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地質構造帶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由于東翼運輸巷煤層賦存不穩定,溶洞等地質構造發育頻繁,為了保證井下巷道正常掘進,確保施工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施工方法
?(一)、支護形式:
特殊地質構造,煤層頂板破碎嚴重(溶洞區)、頂板冒落較高,巷道圍巖地質變化較大,煤質松軟,含水量較大等地質情況較復雜時,采用鋼管超前埋管支護形式進行支護,超前埋管支護好后,再進行砌碹支護,鋼管超前埋管支護施工方法如下:
鉆孔布置在巷道頂部,采用單排鉆孔布置,孔深2.0m(根據鉆眼條件可適當增減),孔距≤0.2m,水平布置。
一寸鋼管超前埋管支護施工流程為:
敲幫問頂后→確定鉆孔位置→鉆孔→塞1寸鋼管→砌碹支護
?3、采用的材料:1寸無縫鋼管(長約2m,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風鉆、鉆桿、鉆頭等。
?4、支護技術措施嚴格按《巖巷砌碹作業規程》執行。
(二)、施工順序:
準備→安全檢查→敲幫問頂→刷幫→支護→安全檢查?→下一個循環
二、施工技術措施?
1、巷道掘進、刷幫、支護時,必須掘進斷面進行準確施工。
2、嚴格按照工程質量標準對上一班進行檢查和驗收,發現不合格必須立即進行整改。
3、巷道質量標準
嚴格按質量標準化進行驗收。
4、巷道斷面標準
凈斷面:
5、砌碹斷面圖(后附圖)
三、施工安全措施
(一)、頂板管理措施
1、必須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每班開工作業前,當班負責人必須派專人清找懸矸。在作業過程中,作業人員必須隨時觀察頂幫圍巖情況,發現安全隱患必須及時處理,在處理好安全隱患后才能繼續作業。
2、找矸時,找矸點前后5m范圍內嚴禁有人,所有人員必須撤至找矸點5m以外的安全處,找矸人員應站在安全處找矸,并看好退路。
3、若遇大塊懸矸一時找不下來時,應視其現場具體情況采取打臨時支護或放小炮的方式進行處理,其具體方法由當班班長根據現場具體情況確定,只有經處理后確認無任何安全隱患后,方可進行其他工作,防止頂板事故的發生。
4、施工時,每班必須派專人看安全,發現安全威脅,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將所有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在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后才能恢復作業。
5、在構造區段,采取短掘短支方式。嚴禁任何人站在空頂及未支護區域下。
(二)、防治水管理措施
1、井巷施工過程始終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綜合治理措施。
2、每次掘進前,采用探水鉆機進行補探,在掘進工作面正前和兩幫布置五個補探孔,補探孔的超前距離要保證30米。
3、根據鉆孔技術參數,由地測科派技術員在工作面進行鉆孔參數標定和復核。施工前由地測員向施工人員進行參數交底。
4、鉆孔施工完畢由驗收員復核鉆孔參數,達到設計要求時,方可通知機長提鉆終孔,進行下一程序。測量人員對鉆孔實際開孔坐標、方位、傾角等進行測定,做好記錄。
5、鉆探期間有害氣體檢測:在鉆孔期間,瓦檢員除進行正常的工作面巡回檢查外,應每班對鉆孔口的瓦斯、CO等有害氣體濃度隨時檢查,如果瓦斯、CO等其它有害氣體濃度超過《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時,必須立即停止鉆進,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并及時匯報調度室和相關領導及時處理。
6、在探放水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者鉆眼中水壓、水量突然增大和頂鉆等透水征兆時,應當立即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應當立即向調度室匯報,派人監測水情。發現情況危急,應當立即撤出所有工作人員到地面,然后采區安全措施,進行處理。
7、當鉆孔接近地質構造區域時,預計可能發生瓦斯或者其它有害氣體涌出的,應該設有瓦斯檢查員或者礦山救護隊員在現場值班,隨時檢查空氣成分。如果瓦斯或者其它有害氣體濃度超過有關規定,應當立即停止鉆進,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并報告調度室,及時處理。
8、鉆孔放水前,應當估計積水量,并根據排水能力,控制放水流量,防止淹井;放水時,應設有專人監測鉆孔出水情況,測定水量和水壓,做好記錄。如果水量突然變化,應當及時處理,并立即報告調度室。
9、在過地質構造帶有淋水水時,應在工作面設置臨時水溝進行排水,防止水在工作面無序的流。
(三)、“一通三防”管理措施
(一)通風安全措施
1、供風系統:采用原有局部通風機壓入式供風,雙風機雙電源,風筒采用抗靜電阻燃風筒,風筒口距工作面距離不大于5m,揭穿地質構造時根據情況隨時向前延伸風筒,確保有害氣體不超限。局部通風機采用“雙回路”供電,正常情況下主局部通風機供風,備用局部通風機在主局部通風機停風后能夠自動切換,保證連續供風。
?2、供風制度:風機由當班瓦檢員負責管理,保證風機連續運轉,不得隨意停風。因故必須停風時,必須提出停風申請,制定停風撤人及恢復通風安全措施,經生產礦長、安全經理、總工程師、通風區長、通風科批準后方可停風。恢復通風必須按制定的措施排放瓦斯,嚴禁“一風吹”。若出現故障導致雙風機均無法工作時,瓦檢員必須立即撤出工作面人員,匯報調度室,由當班班長負責在井口設置警戒線,嚴禁人員入內。
3、風量測量:通風科負責風量測量,配備高、中、微速風表各一塊,并進行校正。每十天測定一次局部通風機供風量,保證達到設計供風量,使有害氣體濃度降到允許范圍內。當巷道與地質構造貫通后,立即測定巷道風量和風向變化情況。若出現回風增加、減小、風流停滯、風流反向等情況時,必須立即撤出人員,匯報值班礦長,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供風異常情況處理:
?(1)若炮后觀測到炮煙未正常排出,人員不得進入工作面,再通風15分鐘后,由瓦檢員、班組長、放炮員和安檢員,攜帶氧氣測定儀、多種氣體檢測儀、光學瓦斯鑒定器由外向里逐段檢查,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2)若與地質構造貫通后出現回風量增加,必須立即撤出人員,觀測氣體成分,連續觀測30分鐘無異常時,方可進入工作面恢復生產,盡快在貫通點設置臨時風障,使風流恢復正常。期間必須增加瓦斯檢查次數,發現異常立即撤人。
(3)若貫通后回風減少、停滯、反向,說明工作面向地質構區域帶漏風嚴重,此時必須連續監測巷道風量,立即在貫通點打設臨時風障減少漏風,維持巷道正常風速,防治瓦斯等有害其它超限。
(二)過地質構造區域防治瓦斯、防治自然發火、防治煤塵措施
1、過地質構造期間,必須每班配備一名專職瓦檢員檢查瓦斯、煤層發火情況和煤塵情況。
2、必須配夠足夠的光學瓦斯鑒定器、多種氣體檢測儀、氧氣濃度測定儀、一氧化碳測定儀、瓦斯斷電儀和瓦斯傳感器,所有使用儀器使用必須進行鑒定合格,并定期校驗,保證儀器準確可靠。
?3、有害氣體檢查制度
(1)過地質構造期間,瓦檢員每班至少檢查三次甲烷、二氧化碳濃度和溫度,檢查兩次一氧化碳濃度,一次硫化氫濃度,當風量變化,出現異常氣味時,必須增加檢查次數。每次檢查結果必須通知現場作業班長并簽字認可,然后匯報通風科,通風科將匯報情況記入瓦斯管理臺帳。
(2)檢查地質構造區域必須從井口向工作面逐步向里檢查,檢查時應檢查CH4、CO2、CO、H2S、O2、溫度等參數,發現異常立即撤出,制定相應措施進行處理。檢查人員應依次向前檢查,不得盲目進入。對地質構造區域的瓦斯等參數檢查,人員必須站在安全地點內,采用探杖伸入地質構造區域采樣,不得直接進入地質構造區域檢測。
(3)停風后恢復通風時必須檢查瓦斯,編制專項排放措施對積聚瓦斯進行控制排放。
4、瓦斯異常情況匯報制度
?檢測人員發現有害氣體超標、有火區存在、煤塵飛揚等異常情況時,必須立即撤人,同時匯報調度室,調度室應立即匯報值班礦長,值班礦長應根據具體情況,立即做出相應的撤人、停電、設置警戒、保持通風、加強瓦斯檢測的命令,嚴防發生安全事故。
二O一三年五月六日
篇2:老屋基煤礦采煤工作面過地質構造帶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地質概況
1516采煤工作面位于采區中部水平、礦井南翼,東鄰1513采煤工作面(已采空),南翼為礦區邊界,西翼臨待布置的接替工作面,北到礦井回風上山,對應地面標高為+1917m,距地表垂深為135m。工作面由南向北推進,距回風上山25m止,工作面平均走向長為600m,平均傾斜長125m,煤層平均厚度1.7m,煤層平均傾角7°,煤層硬度f=2~3,容重1.5t/m3。工作面回采煤量12.3萬噸。預計開采期為14個月。
2、工作面遇到的構造問題
1516工作面回采時,工作面沿傾斜方在距1516運輸巷95米處遇一斜交小向斜(褶曲),而該處工作面傾斜長125米,由于過向斜時,向斜頂、底板起伏造成刮板機運轉超負荷,導致采面不能正常推進。
3、解決問題的方法
A、要使工作面做到正常回采,在向斜處只有下部不動或少動,盡量破頂,使的刮板機盡量鋪平、墊實,以保證刮板機正常運轉。
B、在工作面推至構造與回風巷交匯處,停止破頂作業,避開構造帶從右方掘煤巷貫通回風巷,然后平推作業。
4、過向斜破頂期間回采安全管理
1)提高工作面支護質量,有效控制頂板嚴格按《1516回采工作面作業規程》的中要求,支架排成一條直線,架間距適當加密至支柱排距1。0m,柱距0.5m,,三排支柱要成一條直線,保證縱橫成行,架距偏差不超過±100mm,排距偏差不超過±50mm,確保工作面支架受力均勻。
2)底板較軟,支柱必須穿鞋;移架及放炮前、后都要對支架進行二次注液,且每班配備一名專職測壓員,保證每根支柱的初撐力隨時不低于90KN。支柱要求迎山有力。
3)由于工作面采用留底煤破頂板方法,所以每推進一循環都要破頂,一次破頂高度視該處向斜起伏而定,破頂后至少要保證該處有效空間高度不小于1.2米.挑頂過程中造成支架仰臉的,移主梁前要先在老塘側的架尾處沿走向架設好一梁兩柱的(梁L1.0~1.6m×φ16~20cm/2的半圓木,柱為單體支柱)臨時支護,待支架移好并支設正規后再卸臨時棚。
4)工作面頂板破碎,實行帶壓移架,移架前必須在煤幫超前支護搞好后,方準移架。煤壁片幫時及時伸前探梁或用L2.0m×¢18cm半圓木配DZ25-30/100型單體支柱架設一梁三柱順山棚支護好頂板并背好幫。煤壁片幫較寬探梁不能緊抵煤壁的,必須及時在架尾打好抗柱,嚴防支架往煤壁傾倒。
5)合理布置炮眼控制好裝藥量,壓力大處要先伸前探梁過好頂進行臨時支護后方準放底眼震動炮。裝、聯炮時,至少有2名人員在現場,一人操作,一人觀察頂板、煤幫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在裝、聯炮時片幫掉頂傷人。掉頂處嚴禁裝藥放炮。
6)、采面采用“三四排”控頂,放頂步距為1m最大控頂距3.5m,最小控頂距3m,當工作面遇特殊地質構造變化時,為保證行人、運料的安全,可根據現場情況進行調整,但最大控頂距不得大于3.5m,最小控頂距不得小于2m。
7)、加強敲幫問頂工作,并用排材接頂背實,發現浮矸巖石、傘檐、頂板離層、脫層、頂板破碎、煤壁漏頂、片幫等危險時必須及時清刁或架設臨時支護進行處理,嚴禁空頂冒險作業。
8)、在采煤過程中構造帶壓力增大,必須每隔5m架設木垛一個,木垛應選用規格長短一致的木料打成方形,若材料長短不一致,則靠工作面面一側沿傾斜方向必須打齊,木垛長度一般不少于1.2m,搭接后伸出的長度應不少于0.15m。
9)、在工作面靠采空區的一側必須打好密集支柱和反撐支柱,并根據實際情況在局部地段打好叢柱,密集支柱沿傾斜每5m留一個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寬度不得少于0.5m,密集支柱之間應留有不少于10cm的空隙,以便宜回柱操作。
10)采煤工作面所有支柱必須架設牢固,嚴禁在浮煤上架設支柱,嚴禁止在控頂區域內提前摘柱,如更換斷柱折梁時,必須先架設好臨時支柱,才能更換支柱。
11)、在工作面,兩端頭5m范圍內,可適當增密排或柱距,以增強切頂能力。
12)、1516采面,無論過構造帶或無地質變化影響,在采煤過程中需根據M51煤層厚度進行作業,盡可能不影響M50煤層原生煤體。
13)、采面回柱工作必須由經驗豐富、技術熟練、責任心強的技能工擔任,回柱前必須打好護身臨時支柱,施工時必須站在支護可靠的安全地點,回柱前必須對放頂的安全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清理好退路,遇險情時必須立即停止回柱,及時發出撤人命令,并迅速撤人到安全地點。
14)、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超前支護不得少于20m。支護方式為沿工作面走向采用戶1.8—2.2m單體液壓支柱配以HDJA—1200型金屬絞接梁頂梁,對一梁二柱的原架廂加固,并隨著工作面得推進,超前支護也隨著前移。若遇采動壓力較大時,兩巷均采用雙排抬棚,同時超前支護距離可視現場情況增大為30—40m。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巷道高度不低于1.8m,并隨時注意巷道隨壓力的變化情況,及時進行維修,以保證安全通道和通風系統暢通,安全出口必須派專人維護,發現架廂偏移、撬腳、漏頂、底鼓變形時,必須及時進行維修和更換。
5、在上部掘煤巷時必須加強通風管理,有瓦斯檢查員班班跟班作業,發現超限立即撤人進行處理。
6、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7、按規定設立放炮警戒和崗哨。
8、未述及之處嚴格按《安全規程》和1516采煤作業規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