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裂縫灌漿施工工藝的施工程序和技術措施

裂縫灌漿施工工藝的施工程序和技術措施

2024-07-12 閱讀 6782
縫灌漿施工工藝流程圖:

搭設施工工作平臺→確認灌漿裂縫→構件裂縫混凝土表面處理→調配灌漿嘴底座粘結劑→粘貼灌漿嘴→封閉裂縫表面→密封效果檢查→配制灌漿材料→灌漿→結束封口→效果檢驗→清除灌漿嘴→表面復原

2、施工程序及方法:

(1)搭設施工平臺

用腳手架等搭設施工平臺,確保施工平臺穩固、安全、實用。

(2)裂縫的檢查及標注

裂縫灌漿前,必須查清裂縫發生的部位及裂縫寬度、長度、深度和貫穿情況,并了解裂縫含水及滲漏情況,并做好記錄和標志,以便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3)裂縫清理及表面處理

對需處理的裂縫,將裂縫表面兩側3cm~4cm范圍內的灰塵、浮漿用手鏟、鐵錘、鋼刷、毛刷依次處理干凈,視情況,用吹風機把裂縫中的雜質吹去,如遇裂縫部位不夠干燥,采用噴燈烘干,將構件表面整平,鑿除突出部分,然后清除裂縫周圍的污漬,清洗時注意不要將裂縫堵塞。如有必要,視情況沿裂縫開“V”型槽,同樣要清理干凈“V”型槽至無浮塵、無松動顆粒和無污漬。

(4)標定灌漿點位

用鋼卷尺沿裂縫走向測量并標定灌漿點位,根據裂縫走向、縫寬等具體情況,確定灌漿點位間距為15~40cm。

(5)埋設灌漿嘴

根據裂縫寬度、大小、長度埋設灌漿嘴,間距一般為15~40cm,寬縫疏布置、微細縫密布置,深縫宜密布置,淺縫宜疏布置,在裂縫交叉處、較寬處、端部及裂縫貫穿處應布置,采用無損貼嘴法對準且騎縫粘貼在預定位置,并用粘結劑固定灌漿嘴。灌漿嘴必須對準縫隙保證導流暢通,灌漿嘴應粘貼牢靠。同時把灌漿嘴底盤四周封閉。一條裂縫上必須設有進漿嘴、排氣嘴、出漿嘴。

(6)裂縫封閉

封縫表面封閉是為防止漿液外漏,保證灌漿壓力,使漿液在壓力作用下能滲入裂縫深部,以保證灌漿質量。為使混凝土縫隙完全充滿漿液,并保持壓力,同時又保證漿液不大量外滲,必須對已處理過的裂縫表面(除孔眼及灌膠底座外)用環氧漿基液沿裂縫走向從上而下或從一端到另一端均勻涂刷,先沿縫兩側約50mm清洗,用環氧基液沿縫走向騎縫均勻涂刷,然后用高分子改性化學膠泥封閉。注意避免出現氣泡,封縫是灌漿成功的關鍵,裂縫封閉工序應細心。

(7)檢查封縫效果

裂縫封閉后養護一段時間且待封縫膠泥有一定強度后,進行壓氣試漏,檢查封縫和灌膠底座密閉效果,漏氣處應予修補密封至不漏為止。

(8)配制漿液

化學灌漿材料為雙組份材料,先配制好主劑和固化劑,按照不同漿材的配比配制漿液,漿液一次配制數量,根據每次灌漿施工估算用漿量,據此估算需配制的漿液量,應根據凝固時間及進漿速度確定。

(9)灌漿

待封縫膠泥固化并有一定強度后,將漿液用手動灌漿泵從灌漿嘴灌入裂縫中。灌漿是整個化學灌漿處理裂縫的中心環節,須待一切準備工作完成后再進行。灌漿操作程序如下:

①灌漿前對整個灌漿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在灌漿機具運轉正常,管路暢通情況下,方可灌漿。

②灌漿時應采取由里到外、從下至上,或裂縫一端至另一端,或從兩頭向中間逐步封閉,直到下一個排氣嘴出漿時立即關閉灌漿泵的轉芯閥,以保證漿液充滿裂縫。

③灌漿時將調好的主劑和固化劑兩種漿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灌漿機注入灌漿嘴,灌漿時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灌漿壓力初始用0.2MPa,應由小至大逐漸增加,不宜驟然加壓,壓力控制在0.3~0.5MPa,注意保壓、穩壓和充填飽滿,有的細微裂縫灌漿壓力可適當增大,達到規定壓力后穩壓,保證漿液的滲透和灌漿效果。

④灌漿結束標志為吸漿率小于0.1L/min,再恒壓5~10min方可結束灌漿。

⑤灌漿壓力、灌漿量情況,在灌漿壓力原則上先小后大,逐步加壓,灌漿量以起壓情況控制。

⑥根據灌漿壓力、灌漿量情況,在灌漿過程中適當調整灌漿參數、改變漿液稀稠程度及類型。

⑦灌漿結束后,立即拆除管道并清洗干凈。密切觀測進漿的速度和進漿量,直至整條裂縫都充滿漿液為止。

篇2:裂縫灌漿施工工藝操作處理

裂縫灌漿施工工藝及操作處理

壓力灌漿技術是混凝土裂縫灌漿領域包括材料、機具、施工的一項綜合補強技術。該技術研制了可對混凝土微細裂縫進行自動壓力灌漿的新型機具和適應各種形態裂縫修復的灌漿樹脂、配套材料,提供了混凝土缺損維修的聚合物砂漿和界面處理技術,并對裂縫成因和微細裂縫注入理論進行了分析,通過深固加固技術大量工程實踐,總結制定了一套自動壓力灌漿操作細則和質量保證體系,為建筑物的維修補強改造提供了有價值的技術途徑和實施手段!

灌漿施工工藝流程總體如下:

裂縫表面處理―封縫―埋設灌漿嘴―準備灌漿泵―試壓―配制灌漿材料―灌漿―檢驗及表面處理。

1、清理裂縫:

(1)較寬裂縫,沿裂縫深度鑿除裂縫表層混凝土,以露出新鮮混凝土為宜,對其它所有要處理的裂縫,沿縫鑿成2~4mm,寬4~6mm的V型槽,并鑿毛裂縫內混凝土表面。

(2)對外露鋼筋進行除銹處理,對銹斷的原鋼筋進行焊接替換。

(3)剔除縫口表面的松散雜物,用氣壓為0.2MPa以上的壓縮空氣清除槽內浮塵。

(4)向較寬裂縫(寬度)1.5cm)內灌滿小石子,要求密實。

(5)沿縫長范圍內用丙酮進行洗刷,擦清表面。

2、埋設灌漿嘴:

清縫處理后,用膠泥騎縫埋設、粘貼灌漿嘴,灌漿嘴的間距沿縫長依縫的寬窄以35~40cm為宜,原則上寬縫可稀、窄縫可密,但每一條裂縫至少須各有一個進漿孔和排氣孔。

3、封縫:

對壓漿區域的裂縫,無論縫寬大小,原則上都應同時封閉,以防裂縫相互貫通而跑氣跑膠。沿縫長先涂一層基液,待膠泥初凝后,再抹上一層膠泥,并除氣泡抹平,待膠泥初凝后,表面用基液涂刷二層。

4、密封檢查(氣檢):

封縫材料固化后,沿縫涂刷一層肥皂水,并從灌漿嘴中通入氣壓為0.2MPa的壓縮空氣,檢查縫的密封效果。對漏氣部位進行補封處理。

5、灌漿:

(1)灌漿材料配制:根據現場施工的實際情況,進行化學灌漿的配置,灌漿材料均由雙組分組成,在使用前需根據現場條件及使用要求由試驗確定適宜的配比。實際施工時,按照配比將甲乙組分混合在一起,用攪拌器攪拌均勻后即可使用。一般情況下,灌漿材料配制后宜在二個小時內用完,故配制材料以一次性用量為宜。

(2)灌漿工藝:啟灌之前,先接通管道,打開所有灌漿嘴上閥門,用氣壓為0.2MPa以上的壓縮空氣將管道及裂縫吹干凈。灌漿順序自上而下,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連續進行。灌漿壓力以0.2~0.4MPa為宜,壓力逐漸升高,防止驟然加壓使裂縫擴大。

6、灌注操作程序:

(1)接通管道;

(2)將配制好的膠漿注入灌漿罐;

(3)打開儲氣瓶閥門,調節壓力;

(4)打開灌漿罐通向灌漿嘴的閥門;

(5)待相鄰灌漿嘴冒漿后關閉此嘴的閥門,以下依次進行;

(6)當出漿率小于0.1L/min時,持壓5~10min后,即可停止該縫的壓漿,關閉壓漿嘴閥門。進行灌漿封閉的縫要進行取芯抽樣或開孔內窺鏡檢查,以保證灌漿封閉質量。

7、寬度小于0.10mm的裂縫進行封閉處理方案:

對于寬度小于0.10mm的裂縫,無論其裂縫大小,在進行裂縫的灌漿過程時,一并封閉,不需要做處理。對外表顏色較深的原封縫物均要清除干凈,重新采用107膠或801建筑膠水泥漿(混白水泥)刮抹,要求顏色與原混凝土表面顏色相近,外觀平整。對于裂縫較多,可布置工作面的現場,可采用氣泵-灌漿罐進行灌漿。對于裂縫不多,或工作面較小的情況下,可采用便攜式灌漿泵進行灌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