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綜采工作面機尾過地質構造安全技術措施

綜采工作面機尾過地質構造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8663

2103綜采工作面機尾段1—20架處頂板壓力大,頂板破碎,軌道順槽出現頂板下沉,為加強該段的頂板管理,保證工作面安全推進,特制定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1、為保證采空區能夠及時充填,減小頂板壓力,工作面機尾段1—20架處停放頂煤,直至過了構造帶。

2、軌順端頭處加設單體液壓支柱,增加支護強度。

3、加快工作面推進度,作業時要及時移架,減少工作面頂板懸露的時間,使頂板處于最小空頂距。

4、處理掉頂板上的危矸活巖,以防掉矸傷人。

5、加強軌道順槽的超前支護,保證超前段“一梁三柱”,保證單體支柱的支護效果,確保單體支柱不漏液,失效的單體支柱及時更換。

技術科

2009年3月19日

篇2:鉆孔和地質構造導水安全措施

1、防止鉆孔導水的安全措施

(1)本次地質報告中未提供現今各鉆孔的封裝情況,因此同時結合考慮井田范圍大面積采空,回采時鉆孔可能發生老空水和地表水通過鉆孔涌入井下的安全事故,所以在建設生產前須查清鉆孔及時封裝嚴實,提前采取措施。以確保礦井安全,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收集水文地質資料,堅持做到“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

(2)為防止鉆孔突水,應于年初對本年度采掘范圍內所有穿越煤層頂、底板富含水層的鉆孔,核查其封孔報告書或封孔資料,分析判定封孔質量。

(3)對查出的封閉不良的鉆孔,要建立臺帳,并根據不同情況,在與采掘工作面相遇前,分別采取掃封孔、向下探水、留設隔水煤柱等措施。

(4)穿過可采煤層的水文地質勘探鉆孔,如煤層頂板或底板有富含水層時,對頂板導水裂隙帶及其以上5~10m孔段,底板以下整個孔深,以及有可能污染水源的整個鉆孔,都要使用高標號水泥漿封孔,并取樣檢查封孔質量是否合格。

(5)停用或報廢的鉆孔,要及時封堵,并提出封孔報告。但據調查,本井田范圍內無封閉不良的鉆孔。

2、地質構造導水的主要防范措施

(1)準確預測構造位置,查明構造的導水性。

(2)留設足夠的構造防水煤柱。

(3)開采構造附近時,必須確定探水線進行探水,確保無突水危險后,方可前進,以防構造導水事故的發生。

(4)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鉆孔中的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異狀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現場負責人員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并派人監測水情。如發現情況危急時,必須立即撤出受水威脅地區的人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5)根據地質報告提供資料,在井田南部的山西柳林凌志興家溝煤業有限公司4號煤層中有一采空區積水區域,積水面積S=15690m2,積水量V=8000m3。由于本礦井4號煤層南部沒有采掘工作面,所以該積水區域不會對4號煤層生產造成影響,但是會對8號煤層的開采造成影響,因此開采8號煤層時,必須對該區域進行探排水處理,嚴禁頂水作業。

(6)巷道在水淹區下或老窯積水區下掘進時,巷道與水體之間的最小距離,不的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

(7)在水淹區下或老窯積水區下的煤層中進行回采時,防隔水煤(巖)柱的尺寸,不得小于導水裂隙帶最大高度與保護帶高度之和。

(8)礦井工作面采煤前,應采用物探、鉆探、巷探和化探等方法查清工作面內斷層、陷落柱和含水層(體)富水性等情況。地測機構應當提出專門水文地質情況報告,經礦井總工程師組織生產、安監和地測等有關單位審查批準后,方可進行回采。發現斷層、裂隙和陷落柱等構造充水的,應當采取注漿加固或者留設防隔水煤(巖)柱等安全措施,否則不得回采。

(9)、井田為一單斜構造,未有斷層和陷落柱,不存在構造破碎帶,沒有斷層等構造導水因素對煤層開采的影響。有無隱伏斷裂導水構造還未查清,所以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收集水文地質資料,堅持做到“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

(10)、立井井筒穿過含水巖層或破碎帶,井筒漏水量每小時超過6m3應按規定采用地面或工作面預注漿法進行堵水或加固,制定可行的防治水方案。

(11)、礦井帶壓開采區域,開拓開采前通過多種手段探測研究并查明區域內底板有效隔水層厚度變化、承壓水原始導升高度、采動后底板破壞帶范圍(下三帶),為安全帶壓開采提供詳實的基礎數據,制定可行的措施。

(12)、在井田開拓開采前采取多種手段對井田內構造及其導水性進行探查,根據實際探查結果制定合理的防治奧灰水突出的安全技術措施,對于有突水危險的區域需進行專門的帶壓開采設計;進一步調查井田內及礦井周邊開采情況、積水積氣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防治水措施。

篇3:過地質構造安全措施

采掘工作面過地質構造時,煤層的走向,傾斜,厚度往往發生明顯的變化,頂底板不平整、巖石松散破碎、煤層裂隙多、裂隙中夾有白色結晶體,煤質變軟、光澤變暗、有的還在斷層帶有有淋水和瓦斯涌出量增多等現象,這種情況最容易發生頂板事故,因此、過地質構造的應采取如下安全措施:

一、過斷層前,應先摸清工作面與斷層走向的交角,交角越小,工作面越危險,冒頂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必須及時應調整工作面的方向。對落差小的斷層,工作面可用挑頂、臥底的辦法直接采過去;對斷層落差較大,影響范圍大的斷層,工作面通過困難較大時,另掘開切眼進行開采。

二、在斷層破碎地帶,工作面頂板壓力都比較大,為了加強頂板支護,在斷層附近兩側要打木坑和戧柱、柱根要支在硬底上。

三、如果采用挑頂方法過斷層時要丟底煤,支柱要“穿木鞋”、防止鉆底;如果采取臥底過斷層時要丟頂煤,為防止頂煤落下造成空頂,留頂煤處要背嚴剎緊。

四、過褶曲時,如果褶曲平溪,工作面可用加強支架辦法采過去。如果變化大,就要挑頂或臥底在其附近加打木坑。如果頂煤留不住,則要及時挑落,并在支架上用小木坑接頂,留底煤時支柱下要“穿木鞋”。

五、由于煤(巖)層節理(裂隙)常與工作面前方支承壓力作用而造成的采動裂隙互切,使頂板形成楔形巖塊很容易冒落,故必須及時敲幫問頂,挑落活矸并及時支護。如果工作面平行節理推進,則有冒頂危險,要注意觀察頂板掉渣,及時支護,工作面要用連鎖支架,并加打木垛管理、保證安全。

六、層理發育的頂板巖層受采動影響生產離層現象,要經常進行敲幫問頂,發現頂板離層,要立即加強支護,并用連鎖棚子、棚梁之間要打撐木。

七、炮采工作面過地質構造時,應盡可能放小炮減小對頂板的破壞,換用手鎬采煤。

八、工作面過地質構造時,要加快推進速度,減小頂板壓力。同時要邊采邊支護,減小空頂時間和空頂面積。

九、掘進巷道過地質構造注意下面幾點。

1、采用裝少藥、放小炮通過;可能及必要時可采取手鎬落煤通過。

2、做好敲幫問頂工作,找掉活矸。

3、及時支護,嚴禁空頂工作。

4、支架打上撐木,增加支架穩定性。

5、必要時進行先探支護。

6、支架棚距縮小,并背嚴頂幫。

十、加強通風、瓦斯管理,風筒接到位,保證風量夠足,預防瓦斯事故的發生。

十一、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做好探放水工作,預防水災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