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制冷系統調整工作規程范本

制冷系統調整工作規程范本

2024-07-12 閱讀 9803

一、總則

1、操作人員必須遵守各項安全技術規程,操作規程和貨物冷凍工藝規程。保證機器設備安全運行和儲藏貨物的要求。合理調配機器和設備,充分發揮設備的制冷效率,降低耗冷量,節約水、電、油、氨的消耗量。2、操作人員應經常注意機器設備的運行情況和庫溫變化,每2小時應測定一次壓縮機的吸氣溫度,排氣溫度,冷凝溫度,蒸發溫度,再冷溫度,電流量和膨脹閥前的氨液溫度。并每2小時測定一次結凍間、予凍間和高溫冷藏間溫度。檢查所有壓力表、溫度計、壓力空缺器、遠距離液面指示器等控制儀表示度的正確性。如有失靈情況,立即檢修或更換。

3、操作人員應與庫房管理人員密切配合,在貨物進出庫時,應及時通知機房操作人員,以便進行正確合理的系統調整。

4、為保護職工身體健康和節約冷媒,整個制冷系統的法蘭、閥門、焊縫及密封器等均不就有漏管現象。

二、壓縮機配車

5、壓縮機配車,須由值班長決定,使壓縮機制冷能力與排管的冷卻面積、熱負荷三者相適應,力求保持蒸發溫度比庫溫低8-10℃。

6、當冷凝壓力與蒸發壓力絕對壓力比小于8時,應采用單級壓縮,當絕對壓力比大于或等于8時,應采用雙級壓縮。

當絕對壓力差小于12時,應采用單級壓縮,絕對壓力差等于或大于12時應采用雙級壓縮。以上兩種情況,如有一項適合雙級壓縮的條件時,則可采用比能壓縮。

7、配車時,盡可能使不同蒸發溫度同不同的壓縮機分別負荷如調配有困難時,也允許把相接近的蒸發溫度系統(如-28℃和-33℃)混打成一個蒸發溫度。

8、如將運轉中的雙級壓縮調換成單級壓縮,或將運轉中的單機壓縮調換成雙級壓縮,必須停車后方可調換,嚴禁在運轉中進行調整。9、當庫溫彀規定要求時,即行調整制冷負荷或停車。

三、系統調整

10、壓縮機在運轉中如需與已停止降溫的庫相聯接,須緩慢地間斷地(1-2小時)開啟分調節站的回氣閥,同時,看車人員要密切注意回氣溫度和壓力,如吸氣過潮和吸氣壓力迅速上升時,應迅速關閉吸氣閥。

11、向系統氨時,要保證排管結霜情況和壓縮機干行程。如發現排管供氨不勻時,應及時調整分站上的有關閥門。冷加工貨物進出庫前,機房人員要適當控制供氨量,避免壓縮機濕沖程。

12、當發現低壓機回霜時,可關小吸氣閥并停止供液。如回霜嚴重,應檢查系統窗口的情況,并進行排液處理。雙級壓縮要嚴格控制中冷器的供液量,要力求杜絕高壓機回霜。一旦高壓機出現回霜應立即關閉中冷器的供液閥和控制低壓機的吸氣閥。必要時進行停車,排除中冷器氨液。

13、如發現壓縮機排氣溫度過高時,應檢查系統內氨量是否充足,總調節站膨脹閥是否開啟過濾,系統中空氣是否放凈。排氣活門是否泄漏,庫房負荷與壓縮機能力是否相適應等問題,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14、根據運轉壓縮機的熱負荷來調配冷凝器面積與水量。并作如下規定:

氨的冷凝溫度不得高于冷凝器出水溫度4-6℃,冷凝壓力不得超過15㎏/C㎡。再冷溫度不應超過冷卻器的入水溫度3℃。15、每周定期放油一次,也可根據情況,同工段負責人指定白班放油或放空氣。

四、熱氨沖霜

16、根據排管結霜情況和工段負責人的安排進行沖霜。沒有冷風機的結凍間每次貨物出庫后須沖霜一次。沖霜工作須由值班長統一組織。17、為縮短沖霜時間,減少耗冷量,在沖霜時應配合掃霜。

18、為提高沖霜效果,盡量使用單級壓縮機排出的高壓氣體進行沖霜。嚴禁用停止全部冷凝器的方法提高沖霜壓力(沖霜壓力以6㎏/C㎡為宜,但最高不得超過8㎏/C㎡)。

19、沖霜操作程序是:(1)檢查排液桶的液面和壓力,使排液桶處于準備工作狀態。

(2)關閉分調節站的有關供液閥和回氣閥。

(3)打開有關高壓熱氨閥,向排管或冷風機蒸發器加壓,當壓力達到6㎏/C㎡時,再打開分調節站的排液閥和排液桶的進液閥。

(4)冷風機使用熱氨和水兩用沖霜時,先撥出水盤的下水道木塞,當霜層將要融化時,打開沖霜水閥。

(5)調整熱氨閥。使分調節站的沖霜壓力保持在6㎏/C㎡,同時用間歇開、關分調節站排液閥的方法進行沖霜、排液工作。(6)排液桶液面不得超過80%。

(7)當排管和蒸發器霜層除盡后,即停止水沖霜。隨即打開卸水閥將沖霜水管內的水全部放凈。水盤里的水排凈后,堵好木塞。等翅片上的水蒸發后,即可停止熱沖霜,然后緩慢地打開分調節站的回氣閥。

(8)排管或蒸發器的壓力降至蒸發壓力時,打開分調節站供液閥,恢復蒸發器或排管的正常工作。

五、系統補充灌氨

20、制冷系統氨量不足時,須加氨。21、加氨前應檢查氨瓶出液閥是否完善,瓶內確系氨液。

22、加氨時應將瓶頭朝下傾斜,放在凹形墊塊上,如氨瓶設有出液管的,要立直加氨。出液閥應與加氨站的加氨管連接牢固。同時關閉高壓貯液桶的供液閥,適當降低回氣壓力。

23、調整好所有的加氨閥后,先打開加氨站的加氨閥,再打開氨瓶的出液閥,操作時須戴橡皮手套,并準備防毒面具。氨瓶出液口應背著操作人員。

24、當加氨站的表壓力,降至蒸發壓力時(氨瓶口與連接管結有霜層并已開始融化時,說明瓶內氨液已抽盡)即可關閉氨瓶的出液閥,再關閉加氨閥,更換新瓶。

25、在加氨過程中,須注意壓縮機濕沖程。26、氨瓶在加氨前后應過磅,并做出加氨數量記錄。

27、氨瓶在運輸使用過程中,必須將遵守勞動部、公安部、化工部頒發的“氣瓶安全管理暫行規定”中有關事項。

篇2:壓氣站制冷崗位HSE職責

(1)必須“二證一牌”齊全后上崗,嚴格遵守HSE管理及本崗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對本崗位的安全生產負直接責任。正確穿戴和使用勞保用品,注意勞動保護。

(2)應做到“四懂三會”,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3)認真做好對各項資料參數的錄取工作,及時調節確保各項參數穩定、正常。

(4)嚴格執行標準化交接班,按時、按點巡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上報班長及值班干部。如因巡檢不到位出現問題,當班人員負直接安全責任。

(5)涉及設備及生產的重大事項,必須在資料本上記錄清楚。

(6)積極參加各項HSE管理活動(如安全技術練兵,事故預案演練等)。

(7)有權拒絕執行違章操作的指令,有責任對他人的違章行為加以制止。

(8)應能正確使用消防器材,負責本崗位的消防設施的保管。搞好清潔衛生,保護生態環境。

篇3:制冷劑液氨安全使用管理規定

1.0目的熟知制冷劑的特性、危害和措施,做到安全、科學和規范使用,最大程度的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2.0適用范圍適用于液氨制冷劑使用管理3.0內容3.1液氨(NH3)制冷劑3.1.1特性3.1.1.1物理特性①色、味、態:無色、刺激性氣味②密度:比空氣輕③溶解性:極易溶于水(1:700)④沸點:-33.5℃,易液化3.1.1.2熱力學特性①汽化潛熱較大因而單位質量工質的制冷量較大;②在制冷所需低溫及環境溫度范圍內,其飽和壓力適中,當冷卻水溫度低于40℃時,冷凝器中壓力不超過1.6MPa,而蒸發器內溫度不低于-33℃時不產生真空度;③對鋼鐵無腐蝕性;④其不溶于油故不影響潤滑,吸水性強不產生冰塞;3.1.2氨的毒性氨的毒性為Ⅱ級3.1.3氨對環境和人體的影響3.1.3.1對環境的影響氨極易溶于水,使水變成乳白色;使植物如樹木、花草等能引起燒傷,嚴重時會引起死亡;在常溫下雖不燃燒,但空氣中含有16.0%~25.0%的氨時會點燃而爆炸,最大爆炸壓力3.5MPa,達到最大壓力所需要的時間為0.175S。3.1.3.2對人體的影響序號空氣中含量(10﹣6)對人體的影響備注153可以感覺氨臭的最低濃度2100長期停留也無害的最大值3300~100短時間對人體無害4408強烈刺激鼻子和咽喉5698刺激人體眼睛61720引起強烈的咳嗽72500~500短時間(30min)也有危險85000~10000立即引起致死危險3.1.4氨的傷害程度氨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大致可分為三類:3.1.4.1氨液濺到皮膚上會引起冷灼傷(低溫氨液引起凍傷、高溫氨液引起燒傷);3.1.4.2氨液或氨氣對眼睛有刺激或灼傷性傷害;3.1.4.3氨氣被人體吸入輕則刺激呼吸器官,重則導致昏迷直至死亡;3.1.5發生氨中毒的急救措施根據氨對人體的傷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序號中毒程度急救措施備注1氨液濺到衣服和皮膚上①立即把氨液濺濕的衣服脫去;②用水或2%的硼酸水沖洗皮膚,注意水溫不得超過46℃,切忌加熱;③當解凍后,再涂上消毒后的凡士林、植物油或萬花油;2呼吸道受氨氣刺激引起嚴重咳嗽時①用濕毛巾或水濕衣服,捂住鼻子和口,顯著減輕氨的刺激作用;①?用食醋把毛巾弄濕,捂住口、鼻子,使醋蒸汽和氨發生中和作用,減輕氨對呼吸道的刺激和中毒程度;3呼吸受氨刺激較大和中毒比較嚴重時用硼酸水滴鼻漱口,并讓中毒者飲入0.5%的檸檬水或檸檬汁,切勿引用白開水,以助長氨的擴散;4氨中毒十分嚴重,致使呼吸微弱,甚至休克、呼吸停止的人員②?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給中毒者飲用較濃的食醋;②施以純氧呼吸,并立即送往醫院搶救;5不論中毒或窒息程度輕重與否,均應將患者轉移到新鮮空氣處進行救護,使其不再繼續吸入含氨的空氣。4.0液氨制冷劑的日常管理4.1防泄漏損失4.1.1閥門閥桿滲漏:在日常運行過程中,常開常關的閥門如制冷壓縮機的吸入閥、立式低壓循環貯液桶的供液閥等容易發生滲漏,日常操作中,一旦發生由運行人員立即進行鎖緊處理,維修人員每周對常開常關的閥門的閥桿和盤根進行上油保養一次;對其他不常開常關的閥門閥桿和盤根每月進行上油保養一次;在維修人員的日常巡檢中,一旦發現泄漏部位,當場立即處置。4.1.2高壓系統放空氣:在高壓系統放空氣中,嚴格按照放空氣器操作規程去操作,使混合氣體中的氨氣最大程度的回到系統中去,減少氨的損失。4.1.3設備放油:設備放油絕對禁止從設備放油管直接對外進行放油,必須通過集油器進行放油,嚴格按照設備放油操作規程去操作,使油中混合的液氨最大程度的得到蒸發后回到系統中去,減少氨的損失。4.1.4機器、設備和系統局部維修或施工:在機器、設備和系統局部維修或施工時,嚴格按照抽氨、排空程序,盡最大程度的將氨抽回,一方面減少氨的損失,另一方面保證維修或施工的安全。4.2液氨的排放4.2.1在放空氣過程中,放空氣管插入水桶的水面以下,由于氨易溶于水,在放空氣結束時,會有少許的氨氣放出來,立即被水稀釋,馬上關閉放空氣閥,避免了對空氣的污染。4.2.2在設備放油過程中,放入集油器氨油混合物中的氨完全蒸發后才能進行放油,放油時一旦發現有氨味,立即關閉閥門再進行蒸發,減少了對空氣的污染。4.2.3在機器、設備和系統局部維修或施工時,無法收回的死氨由專業人員負責排入循環水池或水桶中,全部稀釋達到要求,避免了對空氣的污染。4.2.4在系統添加液氨結束時,加氨管中剩余的液氨先是通過加氨站降壓管充分被系統抽回,然后剩余的通過加氨站排污閥排到循環水池中稀釋,避免了對空氣的污染。4.3液氨的添加?在制冷系統運行中,由于系統放空氣、設備放油、設施維修、閥桿滲漏及系統死氨的存在等原因,根據系統液氨循環量和冷間降溫情況,對系統液氨進行添加,一是必須使用具備運輸和儲存危險品資質的專業公司來承擔,二是使用系統專用加氨站來進行添加,并嚴格按照加氨站操作規程來操作;在加氨過程中,雙方都有專人現場監管。5.0考核對技術規范內容不能牢記的,每發現一次扣1---3分;對不能正確使用的,每發現一次扣2---5分。6.0責任部門:本規范由冷藏制冷部制定,由冷藏處聯合監督執行。7.0本制度發布之日起執行。