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統登記制度規范
近日,國務院總理**簽署第656號國務院令,公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自**年3月1日起施行。
《條例》共六章三十五條,對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簿、登記程序、登記信息共享與保護等作出規定。
《條例》明確由國土資源部負責指導、監督全國不動產登記工作,同時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不動產登記工作,并接受上級不動產登記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條例》規定了登記簿的登記內容,要求登記機構設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簿,將不動產的自然狀況、權屬狀況、權利限制狀況等事項準確、完整、清晰地予以記載;規范了登記形式,要求登記簿原則上采用電子介質,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采用紙質介質;細化了保管責任,要求登記機構建立健全相應的安全責任制度,永久保存登記簿,配備安全保護設施,任何人不得損毀登記簿,除依法予以更正外不得修改登記事項,登記簿損毀、滅失的,要依據原有登記資料予以重建等。
為方便群眾申請登記,減輕申請負擔,《條例》簡化了申請程序,強調當場審查的原則,對不符合法定條件不予受理的,以及不屬于本機構登記范圍的,要書面告知申請人,并一次性告知需補正內容或者申請途徑,否則視為受理;登記機構能夠通過實時互通共享取得的信息,不得要求申請人重復提交。
《條例》要求國土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確保國家、省、市、縣四級登記信息的實時共享;國土資源、公安、民政、財政、稅務、工商、金融、審計、統計等不同部門之間要加強不動產登記有關信息互通共享。
《條例》按照物權法的有關規定,把登記資料查詢人限定在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有關國家機關可以依法查詢、復制與調查處理事項有關的登記資料;查詢登記資料要向登記機構說明查詢目的,不得將查詢獲得的資料用于其他目的,未經權利人同意,不得泄露查詢資料。
為維護物權穩定,保護不動產權利人合法權益,《條例》還明確,本《條例》施行前依法頒發的各類不動產權屬證書和制作的不動產登記簿繼續有效,不動產權利人已經依法享有的不動產權利,不因登記機構和登記程序的改變而受到影響。
模式:
(一)契據登記制度
契據登記制度,也稱形式主義登記,是指不動產物權的變動,經當事人訂立契約即發生效力,但非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
契據登記制度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登記為物權變動的對抗要件。
(2)登記與否不予強制。
(3)登記實行形式審查主義。
(4)登記無公信力。
(5)登記簿采人的編成主義。
(6)登記不動產物權變動狀態,即不僅登記不動產物登記物權變動事項統一。
(二)權利登記制度
權利登記制度,又稱實質主義登記,是指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的設立、轉移、變更和廢止等事項非經登記不得生效的立法體制。權利登記制度為德國民法首創,并為瑞士、奧地利、匈牙利等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所采用。
權利登記制度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登記為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
(2)登記采實質審查主義。
(3)登記具有公信力。
(4)登記采用強制主義。
(5)登記簿采物的編成主義。
(6)登記以不動產權利的靜態為主。
(三)托倫斯登記制度
托倫斯登記制度,又稱權利交付主義登記,是指經實質審查后用登記機關發放的權利證書確認產權以便利不動產物權轉移的登記制度。
托倫斯登記制度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登記不實行全面的強制主義。
(2)登記采實質審查主義。
(3)登記具有公信力。
(4)交付權利證書。
(5)登記土地上的權利負擔。
(6)設置賠償基金。
(四)三種登記模式的評析
上述三種不動產登記模式各具特色。無論是權利登記制、契據登記制還是托倫斯登記制,均與其本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傳統等因素緊密結合,并通過各自的內部調整,基本上達到自我體系的完善。如果脫離一國的具體國情,將很難判斷孰優孰劣。
篇2:不動產登記制度細則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出臺自**年3月1日起施行,不動產登記有什么好處呢?
不動產(immovableproperty)是指依自然性質或法律規定不可移動的土地、土地定著物、與土地尚未脫離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離的其他物。不動產登記為物權法中的重要制度,是指經權利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由國家專職部門將有關不動產物權及其變動事項記載于不動產登記簿的事實。作為物權公示手段,不動產登記本質上為產生私法效果的事實行為而非登記機關的行政管理行為。不動產登記簿,是指記載不動產上的權利狀況并備存于特定機關的簿冊?!段餀喾ā返?6條規定,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不動產登記簿由登記機構管理;《房屋登記辦法》第5條規定,房屋登記機構應當建立本行政區域內統一的房屋登記簿。
房屋登記簿是房屋權利歸屬和內容的根據,由房屋登記機構管理1、就權利人而言,不動產登記簿是有效的表明權利人就不動產所享有的權利的源證明文件,能夠清晰地展現不動產上的權利變動狀況,因此具有無可爭辯的權威性。2、就第三人而言,不動產登記簿具有公信力。3、就國家來說,不動產登記簿便于國家對有關不動產的監督與管理,更便于人民法院在發生損害賠償糾紛時確定責任的歸屬。
功能
首先,我們要明確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功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是基于健全市場經濟需求。有關人士認為,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是市場經濟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和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這是制度本身的價值,是基本功能。嚴格地講,是制度的經濟學價值,服務于市場經濟。不動產登記制度首先要實現其主導價值,發揮其經濟學價值。如果主導價值都不能實現或者無法實現,這項制度以及此項工作自然會“功敗垂成”,何言其他價值?
其次,我們要明確不動產統一登記的用途——為全國統一的不動產交易市場的形成構建明晰的產權基礎。同時,可以適度挖掘不動產登記的衍生價值。很多制度之間是有關聯的,可以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反腐敗制度建設與完善,不是“單打獨斗”,應該利用一切當今的與正在建立的制度資源,應該是“組合拳”。關住權力的“制度籠子”,不只是單純的反腐防腐制度,還有其他制度的幫襯與堵漏,形成制度的疊加,更加嚴絲密縫,不給權力留下絲毫機會。
制度設計很關鍵。不以反腐需求為初衷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這種思路是有道理的,但是也不能諱言該制度附帶的反腐敗功能。應將反腐敗基因注入該項制度的設計中,至少要預留一定的預期與空間,這并不會消解它的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
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將有哪些好處?
3月26日,不動產登記工作第一次部際聯席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在由分散到統一登記的過程中,要體現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保持不動產交易市場良好秩序的要求,為完善現代市場經濟體系和產權保護制度,深化財稅金融改革等提供服務和支撐。**年伊始,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的步伐加速。(3月27日人民網)
去年11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平臺有三項基本功能:第一,明確不動產權利的歸屬和內容,維護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第二,提高不動產交易效率;第三,維護不動產交易安全。**年3月,國辦通知要求,出臺并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年6月底前出臺《不動產登記條例》。
**年《物權法》頒布后,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工作備受矚目。7年以來,這項工作進度緩慢。由于我國在對不動產的情況登記只是階段性或部分性的摸底,未能對不動產情況進行系統、全面的普查,目前在加速推動不動產統一登記的步伐中,這一動向因被社會輿論與“反腐”、“調控房價”掛鉤而吸引關注。
不動產包括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內容廣泛。我國現行的不動產登記分屬不同管理機構,涉及近10個部門,如住建部負責房屋所有權登記;國土部負責集體土地所有權、國有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登記。這種登記模式始于計劃經濟時代,存在分散登記、多頭管理等問題。也就是說我國目前對不動產統一登記的過程中,有多頭行政、依據繁雜以及登記機構重疊交叉等問題。如,當你購買了房子后,在建設房地產部門辦理《房屋所有權證》,還得到國土資源部門辦理《國有土地使用證》。實際上分列土地登記簿與建筑物登記簿,有了《房屋所有權證》,再有《國有土地使用證》顯屬多此一舉。
我國的不動產登記的依據五花八門,文件繁雜,較為混亂。在關于不動產統一登記方面,除物權法外,房屋登記有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土地登記有土地法,林地登記有森林法,草原登記有草原法,農村承包土地登記有農村土地承包法,水面、灘涂的養殖使用權登記有漁業法,海域灘涂登記有海域使用管理法,并且每部法律下面還有部門規章,如《房屋登記辦法》、《土地登記辦法》、《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等等。
將分散在多個部門的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可以理順部門職責關系,減少辦證環節,減輕群眾負擔。不動產登記是法律行為而不僅僅是單純的行政行為。統一立法根據、統一登記機構、統一登記程序、統一登記權屬證書、統一登記效力。保障公民物權、保護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財產權利,這是不動產統一登記的核心目標。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它可以更好地落實物權法規定。
不動產登記是中國物權法長效機制中的一個環節,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也是市場經濟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和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當然,統一的不動產登記涉及全國的家庭、每一級的政府、以及多個業務管理部門,同時,將原先分屬各個部門的不動產登記職責整合由一個部門承擔,切斷了某些部門的利益期待。不管怎么說,這將是一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復雜而艱巨的工作。
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會不會對房地產調控、信息透明、社會公平、反腐等諸多方面都產生影響?在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實施之后,擁有大量房產的人可以被很快確定,不少人認為,這一重大舉措將會導致部分投資者大量拋售房地產,從而導致房地產市場價格下跌;還將成為反腐利器,讓房叔房姐無處遁形;在財產稅方面,至少能為今后包括遺產稅的實施提供依據和支撐。如此熱烈的解讀,凸顯了公眾對于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期待和美好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