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物業管理手冊-維修服務控制程序

物業管理手冊-維修服務控制程序

2024-07-15 閱讀 1077

物業管理手冊:維修服務控制程序

1、目的

對管轄區內設施設備維修、維護和保養服務進行控制,確保各種設施設備正常運行。

2、適用范圍

適用于管轄區內設施設備維修、維護和保養服務過程的控制。

3、職責

3.1物業服務中心負責管轄區內各種設施設備的維修、維護和保養。

3.2工程部負責根據公司安排的相關設施設備的維修。

3.3品質部對維修服務過程進行抽查。

4、程序

4.1根據公司要求,維修服務應做到:

4.1.1水暖維修工熟悉所管轄區內樓宇水暖線路分布情況,公共設施情況,公共設施完好無損。其中道路要平整、無積水、無損壞,各種井蓋無損壞、無丟失,污雨水井無堵塞現象。

4.1.2維修電工熟悉所管轄小區用電情況、用電設備位置,各種用電設施正常運行。

4.2各項維修服務規范,各項維修服務具體要求明確,具體執行《水暖維修工作業指導書》、《配電房及維修電工作業指導書》,填寫《維修任務單》、《業主提供產品責任書》。

4.3接待專員每日將維修情況登記在《服務登記本》上,維修主管對維修服務過程進行日常檢查,每周書面考核不低于二次,填寫《服務過程檢驗單》。品質部對維修服務過程進行抽查,填寫《品質部抽檢單》。

4.4工程部維修人員將維修情況登記在《維修單》和《工程維修統計表》上,具體執行《工程部維修技師作業指導書》、《工程部維修工作業指導書》。

4.5人力資源部根據《人力資源控制程序》的規定組織維修人員進行崗位職責和技能的培訓。

5、相關文件

5.1《人力資源控制程序》

5.2《水暖維修工作業指導書》

5.3《配電房及維修電工作業指導書》

5.4《工程部維修技師作業指導書》

5.5《工程部維修工作業指導書》

6、相關記錄

6.1《維修任務單》JW/JL-7.5.1-5-001

6.2《業主提供產品責任書》JW/JL-7.5.1-5-002

6.3《工程維修統計表》JW/JL-7.5.1-5-003

6.4《維修單》JW/JL-7.5.1-5-004

6.5《服務過程檢驗單》JW/JL-8.3-1-001

6.6《品質部抽檢單》JW/JL-5.4.5-003

篇2:施工安全管理行為控制勞務用工管理規定

行為控制

1、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按規定戴安全帽,并系下頜帶。戴安全帽不系下頜帶視同違章。

2、凡從事2米以上無法采用可靠防護設施的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系安全帶。安全帶應高掛低用,不得低掛高用,操作中應防止擺動碰撞,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3、參加現場施工的所有特殊工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將證件報監理單位審核后備案。

勞務用工管理

1、各施工人員,必須接受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教育,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未經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教育或考試不合格者,嚴禁上崗作業。

2、每日上班前,施工單位班組負責人,必須召集所轄全體人員,針對當天任務,結合安全技術交底內容和作業環境、設施、設備狀況、本隊人員技術素質、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以及思想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班前安全活動提出具體注意事項,跟蹤落實,并做好活動記錄。

3、強化對外施人員的管理。用工手續必須齊全有效,嚴禁私招亂雇,杜絕違法用工。

篇3:工程項目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策劃規程

工程項目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

(一)策劃方式

本工程將采用專題會議的形式進行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工作,操作程序執行我局《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程序》。專題會議由總承包項目經理組織,總承包項目副經理、技術負責人、安全部和項目其他相關的管理人員參加,共同完成。項目組織的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工作將參考我局《常見危險源名錄》,并結合本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

(二)危險源辨識

1、危險源辨識應全面考慮項目的各種活動:

(1)常規活動和非常規活動;

(2)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

(3)作業場所內的所有設備設施(包括相關方提供部分)。

2、危險源辨識應全面考慮三種時態、三種狀態和六種類型:

(1)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

(2)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

(3)六種類型:物理性風險因素、化學性風險因素、生物性風險因素、生理及心理性風險因素、行為性風險因素、其他風險因素。

根據項目危險源辨識的結果,由項目安全部負責編制《項目危險源臺帳》,并報總承包項目經理審核確認。

(三)風險評價

1、風險評價方法

風險評價是在危險源辨識的基礎上,按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定性評價采用直接判斷法,定量評價采用作業條件風險性評價法。

直接判斷法的依據主要包括:法律法規的符合性、相關方的合理要求、類似事故的經驗教訓、直接察覺到的風險等。

作業條件風險性評價法主要是以與系統風險性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傷亡風險性的大小,其表達式為:

D=L×E×C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D--風險性分值。

2、重大風險的判定依據

凡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危險源均應判定為重大風險:

(1)不符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

(2)相關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3)曾經發生過事故,且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4)直接觀察到可能導致危險且無適當控制措施的;

(5)通過作業條件風險性評價法,評價總分≥160分的。

(四)風險控制策劃

針對評價出的重大風險采取響應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選定從以下方面考慮:

1、首先是消除危險源;

2、其次是降低風險級次;

3、最后采取個體危險防護措施;

也可上述三種方式聯合使用。

根據項目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的結果,由項目安全部負責編制《項目重大風險及其控制計劃清單》,報總承包項目經理審核確認。項目對未評價為重大風險的危險源維持我局已有的運行控制,加強管理。

(五)危險源與重大風險的更新

當發生下列情況時,項目應組織有關人員重新進行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

1、相關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發生變化;

2、我局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發生重大變化;

3、項目的產品、活動和服務發生較大變化;

4、相關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

危險源與重大風險的更新工作參照上述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要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