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孔和灌漿施工方法
鉆孔和灌漿的施工方法
1.帷幕灌漿
(1)帷幕灌漿施工技術要求
1)帷幕鉆孔的開孔孔位與設計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cm,鉆孔的深度應達設計要求。
2)帷幕鉆孔均應全孔測斜,其孔底偏差值不得大于1/40孔深。
3)灌漿孔在灌漿前應進行孔壁沖洗與裂隙沖洗,沖洗到回水澄清為止。孔內沉積厚度不得超過20cm。沖洗水壓采用的80%灌漿壓力,該值若大于1MPa時,采用1MPa;沖洗風壓采用50%灌漿壓力,壓力超過0.5MPa,采用0.5MPa。
4)灌漿孔的壓水試驗在巖石裂隙沖洗后進行。帷幕灌漿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時,先導孔應自上而下分段進行壓水試驗,可采用五點法或單點法。各孔灌漿段在灌漿前宜進行簡易壓水試驗,其壓力可為灌漿壓力的80%,若該值大于1MPa時,采用1MPa,壓水20分鐘,每5分鐘讀一次壓水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為計算流量,其成果以透水率q表示。
5)帷幕灌漿時,壩體與基巖接觸段應單獨先行灌漿并待凝24小時后,方可進行以下各段的鉆孔灌漿工作。接觸長不得大于2m,灌漿塞應塞于基巖面以上0.5m左右。
灌漿壓力應通過試驗確定,并符合設計要求。不允許灌漿壓力過大造成灌區巖石破壞和建筑物抬動變形。帷幕灌漿的灌漿壓力,當采用一般灌漿方法時,可按以下經驗公式估算:P=PO+mD,式中PO為巖基表層段的允許灌漿壓力,本工程取0.2MPa,m為表層段以下每深入巖基1m可增加的壓力,本工程取0.15MPa/m,D為灌漿段以上巖層的厚度(m)。
6)漿液水灰比和變漿標準
①按灌漿試驗確定的監理批準的水灰比施灌,灌漿漿液應由稀到濃逐級變換。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減少時,或當注入率保持不變而灌漿壓力持續升高時,不得改變水灰比。
②當某一比級漿液注入量已達到300L以上,或灌注時間已達1h,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顯著改變時,應換濃一級水灰比漿液灌注;當注入率大于30L/min時,根據施工具體情況,可越級變濃。
7)灌漿結束標準
帷幕灌漿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時,在規定壓力下,當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時,繼續灌注60min,或不大于1L/min時,繼續灌注90min,灌漿即可結束。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注法時,繼續灌注時間應減少為30min和60min,灌注即可結束。
固結灌漿在規定壓力下當注入率不大于0.4L/min,群孔灌漿不大于0.8L/min時,繼續灌注30min,灌漿即可結束。
當長期達不到結束標準時,應報請監理人共同研究處理措施。
8)其它按水利電力部《SL62-94》灌漿規范有關規定和設計要求進行。
(2)灌漿材料
1)帷幕灌漿應采用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細度:通過80微米標準篩篩余量<5%。
2)灌漿用水泥應保持新鮮,受潮結塊者不得采用。水泥在使用前,必須對其質量作出鑒定,符合質量標準者方可使用。嚴禁將不合格的材料灌進孔內。各類漿液摻入摻合料和外加劑的種類及其摻量應通過室內漿材試驗和現場灌漿試驗確定。
3)水泥漿液的攪拌時間,使用普通攪拌機時不得少于3分鐘,使用高速攪拌機時宜通過試驗確定。
(3)施工工藝及方法說明
1)工藝流程圖
帷幕灌漿施工工藝流程如下圖:
2)鉆孔
①根據施工控制點,進行現場測量放點,將每個帷幕孔的孔位都測放出來,并用木樁打入測放孔位處再用紅油漆注明其樁號、孔號等,然后鉆機就位,固定后,校正鉆機立軸,進行鉆孔施工。
②用液壓回轉式鉆機(SGZ-ⅢA型),配金剛石或硬質合金鉆頭造孔,開孔孔徑為φ130mm,鉆至基巖面以下2m,進行第一段灌注,然后用0.5:1濃漿換出孔內清漿,置入孔口管,待凝三天以上。然后采用φ110mm鉆具鉆進以下各段至終孔。
③鉆孔分段:初擬第一段2.0m(孔口管段)、第二段3.0m、第三段5m、第四段及以下各段5.0~6.0m。如遇特殊地段段長可適當進行調整。段長誤差不大于10cm,鉆孔中使用k*p-1型輕便測斜儀校測鉆孔孔斜,并及時糾偏,鉆進中采取勤起下鉆及加長鉆具等方法,確保孔斜在允許偏差范圍內。鉆孔時對巖層、巖性以及孔內各種情況進行詳細記錄。鉆孔遇到孔內涌水、漏水、斷層、洞穴、塌孔、掉塊時,及時報告監理人分析鉆孔和巖體情況,作出決定后方可進行處理或鉆進。一般可先進行灌漿處理,而后繼續鉆進。
④鉆孔取芯和芯樣試驗:
a灌漿先導孔、觀測孔、檢查孔以及監理人指示的其它鉆孔,應鉆取巖芯,按取芯次序統一編號,填牌裝箱,并繪制鉆孔柱狀圖和進行巖芯描述;
b芯樣的最大長度應限制在3m以內,一旦發現芯樣卡鉆或被磨損,應立即取出。除監理人另有指示,對于1m或大于1m的鉆進循環,巖芯樣獲得率很低,應更換鉆孔機具或改進鉆進方法;
c在鉆孔過程中,對鉆孔沖洗水、鉆孔壓力、芯樣長度及其它能充分反映巖石特性的因素進行監測和記錄,并提交監理人;
d根據監理人指示,對鉆取的巖芯進行試驗,并將試驗記錄和成果提交監理人;
e對每箱芯樣拍兩張彩色照片,并作好鉆孔操作的詳細記錄,一并提交監理人;
f監理人指示應予保存的巖芯,按指定的地點存放,防止散失和混裝。
⑤鉆孔保護:施工圖紙所示的所有鉆孔,在分段鉆進結束或終孔鉆進結束,均加蓋保護,以防異物掉入孔內,直至下序施工或驗收合格為止。
⑥鉆孔沖洗及壓水試驗
本工程灌漿孔均不進行專門裂隙沖洗。帷幕灌漿在灌前,對所有灌漿孔(段)進行壓水試驗。
可根據監理人指示,采用“簡易壓水”、“單點法”、“五點法”進行壓水試驗,簡易壓水試驗壓力為灌漿壓力的80%,且不超過1.0Mpa;壓水時間20min,每5min測讀一次壓入流量,取最后的流量值作為計算流量,其成果以透水率表示。
帷幕灌漿先導孔應自上而下分段卡塞進行壓水試驗,并按施工圖紙要求采用五點法或單點法。其它各次序孔的各灌漿段,可進行簡易壓水試驗。檢查孔(不少于灌漿總孔數的10%)應采用五點法壓水試驗。五點法和單點法壓水試驗按SL62-94附錄A執行。
3)灌漿
灌漿方法:采用孔口封閉灌漿法,即“自上而下、孔口封閉、不待凝、孔內循環高壓灌漿”工藝。灌漿采用3SNS型灌漿泵。在灌前根據要求埋設抬動變位觀測儀器,灌漿時允許變位建議暫按巖體抬動變位小于2mm要求執行:
灌漿過程中設
專人觀測,并定時對圍巖進行觀測記錄,變位大于規定值時立即降低灌漿壓力,直至停灌待凝。
灌漿次序:灌漿孔統一編號,并嚴格按分序加密的原則進行,灌漿孔分Ⅲ序,其施工順序為Ⅰ序→Ⅱ序→Ⅲ序。
灌漿壓力:灌漿壓力一律采用孔口回漿管的壓力表值為準,讀其中值。根據招標文件的有關規定帷幕灌漿設計壓力控制方法用一次升壓法,最終灌漿壓力的大小通過實驗確定。
漿液水灰比和變換標準:
應按灌漿試驗確定的或監理人批準的水灰比施灌,灌漿漿液應由稀到濃逐級變換。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吸漿量均勻減小時,或當吸漿量保持不變,壓力均勻上升時,灌漿應持續進行,不得改變水灰比;當某一級水灰比的吸漿量超過300L,灌漿壓力及注入率均無明顯改變時,漿液可加濃一級。變漿后如壓力突增或注入率突減時,應立即查明原因,進行處理,并報告監理人;當注入率大于30L/min時,可根據具體情況越級變濃。
灌漿結束標準:在設計壓力下,當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時,延續灌注60min,或不大于1L/min時,繼續灌注90min,灌漿即可結束。當長期達不到結束標準時,報請監理人共同研究處理措施。
灌漿孔封孔:灌漿孔(含先導孔)和檢查孔結束后,采用“置換和壓力灌漿封孔法”進行封孔。即用泵送0.5:1的濃漿將孔中余漿全部頂出,直至孔口返出濃漿止,而后提升灌漿管,向孔內補漿,最后,在孔口進行純壓式封孔灌漿1h,仍用0.5:1的濃漿,壓力為灌漿最大壓力。
灌漿記錄及監測:采用測記灌漿壓力、注入率等施工參數的自動記錄儀。
(4)帷幕灌漿試驗
1)試驗目的
為探索出適合于本區工程地質條件的合理的灌漿參數、有效的灌漿工藝、經濟的工程投資進行灌漿試驗。
2)試驗內容
室內試驗:原材料調研和取樣、灌漿材料品質鑒定、漿液配合比試驗;巖體變位觀測;鉆灌技術:驗證“孔口封閉灌漿法”在本區的可行性。以確定灌漿孔、排距及灌漿壓力;壓水試驗;帷幕耐久性試驗;防滲帷幕底線的研究。
(5)帷幕灌漿特殊情況處理
1)灌漿工作必須連續進行,若因故中斷,按下列原則進行處理。
a、盡可能及時恢復灌漿;
b、中斷超過30min,要立即設法沖洗,如沖洗無效,則在重新灌漿前進行掃孔;
c、復灌開始要使用最大水灰比的漿液灌注;如吸漿量同中斷前相近,即可用中斷前的水灰比,如吸漿量減少不多,則漿液逐級加濃;如吸漿量減少很多,且極短時間內停止吸漿,則認為該段不合格,需采取補救措施。
2)灌漿過程中如發現冒漿時,視具體情況采用嵌縫,表面封堵、濃漿和降低壓力等方法處理。
3)當灌漿過程中發生串漿時,采取下列措施處理:
a、如被串孔正在鉆進,立即停鉆;
b、如串漿量不大,可灌漿的同時在被串孔通入水流,使水泥漿不致充填鉆孔;
c、當串漿量大時,如條件可能,可與被串孔同時施灌,否則用阻塞器塞于被串部上方1~2m處;
d、如串漿沿裂縫串得比較遠,可采用濃漿施灌。
4)如串漿沿裂縫串得比較遠,可采用濃漿施灌。
a、灌漿結束后,采用原壓力繼續灌漿1h;
b、灌漿結束后,迅速關閉進回漿閘閥后停機,進行閉漿;
c、待凝時間不少于48h;
d、有必要時在漿液中摻速凝劑;
5)鉆孔彎曲糾正措施
對不符合鉆孔偏斜規定的孔,應按下述辦法處理。
a、控制法
控制法的主要出發點是保持鉆孔已有的偏斜程度,使之不再增大。
主要措施是增加粗徑鉆具的長度,在合理的鉆進壓力、給水量的配合下,糾正鉆孔方向。
b、擴孔法
鉆孔在變徑時產生嚴重彎曲,一般是由于在鉆具上未增加導向所致。這時可采用擴孔法來糾正孔斜,即采取加大與原一級鉆孔鉆進的同一直徑鉆具,用硬質合金鉆頭從鉆孔變徑位置繼續打下去,這樣可擴出與原一級鉆孔偏斜相近的鉆孔。
c、變徑鉆進法
在鉆垂直孔且孔向偏斜過大時,如孔徑還能符合變徑要求,則用比原來小一級或二級的鉆具進行鉆進,利用重力作用,糾正孔斜。糾正前要撈凈孔內巖芯。開始變徑鉆進時應用低壓慢速鉆進。
d、改變鉆機立軸方向
當鉆孔較淺(不超過30m)時,可采用改變鉆機立軸方向的方法(墊鉆機)糾正孔斜。鉆孔往右偏時,墊鉆機左側,往機頭方向偏時,墊鉆機后部,反之亦然。
e、利用導斜器糾正孔向
在要作糾正的孔段中,根據孔斜方向要求,埋入廢巖芯管或鋼筋焊制的鉆孔導斜器,并把要糾正的孔段用水泥砂漿回填,等砂漿達一定強度后再重新鉆開。由于鉆孔導斜器的作用,把鉆孔的方向迫到設計要求的方向上來。
(6)帷幕灌漿質量檢查
1)帷幕灌漿檢查孔應按下列原則布置:
①在帷幕中心線上;
②巖石破碎、有斷層、洞穴及耗灰量大的部位;
③注入量大的孔段附近;
④鉆孔偏斜過大、灌漿不正常和灌漿過程中出現過事故等,資料分析認為對帷幕質量有影響的部位。
2)帷幕灌漿檢查孔數量按灌漿孔總數的10%布置,一個單元工程內至少應布置一個檢查孔。
3)帷幕灌漿質量檢查,在該部位灌漿結束14天后進行。
4)帷幕灌漿檢查孔應自上而下分段卡塞進行壓水試驗(五點法或單點法),壩體與基巖接觸段及其下一段的合格率應為100%;以下段的合格率應在90%以上,不合格段的透水率值不應超過設計規定數值的100%,且不集中,即可認為合格。否則應由建設單位會同設計、施工單位商量處理方案。
5)帷幕檢查孔應取巖芯,計算獲得率,檢查水泥結石情況,并加以描述。
(7)帷幕灌漿質量控制措施
1)原材料質量控制
灌漿所用水泥須有廠家保書,且按規定復檢合格,水泥要保持新鮮無結塊,出廠期超過三個月的水泥不得使用。
2)造孔
所有灌漿孔必須按施工詳圖的規定布孔,孔徑、孔深、孔距、排距、孔斜及孔向偏差要符合施工詳圖及《水工建筑物水泥漿施工技術規范》(SL62-94)中的有關規定;用萬能角度尺反復校對立軸角度,正確選用人造金剛石參數;鉆孔終孔必須達到設計要求,且終孔段巖石透水率不得大于設計值;每鉆進一段,采用K*P-1型測斜儀測斜一次,及時指導施工,終孔必須測斜,并作記錄。
3)沖洗
孔壁沖洗和裂縫沖洗工作直接影響灌漿質量,沖洗和脈動裂縫沖洗結束標準應符合設計標準。
4)灌漿壓力
灌漿時要盡快達到設計壓力,并專人控制灌漿壓力,以免灌漿壓力過大產生抬動造成事故或灌漿壓力過小而影響灌漿質量。
5)串孔處理
壓水試驗認真檢查有無鄰孔、特別是正在鉆進的孔段,如果發現串
通,正在施工的鉆孔停鉆、沖洗、下管阻塞。
6)漿液攪拌
嚴格按照灌漿要求的水灰比進行,對水泥、水進行稱量并測量漿液比重。
7)灌漿工作
灌漿工作必須連續進行。若因故中斷,必須馬上處理,盡早恢復灌漿。
8)各工序控制
灌漿各工序嚴格遵守有關技術條款和《SL62-94》灌漿規范要求,以確保灌漿質量。
9)特殊情況
遇到特殊情況時,及時將情況和處理措施與結果上報業主和監理。
2.灌漿質量檢查和驗收
(1)質量檢查
1)質量檢查可以分為灌漿過程的中間檢查和灌漿結束后的最終檢查。前者是為灌漿質量控制而進行的階段性檢查,后者是為驗收和鑒定提供依據。
2)中間質量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按設計要求檢查布孔,造孔,工藝操作,漿液性能,綜合控制情況,各孔終止灌漿達到的標準,灌漿中出現的問題和處理情況等。
3)最終質量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壩體內部的質量(泥墻厚度、密度、連續性、均勻性),壩面裂縫,浸潤線出逸點,滲流量變化情況等。
4)最終質量檢查方法,主要是分析資料和進行觀測,并配合鉆孔,探井取樣測定。鉆探宜在灌漿結束1年后進行。
5)質量檢查應全面完整地搜集資料,及時準確地進行記錄,作為工程驗收的依據,并應歸入技術檔案。
6)質量檢查由灌漿施工單位負責進行。施工單位應提出質量檢查報告,并應接受工程管理部門和設計部門的監督和抽樣檢查。
(2)驗收
1)灌漿結束后,由施工單位作好準備,并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驗收報告,由工程主管部門組織驗收委員會(或小組)進行驗收。
2)驗收委員會(小組)成員應由主管部門、工程管理、設計、施工及財務部門代表組成。必要時邀請同行專家參加。
3)驗收應在灌漿結束1年以后進行。
4)驗收時,設計、施工管理單位應提出下列文件資料:灌漿工程竣工報告;技術總結;設計、施工文件及圖紙;施工決算;物資設備消耗及移交清冊;施工、觀測的原始資料及整理分析成果;中間質量檢查和最終質量檢查報告;由管理部門提出的灌漿效果和效益證明。
5)土壩壩體灌漿的驗收內容:
①土壩灌漿是否達到設計效果。
②灌漿設計及施工是否合理。
③質量控制和質量檢查是否滿足要求。
④是否有遺留問題和其它問題。
⑤對移交和管理的意見。
⑥驗收后提出驗收報告書。
篇2:灌漿安全管理制度
一、管理職責
㈠通風科負責監督檢查地面永久灌漿站、山頂移動灌漿站及管路系統、灌漿立孔、井下永久灌漿管路系統及灌漿地點灌漿情況、灌漿效果進行檢查。對不及時確定和調整灌漿地點負管理責任。
㈡機電科負責監督檢查地面永久灌漿站、山頂移動灌漿站機電運轉方面情況,對機電方面出現故障影響井下灌漿負相應管理責任。
㈢灌漿系統管理責任具體劃分:
1.地面永久灌漿站、移動灌漿站、地面灌漿永久管路、臨時管路由滅火隊負責管理維護。建立灌漿站、管路系統檢查記錄,定期檢查灌漿系統存在問題,并記錄維修處理結果,由現場負責人簽字認可。
2.地面臨時灌漿站設置,管路敷設由滅火隊具體負責實施,達到使用條件。
3.井下灌漿各中巷永久灌漿管路由機電隊敷設(包括橫川口留設的三通、巷道低洼處設置的放渣孔),完成后交由瓦抽隊負責管理。瓦抽隊建立井下灌漿系統檢查記錄,定期檢查管路系統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情況,由檢查人簽字認可。
4.井下橫川口至工作面灌漿地點管路由瓦抽隊負責敷設和維護,向上隅角埋管和永久管路回收工作由綜采隊負責。
二、處罰規定
1.地面永久灌漿站必須做到隨用隨開,如出現設備使用不正常,影響灌漿超出8小時(特殊情況除外),對單位罰款1000元。井下灌漿系統由責任單位負責管理和維護,做到隨用隨開。如使用時出現管路不通或漏漿跑漿現象,每次對責任單位罰款500元。
2.地面灌漿單位必須按礦安排對異常發火區域灌漿,如不按要求灌注,隨意改變灌漿土水比,發現一次對責任單位罰款1000元。
3.不按時完成礦安排的灌漿任務的一次對單位罰款1000元。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破壞井下灌漿管路或挪做它用。如故意損壞灌漿管路,每發現一次,對責任單位罰款1000元,并限期整改完善。挪做它用一處對責任單位罰款1000元。
4.施工單位在生產施工過程中,必須對施工地點灌漿管路進行保護。如發現人為損壞灌漿管路或造成管路漏漿對當班負責人處以100~300元罰款,對集體罰款1000元處理,并責令整改。
篇3:注制灌漿注氮工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
第一條負責礦井制漿漿液的制作和輸出工作。
第二條負責操作灌漿泵等機具,向采空區和火區灌漿。
第三條負責操作注氮泵等機具向采空區和巷道注氮。
第四條負責檢查、維護注漿、注氮管路系統和注漿、注氮泵等機具的維護、保養、故障排除等工作。
第五條根據通防工區安排做好有關工作。
第六條按時參加班前班后會和安全學習會。
第七條對礦井通風、防塵、防滅火系統;設施、裝置、設備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或處理,確保其完好、正常工作,滿足安全生產要求。
第八條根據通防工區安排,認真排查“一通三防”隱患,及時發現煤礦“一通三防”方面存在的隱患,并做到及時處理、匯報。
第九條必須盡職盡責,杜絕“三違”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