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過地質構造帶安全技術措施
1901采煤工作面位于+1185水平,礦井南翼,為本礦9#煤層首采工作面。工作面由南向北推進,工作面平均走向長為400m,平均傾斜長70m,煤層平均厚度1.7m,煤層平均傾角27°,煤層硬度f=2~3,容重1.48t/m3。工作面至距刮板機頭20米處遇地質構造帶,煤層變薄,支護難度大。為了保證工作面回采安全順利的進行,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
一、勞動組織措施:
1、過構造帶期間每班必須有一名專職的安全員現場監督,嚴禁違章指揮、違規作業。
2、工作面每班必須派一名專職瓦斯員檢查工作面的瓦斯涌出情況,如發現工作面瓦斯涌出異常,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匯報調度室,進行處理。
3、帶班礦長每班必須親臨現場指導工作。
二、技術措施
1、準備好DW16-300/100、DW20-300/100、DW25-300/100、DW315-300/100型號的單體液壓支柱。
2、構造帶由工作面上段偽斜至距運輸順槽靠近刮板輸送機機頭附近,構造帶導致煤層高度在0.6-1.6m左右,構造帶段頂板破碎需要加密的必須打加密支護。
3、構造帶低矮處由于采高低于1.0米,支護采用DW16-300/100的單體液壓支柱和鉸接頂梁支護,更換支護設備的前提要保證工作面的有效通風斷面,防止瓦斯超限。
三、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由當班班長負責對構造帶、工作面煤壁進行敲幫問頂和巡回檢查工作,發現脫層必須及時處理。對頂板脫層處理不下來時,必須提前打好臨時支柱及斜撐。并牢固可靠。
2、施工前,施工人員對構造帶檢查,首先看構造帶支柱是否有卸壓現象,用手抓住支柱的手把進行拉拽看支柱是否松動,如有泄壓及松動的先用液壓槍對支柱進行加壓,對歪斜支柱進行護正。
3、架設單體液壓支柱時:1人扶柱,調整手把和注液閥位置;1人用注液槍清洗注液閥嘴,然后將注液槍卡套卡緊注液閥,放好木墊板,開動手把均勻供液升柱,供液使支柱達到規定初撐力不低于12MPa。
4、每班回采隊要抽調懂安全、經驗豐富、技術熟練、責任心強的技能工擔任,的工人在這一地段作業,并設專人觀察頂板壓力,煤壁情況,杜絕空頂、違章冒險作業。
(1)、提高工作面支護質量,有效控制頂板
嚴格按《1901回采工作面作業規程》的中要求,支柱排成一條直線,保證縱橫成行,架距偏差不超過±100mm,排距偏差不超過±50mm,確保工作面支架受力均勻。
(2)、放炮前、后都要對支柱進行二次注液,保證每根支柱的初撐力隨時不低于90KN。支柱迎山角度3-5°且要求迎山有力。
(3)、采面嚴格采用“三四排”控頂,放頂步距為1m,最大控頂距4.2m,最小控頂距3.2m,當工作面遇特殊地質構造變化時,為保證行人、運料的安全,可根據現場情況進行調整。
(4)、加強敲幫問頂工作,并用排材接頂背實,發現浮矸巖石、傘檐、頂板離層、脫層、頂板破碎、煤壁漏頂、片幫等危險時必須及時清掉或架設臨時支護進行處理,嚴禁空頂冒險作業。
(5)、在工作面靠采空區的一側必須打好密集支柱和反撐支柱,密集支柱之間應留有不少于10cm的空隙,以便宜回柱操作。
(6)、采煤工作面所有支柱必須架設牢固,嚴禁在浮煤上架設支柱,嚴禁止在控頂區域內提前摘柱,如更換卸壓柱折梁時,必須先架設好臨時支柱,才能更換支柱。
5、回柱時:
(1)回柱要兩人配合,一人拿卸載手把回柱,一人觀察頂板,必須思想集中,做到心中有數,安全地進行回柱工作。
(2)回柱時必須在支架完好的安全地點進行工作,要清理好退路,打好護身支柱,并告知在附近工作的其它人員。
(3)回柱人站在支架完整的地點,雙腿前后叉開,面向老空,同時看好自己的安全退路,身體向前傾斜,一手拿卸載手把將其插入三用閥的卸載孔中,一手拿鐵錘試打卸載手把,轉動卸載手把,動轉時由輕到重,觀察柱子的受力狀態,然后采用打一下,退一下的方式,轉動卸載手把,使其呈水平狀,卸載閥即打開,支柱內腔的乳化液外溢,柱心下縮,直到可撤出支柱為止。
(4)觀察頂板的人站在距回柱地點1米左右的一排支柱下,觀察頂板情況,并看好安全退路,進行回柱工作。
(5)當頂板來壓和遇到其它險情時,要停止回柱,待處理后再回撤。
(6)回柱時特別是大面積懸頂和頂板壓力過大時,必須使用遠距離回柱(即使用長度不低于1.5米的金屬鉤手把進行,下同),或用其他安全方式回撤。
6、拖柱時:
(1)采用回柱器回柱、拖柱時,打出卸載手把,柱心下縮后,頂板響動緩慢、下沉不太明顯、不掉矸時及時長柄工具或回柱器將柱子拖出。
(2)當柱芯下縮遇頂板劇烈響動、下沉、掉矸等情況時,禁止進行取柱拖柱工作,待頂板壓力穩定,安全時方可采用回柱器進行拖柱工作。
(3)單體液壓支柱卸載時,必須使用卸載手把或專用工具遠距離卸載,卸載時,必須由小到大逐步卸載,待頂板穩定,支柱脫離頂梁后,方可快速卸載。
(4)如出現死柱,可用臥底方法回出,嚴禁強行強敲回出。
(5)回出的單體液壓支柱,對支柱要輕搬輕放,嚴禁亂拋,碰砸以免損壞支柱。
(6)在回柱過程中,遇有難回、難取的柱子和頂梁時,要先打好臨時護身安全柱,確保安全后,方可回柱。嚴禁采用爆破的方法進行回柱。
(7)在回柱過程中,如遇頂板壓力大,柱子、棚子有被推的現象時(或已經被推)。要立即停止回柱放頂工作,并進行維護,待頂板壓力穩定維護好后,方可進行回柱工作,否則禁止回柱放頂工作。
7、過構造帶瓦斯管理:
(1)、過構造帶期間,放炮時,要更加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的放炮制度,如發現頂板來壓異常必須立即停止作業,撤出所有人員,進行處理。
(2)、過構造帶期間瓦斯員必須密切觀察工作面瓦斯情況,加大瓦斯檢查力度,同時配合班長和值班副礦長做好工作面頂板管理工作;如發現瓦斯涌出異常或工作面瓦斯濃度大于0.8%時,立即停止作業,進行處理,待瓦斯濃度小于0.8%時,方可恢復作業。
(3)、回采過程中嚴禁留浮煤,要及時清凈。
(4)、要保證工作面的風量,采面及兩巷嚴禁堆放與作業無關的雜物,應盡可能減少工作面通風阻力。
(5)、加強瓦斯抽采管理。
8、此區域過往行人經過時,必須確定無安全危險后方可通過。
9、堅持“一班三匯報”制度,異常時必須由當班負責人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現場情況。
10、其它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2011版)、“各類操作規程”及《1901采煤作業規程》相關規定執行。
四、組織保障措施
1、安全科:負責安排現場跟班安全員督促落實此措施及現場管理。
2、生產技術科:負責安排技術指導人員執行現場技術指導。
3、機電科:負責輔助施工隊進行各類設備設施的準備工作。
4、通風科:負責施工過程中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負責瓦斯管理工作,杜絕瓦斯超限和微風、無風作業。
5、調度室:負責收集匯報安全隱患情況。
篇2:采煤工作面過地質構造帶收尾安全技術措施
采煤工作面過地質構造帶及收尾的安全技術措施
1、選擇與頂板相適應的支護方式,支架的規格、質量應符合要求。
2、炮眼布置要合理,裝藥量要適當,工作面要成直線。
3、支護要及時,嚴禁空頂作業。
4、出現透水預兆時,要立即撤離人員,待查明構造帶與積水區域的情況后,方可作業。
5、堅持上班前、放炮后嚴格進行敲幫問頂、支架驗收、交接班和頂板分析等制度。
6、嚴格按作業規程作業,采掘工作面情況發生變化時,應及時補充安全技術措施。
篇3:過斷層地質構造帶安全措施
一、防治水措施
(一)按照掘進工作面探放水設計和安全措施進行探放水工作,交接班交清探放水剩余允許掘進距離不低于30m,總工程師、礦長嚴格審批。
(二)探放水前必須加固迎頭10m范圍內巷道支架,在緊貼迎頭打好立柱和欄板,防止發生煤壁因滲水潰塌。探放水過程中如遇到水壓過大,不得取出鉆桿;應立即在鉆機后邊打上加固鉆機的點柱、撐柱,防止鉆桿、鉆機移位。
(三)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疑必停”的原則進行探放水作業,遇到透水預兆,工作面及其受影響向的相鄰工作面人員應立即按照既定的避災路線撤到安全地面,同時電話通知煤礦調度室。
(四)遇斷層、地質構造帶時,應及時清通巷道水溝,工作面突水時,水能順利外排。
(五)機電人員應加強對排水泵的日常檢修與維護,確保工作泵運轉正常,備用泵、檢修泵時刻完好,能夠隨時投入正常使用。
二、防治片幫、冒頂措施
(一)錨桿支護的巷道,應及時打設錨桿、掛網,嚴格控制空頂距不得超過1.5m;嚴格監管支護質量,打錨桿必須基本垂直巖面,保持合適的迎山角度。
(二)遇到頂板巖層破碎、開裂情況,應及時敲幫問頂,及時用液壓柱、鉸接梁牢固地打設臨時點柱支護。錨桿應加密,頂板、兩幫錨網支護從巷頂到巷底全部打嚴。
(三)不適合采用錨網支護的情況下,換用11?工字鋼棚式支護。工字鋼棚間距0.6m,采用木料牢固、嚴實地剎幫背頂。
(四)工字鋼棚式支護時,最大空頂距不得超過1m。在每次放炮前加采取在頂梁與迎頭之間之上加穿楔,相鄰棚腿之間加撐木連鎖等方法固工作面10m支架。
(五)工作面放炮應淺打眼、少裝藥,放小炮。每次放炮前后檢查支架的穩固性,對炮后崩壞的支架及時恢復。
(六)不定時檢查斷層、地質構造地段巷道支護情況,如發現異常,及時維修加固。
三、防治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措施
(一)過斷層前的管理措施
1、生產中,對于地質部門在防突預測圖上標注的斷層或日常下達的地質預報出現的斷層,通風隊隊長、防突隊隊長及技術科科長審簽后,交發防突班;防突副班長以上人員必須簽字,并貫徹到防突員,根據斷層情況制定過斷層安全技術措施。過斷層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發放到各相關施工單位,并嚴格執行。
2、在斷層預計揭露位置前20m,必須執行邊探邊掘措施,并根據提供的斷層產狀,探測斷層是否存在和初步判斷斷層實際落差:將防突鉆孔資料交地質分析。以準確判斷斷層的落差。
3、掘進工作面施工過程中,如突然出現斷層或煤層異常變化(突然變厚、變薄)。防突員和瓦斯檢查工作必須立即礦通風調度匯報;通風隊防突地質人員必須及時深入井下調查,判斷斷層情況。若構造復雜,及時向通風副總和調度室匯報,由調度室安排地質科人員下井調查,確定斷層產狀。
4、掘進工作面施工前的探孔和卸壓鉆孔過程中,出現的見巖等情況,防突員和檢查工必須在鉆孔驗收單上詳細記錄,說明巖石性質,并向通風調度和防突隊匯報。
5、掘進工作面預測鉆孔傾角必須嚴格按照巷道煤層傾角要求施工。一但出現見巖石情況,應及時向防突隊和調度匯報:現場人員根據見巖石情況,判斷是煤層頂板或底板,調整鉆孔角度,盡量穿過斷層,進入另一煤盤,并預測另一煤盤瓦斯情況。
6、預測中,若鉆孔出現涌水,必須及時匯報并記錄鉆孔出水深度。
7、如預測工作面前方出現斷層,必須根據鉆探資料,至少留5m預測鉆孔,并超前施工(若預測煤孔深度小于5m,則立即停頭)卸壓鉆孔。施工卸壓鉆孔第一班,應有地質人員跟班,確保鉆孔施工到另一煤盤。如判斷另一煤盤小于2m則施工一排卸壓孔;若煤厚大于2m,則施工兩排卸壓孔。
8、若工作面遇落差大于煤層厚度的斷層,采用風動鉆機無法穿過巖層時,應立即停頭,用液壓鉆機施工探煤鉆孔,準確摸清煤層層位,將鉆孔資料及時交地質科分析。然后,根據地質預報的斷層情況采取防突措施。一般,在距離煤層法距3m前,施工防突孔,并采集鉆孔煤樣進行分析,確定煤層的突出危險性。
9、過斷層前施工的各類鉆孔,如出現頂鉆、噴孔等異常現象時,應立即向通風調度匯報,通風隊長要及時到現場確認。若確實為噴孔,現場則應立即停頭,施工卸壓鉆孔。
(二)過斷層期間的防突管理
1、掘進工作面在斷層面內掘進時,必須嚴格執行邊探邊掘措施。每次預測時,必須探測到工作面前方2m以后的煤層,如探測煤厚度達到2m以上,必須停頭,施工卸壓孔。在工作面卸壓鉆孔、前探鉆孔、預測鉆孔探測到距離斷層前5m,必須立即停止掘進,采取過斷層措施。
2、正斷層另一盤煤上升,若斷層落差大于1/2煤厚度且小于1倍煤厚度,則先在本盤煤層頂板0.5m左右處向另一盤煤層施工卸壓鉆孔(一般為8個20m深的鉆孔),然后,再根據斷層情況,施工一組卸壓鉆孔,鉆孔控制到斷層面后5~10m位置,鉆孔間距按1.5~2m設計,每排3~4個孔。
3、正斷層另一盤煤上升,若斷層落差大于煤厚度,則應根據巷道施工的傾角變化情況,施工卸壓孔。一般,在工作面距離斷層面3m前施工卸壓鉆孔,鉆孔數量根據前探鉆孔情況確定。
4、斷層另一盤煤上升,若斷層落差小于1/2煤厚度,則直接施工16個20m深的鉆孔(分2排施工),并進行連續預測,若預測超標,繼續施工16個20m的卸壓孔。
5、斷層另一盤下降,若斷層落差大于1/2煤厚度且小于1倍煤厚度,則先在本盤煤層頂板0.5m左右處向另一盤煤層施工卸壓鉆孔(一般為8個20m深的鉆孔),然后,再根據斷層情況,施工一組卸壓鉆孔,鉆孔控制到斷層面后5~10m位置,鉆孔間距按2米設計,每排3~4個孔。
6、施工卸壓孔時,必須探測斷層附近的煤層,若煤層厚度大于煤層厚度1.5倍,必須至少增加一排卸壓孔。
7、施工卸壓鉆孔過程中,若出現頂鉆、噴孔現象,必須在該排鉆孔附近增加一定數量卸壓鉆孔,直到沒有噴孔現象為止。取鉆孔煤樣測定k1值,進行△p和f值分析。
8、若工作面斷層情況較復雜,無法準確判斷,則直接施工16個20m深的鉆孔,允許掘進7m,進行邊探邊掘;若順煤層傾角方向深度達不到15m,則應至少留5m超前距離,進行邊探邊掘。
五、掘進工作面遇其它異常情況時的防突管理
正常掘進過程中,掘進工作面出現下列情況時,必須立即停頭掘進,探測工作面前方是否有異常情況,并施工卸壓鉆孔。
(一)工作面預測過程中出現噴孔、頂鉆等動力現象;
(二)工作面出現明顯的突出預兆,如有聲預兆和無聲預兆等;
(三)工作面軟分層突然增厚,并達到0.5m以上。煤層破壞嚴重,節理發育。煤層呈土糜狀、鱗片狀,工作面片幫、掉頂嚴重;
(四)掘進工作面施工過程中,非局部通風、瓦斯探頭等原因造成的工作面或回風流瓦斯濃度達到0.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