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別墅業主司機人員管理規章
虹橋高爾夫別墅司機人員規章
本規章作為虹橋高爾夫別墅管理規約的一部份對本物業區域的各業主和使用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1.必須遵守條約
1.1.車輛進出小區須按小區指定路線、交通指示牌、限速5公里/小時要求進行文明禮讓行駛;
1.2.車輛停放須依照《小區車輛停放規章》停放在小區指定車位、部位內,禁止停放在消火栓前或道路路口轉角處停車或輔干道,及超過15分鐘停放在地下車庫單元門前,以免堵塞通道、妨礙他人車輛通行;
1.3.車輛請在各自車庫內沖洗,禁止在自用單元車庫外等處沖洗,以免妨礙他人通行、路面濕滑安全隱患與污染公共環境;
1.4.禁止在公共區域亂丟垃圾、煙蒂或隨地便溺;
1.5.禁止任意攜帶大件、貴重物品及各類危險品出入小區,如確需攜出,須經該戶主人事先書面確認同意,并報物業客服簽署《出門單》后由門崗保安驗單放行;
1.6.未經業(租)戶同意,禁止將業主小孩(7歲或以下)隨意帶出小區(受業(租)戶親筆簽名委托送小孩上學者除外);
2..證件辦理及出入小區習慣
2.1.必須事先向物業客服前臺索取與有效填報《家政(司機)人員登記表》及遞交個人身份有效證件和叁張一寸彩色證件照、支付工本費10元/位及押金50元/位(退證時可憑該押金收據與本人該《出入證》雙證退還該筆押金),前往物業保安部辦理家政者本人的《出入證》正副雙證手續;
2.2.為加強小區公共安全和小區人員有效識別,司機人員只有憑該有效《出入證》雙證者并將副證主動遞交門崗保安時,才能從小區地下車道正常進入;也只有須將《出入證》正證掛于胸前才能在公共區域內正常通行;
2.3.未掛有效《出入證》者應被保安拒絕進入小區和在小區內通行,或只有在聽從保安人員指揮辦理《臨時出入證》與支付該相應押金(10元)后才可進入或在小區內通行;
2.4.絕對禁止將《出入證》借與他人使用,一經發現物業保安須予以立即沒收,并及時通報給該業戶主人、物業取消其再可辦理正式《出入證》的資格,并可提請該戶主人停止繼續雇傭該司機人員;
2.5.如《出入證》遺失(毀損)或即將過期,持證者須提前一周主動到管理處辦理手續、交納相應的工本費用(10元)(小區年度集體換證時除外);
3..報修
3.1.通知物業報修前必須征得本戶主人同意,并須向物業客服報修時說明自己的真實身份和需要修理的項目、大致要求及費用支付的確認、時間約定等具體事項;
3.2.任何工程維修人員只能憑客服開具的維修單按約定的時間上門維修;當完成維修后,請即作確認簽名并監督工程維修人員離去。司機人員不得在未經客服部開具書面維修單通知修理的情況下私請私讓任何工程維修人員進行維修或私談私付維修費用,否則因此引發的后果將概由本戶或本人自行承擔。
4.處罰
4.1.如司機人員違反以上第一項內條款多項,物業有權取消"出入證"資格及提請該戶業主停止繼續雇傭該司機;
4.2.若是在本小區內接交的車輛(即憑司機《出入證》進入小區取用車輛的)有違反上述條款現象的,將接受小區《車輛進/出規章》、《車輛停放規章》的條款處理;并接受物業對違反者司機個人處于沒收《出入證》副證和取消下次進入小區及再辦理或補辦正式《出入證》的資格,并及時通報給該業戶主人和可提請該戶主人停止繼續雇傭該司機;
4.3.若不是在本小區內接交的車輛(即僅憑小區《車標》等證駕車進出小區而非憑司機《出入證》進入小區取用車輛的)有違反上述條款現象的,將接受小區《車輛進/出規章》、《車輛停放規章》的條款處理,并及時通報給該業戶主人和可提請該戶主人停止繼續雇傭該司機與接受小區對違反的車輛取消下次辦理或補辦小區《車標》及車位租賃等的資格;
5.本規章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本人確認同意并遵守上述須知。
簽名:服務單元號:
身份證號碼:證件照片:叁張日期:200年月日
(本規章一式叁份:警方、個人、物業各執一份)
篇2:人員安全管理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設備的不安全狀態,二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根據事故統計,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占80%以上,因此,要確保生產安全必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而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必須提高人員的安全素質。
人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構成事故的原因雖然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有4類(即事故的4M構成要素):人的錯誤推測與錯誤行為(統稱為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危險的環境和較差的管理。由于管理較差,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環境的不安全狀態發生接觸時就會發生工傷事故。工傷事故都與人有關,如果人的不安全行為得不到糾正,即使其它三方面工作得再好,發生工傷事故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例如,機床安全性能很好,但工人戴手套操作旋轉物件,手被卷入而出工傷;女工不戴女工帽頭發被絞而出工傷事故等等。
在各種事故原因構成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在生產過程中,常常出現物的不安全狀態,如傳動部分沒有罩殼,電氣插頭塑料殼已損壞,臨時線有裸露接頭等。也常發生人的不安全行為,如操作車床戴手套,沖床加工中手入模區內操作等。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在一定的時空里發生交叉就是事故的觸發點。例如,人違反交通規則橫過馬路(不安全行為),汽車制動系統失靈或路面太滑(物的不安全狀態),當人橫過馬路的不安全行為和車或路的不安全狀態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點相遇(交叉)時,就會發生車禍事故。
傷害事故是一系列有序事件的結果,是人的行動軌跡和物(機械、設備、裝置、工具、物料等)的運動軌跡在時空中發生非正常接觸而引起的。因此,從事故發生的過程來看,要想不發生事故,根本的措施只能是消除潛在的危險因素(物質的不安全狀態)和使人不發生誤判斷、誤操作(人的不安全行為)。事故發生的必要條件是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存在。必要且充分條件是,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不安全行為在一定的時空里發生交叉,并產生了超過人體承受能力的非正常能量轉移。所以,預防事故發生的根本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
在事故發生之前一定存在危險行為或危險因素,原則上講,只要人們認識并制止了危險行為的發生或控制了危險因素向事故轉化的條件,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要完全消除物質系統的潛在危險是不可能的,而導致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因素又非常之多。并且不安全狀態與不安全行為往往又是相互關聯的,很多不安全狀態(機器設備的不安全狀態)可以導致人的不安全行為,而人的不安全行為又會引起或擴大不安全狀態。此外,任何事故發生都是一個動態過程,即人與物的狀態都是隨時間而變化的,事故的形成和發展是時間的函數。所以,加強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安全管理好,可能使不安全狀態與不安全行為減少,反之,則會使不安全狀態和不安全行為增加;安全管理不好,有時甚至會成為發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企業為了防止工傷事故,制定各項制度、進行安全教育、開展安全檢查、編制安全措施計劃等,其基本目的就是糾正人的不安全行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然而,就設備來說,使其符合安全要求還是可以辦到的,但對操作者來說就很難做到事事、處處保持行為正確,因為影響人安全性的因素很多,有生理、心理、社會等等。所以由違章和不慎造成的事故是大量存在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構成事故的“橋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不善搭成的,所以安全管理要以人為本。人、物、環境和管理四個因素是相互牽連的,就像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其中的一條邊變化,另外三條邊也就跟著變化。決定另外三條邊的就是人的因素。因為管理規程是人制定、修改、補充的,也是由人執行、監督的;設備是人按規章購置、安裝、操作、維修的;企業作業場所的環境也是由人安排的,這就不難看出,一個企業出不出工傷事故,人的因素是起決定的作用。所以,加強對人員的安全管理,對于企業預防事故發生,確保安全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員安全管理的任務與內容
人員安全管理的任務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預防事故的發生。人的不安全行為有兩種情況,一是由于安全意識差而做的有意的行為或錯誤的行為;二是由于人的大腦對信息處理不當而所做的無意行為。前者如使機器超速運行、未經許可或未發出警告就開動機器、使用有缺陷的機器、私自拆除安全裝置或造成安全裝置失效、未夾緊工件或刀具而啟動機床、裝卸或放置工夾量具不當、沒有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人處于不適當的工作位置或接近危險部位、在機器運轉中進行維修和調整或清掃等作業。后者如誤操作、誤動作;調整的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開動、關停機器時未給信號;開關未鎖緊,造成意外轉動、通電或泄漏;忘記關閉設備;按鈕、閥門、扳手、把柄等的操作錯誤等。引起行為失誤的原因有物缺陷、人方面缺陷、作業不合理和管理缺陷等。
要預防事故就要減少不安全環境和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提高人員的安全性。提高人員安全性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選拔和配置、提高人員素質、規范人的行為等(如圖所示)。
選拔和配置主要通過職務分析、職業適應性測試、職業選拔測試等方法保證人的特性與所從事職業或工種更加匹配,減少事故傾向者,從而減少因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事故。提高人員安全素質的主要方法是宣傳、教育、培訓,包括對新工人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等。規范人的行為主要是利用各種控制力來實現,如激勵措施、紀律措施、組織管理措施、文化力作用等。
對人員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提高人員安全性的途徑選拔與配置提高安全素質利用各種作用力規范人行為
職務分析職業適應性測試職業選拔測試宣傳、教育、培訓心理調試激勵措施紀律措施組織管理措施文化力作用-安全文化建設
圖提高人員安全性的途徑
把好選人關
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新選人員應保證符合崗位安全特性的要求,尤其對于比較危險的作業、特種作業崗位,必須嚴格按有關安全規程要求選拔作業人員;二是在職人員的動態考核,對于那些由于生理、心理等變化不再勝任本崗位操作的人員應及時給予調整。此項工作的主要技術方法有:安全素質分析法、職務分析法、職業適應性測試法等。
提高人員的安全素質
這是預防工傷事故的根本,主要技術方法有:宣傳、教育、培訓、訓練、安全活動等。
有關人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如安全活動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獎懲制度、勞動組織制度等。
對人員作業過程的監督管理
人員工傷事故大多數發生在作業過程,因此應加強對人員作業過程的監督管理。主要內容包括:
1.人員不安全行為的監督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要預防事故就必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因人的行為受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影響,所以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是整個人員安全管理中的難點。主要技術方法有:心理調適法、激勵措施、紀律措施、組織管理措施、文化力作用控制法、行為抽樣法等。
2.現場作業方法合理性的監督
現場作業方法不合理就容易導致事故,尤其對于危險作業,必須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要求的程序作業,如動火管理、設備維修管理等。主要技術方法:現場觀察法、類比法、功能程序分析法、“六何”分析法等。
3.人員操作動作的合理性監督
合理的操作動作應做到安全、經濟、高效。主要技術方法有:現場觀察法、動素分析法、人機分析法、模擬分析法等。
人員安全信息系統的建立與管理
主要是人員安全臺賬的建設與管理,如人員的安全心理特征類型、生理狀況、身體檢查記錄、作業工種、違章記錄、安全考核情況等方面的信息。主要技術方法有:手工安全臺賬建檔法、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法等。
篇3:裝卸管理人員崗位安全生產責任
1、裝卸前提根據危險貨物的種類、數量、環境、氣候等情況制定裝卸作業計劃并監督實施。
2、負責組織和指導裝卸作業及技術安全教育。
3、帶頭嚴格遵守裝卸現場的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4、加強對作業現場的監督管理和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遵守職業道德,堅持文明裝卸,在裝卸危險化學品時,應采取嚴格的安全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