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審計工作制度范本
總則
第一條為了充分發揮審計工作,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根據國務院審計署(1985)審研字217號文《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若干規定》,結合我廠的具體情況,特制定本規定,作為審計工作的依據。
第二條根據國家的方針政策、財政法規和我廠的方針目標、規章制度、對全廠的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理性和效益性,進行系統地審計監督,以達到堵塞漏洞、完善制度、改進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任務和范圍
第三條審計工作的任務是:確保國家有關財經政策、法令制度以及財經紀律在工廠的正確貫徹執行,保護國家財產,強化企業管理,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第四條審計工作的范圍:
(一)廠部及各單位的方針目標的可行性;
(二)基建擴改工程、產品設計和工藝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及效益性;
(三)專項工程和大、中修項目的計劃,概算、預算和決算的合理性,合法性;
(四)財務收支、專項貸款等計劃的編制及執行情況;
(五)固定資產報廢的合理性;
(六)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以外的合同是否合理合法;
(七)廠部及單位的財務收支、經濟往來、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八)確定離任或改任的經濟責任情況;
(九)制定或參與研究制定工廠有關規章制度及檢查其執行情況;
(十)辦理審計委員會和上級審計機關交辦的其他事項,配合上級審計機關對本單位進行審計。
機構
第五條成立廠審計委員會,并逐步完善專業審計為主、兼職審計為輔的內部審計體系。審計委員會由廠長、總會計師、總工程師、總經濟師、紀委書記等人組成。廠長任主任,總會計師任副主任。其主要任務是加強對審計工作的行政領導和業務指導,對涉及到財務、基建、工程技術等方面比較復雜的審計項目進行研究處理。
第六條審計室是在審計委員會直接領導下的日常辦事機構。它依照本規定運用法律、強制手段,對全廠各單位的財務收支和各項經濟活動進行審計監督,對審計委員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第七條根據審計工作的特點和我廠的情況,聘請若干名有財務、工程技術、設備管理等方面特長的基層職工為兼職審計員。其主要任務是為審計室提供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協助審計室對本單位的審計和交流審計工作經驗。
第八條根據審計工作的需要,經過廠長或廠長授權人批準,可聘請臨時審計員,參與某項審計工作。
第九條審計室在業務上受上級審計機關的指導,并向其報告工作。
職權
第十條審計工作的主要職權:
(一)有權調審或就地審查各經濟單位的會計憑證、賬簿、決算及分配方案,查詢有關的文件、工藝設計圖紙和資料;
(二)有權參加有關的會計;
(三)有權向有關單位和人員進行調查,并索取證明材料;
(四)有權提出制止、糾正和處理違反財經法紀和嚴重失職等事項的意見;
(五)對阻撓、拒絕和破壞審計工作的,經廠長批準,有權采取封存其賬冊和凍結資金等臨時措施,必要時,提出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的建議;
(六)有權對審計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及時向審計委員會報告,必要時向上級審計機關報告。
程序
第十一條審計工作的主要程序是:
(一)根據審計委員會的意見和審計工作計劃,制定審計方案,然后向被審計單位發出審計通知書,3日之后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審計人員進行審計;
(二)對被審單位如實提供的資料進行審計,審計終了,及時寫出審計報告,在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后,報送廠長批準,對于復雜的審計項目,由審計委員會進行仲裁,再發出審計決定,被審單位必須執行;
(三)被審單位在收到審計決定后如有異議,可在15日內向審計委員會或上級審計機關提出申訴;審計委員會應在接到申訴后30日內作出處理,對不適當的處理決定予以糾正,申訴期間,原審計決定照常執行。
獎懲
第十二條對忠于職守秉公辦事,客觀公正,實事求是,有突出貢獻的審計人員和對揭發檢舉違反財經紀律、抵制不正之風的有功人員都應給予表揚或獎勵。
第十三條對阻撓、破壞審計人員行使職權的,打擊報復檢舉人和審計人員的以及拒不執行審計決定,甚至誣告、陷害他人的都應對直接責任者給予必要的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要移交司法機關懲處。
第十四條審計人員泄露機密,以權謀私、玩忽職守,弄虛作假和挾嫌報復造成損失或不良影響的,應視其情節輕重和損失大小,給予批評、紀律處分或依法制裁。
附則
第十五條本規定如有與上級頒發的審計法規相抵觸的,應以上級審計法規為準。
第十六條本規定的解釋權屬審計室。
篇2:企業審計部門負責人工作責任制度
企業審計部門負責人工作責任制度
(一)職務
1.在廠長、總會計師領導下,認真貫徹審計法。根據上級審計部門的要求,結合廠部的方針目標,制定審計工作的方針目標,編制年、月度審計工作計劃。
2.組織專業審計人員和兼職審計人員對廠內各部門、各經濟核算單位,進行常規審計和專項審計。
3.結合干部的任免情況,及時搞好中層干部的離任審計及評價。
4.辦理廠領導、上級審計(內部審計)機構交辦的審計任務,配合國家審計機關對本單位進行審計。
5.經常深入生產和工作現場,組織開展群眾審計工作。
6.制定專項審計方案,并組織實施。
7.審定"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
8.按照審計程序做好審計技術資料的形成收集、整理、立卷、歸檔工作。
9.及時完成廠長布置的臨時工作。
(二)職權
1.對全廠的各經濟活動部門、經濟核算單位,有權直接進行審計監督。
2.對于不符合財經制度的開支或提高標準的開支項目,有權建議制止、糾正,維護國家和企業的權益。
3.有權調審或就地審計廠屬各經濟核算單位的經濟核算資料,并對其進行科學分析和實績評價。
4.對審計報告中所列出的問題和改進意見有權檢查、督促執行。
5.有權參與對外經濟合同的簽訂。
6.對中層干部的離任、升任,有權配合組織、人事部門進行審計,評價其業績。
(三)職責
1.對廠內的經濟核算單位,不按規章制度辦事,違法亂紀,營私舞弊,污盜竊,破壞國家企業財產,損害其經濟利益的現象,經過審計對已發現的問題,不報告、不提出意見,造成不良影響負責。
2.對未按工作計劃完成審計任務,造成工作上的失誤負責。
3.對知情不報、收受賄賂、不秉公辦事造成不良影響負責。
4.對審計報告中提出的問題,與客觀事實不符,或嚴重失實負責。
篇3:公司審計委員會管理制度
某公司審計委員會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有效保護股東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督導公司審計職能的有效運行,監督公司受托責任的履行,保證公司財務報告信息的完整性與可靠性,根據《公司章程》,參照《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公司特設立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并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條審計委員會是董事會下設的專門工作機構,主要在財務報告、內外部審計、內部控制等方面履行職責并對董事會負責。
第三條審計委員會由三名董事構成。
第四條審計委員會委員由董事長或者全體董事的三分之一聯合提名,并由董事會選舉產生。選舉辦法:
(一)若被提名委員人數等于應選人數,則每位被提名委員獲得全體董事過半數贊成票即當選;
(二)若被提名委員人數超出應選人數,則按照應選人數,獲得較多贊成票數的被提名委員當選,若出現票數相等的情況,應就票數相等的被提名委員單獨進行投票,獲得較多贊成票數者當選。
第五條審計委員會委員應具備商務、法律或財務方面的工作經驗,具備基本的財務管理、經營管理及公司內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識。
第六條審計委員會委員任期與董事會任期一致,委員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委員任職期間,如果委員喪失董事資格,則該委員自動失去委員資格,委員會應根據本制度第三至四條的規定補充委員人數。
第六條審計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權限如下:
1、復核年度已審計財務報告,復核其他財務報告和董事會報告,保證公司財務報告的真實公允性;
2、檢查公司所有重要的會計政策,就會計政策的變動對董事會及公司股東作出解釋;
3、聘請或更換外部審計機構,討論外部審計的范圍、程序和計劃,核查審計結果;
4、領導內部審計,其具體工作有:任命及撒換內部審計負責人,核準內部審計章程,復核內部審計部門的組織形式,審查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計劃及執行情況,復核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及訓練情況,復核審計結果等;
5、監察公司關鍵的財務風險及經營風險領域,審查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公允性與有效性;
6、監督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關于內部控制方面建議的執行;
7、審閱公司的主要政策及制度,監督公司管理層行為不損害公司的利益,確保公司有效地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商業道德、保持有效的控制以使管理層進行科學的決策。
第七條審計委員會對董事會負責,委員會應定期向董事會報告公司審計狀況。
第八條審計委員會應在每一會計年度結束后三個月內向股東作有關公司過去一年的審計專項報告,內容包括:
(一)公司已審計財務報告的檢查情況;
(二)公司內部控制運行狀況;
(三)公司董事及高層管理人員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及股東決議的情況;
(四)審計委員會認為應當向股東報告的其他重大事項。
第九條審計委員會行使職權所必需的費用,由公司承擔。
第十條審計委員會在行使職權時,如果發現公司的經營情況出現異常,可以進行調查,必要時,可以以公司的名義聘請注冊會計師及執業審計師給予幫助,由此發生的費用由公司承擔。
第十一條審計委員會以公司審計部為日常辦事機構,負責進行公司內部審計、配合外部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外部審計,負責檢查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其運行,負責執行委員會的有關決議。
第十三條審計委員會會議分為常規會議和臨時會議,常規會議每年召開兩次,臨時會議可根據需要由委員提議隨時召開。
第十四條審計委員會會議在召開前五天通知全體委員,由三分之二以上委員參加方可召開會議;委員會會議由委員會主任招集,委員會主任無法招集,可以委托其他委員負責招集;每一名委員有一票的表決權;會議做出的決議,必須經全體委員過半數通過。
第十五條審計委員會會議表決方式為舉手表決或投票表決;臨時會議可以采取通訊表決的方式召開。
第十六條公司財務負責人可以列席審計委員會會議,在必要時,可以邀請公司董事、監事及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參加。
第十七條審計委員會會議應由董事會秘書做會議記錄,會議記錄由董事會秘書保存。委員會成員在會議記錄上簽名。
第十八條審計委員會會議通過的議案和表決結果應以書面形式上報董事會備案。
第十九條審計委員會的委員對所議事項負有保密責任,未經批準不得擅自披露有關信息。
第二十條本制度由公司董事會負責解釋,自董事會批準頒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