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運巷掘進工作面過地構造帶安全技術措施
1506機運巷掘進5米處遇一褶曲構造帶,頂板連續凹凸不平,巷道煤層厚度變薄,煤層層理紊亂,節理發育,有明顯背向斜受力痕跡。根據上部巷道掘進情況分析,該褶曲構造帶預計掘60米左右后煤層厚度可恢復到正常厚度,為安全過構造帶,制訂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安全技術措施
1、掘進仍按煤巷方位掘進,控制好中腰線,巷道斷面保證煤巷設計斷面。
2、在掘進過程中發現頂板破碎嚴重時,可以采用小循環作業方式掘進,掘進時打淺眼小循環掘進,炮眼深度為1.2米,循環進度不大于1米。
3、加強巷道支護,掘進后及時前移前探梁并找掉頂幫浮煤矸,并及時支護好工字鋼棚,剎嚴剎實幫頂,確保支護安全。
4、此構造帶施工過程中各施工工藝嚴格按照《1506掘進作業規程》執行。在爆破時。掘進作業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爆破三人聯鎖”制及爆破停電撤人制度。爆破前、后及時進行灑水降塵工作。爆破后,待工作面炮煙被吹散30分鐘后,由班組長、爆破工、瓦檢員同時進入工作面,檢查有無瞎炮、通風、瓦斯、頂板冒頂等異常情況,無問題后方可恢復生產。
5、遇頂板局部破碎嚴重或壓力過大時,加強支護,適當縮小工字鋼棚間距。
6、瓦斯員嚴格執行“一班三檢”制度。加強對該構造帶附近及工作面的瓦斯濃度的監測,以防該區域瓦斯涌出量增大,發現異常立即停止掘進,撤離人員,并及時匯報。
7、技術科每天派專人到工作面進行勘察煤層厚度及地質構造的變化情況,加強該區域的礦壓監測。
8、掘進要打抽放鉆場,鋪設抽放管路,對預掘區域進行預抽。
9、要嚴格探放水,每班認真觀測工作面瓦斯等有害氣體情況,發現異常,停止掘進待處理后方可掘進。
10、進入煤層要嚴格作瓦斯突出參數K1值檢測,并做好記錄。
11、其它未提出事項;必須嚴格按照《1506掘進工作面作業規程》《煤礦安全規程》等有關規定執行。
二、避災路線:
1506機運巷工作面→1506軌道巷→井底車場→主斜井→地面
篇2:采煤工作面過地質構造帶收尾安全技術措施
采煤工作面過地質構造帶及收尾的安全技術措施
1、選擇與頂板相適應的支護方式,支架的規格、質量應符合要求。
2、炮眼布置要合理,裝藥量要適當,工作面要成直線。
3、支護要及時,嚴禁空頂作業。
4、出現透水預兆時,要立即撤離人員,待查明構造帶與積水區域的情況后,方可作業。
5、堅持上班前、放炮后嚴格進行敲幫問頂、支架驗收、交接班和頂板分析等制度。
6、嚴格按作業規程作業,采掘工作面情況發生變化時,應及時補充安全技術措施。
篇3:過斷層地質構造帶安全措施
一、防治水措施
(一)按照掘進工作面探放水設計和安全措施進行探放水工作,交接班交清探放水剩余允許掘進距離不低于30m,總工程師、礦長嚴格審批。
(二)探放水前必須加固迎頭10m范圍內巷道支架,在緊貼迎頭打好立柱和欄板,防止發生煤壁因滲水潰塌。探放水過程中如遇到水壓過大,不得取出鉆桿;應立即在鉆機后邊打上加固鉆機的點柱、撐柱,防止鉆桿、鉆機移位。
(三)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疑必停”的原則進行探放水作業,遇到透水預兆,工作面及其受影響向的相鄰工作面人員應立即按照既定的避災路線撤到安全地面,同時電話通知煤礦調度室。
(四)遇斷層、地質構造帶時,應及時清通巷道水溝,工作面突水時,水能順利外排。
(五)機電人員應加強對排水泵的日常檢修與維護,確保工作泵運轉正常,備用泵、檢修泵時刻完好,能夠隨時投入正常使用。
二、防治片幫、冒頂措施
(一)錨桿支護的巷道,應及時打設錨桿、掛網,嚴格控制空頂距不得超過1.5m;嚴格監管支護質量,打錨桿必須基本垂直巖面,保持合適的迎山角度。
(二)遇到頂板巖層破碎、開裂情況,應及時敲幫問頂,及時用液壓柱、鉸接梁牢固地打設臨時點柱支護。錨桿應加密,頂板、兩幫錨網支護從巷頂到巷底全部打嚴。
(三)不適合采用錨網支護的情況下,換用11?工字鋼棚式支護。工字鋼棚間距0.6m,采用木料牢固、嚴實地剎幫背頂。
(四)工字鋼棚式支護時,最大空頂距不得超過1m。在每次放炮前加采取在頂梁與迎頭之間之上加穿楔,相鄰棚腿之間加撐木連鎖等方法固工作面10m支架。
(五)工作面放炮應淺打眼、少裝藥,放小炮。每次放炮前后檢查支架的穩固性,對炮后崩壞的支架及時恢復。
(六)不定時檢查斷層、地質構造地段巷道支護情況,如發現異常,及時維修加固。
三、防治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措施
(一)過斷層前的管理措施
1、生產中,對于地質部門在防突預測圖上標注的斷層或日常下達的地質預報出現的斷層,通風隊隊長、防突隊隊長及技術科科長審簽后,交發防突班;防突副班長以上人員必須簽字,并貫徹到防突員,根據斷層情況制定過斷層安全技術措施。過斷層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發放到各相關施工單位,并嚴格執行。
2、在斷層預計揭露位置前20m,必須執行邊探邊掘措施,并根據提供的斷層產狀,探測斷層是否存在和初步判斷斷層實際落差:將防突鉆孔資料交地質分析。以準確判斷斷層的落差。
3、掘進工作面施工過程中,如突然出現斷層或煤層異常變化(突然變厚、變薄)。防突員和瓦斯檢查工作必須立即礦通風調度匯報;通風隊防突地質人員必須及時深入井下調查,判斷斷層情況。若構造復雜,及時向通風副總和調度室匯報,由調度室安排地質科人員下井調查,確定斷層產狀。
4、掘進工作面施工前的探孔和卸壓鉆孔過程中,出現的見巖等情況,防突員和檢查工必須在鉆孔驗收單上詳細記錄,說明巖石性質,并向通風調度和防突隊匯報。
5、掘進工作面預測鉆孔傾角必須嚴格按照巷道煤層傾角要求施工。一但出現見巖石情況,應及時向防突隊和調度匯報:現場人員根據見巖石情況,判斷是煤層頂板或底板,調整鉆孔角度,盡量穿過斷層,進入另一煤盤,并預測另一煤盤瓦斯情況。
6、預測中,若鉆孔出現涌水,必須及時匯報并記錄鉆孔出水深度。
7、如預測工作面前方出現斷層,必須根據鉆探資料,至少留5m預測鉆孔,并超前施工(若預測煤孔深度小于5m,則立即停頭)卸壓鉆孔。施工卸壓鉆孔第一班,應有地質人員跟班,確保鉆孔施工到另一煤盤。如判斷另一煤盤小于2m則施工一排卸壓孔;若煤厚大于2m,則施工兩排卸壓孔。
8、若工作面遇落差大于煤層厚度的斷層,采用風動鉆機無法穿過巖層時,應立即停頭,用液壓鉆機施工探煤鉆孔,準確摸清煤層層位,將鉆孔資料及時交地質科分析。然后,根據地質預報的斷層情況采取防突措施。一般,在距離煤層法距3m前,施工防突孔,并采集鉆孔煤樣進行分析,確定煤層的突出危險性。
9、過斷層前施工的各類鉆孔,如出現頂鉆、噴孔等異常現象時,應立即向通風調度匯報,通風隊長要及時到現場確認。若確實為噴孔,現場則應立即停頭,施工卸壓鉆孔。
(二)過斷層期間的防突管理
1、掘進工作面在斷層面內掘進時,必須嚴格執行邊探邊掘措施。每次預測時,必須探測到工作面前方2m以后的煤層,如探測煤厚度達到2m以上,必須停頭,施工卸壓孔。在工作面卸壓鉆孔、前探鉆孔、預測鉆孔探測到距離斷層前5m,必須立即停止掘進,采取過斷層措施。
2、正斷層另一盤煤上升,若斷層落差大于1/2煤厚度且小于1倍煤厚度,則先在本盤煤層頂板0.5m左右處向另一盤煤層施工卸壓鉆孔(一般為8個20m深的鉆孔),然后,再根據斷層情況,施工一組卸壓鉆孔,鉆孔控制到斷層面后5~10m位置,鉆孔間距按1.5~2m設計,每排3~4個孔。
3、正斷層另一盤煤上升,若斷層落差大于煤厚度,則應根據巷道施工的傾角變化情況,施工卸壓孔。一般,在工作面距離斷層面3m前施工卸壓鉆孔,鉆孔數量根據前探鉆孔情況確定。
4、斷層另一盤煤上升,若斷層落差小于1/2煤厚度,則直接施工16個20m深的鉆孔(分2排施工),并進行連續預測,若預測超標,繼續施工16個20m的卸壓孔。
5、斷層另一盤下降,若斷層落差大于1/2煤厚度且小于1倍煤厚度,則先在本盤煤層頂板0.5m左右處向另一盤煤層施工卸壓鉆孔(一般為8個20m深的鉆孔),然后,再根據斷層情況,施工一組卸壓鉆孔,鉆孔控制到斷層面后5~10m位置,鉆孔間距按2米設計,每排3~4個孔。
6、施工卸壓孔時,必須探測斷層附近的煤層,若煤層厚度大于煤層厚度1.5倍,必須至少增加一排卸壓孔。
7、施工卸壓鉆孔過程中,若出現頂鉆、噴孔現象,必須在該排鉆孔附近增加一定數量卸壓鉆孔,直到沒有噴孔現象為止。取鉆孔煤樣測定k1值,進行△p和f值分析。
8、若工作面斷層情況較復雜,無法準確判斷,則直接施工16個20m深的鉆孔,允許掘進7m,進行邊探邊掘;若順煤層傾角方向深度達不到15m,則應至少留5m超前距離,進行邊探邊掘。
五、掘進工作面遇其它異常情況時的防突管理
正常掘進過程中,掘進工作面出現下列情況時,必須立即停頭掘進,探測工作面前方是否有異常情況,并施工卸壓鉆孔。
(一)工作面預測過程中出現噴孔、頂鉆等動力現象;
(二)工作面出現明顯的突出預兆,如有聲預兆和無聲預兆等;
(三)工作面軟分層突然增厚,并達到0.5m以上。煤層破壞嚴重,節理發育。煤層呈土糜狀、鱗片狀,工作面片幫、掉頂嚴重;
(四)掘進工作面施工過程中,非局部通風、瓦斯探頭等原因造成的工作面或回風流瓦斯濃度達到0.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