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采工作面調整支架安全技術措施
3212工作面在推進過程中,由于出現兩條斷層,致使在45#-49#支架段、65#-78#支架段為半煤,49#-65#支架段、78#-107#支架段為全巖。在斷層附近易出現片幫、漏頂事故,為確保工作面安全推進,特制定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技術措施:
1、45#-107#支架在推進過程中逐刀挑頂留底,采高一般控制在2.2-2.5m。在調整過程中要保持刮板輸送機平緩過渡。45#支架至機頭段不做調整。
在斷層附近支架要提前移出并打出伸縮梁,以及時支護頂板,若支架移除后,端面距扔大于340mm應采用單體液壓支柱與棚板配合支護頂板,以防止出現片幫、漏頂事故。
若在調整段發生漏頂事故,嚴格按照以下方法進行維護。
(1)處理漏頂前必須提前準備好足夠的單體支柱與1.4m及2.8m的棚板,然后再進行處理。
(2)在漏頂段支架的伸縮梁邊框(伸縮梁下方)與煤壁之間橫向打單挑液壓支柱,支柱柱頭打在支架上,支柱底打在煤壁。每個支架打兩根,且相互平行。
(3)支設支柱時兩人作業,一人扛起支柱面向煤壁,另一人給支柱注液。注液時緩慢加壓,防止煤壁片幫傷人。打好支柱后,用鐵絲將單體支柱拴在支架伸縮梁上,以防漏液卸載掉下傷人。然后在支柱上沿傾向密鋪2.8m的棚板蓬頂。
(4)拉架時,采用在支架頂梁下方打單體支柱提腳的方法拉架。拉架時邊拉架邊維護支柱放液,放液采用在支柱卸載閥內插入放液棍捆繩遠距離放液。
(5)移架時,應從漏頂區邊緣開始,及時鎖口,防止漏頂區進一步擴大。如此不斷循環,盡快渡過漏頂區。
(6)漏頂段的支架必須超前拉架,并打出伸縮梁。循環作業時,煤機司機,兼顧前后,變坡處緩慢過渡保證溜子平直。控制采高縮小架間高差以控制漏頂。
4、如在調整段巖石硬度增大,采煤機截割困難時,嚴格按照以下放震動炮措施執行。
(1)打眼采用風鉆打眼。揭露處若堅硬巖石高度大于3m則炮眼布置為三排五花眼,頂眼距頂板300mm,底眼距底板300mm,腰眼距頂、底眼各800mm,眼距800mm(砂巖段眼距為600mm),眼深1500mm;每個炮眼裝一個毫秒電雷管,頂眼、腰眼裝火藥量為1卷,底眼1.5卷火藥。爆破均采用正向起爆,頂眼、腰眼、底眼各一串聯,一次起爆。炮眼用炮土填實,封泥長度不小于0.6m。揭露處若堅硬巖石高度小于2m則炮眼布置為單排眼,眼距1000mm,眼深800mm;每個炮眼裝一個毫秒電雷管,裝藥量為1卷。若巖石高度大于2m則炮眼布置為雙排三花眼,兩排間距1000mm,上下錯差500mm,眼距1000mm,眼深800mm;每個炮眼裝一個毫秒電雷管,頂眼、腰眼裝火藥量為1卷,底眼1.5卷火藥。爆破均采用正向起爆,一次起爆。炸藥安全等級用不低于三級的煤礦許用炸藥。炮眼用炮土填實,封泥長度不小于0.6m。隨工作面推進,根據巖石變化及時調整不同地段的炮眼布置形式,裝藥量及間排距。
(2)開炮前將采煤機停放在距開炮地點30m以外頂板支護完好處,并停機閉鎖。開炮后及時拉架并打出伸縮梁支護空頂后在進行采煤機掃矸。
(3)開炮時必須停止乳化液泵,開完炮檢查支架手把、供液管路確認無誤后再開乳化液泵。
(4)開炮后由爆破員檢查拒爆、殘爆情況,如有拒爆、殘爆應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與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裝藥起爆。嚴禁留有殘炮下班。
(5)工作面開炮地段支架立柱、單體支柱要用廢舊皮帶包裹嚴密,開炮前在支架頂梁下掛廢舊皮帶,以保護好放炮地點附近20m范圍內的管線及支架液管、閥組。檔皮長度不小于20m,長邊一端與支架掛號,另一端下垂到溜子擋煤板里側。
二、安全技術措施:
1、在調整過程中逐刀將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煤機、支架調整成為一個坡度,以防止煤機割頂時留下臺階,既要保證調整段運輸機的平整度,又要確保運輸機正常運轉。
2、在調整過渡段時,應緩慢過渡,以防發生倒架、咬架現象。
3、在調整及爆破過程中產生的大塊矸石,人工破碎后清入落山。
4、在斷層段采煤機司機要嚴格控制煤機運行速度,嚴禁快速運行,并保證拉架緊跟煤機。
5、拉架工嚴格執行“追機移架,少降塊移”的原則,頂板破碎采取帶壓擦頂移架,在推溜時要保證溜子的直線度。在拉架過程中要密切注意頂板情況,若有漏頂、片幫的預兆時,及時升緊支架并撤離至安全地帶。
6、拉架間隙大的支架時,拉架前先維護好架間及煤壁側的頂板,再進行拉架。而且要分次拉架,每拉一下及時維護,維護好再拉,直至拉夠行程。拉架前在支架頂梁下斜戧兩根單體支柱,從而在拉架過程中及時對間隙大的支架進行調整,保證在最短時間調好支架。
7、調整期間工作面坡度會發生變化,難免會造成工作面機頭下滑或機尾上竄,所以要隨時觀察機頭機尾狀況,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保證工作面機頭與轉載機的正常搭接。
8、若調整段的巖石硬度大,煤機截割困難,需采取放震動炮方式推進時,嚴格執行放震動炮安全技術措施。
9、在煤壁側支護單體支柱時要停止刮板輸送機,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定,人員要站在支架伸縮梁下方進行作業。
10、在支架進行提腳時,要采用遠控供液的方式進行,并單體液壓支柱與支架間加墊廢舊皮帶或棚板以防止支柱打滑,單體液壓支柱必須要帶防倒鏈。
11、在向支架下方加墊舊棚板或道木時,人員要站在相鄰支架上,采用撬棍等工具將木料塞進支架下方,人員不可將身體探入至支架下方。
12、開炮時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聯鎖”放炮制度。并在放炮地點前后設好警戒,爆破作業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324----342條中規定。
13、作業過程中,跟班領導及安監人員要對作業地點周圍的頂板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出現隱患或險情時,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及時處理。
14、其它未提之處嚴格執行《3012采煤工作面作業規程》及相關的安全技術措施。
篇2:工程項目事故報告調整處理制度(7)
工程項目事故報告及調整處理制度(七)
第一條傷亡事故報告程序及登記手續
1、凡發生未遂事故由各施工班組進行登記,并報告工地負責人。
2、凡發生輕傷事故,于事故發生后口頭報告各所隊安全部門,月底填“傷亡事故登記表”上報處人保科。
3、凡發生嚴重未遂事故,應立即口頭報告處人保科和所屬隊安全部門,由處人保科組織調查分析,找出原因,采取防范措施和杜絕重復發生。
4、凡發生重傷、群傷、死亡事故,事故單位必須立即上報處人保科,其中死亡事故再立即報送主管機關及當地勞動部門、工會、檢查院。
5、凡屬于“扭傷”事故類別的負傷者,必須持有醫療部門診斷后出具的可靠的診斷證明,并經班長、工地、安全部門確認后。過期不報者,不予補報登記手續。
第二條重大事故的現場處理
1、發生重傷、群傷、死亡事故,就近工作人員應積極搶救傷亡,保護好事故現場。
2、事故現場未經安全專業部門勘察前,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變動事故物證的位置,就近施工人員有責任提供有關事故的旁證材料。
3、安全專業部門接到事故單位報告后,應立即到現場進行臨時性處理,詳細勘查事故現場,記錄事故現場情況和責任者的詳述材料,索取必要的旁證材料,事故現場的臨時性處理完畢后,應立即向上級主管機關、當地勞動部門、工會、檢察院報告,并及時填寫“重傷死亡事故調查報告書”報送主管部門、勞動部門。
第三條事故責任的一般區分
事故責任分直接、主要、間接、一定責任四種。確定責任時必須做到實事求是,根據安全施工責任制度的規定,結合現場施工實際情況進行嚴肅認真的調查分析后確定。
事故責任一般區分如下:
1、受過三級安全教育和本工種、專業安全教育并經考試合格的職工,因本人違反安全施工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而造成的事故,職工因本人玩忽職守,工作不負責任違反勞動紀律而造成的事故,由其本人負直接責任。
2、從未參加過施工,未按規定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即參加施工而發生事故的,則應分別追究有關當事人的責任。
3、施工無完全措施或未交底,就施工而造成非本人責任的事故,應分別追究負責人或工程技術人員的責任。
4、在施工安全條件不具備或有直接威脅工人生命安全的場所,經工人提出但未采取措施即令施工,而造成非本人責任的事故,由強迫命令者負全部或主要責任。
5、機械設備有缺陷或不按規定保修而危及安全運行的,經操作人員提出但未采取措施即令運行的,造成非本人責任的事故由強迫命令者負全部或主要責任。
6、工人因不使用防護用品而造成的事故,由其本人負全部或主要責任。
7、各級領導在布置任務的同時,沒有布置安全工作或放松安全教育,對發現的問題不采取措施解決以及管理不善等問題構成事故發生的原因,應根據情節分別追究領導或項目負責人及工區管理人員應負的不同責任。
第四條事故的調查處理及權限
1、發生傷亡事故扣各級領導要組織對事故進行認真的調查分析。從思想上、技術上、管理上查明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分清事故責任。堅持做到“三不放過”即事故原因沒有分析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人員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不放過。
2、對造成事故的責任者,要依據安全管理獎懲制度和上級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3、一般未遂事故由工地負責人調查分析,進行處理后向單位,主管領導及處人保科報告。
4、嚴重未遂事故應立即上報處人保科,由處分管領導和處人保科主持調查分析,找出原因,采取防范措施杜絕重復發生。
篇3:策劃經理調整計劃工作標準
策劃經理崗位工作標準之調整計劃
工作名稱:調整計劃
1、調整依據:
(1)定期收集的房地產信息
(2)本項目營銷策劃方案執行的效果
(3)現場銷售情況(銷售氣氛、客流量、銷售人員發現的問題等)
(4)參照營銷中心指示
2、調整范圍
(1)加強:宣傳推廣力度;現場協助人手;與團購單位聯系、促銷活動效果等
(2)改善:現場包裝物料;銷售人員培訓;工作分配、合作方式等
(3)變更:宣傳推廣方式、時間、地點;房價或優惠措施等
3、注意事項
(1)已公開宣傳的信息(推廣主題、活動安排、優惠措施等),避免更改
(2)更改后的方案要求以最快速度通知相關對應人員、單位
(3)對公司運作、銷售業績、品牌形象、合作關系沒有明顯改善效果的調整,避免發生
(4)計劃的調整要在營銷費用及相關費用預算允許范圍內,并通過正常審批手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