面積不小于6m2,支設時要求尺寸準確、支撐牢固,拼裝嚴密,軸線偏位不大于1cm,模板內應無污物,砂漿及其它雜物,并在支設模型前徹底涂以脫模劑,當所有和模板有關的工作做完,進行軸線、寬度、深度以及垂直度等的自檢,自檢合格經監理工程師檢查認可后,方可澆筑砼。

c、砼的澆筑與養生

砼由拌和站集中拌制,由砼罐車運至現場,通過溜槽放料入模,放料高度不宜超過2m,以砼不發生離析為度,否則要設置串筒減速裝置,澆筑方式以插入式振動器水平分層振搗為宜,分層澆筑厚度不超過30cm,砼澆筑應連續進行,保證砼的內在質量。澆筑完成后的砼外露面應線形正確、順暢、光潔、顏色一致。拆模后表面平整無蜂窩麻面或不良外觀。砼的養生可用草袋覆蓋,灑水養護,養護時間均不得少于7天,在砼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拆模、測量、拍照并做好施工記錄,報請監理工程師檢驗后方可回填。

(2)墩柱施工

墩柱施工首先應焊接鋼筋籠,墩柱鋼筋跟基樁鋼筋一樣,都須在現場拼裝,以免搬運過程中產生變形,拼裝場地應平整、開闊,拼裝時采用內側加勁筋成型法,以增強骨架的剛性。

骨架拼裝時兩側應支撐穩固,以防鋼筋籠滾動傷人。吊裝時為避免產生變形,宜用兩點吊,第一吊點設在骨架下部,第二吊點設在骨架長度的中點到上三分點之間。起吊時,先提第一吊點,使骨架稍微提起,再與第二吊點同時起吊。待骨架離開地面后,第一吊點停止起吊,繼續提升第一吊點。隨著第二吊點不斷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點,移動鋼筋籠,即可與系梁或承臺的預埋筋進行焊接。骨架焊接時必須與放樣中心點嚴格對中,偏差≯1cm,待所有搭接頭都焊完后,方可解除第二吊點。

墩柱模型采用組合式雙開鋼模板,每截長度2-4m,接頭設有榫槽,能有效地防止漏漿,支模時可以提前分節拼好,直接吊裝套在鋼筋骨架外,也可分片吊起,在骨架上拼合。不論哪種方法,都要注意安全,操作工都必須經過體檢,工作過程中要配帶安全帶。

模型拼好后,要認真逐節檢查,仔細調整,每一節都應符合規范要求,鋼筋墊塊要綁扎牢固,且要有足夠的強度,防止出現露筋現象。模型調好后,4m高度以下至少要打兩層支撐,4m-10m高度范圍內至少須拉兩排纜風繩,并在模型上設置觀察點,澆筑砼時進行全程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砼澆筑時,須先在墩頂搭設工作平臺,安放導管和漏斗。砼靠吊車運入模,人工分層振搗。如澆筑時間較長,下面砼凝固會發生泌水現象,澆筑過程中應注意排水。為減少泌水量,可將砼坍落度控制在5cm左右,必要時可摻加適量減水劑。墩頂砼應較設計高出5-8cm,既能避免蓋梁鋼筋蹭模,又可防止澆筑蓋梁時漏漿。

拆模后,應及時對柱體進行養護,可以涂刷養護劑,也可纏裹塑料布并適當灑水,防止表面出現干縮裂縫。

(2)薄壁橋臺施工

施工前,進行精確的臺位放樣,報監理工程師批準后,進行下道工序。

橋臺施工鋼筋采用場內加工,現場拼裝成型方式進行,根據圖紙準確加工,完成自檢后,請監理工程師驗收,待鋼筋籠驗收合格后,即可支設模板。薄壁臺外模計劃采用組合鋼模,內模計劃采用木模,上釘2mm鐵皮,以保證砼質量,且方便拆裝。模板驗收后,即可澆注砼,在澆注的同時,現場提取3-4組試件,以備試驗。澆注時采用插入式振搗棒配合附著式振搗棒分層振搗,當表面泛漿和呈平坦現象時即視其密實,澆注下一層。當薄壁橋臺砼澆注完畢之后,不封頂覆蓋養生至設計強度后,進行內模的拆除,拆除后,再進行封頂砼澆注。

(3)蓋梁施工

本合同段蓋梁采用無支架法施工。方法是澆筑墩柱時,在每根墩柱的上部順橋向預埋兩根≮120mm的鋼管。

支模時在孔洞處插入鋼軌或圓鋼,上鋪方木,即可作為底模的支撐進行模板支設。蓋梁模板采用定型鋼模,施工中可以在上下設兩排穿心絲,內用小圓橫撐,間距1.5m左右,然后在兩側均勻對稱地設置纜風繩,最后進行模型調整。

蓋梁鋼筋施工應在模型底板安放、調整結束后,側模安裝前進行。因高空作業面有限,最好先焊好骨架,再在底板上組裝。骨架要焊接牢固,起吊時要防止變形,對已變形的,校正后方可進行安裝。要求誤差不大于5mm,就位后,提交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再進行側模支設、加固和調整。

砼的澆筑采用吊車移運入模,插入式振搗棒水平分層振搗,澆筑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模板接縫和穿心絲的受力情況,防止跑模、漏漿。

砼應在收漿后進行覆蓋和灑水養護,養護方法為高壓槍噴淋水,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

3、上部工程

本標段上部工程包括先張法預制空心板,預制砼空心板

(1)先張法預制空心板的預制

①張拉臺座的建設

平整硬化預制場地,

搞好排水設計建設張拉臺座,臺座由臺面、承力架、橫梁和定位鋼板等組成。臺面下部用青紅磚砌,上部用高標號砂漿抹平,臺面應牢固、無沉陷,間距應≮1m,在臺面上每隔0.5-1.0m,預留一個穿心絲孔。承力架設計建造時,須保證變形小、經濟、安全和操作方便。橫梁用型鋼設計制成,定位鋼板厚度必須保證承受張拉力后具有足夠的剛度,定位板的圓孔位置,按梁體預應力筋的設計位置確定,孔徑比預應力筋大2-5mm,以便穿筋。

②預應力張拉

A、張拉千斤頂要提前進行標定,鋼絞線要進行強度、松弛等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B、張拉前應先在端橫梁上安裝預應力筋的定位鋼板,同時檢查其孔位和孔徑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安裝定位板時要保證最下層和最外側預應力筋的砼保護層尺寸。

C、為了減少預應力筋的應力松弛損失,采用超張拉的方法。

D、為避免臺座承受過大偏心力,應先張拉靠近臺座截面重心處的預應力筋。

E、如遇鋼筋的伸長值大于拉伸機油缸最大工作行程時,可采用重復張拉的辦法解決。

F、嚴格控制好張拉應力,按照張拉程序進行施工。

鋼筋:0初應力1.05σк(持荷2min)0.9σкσк(錨固)

鋼絲、鋼絞線:0初應力1.05σк(持荷2min)0.9σкσк(錨固)

G、張拉鋼筋時,為保證施工安全,應在超張拉放張至0.9σк時安裝模板,普通鋼筋及預埋件等。

③澆注砼分兩步進行,先澆底板,將內模安裝就位后,再澆肋板和頂板,為防止內模的偏移,根據以前的施工經驗,將采用氣囊內模。砼由電子秤配料,強制式拌和,砼罐車運輸,人工鏟運入模。在入模時,要注意用反鏟,以防砼離析;在澆筑側板時,砼要分布均勻,以防擠偏內模。振搗時,應避免碰擊預應力筋。

④空心板的養護

由于空心板片數較多,時間較短,對于空心板的養護采用蒸氣養護與自然灑水養護相結合的方式,依據自然氣候和施工進度的松緊來確定養護方式。保證砼養護溫度在澆筑后的頭7天不低于10℃。

⑤預應力筋張拉力的放松

預應力筋的放松是先張法生產的一個重要工序,放松方法選擇好壞和操作是否正確,對構件質量都將有直接的影響。

A、預應力筋的放松必須待砼養護達到砼標號70-80%以后進行,放松絕對不能過早或過遲。

B、砼達到規定強度后,安裝千斤頂重新將鋼筋張拉至能夠扭松固定螺帽時為止,隨著固定螺帽的扭松,再逐漸放松千斤頂,讓鋼筋慢慢回縮。

C、當逐根放松預應力筋時,應嚴格按有利于梁受力的次序分階段地進行。

D、只有待預應力筋被放松后,才能切割每個構件端部的鋼筋。

⑥空心板的運輸與吊裝

空心板的運輸采用兩輛運梁平車運輸,預制廠內設置兩臺35T履帶式起重機吊裝,現場采用兩臺35T履帶車吊裝,起吊時要先吊起板30cm左右,檢查一切正常后,方可正式吊運。安裝由兩邊向中間進行,最后一孔安裝時要平穩準確,嚴防碰撞。

(2)砼空心板預制

砼空心板的預制在預制場進行集中預制,根據空心板的長寬建設預制底座,在底座上進行鋼筋綁扎及模板的支固,各項工程經檢驗合格后進行砼的澆筑、養護。空心板的運輸采用兩輛運梁平車運輸,預制場內設置兩臺35T履帶式起重機吊裝,現場采用25T吊車吊裝。

(3)防撞墻施工

首先準確地放出防撞墻的內外邊線,5m一個點。清掃干凈以后,根據所放點位繃出墨線,繃出墨線以后,利用鋼尺丈量橋面凈寬,誤差控制在1cm之內。

然后根據內外邊線支設模型。模型必須牢固、順直、圓滑,以符合路線線型要求,絕不允許出現漏漿,離折等現象。另外還要準確牢固安放橋面泄水管。

一切準備好后,報請監理工程師檢查驗收合格后進行砼澆注,注意澆注時要分層進行,每層堆積厚度不能超過45cm。并且要振搗密實,嚴防表面出現蜂窩、麻面現象。

(4)水泥砼橋面鋪裝

為了保證橋面鋪裝砼與蓋板的結合良好,在鋪裝前,首先應仔細清掃橋面,并且用水沖洗,不允許橋面上有木屑、紙塊等其它雜物存在。

沖洗干凈后,進行橋面鋼筋網的鋪設和綁扎。要注意鋼筋間距準確,符合設計圖紙要求。鋪設好報請監理工程師進行驗收。

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橋面防水砼的鋪裝。砼采用攪拌站集中拌和,砼罐車運輸,振動梁攤鋪工藝。具體攤鋪工藝如下:

①在砼鋪裝的前一天,按橋面相應點的設計標高,在單幅橋面左、右抹兩條寬10cm的砼標高帶,引帶平整度用3m直尺檢測,要求為2mm。砼采用攪拌站集中拌和,嚴禁人工拌料,并用Φ30型振搗棒振搗密實。

②橋面鋪裝時,人工配合輸送泵將砼大致攤平后,用2臺Φ50振搗棒將砼振搗密實,尤其是新舊砼接茬處更應重視。

③用振動梁沿著標高帶來回振動2-3次,以使砼表面密實并初步提漿。振動梁與攤鋪砼保持3-5m距離為宜。

④用大、小提漿滾沿標高帶來回振動數次,以使砼表面形成一層薄而密實的細漿。滾動時大滾與滾動梁及大小滾間相互保持3-4m為宜。

⑤在砼表面稍干初凝時,采取懸軌式自動抹平機抹平,并做拉毛處理。拉毛處理后橫向布置,以使砼與瀝青鋪裝牢固結合。

⑥在砼表面略干初凝后,即可開始養護工作,直到符合強度要求為止。為使橋面整潔、美觀,養護可采用塑料布覆蓋,人工灑水的方法進行。

篇3:教學樓工程混凝土地梁施工方法

綜合教學樓工程混凝土地梁施工方法

1、施工準備

(1)抄測檢查基底標高與尺寸,符合設計要求。

(2)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PO32.5,有出廠合格證與試驗單。

(3)砂子: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4)卵石:粒徑5~32mm含泥量不大于2%,且無雜質。

(5)鋼筋有出廠合格證,試驗單。二次試驗合格。

2、流水段劃分,工藝流程

(1)流水段劃分同土方開挖的劃分。

(2)工藝流程

基底檢驗→綁筋→支模→澆筑混凝土→養護

3、施工方法

(1)模板:采用組合鋼模。用前清除表面上的灰渣,刷隔離劑一道。

(2)組合鋼模橫放,橫方2-90×60上部用門形鋼筋卡子φ16扣緊,側邊用木方90×60@500頂在土壁上。

(3)鋼筋綁扎:現場集中加工,作業面上綁扎,接頭要錯開,同一斷面的鋼筋接頭不大于50%,注意構造柱鋼筋的放置,要做到準確。

(4)混凝土澆筑:由一端依次澆筑,用插入式振搗器振實,用鐵鍬拍平。

(5)施工完成后,蓋草袋澆水養護不少于7d。每流水段,留混凝土試塊不少于兩組,同條件養護與標準養護28d再按時試壓。

4、質量要求:軸線、標高、幾何尺寸準確,表面順直平整,混凝土密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