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層運輸巷過地質構造帶安全技術措施
+1600m水平38#煤層運輸巷設計施工長度為700米,已經施工()米,2015年7月30日掘進工作面在推進過程中,前方出現了地質構造現象,經地質技術人員對地質構造有關情況及參數進行預報,該構造為B113背斜褶皺,為保證工作面順利過斷層,特編制該處理措施。
1、停止工作面掘進,加強工作面支護管理。按照+1600m水平38#煤層運輸巷探放水作業鉆孔設計施工圖布置鉆孔進行探查,確認無水患及煤層走向后再行施工。
2、工作面遇地質構造帶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支護調整,采取加強破碎地帶的支護(由原來的1米/架變為0.6米/架)。
3、如果巖石堅硬,圍巖性質好,也可暫時采用臨時支護,當掘過斷層后,再采用錨噴的支護方式。
4、掘進斷層時,嚴格按照掘進巖石巷道的全部規定和要求進行作業。
5、開幫須爆破作業,打眼前必須對幫頂的活石傘檐找盡方可作業,打眼工必須按操作規程嚴格作業。
6、炮眼深度必須根據開幫深度掌握好深淺,堅持密打眼少裝藥以放松動炮的原則進行。打眼的同時,其他人員必須對作業點前后5m范圍內的支護進行加固,并對作業點前后20m范圍內所有管線和設備進行有效掩蓋,防止放炮崩壞。
7、鉆眼工必須認真學習作業規程,熟悉工作面的炮眼布置、爆破說明書、支護方式等有關技術規定;掌握鉆眼機具的結構、性能和使用方法;鉆眼機具在工作中出現故障時,應能立即檢修或更換。
8、嚴禁鉆眼與裝藥平行作業或在殘眼內鉆眼。
9、鉆眼前首先檢查鉆眼地點的安全情況,敲幫問頂、加固支護,嚴禁空頂作業,鉆眼過程中,必須有專人監護頂幫安全,并注意觀察鉆進情況。
10、工作面拒爆、殘爆沒有處理完畢,浮煤、浮矸沒清理干凈時嚴禁打眼。
11、鉆眼時,鉆桿不要上下、左右擺動,以保持鉆進方向;鉆桿下方不要站人,以免鉆桿折斷傷人。
12、爆破工必須依法經過專門技術培訓,考試合格、獲得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書后,方可持證上崗。爆破工必須是專職的。
13、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實行“三人連鎖爆破”和“三保險”制度。“一炮三檢”制度:即裝藥前、爆破前、爆破后必須檢查爆破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若瓦斯濃度超過1%時,嚴禁裝藥爆破。“三人連鎖爆破”制度:即爆破前,爆破工將警戒牌交給班組長,由班組長親自派專人警戒,并將爆破命令牌交給瓦斯檢查員,由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煤塵濃度合格后,將爆破牌交給爆破工,爆破工吹哨后爆破,爆破后三牌各歸原主。“三保險”制度:即站崗、設置警標、吹哨。
14、嚴禁糊炮、明炮和短母線爆破。
15、爆破材料運送到工作地點后,必須把炸藥、電雷管分開存放在專用的爆炸材料箱內,嚴禁亂扔、亂放。
16、裝配起爆藥卷必須按安全規程和作業規程規定執行。
17、炮眼封泥應用水炮泥,水炮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應用粘土炮泥或用不燃性的、可塑性松散材料制成的炮泥封實。嚴禁用煤粉、塊狀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封泥。無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實的炮眼嚴禁爆破。
炮眼深度小于0.6米時,不得裝藥、爆破;炮眼深度為0.6~1米時,封泥長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1/2。炮眼深度超過1米時,封泥長度不得小于0.5米。爆破母線必須隨用隨懸掛,以免發生誤接;嚴禁使用固定母線放炮。
18、必須有專人在作業規程規定的各警戒崗點擔任警戒。各警戒崗點除站崗人員外,警戒線處應設置警戒牌、欄桿或拉繩等標志。爆破前工作面人員都要撤至作業規程規定的安全地點。
19、爆破警界人員必須由當班安全第一責任人員親自接送。警界直線距離必須大于100m,爆破人員必須在警界距離之外并清點人數后發出起爆信號5秒后方可進行爆破作業。
20、爆破結束由爆破員、安檢員和當班安全第一責任人員對作業點進行安全隱患檢查后,其他作業人員方可進入作業現場排除不安全隱患后再進行其他作業。
21、出貨前必須找凈幫頂的活石傘檐并把失穩支架進行加固后在進行作業,貨由運輸機運入反井。
22、本場由于通道狹窄,凡進入本場人員都必須以安全第一原則,運送材料時必須前后照應。所有材料必須輕拿輕放。安檢處必須派專職安檢人員,進行跟班監察。發現隱患要求當班處理完畢方允許其他作業。
23、嚴格掘進面的瓦斯檢查,隨時檢查作業磧頭的瓦斯等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立即撤人并報告礦調度室。
24、嚴禁瓦斯超限作業。嚴格執行瓦斯管理的相關規定和制度。
25、在進入斷層面和掘出斷層面時,一定要加強支護,防止結合面不穩定的煤層和巖層垮落。
26、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和《操作規程》的相關規定執行。
篇2:D礦過地質構造業務保安制度
1、采煤機在地質構造段采煤時,必須嚴格控制采煤速度,緩慢通過。
2、地質構造帶與工作面正常割煤帶必須保持循環進度一致,確保工作面推移成一條直線。
3、過地質構造期間,要加強設備管理,嚴禁超負荷運轉。工作面嚴禁出現滴、漏、跑、冒、串液等現象,支架必須接頂嚴密,出現倒架、疊架及明顯錯差現象必須及時處理。乳化液泵應連續運轉,以防止停泵支架自降,且泵站壓力必須達到30Mpa,支架初撐力達到24Mpa。
4、回采工作面遇到下列情況時,必須編制補充施工措施:
(1)工作面因受地質構造影響不能繼續推進,需撤出另掘開切眼。
(2)工作面遇頂底板松軟或破碎、遇斷層、過老空(包括與開采煤層間距不大于3米的上部或下部老空)、過巷道、過局部冒落區及托偽頂回采時。
(3)工作面通過構造應力區或其它原因形成的集中應力區時。
(4)工作面后部懸頂超過作業規程規定距離、頂板仍不陷落時。
(5)煤層傾角局部或全面加大,超過15°時(補充單體支柱、綜采支架的防倒措施)。
(6)工作面因地質或水文地質條件影響,工作面改變推進方向時。
(7)工作面發現有出水征兆時。
(8)工作面發現有瓦斯涌出異常征兆時。
5、如采掘工作面突然出現地質構造時,跟班隊長要將情況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經有關技術人員現場測定,制定出實施方案后進行作業。但進行上述工作時,必須有采掘隊長及以上管理干部和安監人員親自在現場跟班指揮,技術人員必須及時補寫施工安全技術措施,時間不得超過一個班,并立即上報礦總工程師審批。
6、各種掘進巷道必須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采用不同的支護參數,連續采煤機施工的巷道推廣使用一次性緊固錨桿。順槽聯巷要采用小斷面,簡化支護參數,對順槽聯巷盡可能不做抹角或只做一個抹角,且使抹角最小。對特殊地質條件或大斷面機電硐室應積極采用鋼帶錨索、錨索錨網或拱形巷道錨噴支護技術。
7、掘進過斷層、構造、應力集中區、冒落帶、破碎帶等特殊地段時,必須編制安全技術措施,由礦總工程師組織會審后執行。在掘進施工過程中,必須由帶班礦長組織安監、生產技術科門人員和掘進隊長到現場指揮。
8、在斷裂帶附近作業時,要盡量減少爆破。確需爆破時,炮眼布置要合理,裝藥量要適當。斷裂帶較破碎時,必須沿斷裂帶走向留不小于5米的保安煤柱。出現透水預兆時,要立即撤離人員,待查明斷裂帶與積水區域的情況后,方可作業。
8.初采初放前,準備足夠的單體液壓支柱及背板、荊笆、圓木、金屬網、л型長鋼梁等臨時支護用品,并在指定地點碼放整齊。
9.綜采工作面在回采前,必須有符合國家規定,并經礦總工程師組織會審鑒發的作業規程和初采初放安全技術措施,情況發生變化時,必須及時修改作業規程和補充安全技術措施,組織參與施工人員學習鑒字、考試合格后,在生產中嚴格貫徹執行。
10.工作面投產后,必須嚴格貫徹落實“三大規程”,推行正規循環作業。嚴格執行礦上制定的各項煤質管理制度,控制水份,規范采煤工藝、減少矸石含量、減少灰份,合理應用深孔松動爆破和工作面打眼放炮松動頂煤,加大對頂煤及底板三角煤的回收力度,提高回采率,保證回采率在80%以上。隊上成立煤質、回采率、工程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加強管理。
11.深入開展“質量標準化、安全創水平”活動,實行工程質量驗收制度,提高工作面工程質量。
12.每一回采工作面,必須按《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及考核評級辦法》檢查驗收,達行業級標準。推行全面質量管理,要求支架排成一條直線、接頂嚴實、初撐力符合規定、偏差不超過±50mm、中心距不超過±100mm、支架頂梁與頂底板平行支設、其最大仰俯角不大于7°,相鄰支架不能有明顯錯差(不超過頂梁側護板高度的2/3)支架不擠不咬、架間空隙不超過20mm。
13.消滅不合格品、優良品率100%,加強工作面支護、安全出口和端頭支護,加強安全管理、頂板管理、機電設備管理、“一通三防”管理,杜絕井下電器失爆,做到文明生產,杜絕各類事故發生。
14.加強作業面人員培訓,要求頂底板煤壁齊直,不得出現割頂、破底、留傘檐現象。
15.提高支架工操作水平,移架要做到快、夠、正、勻、直、緊、凈、嚴。即:“快”—移架要及時迅速,做到少降快拉;“夠”—移架步距夠;“正”—操作正確無誤,支架要定向前移,不上下歪斜,不前傾后仰;“勻”—平衡操作,支架間距保持均勻;“直”—推溜移架要確保三直兩平;“緊”—及時移架,緊跟采煤機,支架頂梁緊貼頂板,保證初撐力;“凈”—架前架內浮煤碎矸清理干凈;“嚴”—架間空隙要擋嚴。
16.兩道的設備、材料運到指定地點,碼放整齊,并有標志牌,保證兩道及上、下出口通風、行人暢通,超前抬棚打成一條直線,單體液壓支柱初撐力符合規定,工作面達到“三直一平兩暢通”的要求。
17.電纜、支架管路要懸掛整齊,其標準率100%。
18.保證各設備上的煤塵清掃干凈,做到文明生產,開關臺臺上架、牌板懸掛齊全。
19.加強支架維護檢修制度,做到五檢:班隨檢、日小檢、周(旬)中檢、月大檢、季(年)總檢,遵守維護規程,及時排除故障,保證設備完好和正常工作。
20.實行工程質量驗收制度,推行全面質量管理,跟班隊長、班長、質量驗收員對當班的工程質量全面負責,并做好班評估記錄、填寫好設備運行日志和交接班記錄。
21.嚴格按《國有重點煤礦綜采工作面質量標準化管理條例》執行,達行業級標準。
22.嚴格貫徹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崗位責任制、現場交接班制度、班前會制度、生產匯報制、安全質量管理、設備使用管理、事故分析等制度。
23.建立健全各種管理圖、牌、板,有每月檢查記錄,資料保持原始性、真實性,不得有虛假。
24.專業技術人員、安檢人員隨時對工作面的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綜采隊進行處理,共同搞好安全生產。
25.加強對工作面生產經營活動的經營核算,認真分析各項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降低生產成本。
26.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必須嚴格按回撤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組織回撤,并及封閉灌漿,嚴防自燃發火。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3:鉆孔和地質構造導水安全措施
1、防止鉆孔導水的安全措施
(1)本次地質報告中未提供現今各鉆孔的封裝情況,因此同時結合考慮井田范圍大面積采空,回采時鉆孔可能發生老空水和地表水通過鉆孔涌入井下的安全事故,所以在建設生產前須查清鉆孔及時封裝嚴實,提前采取措施。以確保礦井安全,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收集水文地質資料,堅持做到“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
(2)為防止鉆孔突水,應于年初對本年度采掘范圍內所有穿越煤層頂、底板富含水層的鉆孔,核查其封孔報告書或封孔資料,分析判定封孔質量。
(3)對查出的封閉不良的鉆孔,要建立臺帳,并根據不同情況,在與采掘工作面相遇前,分別采取掃封孔、向下探水、留設隔水煤柱等措施。
(4)穿過可采煤層的水文地質勘探鉆孔,如煤層頂板或底板有富含水層時,對頂板導水裂隙帶及其以上5~10m孔段,底板以下整個孔深,以及有可能污染水源的整個鉆孔,都要使用高標號水泥漿封孔,并取樣檢查封孔質量是否合格。
(5)停用或報廢的鉆孔,要及時封堵,并提出封孔報告。但據調查,本井田范圍內無封閉不良的鉆孔。
2、地質構造導水的主要防范措施
(1)準確預測構造位置,查明構造的導水性。
(2)留設足夠的構造防水煤柱。
(3)開采構造附近時,必須確定探水線進行探水,確保無突水危險后,方可前進,以防構造導水事故的發生。
(4)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孔中的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異狀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現場負責人員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并派人監測水情。如發現情況危急時,必須立即撤出受水威脅地區的人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5)根據地質報告提供資料,在井田南部的山西柳林凌志興家溝煤業有限公司4號煤層中有一采空區積水區域,積水面積S=15690m2,積水量V=8000m3。由于本礦井4號煤層南部沒有采掘工作面,所以該積水區域不會對4號煤層生產造成影響,但是會對8號煤層的開采造成影響,因此開采8號煤層時,必須對該區域進行探排水處理,嚴禁頂水作業。
(6)巷道在水淹區下或老窯積水區下掘進時,巷道與水體之間的最小距離,不的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
(7)在水淹區下或老窯積水區下的煤層中進行回采時,防隔水煤(巖)柱的尺寸,不得小于導水裂隙帶最大高度與保護帶高度之和。
(8)礦井工作面采煤前,應采用物探、鉆探、巷探和化探等方法查清工作面內斷層、陷落柱和含水層(體)富水性等情況。地測機構應當提出專門水文地質情況報告,經礦井總工程師組織生產、安監和地測等有關單位審查批準后,方可進行回采。發現斷層、裂隙和陷落柱等構造充水的,應當采取注漿加固或者留設防隔水煤(巖)柱等安全措施,否則不得回采。
(9)、井田為一單斜構造,未有斷層和陷落柱,不存在構造破碎帶,沒有斷層等構造導水因素對煤層開采的影響。有無隱伏斷裂導水構造還未查清,所以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收集水文地質資料,堅持做到“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
(10)、立井井筒穿過含水巖層或破碎帶,井筒漏水量每小時超過6m3應按規定采用地面或工作面預注漿法進行堵水或加固,制定可行的防治水方案。
(11)、礦井帶壓開采區域,開拓開采前通過多種手段探測研究并查明區域內底板有效隔水層厚度變化、承壓水原始導升高度、采動后底板破壞帶范圍(下三帶),為安全帶壓開采提供詳實的基礎數據,制定可行的措施。
(12)、在井田開拓開采前采取多種手段對井田內構造及其導水性進行探查,根據實際探查結果制定合理的防治奧灰水突出的安全技術措施,對于有突水危險的區域需進行專門的帶壓開采設計;進一步調查井田內及礦井周邊開采情況、積水積氣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防治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