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灌漿冬季施工方案
1、編制依據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規程》(JGJT104-2011)
《火電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土建工程篇)》DL/T5210.1-2005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
《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
《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第1部分:火力發電廠)》DL5009.1-20**
《混凝土防凍劑》JC475-1992
2、工程概況及準備工作
2.1工程概況
依據《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規定,根據當地多年氣象資料統計,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低于5℃時,即進入冬期施工,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d高于5℃時解除冬期施工,在冬施期應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并應及時采取氣溫突然下降的防凍措施。鑒于目前的天氣情況,#1主場房基礎柱腳二次灌漿,需及時做好冬季施工準備工作,以確保工程的質量。
需保溫的工程量如下:
序號?部位?數量?需保溫面積?
1?A-1/A軸/1-8軸鋼架柱腳?16個?160?
2?B-C列/1-8軸鋼架柱腳?16個?160?
3?2/A-4/A軸/1軸鋼架柱腳?3個?30?
2.2準備工作
2.2.1人員、機具、材料配備:
施工員1人,技術員1人,材料員1人,混凝土工4人,攪拌機1臺,空壓機1臺,火爐8個,灌漿料外加劑,保溫材料350㎡。
2.2.2進入冬季之前,設專人負責掌握與收集當地氣象資料,了解降溫及寒流動態,負責測溫工作,及時掌握工作環境溫度和保溫溫度。
2.2.3加強冬期施工管理,對冬期施工人員進行系統培訓。讓全體施工人員了解冬施注意事項,掌握冬施施工技術。
2.2.4冬施使用火爐時注意防火,并經常進行檢查,避免引起火災。
3、二次灌漿冬季施工措施
3.1二次灌漿前抗剪槽底清理措施
3.1.1綜合現場實際情況,抗剪槽內存有雜物及冰塊,二次灌漿前需將槽底清理干凈,方能進行柱腳二次灌漿工作。
3.1.2抗剪槽內雜物清理,使用空壓機接出的軟管進行清理。
3.1.3抗剪槽內冰塊處理,二次灌漿前2天在鋼柱旁架設火爐,鋼柱上搭設架桿,鋼柱四周搭設彩布條,架桿架設高度于火爐燃燒時火焰的最高處保持安全距離,待冰塊融化,將水清理出。火爐的架設應設專人管理,查看四周是否有易燃物品,避免引起火災。
3.2灌漿料的攪拌
3.2.1二次灌漿在施工現場進行攪拌,在攪拌施工前,與施工人員進行溝通,對原材、外加劑、入模溫度等事宜明確說明,保證滿足冬季施工的需要。
3.2.2根據目前氣溫情況,灌漿料攪拌需加入早強劑防凍劑,灌漿料攪拌添加早強防凍劑時,。拌制灌漿料用的骨料必須清潔,不得含有冰雪和凍塊,以及易凍裂的物質。在摻有含鉀,鈉離子的外加劑時,不得使用活性骨料。
3.2.3根據施工方法,合理選用各種外加劑,應注意含氯鹽外加劑對鋼構件的銹蝕作用,宜使用無氯鹽防凍劑。
3.2.4灌漿料拌合水需進行加熱,攪拌時的溫度應控制好。
3.2.5冬季灌漿料攪拌應制定合理的投料順序,使灌漿料獲得良好的和易性和使拌合物濕度均勻,有利于強度發展。注意攪拌時要絕對避免水泥遇水過熱出現假凝現象。灌漿料的攪拌時間應比常溫延長50%。
3.2.6灌漿料攪拌完畢后,應及時運到澆灌地點,在運輸過程中,要注意防止灌漿料熱量散失、表層凍結、坍落度變化等現象。
3.3灌漿料的澆筑
3.3.1現場進行二次灌漿前應做好充足的施工準備,采用快鋪料、及時覆蓋的快速施工法。
3.3.2二次灌漿澆灌前,抗剪槽內雜物及冰塊應清除干凈。
?
?
3.3.3掌握氣溫動態,澆筑灌漿料時盡可能避開最低溫度,以保證現場灌漿料澆筑施工。
3.4測溫要求
3.4.1二次灌漿的測溫:每次澆筑前都應測好灌漿料出料溫度、入模溫度和灌漿料養護期間各部位溫度。大氣溫度和灌漿料澆筑完畢后表面溫度每天測量次數不少于四次,
3.4.2在冬季施工過程中要認真做好保溫措施,并按灌漿料達到臨界強度前每2h測量一次,達到臨界強度后每6h測量一次,并由測溫員測量記錄。
3.5二次灌漿保溫
3.5.1灌漿料澆筑完畢后,覆蓋雙層棉氈覆蓋,同時在圍棚內架設火爐,持續燃燒3天。
3.5.2測溫員應按方案要求認真進行測溫工作,填寫項目齊全,不得弄虛作假,若出現負溫情況及時上報項目部管理人員。
4、質量標準
4.1堅持四級驗收制,每級驗收要分開進行;經過驗收后,確保無誤后方可申請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2施工期間施工技術人員應加強中間環節驗收,并進行現場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并整改。
4.3嚴格按圖紙及施工規范和施工措施要求施工。
4.4灌漿料澆筑前對抗剪槽槽底清理及模板的及加固情況,兩者均滿足條件后方可進行澆筑。
5、冬季安全預防措施
5.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安全帶,穿好防滑鞋,酒后不得進入現場。
5.2施工現場必須服從安全員的管理和監督,班組應作好安全臺帳及安全記錄。
5.4各種可燃保溫材料不準堆放在火爐旁,防止材料長時間蓄熱自燃。同時應遠離電線,避免線路打火引燃保溫材料。
5.5現場臨時用火,都要由主管施工員或班組長向用火人員進行消防安全講解。
篇2:固結灌漿安全文明施工獎罰細則
一.項目部安全生產方針及管理目標
1.生產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2.管理目標:輕傷事故為零重傷事故為零惡性事故為零
二.制定依據
國家《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和公司、施工局、項目部相關質量、安全文明生產管理辦法及規章制度
三.安全文明環保生產管理辦法
1.項目經理是安全文明生產第一責任人,對其工程安全文明生產工作負其全責
2.組織、學習、貫徹、落實相關部門安全文明環保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及建立健全相關管理辦法及措施
3.項目部設置安保部,配備專職安全員一名及數名兼職安全員,負責組織、監督、檢查的安全文明生產管理工作
4.安全生產
4.1管理及施工人員(包括輔助生產人員)必須掛牌上崗,特重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4.2每位施工人員(包括輔助生產人員)必須接受施工局安全部和項目部相關安全生產培訓;
4.3正確操作機械設備,不得野蠻作業;
①機械外露傳動部分必須加裝防護罩,人機隔離使用;
②鉆機三(四)腳架必須用橫拉手加固扎牢使用;
③高壓管路接頭部位必須連接加固使用;
4.4正確規范使用生產用電,不得私拉亂接,違規操作;
①施工用電不得使用護導線和膠質線;
②施工電纜不得泡在水里使用;
③線路接頭必須絕緣抱扎,不得裸露使用;
④空氣開關必須帶漏電保護裝置,且一器一開;
⑤不得使用碘鎢燈取暖;
⑥碘鎢燈照明安裝高度必須在2米以上;
⑦配電柜不得無蓋使用,且標注好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配好滅火器(一柜一機);
4.5配齊各種安全警示標志牌;
4.6以隊(班組)為單位認真開展“班前會”,并做記錄及標識牌填寫工作;
4.7做好“三級”安全教育及崗前、崗中培訓和技術交底工作并作好記錄;
4.8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配戴安全帽,系好帽帶;
4.9兩米以上的邊坡(臨空面)作業使用安全帶和安全繩,方可進行作業;
5.文明施工
5.1施工現場地面要做硬化處理,保持道路及排污系統暢通;
5.2工作面不能有積水,要有防止棄漿、污水、廢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集水坑或排水設施;
5.3材料堆放
①施工現場各種工器具、水泥庫應嚴格按要求擺放,要防雨、安全;
②現場施工材料、垃圾要按總平面布置圖擺放整齊、合理,保證足夠的人員逃生通道;
四.獎懲辦法
作業報安全文明生隊每月申產先進班組或個人,經項目部核實將給予適當的現金獎勵。對于違反管理規定的作業隊(班組或個人),將給予經濟處罰;
1.對違反該管理辦法和其它相關規章制度的,作業隊給予500元/次罰款,作業隊負責人300元/次罰款,機、班長200元/次罰款,當事人100元/次罰款;
2.對存在安全隱患不及時發現整改或拒不整改的或重復發生的,給予作業隊加倍處罰;
3.并承擔監理、施工局安保部和質環部的全部罰款,同時項目部給予加倍金額的罰款處罰;
4.對故意或無意損毀公共設備設施的,照價賠償。
篇3:辟裂灌漿施工方法措施
辟裂灌漿施工方法
1鉆孔施工
劈裂灌漿鉆孔均是一次成孔。鉆孔之前,先根據設計要求布好孔位,采用C30錘擊鉆錘擊造孔,進行錘擊時,卷揚機通過鋼絲繩牽引提升鉆桿,使鉆桿帶著吊錘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突然放下,讓鉆桿及吊錘靠自重落下沖擊鉆孔。造孔應保證垂直,傾斜度不大于2%。孔深應大于隱患深度1~2m
2安放護壁管
護壁管的作用是使堤頂不致過早劈裂,保證灌漿效果。護壁管為DN100的無縫鋼管,長5m。下管方法:懸吊起護壁管放入孔內,上管口在離地1.0m時用布纏繞護壁管,徐徐落下;在離地0.3m時,再用布條二次封堵孔口并填土夯實,防止漿液從孔口冒漿。上述封孔方法在施工中效果較好。
3灌漿施工
漿液由泥漿泵通過注漿管壓入孔內,排氣完畢后,關閉閥門,向孔內注漿直至大堤劈裂冒漿。(工藝流程圖詳見圖3-2)
灌漿開始先灌稀漿,水泥漿比重控制在1:2,等孔口壓力突然下降后,再次將比重提高到1.4~1.6之間。每個灌漿孔都要經過多次復灌,前兩次應避免壩頂裂縫,后幾次復灌時,壩頂裂縫寬度控制在3cm以內,并在灌后能基本閉合。每次灌漿量控制在每米0.5~1m3之間。黏土壩段每孔復灌間隔時間不少于5d,砂土壩不應少于3d。孔口壓力控制在設計最大允許灌漿壓力之內。每孔必須達到終孔標準后,方能起管,直至漿面不再下沉為止,最后加填土夯實。
3.1分序分次施灌
先對第一序孔輪灌,采用"少灌多復"的方法,待第一序孔灌漿結束后,再進行二序孔。分序分次施灌能使灌入壩體中的泥漿得以盡快析水固結,強度及時提高,同時,能迅速消除由于灌漿引起壩體中局部孔隙水壓力升高的威脅,保證大壩施工期的安全,并能促使灌入壩體內的泥漿黏粒向兩側移動,使黏粒在壩體與泥漿交接處進行定向排列,形成一層防滲性能很強的泥漿層。
3.2注漿方法
采用孔底注漿全孔灌注的方法,注漿管下至距孔底20cm左右,泥漿從注漿管下口瀝出,使壩體由下部逐漸向上劈開,復灌2~3次或基本不吃漿時,將注漿管提升1~2m,達到間隔時間后,再復灌,直至注漿管距壩頂2m左右為止。
3.3壓力控制
灌漿壓力是劈裂灌漿施工中一個重要控制指標,控制灌漿壓力以"內劈,外不劈"為原則,應注意掌握:起始劈裂壓力、裂縫的擴展壓力、最大控制灌漿壓力。對于初灌和復灌時不起壓的鉆孔,控制壓力為P0≤50kPa;一般壩體灌漿控制壓力為50~300kPa。灌漿孔口壓力需要現場灌漿試驗確定。
3.4彎曲壩段灌漿
彎曲壩段灌漿采用一次成孔輪灌法的施工工藝。在轉彎段施工軸線上,將設計灌漿孔連續鉆完,然后逐孔輪流灌漿,單孔每次灌漿量要少,發現孔口有裂縫時就停灌,改灌另孔,當每個鉆孔都形成小的裂縫,而且互相交接,灌漿量再逐漸增加,直至灌完形成與轉彎段軸線一致的泥漿防滲帷幕為止。
3.5岸坡壩段灌漿
岸坡壩段沿壩軸線布孔,一次成孔采取輪灌,或由河谷壩段向岸坡推進,鉆一孔灌一孔,灌漿壓力控制在50~100kPa,當岸坡段出現斜縫時,先對斜縫進行充填灌漿處理,灌漿壓力采用50kPa,然后再進行劈裂灌漿施工。
4灌漿效果檢查
主要方法有:標準貫入試驗、彈性波法、現場透水試驗、現場載荷試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