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老屋基煤礦采煤工作面過地質構造帶安全技術措施

老屋基煤礦采煤工作面過地質構造帶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7007

1、工作面地質概況

1516采煤工作面位于采區(qū)中部水平、礦井南翼,東鄰1513采煤工作面(已采空),南翼為礦區(qū)邊界,西翼臨待布置的接替工作面,北到礦井回風上山,對應地面標高為+1917m,距地表垂深為135m。工作面由南向北推進,距回風上山25m止,工作面平均走向長為600m,平均傾斜長125m,煤層平均厚度1.7m,煤層平均傾角7°,煤層硬度f=2~3,容重1.5t/m3。工作面回采煤量12.3萬噸。預計開采期為14個月。

2、工作面遇到的構造問題

1516工作面回采時,工作面沿傾斜方在距1516運輸巷95米處遇一斜交小向斜(褶曲),而該處工作面傾斜長125米,由于過向斜時,向斜頂、底板起伏造成刮板機運轉超負荷,導致采面不能正常推進。

3、解決問題的方法

A、要使工作面做到正常回采,在向斜處只有下部不動或少動,盡量破頂,使的刮板機盡量鋪平、墊實,以保證刮板機正常運轉。

B、在工作面推至構造與回風巷交匯處,停止破頂作業(yè),避開構造帶從右方掘煤巷貫通回風巷,然后平推作業(yè)。

4、過向斜破頂期間回采安全管理

1)提高工作面支護質量,有效控制頂板嚴格按《1516回采工作面作業(yè)規(guī)程》的中要求,支架排成一條直線,架間距適當加密至支柱排距1。0m,柱距0.5m,,三排支柱要成一條直線,保證縱橫成行,架距偏差不超過±100mm,排距偏差不超過±50mm,確保工作面支架受力均勻。

2)底板較軟,支柱必須穿鞋;移架及放炮前、后都要對支架進行二次注液,且每班配備一名專職測壓員,保證每根支柱的初撐力隨時不低于90KN。支柱要求迎山有力。

3)由于工作面采用留底煤破頂板方法,所以每推進一循環(huán)都要破頂,一次破頂高度視該處向斜起伏而定,破頂后至少要保證該處有效空間高度不小于1.2米.挑頂過程中造成支架仰臉的,移主梁前要先在老塘側的架尾處沿走向架設好一梁兩柱的(梁L1.0~1.6m×φ16~20cm/2的半圓木,柱為單體支柱)臨時支護,待支架移好并支設正規(guī)后再卸臨時棚。

4)工作面頂板破碎,實行帶壓移架,移架前必須在煤幫超前支護搞好后,方準移架。煤壁片幫時及時伸前探梁或用L2.0m×¢18cm半圓木配DZ25-30/100型單體支柱架設一梁三柱順山棚支護好頂板并背好幫。煤壁片幫較寬探梁不能緊抵煤壁的,必須及時在架尾打好抗柱,嚴防支架往煤壁傾倒。

5)合理布置炮眼控制好裝藥量,壓力大處要先伸前探梁過好頂進行臨時支護后方準放底眼震動炮。裝、聯(lián)炮時,至少有2名人員在現(xiàn)場,一人操作,一人觀察頂板、煤幫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防止在裝、聯(lián)炮時片幫掉頂傷人。掉頂處嚴禁裝藥放炮。

6)、采面采用“三四排”控頂,放頂步距為1m最大控頂距3.5m,最小控頂距3m,當工作面遇特殊地質構造變化時,為保證行人、運料的安全,可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進行調整,但最大控頂距不得大于3.5m,最小控頂距不得小于2m。

7)、加強敲幫問頂工作,并用排材接頂背實,發(fā)現(xiàn)浮矸巖石、傘檐、頂板離層、脫層、頂板破碎、煤壁漏頂、片幫等危險時必須及時清刁或架設臨時支護進行處理,嚴禁空頂冒險作業(yè)。

8)、在采煤過程中構造帶壓力增大,必須每隔5m架設木垛一個,木垛應選用規(guī)格長短一致的木料打成方形,若材料長短不一致,則靠工作面面一側沿傾斜方向必須打齊,木垛長度一般不少于1.2m,搭接后伸出的長度應不少于0.15m。

9)、在工作面靠采空區(qū)的一側必須打好密集支柱和反撐支柱,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在局部地段打好叢柱,密集支柱沿傾斜每5m留一個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寬度不得少于0.5m,密集支柱之間應留有不少于10cm的空隙,以便宜回柱操作。

10)采煤工作面所有支柱必須架設牢固,嚴禁在浮煤上架設支柱,嚴禁止在控頂區(qū)域內提前摘柱,如更換斷柱折梁時,必須先架設好臨時支柱,才能更換支柱。

11)、在工作面,兩端頭5m范圍內,可適當增密排或柱距,以增強切頂能力。

12)、1516采面,無論過構造帶或無地質變化影響,在采煤過程中需根據(jù)M51煤層厚度進行作業(yè),盡可能不影響M50煤層原生煤體。

13)、采面回柱工作必須由經驗豐富、技術熟練、責任心強的技能工擔任,回柱前必須打好護身臨時支柱,施工時必須站在支護可靠的安全地點,回柱前必須對放頂?shù)陌踩ぷ鬟M行全面檢查,清理好退路,遇險情時必須立即停止回柱,及時發(fā)出撤人命令,并迅速撤人到安全地點。

14)、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超前支護不得少于20m。支護方式為沿工作面走向采用戶1.8—2.2m單體液壓支柱配以HDJA—1200型金屬絞接梁頂梁,對一梁二柱的原架廂加固,并隨著工作面得推進,超前支護也隨著前移。若遇采動壓力較大時,兩巷均采用雙排抬棚,同時超前支護距離可視現(xiàn)場情況增大為30—40m。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巷道高度不低于1.8m,并隨時注意巷道隨壓力的變化情況,及時進行維修,以保證安全通道和通風系統(tǒng)暢通,安全出口必須派專人維護,發(fā)現(xiàn)架廂偏移、撬腳、漏頂、底鼓變形時,必須及時進行維修和更換。

5、在上部掘煤巷時必須加強通風管理,有瓦斯檢查員班班跟班作業(yè),發(fā)現(xiàn)超限立即撤人進行處理。

6、嚴格執(zhí)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7、按規(guī)定設立放炮警戒和崗哨。

8、未述及之處嚴格按《安全規(guī)程》和1516采煤作業(yè)規(guī)程執(zhí)行。

篇2:采煤工作面過地質構造帶收尾安全技術措施

采煤工作面過地質構造帶及收尾的安全技術措施

1、選擇與頂板相適應的支護方式,支架的規(guī)格、質量應符合要求。

2、炮眼布置要合理,裝藥量要適當,工作面要成直線。

3、支護要及時,嚴禁空頂作業(yè)。

4、出現(xiàn)透水預兆時,要立即撤離人員,待查明構造帶與積水區(qū)域的情況后,方可作業(yè)。

5、堅持上班前、放炮后嚴格進行敲幫問頂、支架驗收、交接班和頂板分析等制度。

6、嚴格按作業(yè)規(guī)程作業(yè),采掘工作面情況發(fā)生變化時,應及時補充安全技術措施。

篇3:過斷層地質構造帶安全措施

一、防治水措施

(一)按照掘進工作面探放水設計和安全措施進行探放水工作,交接班交清探放水剩余允許掘進距離不低于30m,總工程師、礦長嚴格審批。

(二)探放水前必須加固迎頭10m范圍內巷道支架,在緊貼迎頭打好立柱和欄板,防止發(fā)生煤壁因滲水潰塌。探放水過程中如遇到水壓過大,不得取出鉆桿;應立即在鉆機后邊打上加固鉆機的點柱、撐柱,防止鉆桿、鉆機移位。

(三)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疑必停”的原則進行探放水作業(yè),遇到透水預兆,工作面及其受影響向的相鄰工作面人員應立即按照既定的避災路線撤到安全地面,同時電話通知煤礦調度室。

(四)遇斷層、地質構造帶時,應及時清通巷道水溝,工作面突水時,水能順利外排。

(五)機電人員應加強對排水泵的日常檢修與維護,確保工作泵運轉正常,備用泵、檢修泵時刻完好,能夠隨時投入正常使用。

二、防治片幫、冒頂措施

(一)錨桿支護的巷道,應及時打設錨桿、掛網,嚴格控制空頂距不得超過1.5m;嚴格監(jiān)管支護質量,打錨桿必須基本垂直巖面,保持合適的迎山角度。

(二)遇到頂板巖層破碎、開裂情況,應及時敲幫問頂,及時用液壓柱、鉸接梁牢固地打設臨時點柱支護。錨桿應加密,頂板、兩幫錨網支護從巷頂?shù)较锏兹看驀馈?/p>

(三)不適合采用錨網支護的情況下,換用11?工字鋼棚式支護。工字鋼棚間距0.6m,采用木料牢固、嚴實地剎幫背頂。

(四)工字鋼棚式支護時,最大空頂距不得超過1m。在每次放炮前加采取在頂梁與迎頭之間之上加穿楔,相鄰棚腿之間加撐木連鎖等方法固工作面10m支架。

(五)工作面放炮應淺打眼、少裝藥,放小炮。每次放炮前后檢查支架的穩(wěn)固性,對炮后崩壞的支架及時恢復。

(六)不定時檢查斷層、地質構造地段巷道支護情況,如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維修加固。

三、防治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措施

(一)過斷層前的管理措施

1、生產中,對于地質部門在防突預測圖上標注的斷層或日常下達的地質預報出現(xiàn)的斷層,通風隊隊長、防突隊隊長及技術科科長審簽后,交發(fā)防突班;防突副班長以上人員必須簽字,并貫徹到防突員,根據(jù)斷層情況制定過斷層安全技術措施。過斷層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發(fā)放到各相關施工單位,并嚴格執(zhí)行。

2、在斷層預計揭露位置前20m,必須執(zhí)行邊探邊掘措施,并根據(jù)提供的斷層產狀,探測斷層是否存在和初步判斷斷層實際落差:將防突鉆孔資料交地質分析。以準確判斷斷層的落差。

3、掘進工作面施工過程中,如突然出現(xiàn)斷層或煤層異常變化(突然變厚、變薄)。防突員和瓦斯檢查工作必須立即礦通風調度匯報;通風隊防突地質人員必須及時深入井下調查,判斷斷層情況。若構造復雜,及時向通風副總和調度室匯報,由調度室安排地質科人員下井調查,確定斷層產狀。

4、掘進工作面施工前的探孔和卸壓鉆孔過程中,出現(xiàn)的見巖等情況,防突員和檢查工必須在鉆孔驗收單上詳細記錄,說明巖石性質,并向通風調度和防突隊匯報。

5、掘進工作面預測鉆孔傾角必須嚴格按照巷道煤層傾角要求施工。一但出現(xiàn)見巖石情況,應及時向防突隊和調度匯報:現(xiàn)場人員根據(jù)見巖石情況,判斷是煤層頂板或底板,調整鉆孔角度,盡量穿過斷層,進入另一煤盤,并預測另一煤盤瓦斯情況。

6、預測中,若鉆孔出現(xiàn)涌水,必須及時匯報并記錄鉆孔出水深度。

7、如預測工作面前方出現(xiàn)斷層,必須根據(jù)鉆探資料,至少留5m預測鉆孔,并超前施工(若預測煤孔深度小于5m,則立即停頭)卸壓鉆孔。施工卸壓鉆孔第一班,應有地質人員跟班,確保鉆孔施工到另一煤盤。如判斷另一煤盤小于2m則施工一排卸壓孔;若煤厚大于2m,則施工兩排卸壓孔。

8、若工作面遇落差大于煤層厚度的斷層,采用風動鉆機無法穿過巖層時,應立即停頭,用液壓鉆機施工探煤鉆孔,準確摸清煤層層位,將鉆孔資料及時交地質科分析。然后,根據(jù)地質預報的斷層情況采取防突措施。一般,在距離煤層法距3m前,施工防突孔,并采集鉆孔煤樣進行分析,確定煤層的突出危險性。

9、過斷層前施工的各類鉆孔,如出現(xiàn)頂鉆、噴孔等異常現(xiàn)象時,應立即向通風調度匯報,通風隊長要及時到現(xiàn)場確認。若確實為噴孔,現(xiàn)場則應立即停頭,施工卸壓鉆孔。

(二)過斷層期間的防突管理

1、掘進工作面在斷層面內掘進時,必須嚴格執(zhí)行邊探邊掘措施。每次預測時,必須探測到工作面前方2m以后的煤層,如探測煤厚度達到2m以上,必須停頭,施工卸壓孔。在工作面卸壓鉆孔、前探鉆孔、預測鉆孔探測到距離斷層前5m,必須立即停止掘進,采取過斷層措施。

2、正斷層另一盤煤上升,若斷層落差大于1/2煤厚度且小于1倍煤厚度,則先在本盤煤層頂板0.5m左右處向另一盤煤層施工卸壓鉆孔(一般為8個20m深的鉆孔),然后,再根據(jù)斷層情況,施工一組卸壓鉆孔,鉆孔控制到斷層面后5~10m位置,鉆孔間距按1.5~2m設計,每排3~4個孔。

3、正斷層另一盤煤上升,若斷層落差大于煤厚度,則應根據(jù)巷道施工的傾角變化情況,施工卸壓孔。一般,在工作面距離斷層面3m前施工卸壓鉆孔,鉆孔數(shù)量根據(jù)前探鉆孔情況確定。

4、斷層另一盤煤上升,若斷層落差小于1/2煤厚度,則直接施工16個20m深的鉆孔(分2排施工),并進行連續(xù)預測,若預測超標,繼續(xù)施工16個20m的卸壓孔。

5、斷層另一盤下降,若斷層落差大于1/2煤厚度且小于1倍煤厚度,則先在本盤煤層頂板0.5m左右處向另一盤煤層施工卸壓鉆孔(一般為8個20m深的鉆孔),然后,再根據(jù)斷層情況,施工一組卸壓鉆孔,鉆孔控制到斷層面后5~10m位置,鉆孔間距按2米設計,每排3~4個孔。

6、施工卸壓孔時,必須探測斷層附近的煤層,若煤層厚度大于煤層厚度1.5倍,必須至少增加一排卸壓孔。

7、施工卸壓鉆孔過程中,若出現(xiàn)頂鉆、噴孔現(xiàn)象,必須在該排鉆孔附近增加一定數(shù)量卸壓鉆孔,直到沒有噴孔現(xiàn)象為止。取鉆孔煤樣測定k1值,進行△p和f值分析。

8、若工作面斷層情況較復雜,無法準確判斷,則直接施工16個20m深的鉆孔,允許掘進7m,進行邊探邊掘;若順煤層傾角方向深度達不到15m,則應至少留5m超前距離,進行邊探邊掘。

五、掘進工作面遇其它異常情況時的防突管理

正常掘進過程中,掘進工作面出現(xiàn)下列情況時,必須立即停頭掘進,探測工作面前方是否有異常情況,并施工卸壓鉆孔。

(一)工作面預測過程中出現(xiàn)噴孔、頂鉆等動力現(xiàn)象;

(二)工作面出現(xiàn)明顯的突出預兆,如有聲預兆和無聲預兆等;

(三)工作面軟分層突然增厚,并達到0.5m以上。煤層破壞嚴重,節(jié)理發(fā)育。煤層呈土糜狀、鱗片狀,工作面片幫、掉頂嚴重;

(四)掘進工作面施工過程中,非局部通風、瓦斯探頭等原因造成的工作面或回風流瓦斯?jié)舛冗_到0.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